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1 毫秒
1.
城市扩张导致的城市土地资源紧张,使世界主要城市把向地下拓展空间作为一个主要选项,科学预测地下空间资源需求显得必要而重要。以政府为主体,基于经济学视角,构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理论模型,推导得到影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因素。以国内主要一二线城市数据为基础,运用Lasso回归筛选后发现,影响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变量有四个: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百人汽车保有量、城市成交土地均价、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基于所筛选变量,用灰色神经网络模型对南京市2023年到2030年的地下空间需求进行预测,发现预测量远超出该市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规划中对地下空间的规划量。因此,南京市城市地下空间规划量亟待调整,需要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并以房屋普查数据为震害影响因子的震害预测方法.以建筑物的结构类型、层数、高度、建设年代、用途、现状质量等几个简单参数对城市、建筑物进行分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建筑物的震害预测工作.根据震害因子的选取及网络对样本的训练效果建立一个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此模型对震害实例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证明了此模型的实用性.利用房屋普查数据进行震害预测工作为研究快速震害预测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地面沉降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标准化某市滨海地区的所有钻孔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某市滨海地区第四系土层空间结构,结合现状调查和研究结论,以第一、第二、第三软土层作为主要预测评价对象.通过2015年—2018年现状地面沉降的监测结果作为参照对象,对GMS软件的模拟结果进行拟合和校正,由此确定后期预测模拟的参数,并通过该套参数对未来(2020年—2030年)研究区的地面沉降情况进行预测,然后结合土地规划,人类工程活动对研究区进行最终沉降预测,并得到相应的预测沉降等值线平面图.最终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地面沉降防治工作的开展,也可供后期建设用地单位参考.  相似文献   

4.
在承压含水层中抽汲地下水,会引起地下流水位变化,从而造成地面沉降,提出了计算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的一种简便方法,并用一实例进行了验证,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地面沉降发展较为缓慢,短期内对生活影响不大.日积月累下,地面沉降超过一定的限度后,将破坏地下管道,铁路、公路安全受到威胁,房屋倾斜,必将严重制约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发展.钻井勘探建立适合宿州市市情的基岩标志,监测地面沉降变化的数据,实施地面沉降防治工程措施,可大大缓解地面沉降的幅度和范围.对选取的基岩段进行水泥砂浆目井,把井管作为基岩标,并且基岩标建设可以实现对供水层水位与地面高程损失的同步监测,达到防治工程的要求.以宿州市地面沉降为案例,讨论了其防治工作的工程措施,以期为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科学、和谐、宜居城市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的城市规划理论.在本文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理论,包括同心圃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学说等.然后对它们的一一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它们的科学性与局限性.进而结合广州城市规划的实践以及广州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功能区分析,探讨了这几种主要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与不足之处,以期能对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建设更加美满的人类城市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7.
用产值单耗法预测渑池县2010年用电量,利用年均递增率法、电力弹性系数法、自然增长加大工业负荷法等3种预测方法对产值单耗法预测结果进行了校验.在适用条件、计算难度和适用期限等方面对这几种预测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重点对产值单耗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评价,提出了一些有益结论,为县级供电企业短中期负荷预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各大城市均已进行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的研究。在当今城市资源、能源、环境、交通等日益紧张的形势下,城市地下空间的优越性逐渐展现出来:扩大城市容量,缓解城市交通矛盾,改善城市环境。当城市地下空间不再单纯局限于人防功能时,人们对其景观环境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文对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的构成要素及设计原则,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以期对城市地下空间的合理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组合预测模型在城市垃圾产量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城市环境规划提供依据,我们要对城市垃圾产量进行预测,以期揭示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本文从分析城市垃圾产量变化规律着手,给出了城市垃圾产量预测的常用模型,进而确定组合预测模型。通过层次分析确定组合预测权系数,将目前常用的垃圾产量预测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垃圾产量组合预测的结构模型。算例结果表明,该组合预测模型在预测准确性方面能得到改进,能对城市垃圾产量进行有效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
电力需求预测是进行电网建设和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在国家拉动内需加大基础建设的时期,对电力需求进行精确预测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将江西省安远县这个局部区域作为样本,基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采用三种方法对电力需求进行预测,并对三种方法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推荐方案.  相似文献   

11.
汽车市场需求预测建模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指数增长模型和向量自回归VAR等模型对中国汽车普及进行预测分析.采用协整误差校正模型,分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市场需求的影响.根据汽车普及存在相似性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预测方法,对中国中长期汽车市场需求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经济发展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前提下预测城市建设用地总量与增量的方法,并以长春市为例进行分析测算.研究结果表明:未来5年长春市年均新增建设用地应该控制在2 000 ~3 500公顷,才能实现可持续增长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最后提出控制城市建设用地低效快速扩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以各种商业、交通、休闲、购物为功能的地下空间类型,在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延伸城市服务功能、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成为各类突发事件的频发区。从城市地下空间应急管理的必要性出发,探讨了城市地下空间应急管理的系统结构、功能及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应急管理系统实施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4.
基于分类变量的扩散指标方法是在Stock and Watson所提出的扩散指标法的基础上,利用变量之间的相似系数先对变量进行聚类分析,根据各变量的相似程度的大小分为几个变量子集,然后分别从变量子集中提取扩散指标.应用基于变量分类的扩散指标方法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预测结果表明,同扩散指标法相比,该方法更加充分利用了原始数据中的有用信息,预测精度很高,因而是对经济增长进行预测的另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科学、和谐、宜居城市的形成离不开科学的城市规划理论。在本文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理论,包括同心圆理论、扇形理论、多核心学说等。然后对它们的一一进行了评述,指出了它们的科学性与局限性。进而结合广州城市规划的实践以及广州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功能区分析,探讨了这几种主要理论在实践中的指导意义与不足之处,以期能对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建设更加美满的人类城市生活空间。  相似文献   

16.
用水量组合预测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水资源规划提供依据,我们要对城市用水量进行预测,以期揭示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本文从分析城市用水量变化规律着手,给出了城市用水量预测的常用模型,进而确定组合预测模型。通过引入层次分析法(AHP)确定组合预测权系数,将目前常用的用水量预测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用水量组合预测的结构模型。算例结果表明,该组合预测模型在预测准确性方面能得到改进,能对城市用水量进行有效地预测。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铁在建设时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对某黄土地区地铁施工过程进行研究,针对以往将土舱压力等效为均布荷载的不足,重点分析将其等效为梯度荷载时地铁隧道开挖对地下管线及地表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地下管线众多影响因素中,埋深的影响最大;(2)地表沉降与管线弹模成反比;(3)管线沉降曲线变化规律符合Peck曲线。研究结果对工程实际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城市燃气日用气量预测模型,在传统的预测理论和方法之外找到了一个新的途径,摆脱了对个人经验的依赖,建立了一种有效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劳动力供给与需求预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之一,失业率位居全国前列,劳动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利用多种预测方法对辽宁省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进行了预测,经过研究发现,未来几年辽宁省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象仍然存在.在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辽宁省经济发展中劳动力供求不均衡问题,并提出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完善职业培训制度和体系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以公众对城市地下空间的认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技术方法,研究了公众对城市地下空间规划、开发建设、未来发展方向等三方面的认知现状。研究结果表明:公众对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开发与利用的总体认知水平还有待提高,反映出我国当前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宣传、教育和安全监测预警等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针对调查研究过程中发现的认知问题,从公众本身、政府机关和监测技术等三个方面给出了可行性的对策建议,对引导公众提升自身对城市地下空间的专业素质、推进城市地下空间的发展进程和政府相关部门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建设的落实工作等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