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共治理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公共责任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史际春、张扬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属性与组织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税收优惠、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及市场的法律关系三方面的分析,厘定了非营利组织的内涵和外延,探讨了它的立法规范及其调整。王名认为,非营利组织因其具有不同于企业和政府的特殊功能(包括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社会协调与治理、政策倡导与影响)而得以存在和发展,并因之而影响社会;由此,也可以将其分为动员资源型、公益服务型、社会协调型、政策倡导型等四种类别。陈旭清着重论述了非营利组织与非传统安全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关联性,认为非营利组织从总的方面来看,对非传统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也会给社会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张帆利用福利经济学中的失灵理论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研究非营利组织,认为作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两种重要方式,非营利组织和劳动力市场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两者同生共存,缺一不可。陈秋苹则透过公共治理的视角观察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认为非营利组织面临公共权力冲突、社会角色冲突、经济利益冲突时,需要在责权对等的原则下,通过主客观责任互动,唤起每个人的志愿公益精神,构建公共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2.
非营利组织的法学概念与法治化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史际春、张扬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属性与组织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税收优惠、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及市场的法律关系三方面的分析,厘定了非营利组织的内涵和外延,探讨了它的立法规范及其调整。王名认为,非营利组织因其具有不同于企业和政府的特殊功能(包括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社会协调与治理、政策倡导与影响)而得以存在和发展,并因之而影响社会;由此,也可以将其分为动员资源型、公益服务型、社会协调型、政策倡导型等四种类别。陈旭清着重论述了非营利组织与非传统安全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关联性,认为非营利组织从总的方面来看,对非传统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也会给社会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张帆利用福利经济学中的失灵理论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研究非营利组织,认为作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两种重要方式,非营利组织和劳动力市场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两者同生共存,缺一不可。陈秋苹则透过公共治理的视角观察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认为非营利组织面临公共权力冲突、社会角色冲突、经济利益冲突时,需要在责权对等的原则下,通过主客观责任互动,唤起每个人的志愿公益精神,构建公共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3.
史际春、张扬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属性与组织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税收优惠、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及市场的法律关系三方面的分析,厘定了非营利组织的内涵和外延,探讨了它的立法规范及其调整。王名认为,非营利组织因其具有不同于企业和政府的特殊功能(包括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社会协调与治理、政策倡导与影响)而得以存在和发展,并因之而影响社会;由此,也可以将其分为动员资源型、公益服务型、社会协调型、政策倡导型等四种类别。陈旭清着重论述了非营利组织与非传统安全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关联性,认为非营利组织从总的方面来看,对非传统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也会给社会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张帆利用福利经济学中的失灵理论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研究非营利组织,认为作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两种重要方式,非营利组织和劳动力市场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两者同生共存,缺一不可。陈秋苹则透过公共治理的视角观察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认为非营利组织面临公共权力冲突、社会角色冲突、经济利益冲突时,需要在责权对等的原则下,通过主客观责任互动,唤起每个人的志愿公益精神,构建公共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4.
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分类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史际春、张扬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属性与组织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税收优惠、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及市场的法律关系三方面的分析,厘定了非营利组织的内涵和外延,探讨了它的立法规范及其调整。王名认为,非营利组织因其具有不同于企业和政府的特殊功能(包括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社会协调与治理、政策倡导与影响)而得以存在和发展,并因之而影响社会;由此,也可以将其分为动员资源型、公益服务型、社会协调型、政策倡导型等四种类别。陈旭清着重论述了非营利组织与非传统安全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关联性,认为非营利组织从总的方面来看,对非传统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也会给社会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张帆利用福利经济学中的失灵理论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研究非营利组织,认为作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两种重要方式,非营利组织和劳动力市场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两者同生共存,缺一不可。陈秋苹则透过公共治理的视角观察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认为非营利组织面临公共权力冲突、社会角色冲突、经济利益冲突时,需要在责权对等的原则下,通过主客观责任互动,唤起每个人的志愿公益精神,构建公共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5.
史际春、张扬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的法律属性与组织规范、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和税收优惠、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及市场的法律关系三方面的分析,厘定了非营利组织的内涵和外延,探讨了它的立法规范及其调整。王名认为,非营利组织因其具有不同于企业和政府的特殊功能(包括动员社会资源、提供公益服务、社会协调与治理、政策倡导与影响)而得以存在和发展,并因之而影响社会;由此,也可以将其分为动员资源型、公益服务型、社会协调型、政策倡导型等四种类别。陈旭清着重论述了非营利组织与非传统安全之间存在着的内在关联性,认为非营利组织从总的方面来看,对非传统安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也会给社会造成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相应的管理。张帆利用福利经济学中的失灵理论从劳动力市场的视角研究非营利组织,认为作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两种重要方式,非营利组织和劳动力市场都有很大的拓展空间,两者同生共存,缺一不可。陈秋苹则透过公共治理的视角观察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机制,认为非营利组织面临公共权力冲突、社会角色冲突、经济利益冲突时,需要在责权对等的原则下,通过主客观责任互动,唤起每个人的志愿公益精神,构建公共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政府管理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化,非营利组织作为政府之外的提供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方面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此以长春市为例来探讨非营利组织作为第三部门对地区发展的影响,了解其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从而为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制定依据,以期促进长春市非营利组织更好地发展,发挥更大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7.
国外非营利组织管理体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方兴未艾。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需要良好的法律政策环境和管理体制的支持。本文从非营利组织的分类和法律管理体系、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内外部监督管理体制等三个方面 ,对西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体制框架做出梳理 ,并指出其对中国非营利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非营利组织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与政府行为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物品领域中的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使非营利组织供给农村公共物品成为可能.非营利组织供给农村公共物品依赖于农村的非营利组织形式,其主要包括农村行业协会、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村社区自治组织.但是,要保证非营利组织供给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性,政府必须在政策上、经济上和道德上予以支持,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中国青基会为研究个案,考察了中国现实中的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互动,进而透视出中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所形成的权威关系。中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所形成的权威关系不同于西方社会中所形成的理想关系类型,具有中国的本土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推行“大社会—小政府”的进程不断加快,当今中国的非营利组织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在公共治理中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配套法律不健全、政府干预过多等因素的制约,中国的非营利组织得不到足够的政府支持和社会认同,从而使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合作关系陷入困境.要走出这个困境,就要将重建非营利组织内部机制和理顺政府外部关系相互结合,共同营造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实现对现代社会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