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非典疫情发生生,我国政府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编制工作全面提速。但随着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公众受教育程度的逐步提高,公众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维权意识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网络的出现及普及使信息的传播更加迅速和透明;由此而引发公共事件频发,这些公共事件的发生对政府公信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何增强处理公共事件的能力,提高政府公信力是摆在当前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已成为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隐患,并对政府公信力建设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防范和妥善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以增进政府公信力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公共危机管理与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做出阐释的基础上,对我国政府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公信力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并提出了公共危机管理中提升政府公信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公共危机的处理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对于政府的公信力塑造是有很大的影响,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所以导致政府公信力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危机意识不强,制度落后不完善,政策缺乏科学民主性,总的来说,我国政府在基于公共危机管理下的公信力塑造上还是需要加大力度进行改善。本文以公共危机管理以及公信力的相关概念入手,对利用公共危机管理对政府的公信力等有利方面的正面影响进行简单的介绍,结合我国基于公共危机管理下的政府公信力塑造现状,对政府公信力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的介绍,然后依据相关的理论知识,对这些存在的问题进行对策分析,希望可以为我国政府在公信力塑造方面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时伟 《领导科学》2012,(33):6-8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急剧转型、社会矛盾错综复杂并日渐凸显的关键阶段,"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矛盾不断考验着政府的公信力.如何提高政府公信力,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事关社会和谐稳定. 一、政府公信力的基本内涵及其价值 1.政府公信力的内涵.目前我国学者对政府公信力的概念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①认为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行为的一种评价或认可,评价的对象主要包括政府信誉和形象.邹东升认为,政府公信力既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和态度,也体现为民众对政府行政的理解和支持.  相似文献   

5.
公共危机中政府言论的公信力对公共危机的处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有些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中不能摆正与媒体的关系,不能及时对媒体公开信息,以及存在与媒体协调的法律支持不够充分等问题,使得地方政府官方言论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因此,应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不断提高地方政府在公共危机中官方言论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6.
苏丽 《经营管理者》2013,(13):77-78
公众对政府的认知偏差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而政府的自身职能、行为失范及与网民的互动缺失等都造成了网络热点事件中所反映的政府公信力不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网络事件在微博传播中的影响,来分析在微博时代的网络环境中政府公信力失范的表现和原因,并从政府、网络媒体和公民参与层面提出了提升政府公信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公信力是衡量政府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它还是政府对公众的凝聚力和动员力的重要决定因素。本文在网络时代的背景下,提出政府公信力的重要性,针对网络热点事件分析政府公信力缺失的原因,并探讨其提升路径。以使政府不断提升公信力,达到公众与政府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政府公信力是公众对政府履行其职责情况的评价,关系着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直接影响着政府工作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文章以地方基层政府为例,总结了基层政府在转变工作态度和方式方法,提升公信力上的经验探索,分析导致公信力降低的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提升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重大行政决策中,政府不仅需要确保决策信息的公开透明,而且需要使公众更大范围、更大程度地参与决策制定中。推进政务公开与公众参与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规范政府权力的行使和运用,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政策执行力。通过建立主动及时、全面权威、方式多样的政务公开机制,科学设计公民参与的参与主体、参与目的和参与方式,同时将政务公开贯穿到公众参与的事前协商、事中决策、事后反馈的全过程,从而实现公共决策中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与合作。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执政能力的一种体现,代表着政府的信誉和形象。新媒体时代的信息传播速度和传播范围有了质的飞跃,政府的一举一动都暴露在公众视野内,信息在政府公信力的塑造中起着非比寻常的作用。政府自身存在的问题、公民意识的觉醒以及新媒体时代的特殊因素,共同影响着政府公信力的水平。"弱化"一词成为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标签,这一标签的恰当性有待商榷。探讨新媒体时代我国政府公信力的真实现状以及如何提升政府公信力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频频发生各种各样的突发公共事件,如云南的"躲猫猫"事件,"华南虎"事件,等等,这些事件共同引发出的一个的问题就是政府的公信力受到极大的考验,政府的公信形象受到严重的损害的问题,本文将分析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的公信形象问题,并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提出合理建议,为我国的政府公信形象的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是否作为、能否全面履行公共责任的质量和获得公众认同的情况,反映着公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随着网络媒体对人民日常生活的影响加深,其对政府作为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政府可通过网络媒体的积极影响,来抑制其消极影响,提高其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世界巨变的时代,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政府的行政行为被第一时间曝光在公众的视野下,这无疑是对政府的行政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更严峻的考验。本文通过一些实例,对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政府如何完善和改进自身的公共形象,提升自身的公信力给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良好的公众形象是政府的无形资产,是增强政府执政能力、营造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近年来,一些社会事件引起公众高度关注,由于地方政府处置不当,迅速演化为群议汹汹的公共危机事件,使得官方的形象和公信力严重受损.梳理各类公共事件舆情演绎过程,会发现"中国式危机公关"大行其道,其公关思路、手法不仅恶化了政府在网络语境中的形象,还影响着党和政府的执政环境和政治生态.  相似文献   

15.
政府公信力是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石。从2005年到2015年,政府公信力建设已经走过了10年的历程。10年来,政府公信力建设始终是政府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一直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与此同时,公务员行为失范,政务信息公开程度不能满足公众的实际需求,成为政府公信力建设的软肋和短板。未来一段时期内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主要是正确认识政府公信力的特殊性,以及简化和精化政府公信力的内容体系。  相似文献   

16.
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推进,以及现代社会公众民主和法制意识的增强,公信力已成为政府的行政能力和公众满意度的综合性指标,已成为政府软实力的核心。本文从政府公信力的内涵和外延出发,基于我国政府公信力所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围绕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政府公信力的三条路径和六个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一、问题的提出一般而言,公信力指的是政府得到公众信任的力量和能力,它体现了政府工作的权威性、民主程度、服务程度和法治建设程度。同时,它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  相似文献   

18.
2011年7月23日发生的"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再一次集中反映出我国政府在应对事故中政府公信力的缺失。本文以此次"铁路事故"为研究个案,深刻剖析了公共危机治理下政府公信力从缺失到弥补,再到提升的路径探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府在处理事故中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引导公众的有序参与、建立"成立调查组+公布调查进程+处置人性化"的机制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公共危机事件频发,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政府公信力的不足。危机管理和政府公信力二者之间呈现的是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通过改变传统的危机管理理念和方式,对于危机的应对、消除和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政府公信力的重塑,也是政府危机管理过程的持续。因此,危机管理理念的转变和机制的建设是提升政府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行政执行是行政主体的行为外在表现,也是公众认识政府的直接途径,政府的行政执行直接面向社会,它与政府的公信力是息息相关的。事实证明政府的公信力流失与行政执行中的不合理现象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合理规范行政执行是政府提升公信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