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自然权力和政治权力之间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自然权力向政治权力的转化有其内在的逻辑联系。通过“三人决斗”分析自然权力向政治权力的转化过程可以发现,一方面,人们从不合作走向合作是自然权力双重含义的矛盾运动过程;另一方面,任何合作的前提是,具体的个人期望在联合起来与他方发生冲突以后.参与合作的各方能够达到彼此所设想和同意的力量均衡。  相似文献   

2.
政治仪式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中,对权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由各种权力关系所引发的合法性的构建或颠覆,都产生着巨大而隐蔽的影响.在各种政治仪式之权力策略的施行中,象征既是被激烈争夺的权威性资源,也是塑造和呈现政治文化及其价值理念的重要力量.更为关键的是,"仪式化"扩展了政治仪式的作用范畴、深化了政治仪式的影响程度,赋予各种实践活动以政治仪式的内涵和属性,通过对象征之多义性的控制,使整个政治生活空间成为一种象征权力网络.  相似文献   

3.
政治权力促进经济繁荣是其自身存在与发展的内在要求;政治权力促进经济繁荣具有其自身独特的依托性资源;政治权力促进经济繁荣的具体方式主要是界定产权和增强市场;政治权力促进经济繁荣需要考虑特定的时代条件,以决定政治权力的作用性质;政治权力促进经济繁荣存在着一定的作用限度。  相似文献   

4.
村庄权力结构的三层分析——兼论选举后村级权力的合法性   总被引:69,自引:0,他引:69  
村庄权力结构研究是村庄政治研究的基础。本文按照经济社会分化水平与社区记忆的强弱 ,把中国农村划分为四种理想类型 ,并构建了村庄权力结构的“体制精英—非体制精英—普通村民”三层分析工具。文章重点讨论了非体制精英在四种理想类型村庄村级权力运行中的作用及不同类型村庄村级权力结构的不同特征。在此基础上 ,作者对村民自治制度下不同类型村庄村级权力合法性的生成潜力进行了尝试性的比较。最后 ,作者指出 ,随着缺乏分层与社区记忆偏弱类型村庄大量出现 ,如何在这些村庄中进行村级权力合法性建设 ,是今后农村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徐永 《社会科学论坛》2010,(19):173-179
二元权力结构论为我们审视文革场域下的大学组织权力形态提供了一种视域,文本分析的方法又让历史和现实紧密的联系起来。文革场域下大学组织病态权力的释放以及其形成的内在机制,让我们意识到今天中国大学组织权力结构的官僚化倾向,并不是一个突兀的、阶段性的现象,而实在是一个历史性的问题。恰当地认识这一点,对于构建中国的现代大学制度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析陕西Y村政治精英权力变迁的过程可见,乡村政治精英权力的变迁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权力建立阶段——身份性权力、权力发展阶段——能力性权力、权力强化阶段——契约性权力,其基本特点表现为主导型权力的阶段性、各权力类型的相互依存性及角色转换和权力变迁的相互关联性。这种变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体制的安排、资源配置方式、乡村经济结构的变革、政治精英个人因素等,其权力变迁与村庄发展相关,实践逻辑包括:规范政治精英的权力变迁,发挥它在村庄发展中的具体功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村民自治制度的实行;加强对乡村政治精英的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7.
在大庆油田开发建设中,“两论”是大庆思想政治工作的根基。除第一、第二部分说述的特征外,第三部分特征表现为:从矛盾的运动性到工作的灵活性;从矛盾的转换性到工作的服务性;从认识的理性化到工作的典型化;从认识的突破性到工作的特色性。  相似文献   

8.
国内政治共识研究是与改革开放后社会整体变迁的时代背景紧密连结的,并受国内外双重因素的影响.政治共识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功能和实现路径等领域.在未来的政治共识研究中,应注重彰显中国本土话语特色;厘清政治共识各主体的权限、义务及职责;突出理念共识、道德共识等价值理性的研究视角.从政治共识之基础、如何达成、作用三个环节出发,可以探索建构一个系统研究框架,以整合现有成果,实现政治共识研究的拓展和深化.  相似文献   

9.
从道德动机、道德行为到稳定的道德习惯养成的过程虽然复杂但有迹可循.从制度伦理的角度考虑,制度对道德的影响存在具体的机制.正义制度可以降低个人及社会道德成本,形成乐善好德的风气,使社会管理变得简易、有效且人性化.制度的正义价值强化重复行善的意愿,利于形成善的道德习惯;相反,制度的非正义强化行恶的动机,进而推动恶的行为定型化、习惯化.同时,制度文化的熏陶是无形的,道德习得离不开制度文化的熏陶.若制度沿着良性的轨迹发展,相应道德演变也处于良性的循环当中,形成合理的路径依赖,使人们在道德的利他中通向利已;但若制度演化形成反向的路径依赖,则易于陷入恶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0.
从道德动机、道德行为到稳定的道德习惯养成的过程虽然复杂但有迹可循.从制度伦理的角度考虑,制度对道德的影响存在具体的机制.正义制度可以降低个人及社会道德成本,形成乐善好德的风气,使社会管理变得简易、有效且人性化.制度的正义价值强化重复行善的意愿,利于形成善的道德习惯;相反,制度的非正义强化行恶的动机,进而推动恶的行为定型化、习惯化.同时,制度文化的熏陶是无形的,道德习得离不开制度文化的熏陶.若制度沿着良性的轨迹发展,相应道德演变也处于良性的循环当中,形成合理的路径依赖,使人们在道德的利他中通向利已;但若制度演化形成反向的路径依赖,则易于陷入恶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11.
非政府组织的非政府性、志愿性等特征决定了其成员行为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员间的关系与互动。当环境和个人因素对消极行为扩散具有较弱的约束时,通过社会网络视角来分析成员消极行为的扩散最有预见性。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构建出非政府组织成员消极行为扩散综合模型。要预防消极行为的扩散,就应从非政府组织成员的社会网络入手。  相似文献   

12.
以展览业发达的东莞为研究样地,利用因素分析与聚类研究相结合的综合定量方法,对专业观众的观展动机进行综合评估及分类研究。研究表明,专业观众的非购买动机甚过购买动机,他们观展动机的四个维度因子依次为:搜集信息、建立市场关系、考察奖励、采购行为。本研究还发现专业观众的观展动机分为目标模糊型、信息搜集导向型、目标多维明确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3.
在经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等"一票否决"的考核指标得到了层层落实,由此体现的压力逐级增大;相比而言,反腐败等考核指标显得落实不力,其压力逐级递减。这是上级反腐败政策要求无法有效向镇街"一把手"传递的重要原因。作为理性人的镇街"一把手",政治仕途上升空间有限,激励不强;而腐败却有着巨额的经济利益诱惑。与此同时,上级领导希望下级完成好经济发展等"一票否决"的指标,以稳住自己的职位并增加晋升机会,从而对下级腐败问题不会主动发现甚至予以容忍。这种默契性容忍行为直接导致了镇街"一把手"腐败的频发。只有消除这种默契性容忍行为,才能真正对基层"一把手"腐败问题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98~2007年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我国各区域石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对整体石油消费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的继续深化与完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石油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差异,各区域应根据自身的产业结构状况与石油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政策。  相似文献   

15.
王春福 《浙江社会科学》2012,(10):73-78,158
民营企业政治行为,主要是指民营企业影响政府公共政策的行为。民营企业通过行业协会和民间商会展开的政治行为,在完善的社会公共交往领域中更能发挥积极作用。要构建完善的社会公共交往领域,必须不断拓展公共交往空间、提升公共组织层次、强化公共媒体功能。在社会公共交往领域中,实现民营企业家组织同其他公共组织的良性互动和不同主体间的建设性交往,更有利于形成公共舆论、凝结公共理念、聚合公共利益,以提升公共政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Gregory— Hansen结构突变检验方法对浙江省1995~2010年期间是否发生经济转型升级进行测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金融支持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及其影响机制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发现,尽管浙江省经济结构已取得了显著改善,但依然没有实现本质意义上的转型升级.经济增长、人口规模效应,能源使用效率低下依然是引起浙江省二氧化碳排放量剧增的引擎,实现低碳浙江、绿色浙江之目标任重道远,而金融信贷服务支持却能有效地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对浙江省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强劲的“推进效应”.因此,政府部门要进一步加大金融信贷服务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度,以期早日实现浙江省经济的快速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社会的急剧转型,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围绕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对前来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习的全国30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问卷调查,在统计问卷的基础上,分析了领导干部对当前我国社会管理现状、困境的评价及他们对今后创新社会管理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索,这对于相关部门制定社会管理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