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数据时代,不法分子利用"校园贷"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恶意操纵,违法贷款,严重危及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高职院校"校园贷"具有传播迅速、范围广、互动性、隐蔽性高、取证困难等特点。发挥政府监管"校园贷"的主导作用,加大高职学校调控"校园贷"的教育力度,注重家庭引导"校园贷"的协调功能相结合的方式,让高职院校大学生明白校园不良贷款的恶意途径,共同抵制不良"校园贷"。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金融发展使得新型金融产品应运而生。校园贷具有数额小、效率高、门槛低等优势,吸引了有超前消费需求的在校大学生。由于平台监管缺失、大学生消费非理性等因素,校园贷滋生出了高利贷、骗贷、裸贷等乱象,部分行为还构成了违法犯罪。与其他网络贷款方式相比,校园贷具有借款对象单一性、贷款方式隐蔽性、抵押方式非具象性、催款手段违法性、受害学生犯罪转化性等特征,导致校园贷走入迷途。为了有效规范和严格治理校园贷,可以通过建立犯罪防控体系、促进联合监管、强化学生法治意识等路径,将校园贷引入良性发展轨道,最终实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频繁发生的乱象将校园贷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进而被强力整治且暂停所有业务.校园贷乱象的生成不仅与其野蛮生长有关,也与部分大学生价值观扭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财商”教育不足、家长疏于引导以及政府监管滞后等方面有关.政府、高校、家庭应联手综合应对,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财商”教育、培养大学生的理性消费观、加大校园贷乱象的整治、强化校园贷的监管以及依法追究不当催收行为人的相关责任,才有可能使校园贷回归其服务于大学生健康成才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P2P平台与传统电商等平台所推出的校园网贷服务成为一种流行于在校大学生群体中的新型借贷方式.这种借贷方式因其借贷门槛低、审查流程简便以及放款速度快等特点而广受学生群体的喜爱,但也出现了裸条借贷、欺骗借贷、暴力逼贷等一系列的问题.为规范校园网贷平台的发展,应提高其市场准入门槛、加强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以及加强对在校生的法律知识宣传力度与建立借款人网络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南10所院校进行贷后管理状况调查,发现高校积极地进行贷后管理工作,效果显著,但也存在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等问题,提出要健全国家助学贷款法律体系,完善社会管理机制,拓宽多种渠道,提高助学贷款学生还款能力,加大失信惩罚力度等建议,对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贷后管理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互联网金融等数字金融模式的发展下,P2P网络信贷成为了企业解决自身融资约束,降低出口门槛的一种新途径,但P2P网贷平台早期存在监管不严的问题,导致大量网贷平台出现危机,对企业融资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此,立足于P2P网贷视角,研究P2P网贷危机对企业出口的作用,通过P2P网贷危机来总结未来数字金融模式发展的有效路径。理论方面,将P2P网贷危机纳入企业异质性的出口模型中,发现P2P网贷危机通过提高企业融资约束来降低企业的出口。研究发现,P2P网贷危机将显著抑制企业的出口,恶化了企业的出口贸易边际和量价结构。渠道检验表明,融资约束是P2P网贷危机抑制企业出口的重要渠道。意味着引导现有数字金融模式的合规发展,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是未来数字金融发展推动企业出口增长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比较一种新型的互联网金融业务——P2P个人网络借贷的三种典型运作模式,发现P2P网贷在我国出现了变异,已经不是本来意义上的个人对个人的信用模式。借鉴余额宝和阿里小贷的成功经验,提出一种将网贷与网购平台相结合的业务模式,该模式具有交易成本低、收益率高、服务人数广泛、业务模式清晰、法律风险小等多种优点,可以实现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8.
对小微企业网贷平台的运营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其运行机制包括需求的同质化解构、需求的模块化生产、需求的风险评估、个性化需求加总,在此基础上构建小微企业网贷风险定价模型。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抽取国内典型互联网金融平台“人人贷”上近期发生的小微企业标的并进行风险定价,将定价结果与实际利率进行比较,发现该模型适用于“卖方市场”的小微企业网贷,能够提供差异化的贷款利率,从而向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的网贷产品。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科创企业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另外,金融新常态使银行传统盈利方式也受到挑战。于是,投贷联动作为解决这两大难题的一种创新金融模式应运而生。目前,投贷联动业务的模式主要有集团内部联动模式和外部机构“联盟式”联动模式两大类。中资大型银行可通过创建产业投资平台,利用政府资金和政策的引导,开拓银行内外资源优势,从而有效协调各机构联动,持续在科创企业的整个生命周期中提供相应投贷联动服务和完善投贷退出机制;同时,要理性开展投贷联动,科学隔离投贷风险,有效整合资源,客观评估优势。  相似文献   

10.
分析传统审贷体制与现阶段两种"垂直审贷"模式各自的特点,并比较了两种改革模式的不同之处.针对商业银行审贷体制的进一步改革,提出了过渡时期机制设计的方案,体现了各个相关内部机构的权力制衡.  相似文献   

11.
我国P2P网贷平台运行的制度供给不足。作为纯信息中介模式的P2P网贷平台在经营中异化为担保模式、债权转移模式、投资理财模式等信用中介模式,极易诱发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和金融风险。因此,亟须通过政府与市场共同发力、法律与制度联合规制,营造良性发展的法治环境,引导行业自律,形成完善的P2P网贷平台治理体系,避免金融风险蔓延,从而推动金融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投贷联动已成为金融市场优化资金供给的重要突破口之一.一方面,投贷联动能够优化和创新传统贷款模式,拓宽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另一方面,投贷联动能够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通过对比分析发达国家投贷联动的经验和成功模式,能够为我国提供有益的参考.投贷联动要求商业银行进入风险投资领域,但是其贷款的本质属性及风险防控等基本要求没有改变,因此投贷联动监管应注意防范金融风险的交叉传染,维护贷款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网贷飞速发展,青年在网贷中占主体。鉴于当前青年创业融资难的现状,共青团应创建"青年贷",服务青年,凝聚青年。共青团创建"青年贷"的各种条件现已具备,作为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公益性金融信息平台,"青年贷"可参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的运作模式,充分利用共青团的组织优势与资源优势,通过当地基层团委和"青年贷"平台对借款的两次审核,确保借款和平台的安全,充分发挥共青团服务青年、联系青年的作用,持续为创业青年提供创业贷款,助力青年实现创业梦想。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校园"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标志之一。笔者对"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发展阶段及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以期大力推进我国"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网贷纠纷因涉及人数众多、小额分散、跨地域性等特点而存在治理上的难题。在纠纷治理体系中,诉讼定位由“司法主体”到“最后防线”的回归,以及解纷思维由“程序对抗”向“实体固定”的转化,从理念层面为网贷纠纷治理提供了指引。强制执行公证“互联网+”模式存在正当性,且与网贷纠纷治理内在契合。对此,可从适用案件范围的正反清单、依托互联网平台的系统建设、基于意思表示领受的公证申请、突破面签原则的在线公证审查、利用电子签章技术的无纸化出证、对接法院的高效执行模式等方面具体建构网贷“互联网+”强制执行公证制度。此外,还需对该制度的规范风险、技术风险、真实风险与质量风险进行管控,以实现其制度趣旨与运行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于当前P2P网贷行业发展现状,从运作模式入手,研究国内P2P网贷平台的信用风险形成机制.结果表明,信息中介、类信用中介、信用中介三种模式下的平台所面临的风险的复杂性和风险之间的传染性逐渐提高,平台发生信用风险的概率依次递增.平台模式的选择对平台信用风险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信息中介模式是未来的正确发展方向.就平台的信用风险防范从出借人、平台和监管当局角度给予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校园欺凌行为涉及不同层次的影响因素,欧美澳各国在多方尝试之后,校园欺凌防治逐渐走向“多方主体联动,多层综合治理”的整合模式。各国的整合防治模式一般从个人层次、同伴团体/班级层次、学校层次三个方面对校园欺凌行为进行防治干预,其对我们当前的校园欺凌行为治理启示是:提升师生对欺凌问题的警觉度;建立多渠道欺凌行为报警机制;构建和谐融洽正向的校园气氛;改变参与者在欺凌中所扮角色;建构反欺凌家校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新模式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中国高校现行“奖、贷、助、补、免(减)”贫困生资助体系进行了细致分析,认为该体系的核心是对高校贫困生的经济资助,简单的经济资助模式在操作过程中存在着诸多弊端。根据目前高校贫困生的主要特点,提出了一种“奖、贷、勤、补、育、培”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新模式,论证了新模式可以对贫困生实现“济困、扶志、强能”全方位帮扶,更好地解决贫困生的资助问题。  相似文献   

19.
远程教育作为实施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主要手段将与校园教育长期并存。本文对远程教育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与校园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比较 ,认为两种教学模式在教学目的、教学理论和思想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基本相同 ,但由于教学条件的不同 ,两者又有其各自的特殊性。本文还对目前远程教育大学英语教学的状况及不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校园网络文化传播与大学生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大学校园与网络相关的文化形态及时尚 ,对校园网络文化的特点及其校园网络文化流行对大学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总结 ,提出了改变教育模式 ,加强网络管理及网络道德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