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余姚市马渚镇瑶街弄村的入户调查,实证分析了社员农户对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满意度、非社员农户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八成以上社员农户对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满意"和"非常满意";非社员农户2/3有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意愿;非农产业越发达,非农收入越高,农户加入土地股份合作社的意愿就越强.  相似文献   

2.
经典意义上的合作社是社会弱势群体之间联合互助的经济组织,自然人构成了合作社的社员基础。至今,全球不少国家仍秉承这一合作社传统,禁止法人加入合作社成为社员。而在中国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成为现实的选择。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实质上是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外部市场交易关系内部化到合作社不同类型社员关系之中。但是,龙头企业加入合作社产生的异化行为导致国际合作社联盟(ICA)倡导的合作社原则在中国本土实践中发生了漂移,突破了现行合作社立法的制度安排。因此,我国合作社立法的完善应当关注龙头企业领办合作社这一现实,并对龙头企业加入合作社时的资质条件及其作为营利法人社员享有的权利进行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3.
农户加入合作社意愿与行为的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扩展的计划行为理论,分别分析了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显著影响农户参与合作社的意愿,但农户最终加入合作社的行为取决于农户的行为态度以及合作社在降低生产风险中的作用;农户对合作社的认知与其是否加入合作社呈负相关关系;计划行为理论适用农户参与合作社的意愿分析,但不适用农户加入合作社的行为分析。基于此,应赋予合作社更多的职能,发挥合作社降低农业生产风险的作用,鼓励小规模生产者加入合作社;定期对社员进行辅导、培训等对于缩小农户参与合作社意愿与行为的差异,对促进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农人是发展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和新技术的先行者。新农人加入合作社能够将原有的“核心社员+一般社员”二元格局转变为“新农人+核心社员+一般社员”三元格局。研究发现:在二元格局中,核心社员始终具有侵占一般社员利益的动机,诱发合作社治理“二元困境”,而新农人加入能够通过构建规范化契约,在需求链与职能链双向制约下,降低合作社的履约成本,提升合作社最优生产区间阈值,增强合作社资源整合能力,并推动合作社治理由“二元困境”向“三元均衡”转变。然而,由于初始信任构建存在一定难度,同时新农人要素成本与社员收益增进之间也存在矛盾,导致新农人加入合作社仍面临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5.
基于2015年辽宁省"百村千户"调研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加入合作社对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相对于非社员农户,社员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的倾向更高,加入合作社显著提高了农户农业新技术采纳水平,且对种植大户和多元化种植户的促进作用更大。加入合作社对农户在种子、化肥、农药、农业机械设施、耕作方式、田间管理、储藏加工、灌溉方式、无公害生产等农业新技术采纳上都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对无公害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最大,对农药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最小。进一步研究发现,加入合作社有助于提高技术可及性和议价能力,进而促进农户采纳农业新技术。  相似文献   

6.
在合作社法新修订背景下,定义社员资格制度,通过比较选择开放社员制与封闭社员制,对中国合作社社员资格制度进行界定,并对新老社员博弈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的合作社实行较为开放的社员资格制度,合作社可设置入社"一级门槛"增加社员的归属感和参与感,设置入社"二级门槛"可解决产权稀释问题。对于较发达地区或合作社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可加设"二级门槛";对于欠发达地区或合作社发展处于不成熟阶段的区域,可降低"一级门槛",不设"二级门槛"。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社员资格制度有助于合作社的规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带动小农户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7.
我国合作社法规定,社员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至少应占社员总数的80%。就职业与身份而言,社员应以"农民"为主体;就社员资格而言,社员应以"农户"为主体。否则,易导致"家庭式合作社"大量出现,阻碍合作社的发展。社员资格的法律规制,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由盈余分配原则所决定。为规范合作社的设立行为,建议规定,来自同一农户的"农民个体"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农民"社员总数的40%。这样,既防止"家庭式合作社"囿于"农户"旧的经营方式,阻碍合作社发展;也符合"社员资格开放"原则,避免对入社人员造成不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8.
我国合作社法规定,社员以农民为主体,农民至少应占社员总数的80%。就职业与身份而言,社员应以"农民"为主体;就社员资格而言,社员应以"农户"为主体。否则,易导致"家庭式合作社"大量出现,阻碍合作社的发展。社员资格的法律规制,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由盈余分配原则所决定。为规范合作社的设立行为,建议规定,来自同一农户的"农民个体"的人数原则上不超过"农民"社员总数的40%。这样,既防止"家庭式合作社"囿于"农户"旧的经营方式,阻碍合作社发展;也符合"社员资格开放"原则,避免对入社人员造成不适当限制。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3个省的3个县市区253家合作社的调查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二元Logistic分析法实证研究合作社社员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内部社会资本由内部信任、内部规范和社会网络等3个因子构成。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部信任、内部规范这两个测量变量与社员满意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而社会规范与社员满意度之间呈显著的负向相关关系。组织认同能够提高社员对合作社的满意度,且加入合作社时间越短的社员对合作社的满意度越高。此外,还通过剔除不显著变量和增加变量的方法对社员满意度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证明研究结论具有高度的稳健性。据此提出建立健全信用合作管理制度、加强合作社的社会整合功能、发挥合作社示范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发展合作联社是未来合作社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合联契约的选择是决定合作联社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以合作联社合联契约选择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采用Binary Log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大部分因素对选择联盟松散型模式较为显著,这说明目前合作联社的发展还是处于一种不稳定的联盟关系;第二,合作社自身特征和合作社职能对选择一体化紧密型模式影响较为显著,因此在发展合作联社之前,首先要完善合作社内部制度,提升合作社的质量;第三,一体化紧密型模式与联盟松散型模式相比,其集约化程度以及一体化程度要求更高,对合作社创办人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发展一体化紧密型模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1.
"国外的合作社法几乎都赋予合作社以法人地位"不能作为合作社在我国获得法人地位的充分理由。英美法系合作社的法人地位"名至而不实归",大陆法系内部对于合作社法人地位的标准仍存在争议。在我国,财产独立与社员的责任形式独立是合作社获得法人地位的核心标准。在对无限责任的社会认同程度、商事组织立法价值的重大转变以及社员有限责任的社会价值的充分考量下,社员应对合作社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合作社应由法律统一授予法人资格。  相似文献   

12.
利用江苏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调查数据,采用最优尺度回归方法,对现阶段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退出意愿的影响因素及作用程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合作社在社员家庭经营中发挥的作用和社员获得的能够感知的各项合作收益与实惠是影响社员退出的最主要因素;社员在合作社管理中的民主参与程度和对管理层的人际信任因素对社员退出也具有重要影响;农村专业大户和年龄越大的社员越倾向于不退出合作社;社员其他的个人特征和家庭经营的特征对退出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陕西省白水县获得的第一手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并建立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研究社员入退社自由度、社员对合作社中各项事务参与度、社员各项权利的民主性和社员满意度对合作社中社员民主性的影响,分析发现:社员各项权利的民主性欠缺是合作社中社员民主程度不高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提出了规范合作社组织形式;建立完善的运营、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的利益分配机制,改变目前合作社自负盈亏的现状;以及提高社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法律意识来加强合作社民主建设,提高社员主体地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30-50年代,国共两党都试图通过建立农业合作社来消除农民贫困问题。运用比较研究法对国共两党所建立的农业合作社进行比较,发现两者的异同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一是合作社的进退机制,法律文本上都规定社员享有自愿入社与自由退社的权力,但在实际中并未切实执行;二是在产权安排上,国民政府时期的农业合作社实行私有产权,新中国建立的农业合作社实行公有产权;三是民主管理方面,两党都强调合作社要实行社员的民主管理,但在实际中社员并不具有对合作社的民主管理权;四是在利益体现方面,国民政府时期的农业合作社体现的是地主富农利益,新中国建立的农业合作社则较好地体现了贫农和中农利益。国民党所建立的合作社蜕变成为富人剥削穷人的工具,最终被穷人所抛弃;共产党建立的合作社,尽管存在不少问题,但对于提高贫下中农的政治经济地位、消除贫富分化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面对现实中农民专业合作社提供公共服务目标"偏离"的现象,在合作社快速发展和持续争论的背后隐含着学者们对一个核心问题的追问:合作社如何坚守"服务社员"的根本原则?公共经济学有关合作社提供公共服务的性质、服务的可能性、服务的可行性和服务绩效等方面的理论成果,为构建合作社提供公共服务的分析框架和运行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合作社提供公共服务的未来走向取决于作为服务生产者的合作社与作为服务对象的农户以及作为服务规划者的政府部门等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因此,需要采取社员自我增权、政府部门扶持和监管并重、加强合作社制度建设等措施,以强化合作社服务社员的职能。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浙江省42家合作社的调查和务析发现,股份合作社运行的规范化程度不高,合作社运行中的资本权力过大,合作社组织机构设置基本完善,但运行不规范,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社员的参股比例甚至是社员进入合作社的行为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因此,应按《农民专业合作社法》要求,建立规范的组织机构和管理运行制度,通过调整合作社内部制度安排和加强外部规制来巩固合作社的性质和结构,强化社员的民主管理和参与的意识,加强政府的监督和指导功能,明确主管部门对合作社规范发展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7.
基于安徽省296家合作社调查数据,分析了电商采纳对合作社多维绩效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电商采纳显著增进了合作社绩效,与未采纳电商时相比,绩效提高一倍以上;电商采纳显著增进合作社经营绩效、收入绩效和社会绩效,但对治理绩效影响不显著,且对经营绩效增进效应高于收入绩效。电商采纳虽提升了合作社利润和社员收入,但合作社“合伙人”制度还远未形成,供应链价值增值收益更多被合作社获取。机制分析发现,渠道接入、价值增值、收购价提高和示范带动增进合作社经营绩效、收入绩效和社会绩效,但收购量增加并没有对社员增收起到显著作用,社员也没有形成与合作社的要素契约联结。  相似文献   

18.
以陕西393户果业合作社成员为调查对象,基于消费者满意理论,建立社员满意理论模型。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得到3个影响社员满意度的潜变量,即合作社自身形象、社员对合作社感知质量和社员对合作社感知价值,进而构建社员满意度结构方程模型。结果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形象与社员感知价值对社员满意度有较强直接影响作用;合作社自身形象对社员感知质量有较强间接效应。建议合作社从建立股份制以提高盈利能力与发展潜力,通过“口碑效应”带动周边农户积极入社以扩大经营规模,重视对社员在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方面的指导,以及提供集中分级与统一包装服务以降低社员在加工环节支出四方面入手,在提高社员满意度同时,实现合作社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治理与契约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契约治理和关系治理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两种重要治理机制。基于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的交易成本分析框架,分析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核心社员和普通社员的治理逻辑以及治理机制的动态转换,研究发现: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合作社对核心社员的关系治理程度总体上会由高向低变化,对普通社员的关系治理程度的变化则相反;对核心社员和普通社员的契约治理程度都会呈现出增强趋势;就合作社整体治理而言,契约治理成本会随着合作社的规模扩大而不断下降,关系治理成本则相反,因而关系治理最终会让位于契约治理。  相似文献   

20.
土地股份合作社在促进资本与农地结合,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上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对普通社员与核心社员在土地股份合作社不同发展阶段的可选策略的讨论,分析合作社不同发展阶段利益联结机制的特征,并对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仁发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进行案例研究后提出:土地股份合作社坚持“退社自由”原则有利于保护普通社员的基本权益,但不利于在合作社内部形成“风险共担”机制,要在保证普通社员基本权益的同时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应该充分利用计提公积金这一手段,不允许社员退社时退回公积金或许是有利于土地股份合作社内部形成“风险共担”机制的一个可尝试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