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略论我国慈善事业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煜 《现代交际》2010,(10):15-16
我国的慈善事业发展迅速,但是慈善立法还很。滞后,法律体系不健全,慈善税收立法的激励作用不充分,不利于慈善事业的发展。今后的慈善事业立法要健全法律体系,明确慈善组织的法律地位,完善与慈善事业有关的财税法律制度,加强对慈善组织的立法规制,提高慈善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2.
面对我国慈善组织监管不到位、公信力不断下降等现象,本文提出具体改善措施,争取营造更为良性的慈善组织运行模式,为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扫清障碍,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们对"中国红十字会""壹基金""免费午餐"等慈善组织的关注度持续升温,公众对于慈善事业更加透明化、公开化的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慈善组织也逐渐暴露出监管不到位、公信力下降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试从法律层面指出现行慈善组织在运营过程中所存在的立法缺陷、执行漏洞以及认识度不足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只蝴蝶引起了大洋的风暴.“郭美美事件”最终演变成公众对于中国慈善制度以及所有慈善组织公信力的质疑.随着公众参与监督公益机构的热情不断增强,公信力和透明度成为热议话题.公益机构应该如何与公众有效沟通、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外相关机构有何值得借鉴的做法?7月14日,国内大型公益机构的领导、公益界的专家学者以及国际公益机构人士齐聚201 1凤凰公益沙龙第二期,共同探讨中国基金会的透明度与公信力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5.
由民政部主办的“中国公益慈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日前在四川成都启动。据悉,该项目为期3年,培训对象以公益慈善相关政府部门主管领导及慈善组织管理者为主,2011年~2013年准备开展7期培训,累计培训400人左右,其目标是培养创新型公益人才、慈善专业人才队伍,促使中国慈善组织公信力的提升、自律机制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全民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投入到慈善事业中。作为我国受关注度最高的明星群体也纷纷投身于这项事业当中,形成了所谓的明星慈善。但明星慈善在我国发展因种种因素,面临着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中国慈善制度本身不健全且没有完全法制化、监督体系不完善、慈善文化氛围不足、社会公信力较低以及专业性不够等方面。经过深入调研,本文现存困境分析可通过下述措施的实行得以缓解:进一步完善明星慈善的监管体系;重视提高明星慈善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加强明星慈善的透明度;加大对慈善理念的宣传,营造全民慈善文化氛围。希望本文提出的解决措施可以为我国明星慈善的发展提供合理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7.
韩国的美丽基金会是由韩国著名学者、人权律师、公民运动领袖朴元淳先生于2000年创建的社区慈善组织。朴元淳先生有一个美丽的梦想:创造一种市民文化,激发市民自觉.自愿地支持市民社会和市民运动,因而美丽基金会定位在专为民间组织筹款,扶持民间组织成长,促进地方社区的复兴。经过几年的运作,美丽基金会现在成为韩国影响最大的慈善组织,同时,也是公信力最高的非营利组织之一。  相似文献   

8.
荐书录     
《中外书摘》2011,(9):46-46
近年来,慈善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我国有关慈善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但是现实生活中时有听闻的不愉快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公信力,以致人们不得不发出“慈善,想说爱你有点难”的感叹。  相似文献   

9.
熊文钦 《现代妇女》2014,(6):105-106
近年来,中国慈善事业迅速发展,尤其在汶川地震后,公益捐赠款物急剧增加。然而,筹集的捐款屡次被擅自挪用甚至侵吞,使得中国公益慈善组织的公信力跌至冰点,公益捐赠乱象的法律规制迫在眉睫。因此,本文以"百名艺术家捐款事件"为出发点,浅析公益捐赠乱象的原因,初步探寻完善公益捐赠的运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公信力是一切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组织的公信力主要体现在对外部的承诺和践诺能力,同时也在于自身对角色及功能的定位和发展。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关系中存在着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这已是理论界的一大成果,也是非政府组织确定自身作用领域和功能的主要依据。同时,在研究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方面,我们必须对其自身的局限性(志愿失灵)进行研究,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只有依托其自身的功能和工具才能得到提高。只有明确了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领域和有效工具,才能有效提高非政府组织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慈善组织参与应对突发事件经历了从探索期、发展期到兴盛期的演进过程,并以参与主体、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为具体依据。其中,参与主体呈现出从官方背景慈善组织主导,到官方背景慈善组织为主与民间慈善组织为辅以及官民慈善组织并举演进;参与形式表现出从募集款物、招募志愿者以及少量开展慈善服务等逐渐丰富的过程;参与程度则体现出从少量参与、有限参与到规模参与的特征演变。慈善组织通过募集款物等方式发挥积极功能的同时,亦存在专业能力不足、参与形式单一,缺乏慈善应急机制、资源配置低效以及枢纽型慈善组织发展滞后等问题,从而需要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慈善应急机制、提升慈善组织自身应急能力以及加强枢纽型慈善组织培育等措施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资源分配需求从以政府或市场为主体的初、再次分配需求转向具备社会自主性的分配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第三次分配便进入了国家治理体系的视野中。但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形式即慈善活动还并不成熟,存在着公众参与不足、民间组织资源统筹能力较弱、民间慈善组织公信力较低等问题,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社区慈善驱动力的缺乏。本文以多元协同为视角提出社区慈善驱动力构建的逻辑,并借鉴广州市L社区社工站推动当地慈善的经验,提出社会工作应围绕着教育转化、增能、建立网络、政策影响等方式展开第三次分配的驱动力构建,实现多元主体合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2 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直接冠以“慈善”名称的慈善组织①在中国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1 993年1月中国出现了首家地方性慈善组织———吉林省慈善总会。在1 993- 2 0 0 1年的8年间,全国共出现了1 72家慈善组织。而1 949- 1 993年的44年间,中国是没有一家直接以慈善为名的组织的。这些慈善组织在产生方式和运作逻辑上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它们绝大部分是直接依托于各级政府的民政部门建立的,与民政部门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有的慈善组织刚刚从民政部门中分化出来,绝大部分慈善组织与民政部门还是“一个部门,两块牌子”。…  相似文献   

14.
2.73亿元!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国扶贫基金会接受捐赠额再创新高,增幅接近15%. 这家"中字头"的基金会,早在2000年就主动放弃了事业编制,取消了行政级别,实现了人事权、财务权与政府的脱钩.随着竞争机制、考核机制的引入,近年来中国扶贫基金会运营绩效大幅提高,从过去的官办非营利组织转变成了民间组织. 在经历了2011年的"郭美美"事件之后,2012年,我国慈善行业依然麻烦不断,从金华市慈善总会分支机构社工募捐可以提成,到成都市红十字会善款未取发霉长毛,再到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账目出错引发质疑……这些事件不仅挫伤了公众的热情,更损害了慈善业的形象和公信力.尤其受到关注的是,这些事件大多与有政府背景的慈善机构有关.  相似文献   

15.
公益组织框架下的各项公益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公益活动组织可以让青少年发展得更好,这凸显了公益组织在青少年社会教育方面的重要性。美国青少年公益慈善组织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探索美国青少年公益组织的运营活动模式,理解青少年公益组织在青少年社会教育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借鉴美国在培育青少年公益慈善意识的理念与做法,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的青少年公益组织,培育具有公益慈善意识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公民,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非常声音     
截至2008年9月,在全国注册的慈善组织中,各级基金会有1361家,县级以上慈善会.红十字会4100多家。同时还有一些运作比较好的组织,比如中华慈善总会、红十字基金会、儿童发展基金会.青少年基金会。扶贫基金会、残疾人基金会,等等。实际上慈善组织的发展除了推动慈善事业,同时带来很多就业机会。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经济和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慈善中"逼捐"问题越来越凸显,使得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进入一种亚健康的状态。慈善原本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行为,是自愿对需要帮助的人的一种援助。而"逼捐"带有强迫的成分,让慈善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逼捐"现象的出现包含众多原因,诸如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文化传播等因素。解决"逼捐"问题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通过法律的规定、慈善组织信息的公开、对国外优秀慈善文化的吸取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解决"逼捐""索捐""强捐"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民国中期广东民间慈善组织呈现"萎缩"的趋势。此种背景下,1934年陈济棠倡导创办官办型慈善组织——广东仁爱善堂。而官办慈善组织以其特有的公共优势和号召力,充分调动社会各界资源,积极为社会公益事业服务,尤其在施医赠药和救灾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它能够通畅地运转,并最终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重要的原因是官办慈善组织有充足资金保证和救济社会的号召力。  相似文献   

19.
企业慈善是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生力军。与个人慈善行为相比,企业慈善表现出更强的利己动机,且以经济动机、政治动机、声誉动机为主。其驱动因素在微观个体层面表现为企业家的个人特征、个人观念与早年经历,企业董事会成员和高管的慈善认知与偏好;在中观企业层面表现为企业的属性与企业经营效益的好坏;在宏观政策层面表现为国家战略的实施和慈善组织的登记设立、税收优惠、劝募环境以及慈善褒奖制度的影响。发展中国特色的企业慈善,需要明确其在第三次分配中的功能定位;降低基金会注册登记门槛;畅通慈善组织的认定和撤销机制,减少“僵尸型企业基金会”;完善新型捐赠税收优惠政策;保持与捐赠主体的良性互动,提升企业基金会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20.
黄伟 《科学发展》2023,(5):104-112
加强慈善管理工作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联合监管机制,督促慈善组织按照章程开展慈善活动。严格执行慈善组织年报制度,落实“专项抽查”“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建立健全慈善组织及其负责人信用记录制度。加大对违法违规慈善活动的查处惩戒力度,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构建“政府监管、社会监督、行业自律、内部治理”四位一体的慈善事业综合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