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27—1949年国共两党农村合作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摆脱经济困境 ,安定农村 ,获得农民对各自政权的支持 ,解放前国共两党都在农村大规模地开展了合作运动。国共两党农村合作运动的原因和目的、实际运作过程和绩效有同有异。虽然合作运动时间不长 ,但它却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国民党的合作实践为台湾合作运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而中共的农村合作则极大地影响了新中国的农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张书廷 《兰州学刊》2005,(6):256-258
合作运动曾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场令人瞩目的社会经济运动,"五四"前后,一批渴求民主和科学的知识分子通过编译西方经济学论著,开始把合作思想介绍到中国来,若干热衷于社会改良的人士即如获至宝,大肆鼓吹,欲以组织合作社为济贫助弱,拯救中国的良策.他们首先在一些城市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在信用、消费和生产合作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躁动起颇具声势的合作运动热潮.虽然它因为种种原因迅即昙花一现,但作为中国合作运动的启蒙实验,毕竟为合作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国民党执政之后,为挽救农村经济并实现对乡村社会的整合,大力推行合作运动。但现实政治需求的上升淹没了合作的初始经济动因,行政外力的全程推动致使合作呈现出强制化特征,信用合作的膨胀及社员构成的变异又促使合作社以畸形化态势发展。上述异化的发生导致合作运动背离复兴农村经济的目标,国民党整合乡村的失败结局也因此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4.
蔡娟 《江汉论坛》2005,(11):26-30
构建国际和谐社会,是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心愿。但反全球化却与全球化如影随形,构成了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和谐乐章。反全球化运动的缘起,是全球经济关系不和谐———贫富分化、政治关系不和谐———民主弱化、文化关系不和谐———文化同化、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环境恶化的集中回应。尽管反全球化运动并未解决全球化中出现的问题,但其揭露当今世界存在的触目惊心的问题也是难能可贵的,而且有些反全球化观点还切中了要害。这对如何构建国际和谐社会以深刻的启示:国际社会应在政治上民主平等,经济上加强合作,文化上开放包容,安全上合作互信,共同致力于构建一个各民族平等共存、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国际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赵泉民  井世洁 《文史哲》2005,15(6):70-76
20世纪初西方合作经济理念与当时以互助进化为核心的社会思想相交融,开始了其在中国的早期本土化用现代性的汉语资源表述西方的合作理念,借助初步中国化的“主义”话语来论证合作制度对中国社会的正当性,视合作制度为中国经济改造的适当工具等。其旨趣在于促成一场社会化的合作运动,改善平民经济,建立合作自治社会。此种理念性因素奠定了政府在推动中国农村经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但是,植根于西方“个人主义”土壤中的合作经济制度,不可能在笃信“集体主义”的中国社会得到很好的生长。合作社组织在20世纪中国的“异化”或多舛命运也足以证明这一点。  相似文献   

6.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面对中国农村经济衰败残破、肃杀荒凉之景,亟谋变通之法,视合作运动为救治良方,旨在以此解决中国农村经济问题,对抗中共土地革命,稳固基层统治秩序。从合作社的性质看,以官办合作社为主;从合作社的类型看,以信用合作社为主;从合作社的分布看,遍布全国大部分地区,但以少数省市为主。合作运动在少数地区相当程度的发展,既是对农村经济的微薄救济,又是国民党乡村统治的稳定因素,还是推动中国农村近代化历史进程的积极尝试。但是,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交替掠夺,导致中国农民的极端贫困化,合作社严重缺乏资金,由于国民党对合作运动推行乏力,合作法规漏洞百出,合作社每遭操纵利用和打击破坏,加之中国农民受教育者寥无几人,而许多人却莫名其妙,因此国统区农村合作运动不可能实现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并终将遭致流产的厄运。  相似文献   

7.
政府间的横向合作是当前公共管理运动的重要内容。打造蓝色经济区,实现经济区内各地方政府的共赢,山东半岛各城市间就要充分发挥政府横向合作关系的作用,并以政府间合作促进经济区内各城市的共同发展。青岛市与日照市两市相连,自然和人文环境众多相似,建立两市政府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在公共政策制定、危机处理、环境治理等公共事务领域进行横向合作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20—30年代江苏农村合作运动论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村合作运动是国民党政权定鼎南京后极力推行的一项国家社会经济政策。抗战前,江苏省率先进行农村合作运动,并为之设立了农村合作事业指导委员会与金融部门江苏省农民银行;出台了种种有利于合作社业务展开的举措,如加大农贷资金、采用多种贷款方式、限制借贷利率等。这些作法在加速江苏农村合作事业发展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地增加了农业生产的投入,改变了乡村借贷的传统格局,促使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型和乡村社会的现代化。但由于当时基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结构尚未彻底变革,难以达到国民政府之初衷,然改良农村的努力则不应忽视。  相似文献   

9.
"9·11"后,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及对中亚地区恐怖分子的打击、威慑,使中亚地区的"三股势力"被大大遏制,通过经济援助及经济合作、军事援助及军事合作一步步控制中亚各国的经济命脉,并诱使各国接受自己提出的附加条件,将其纳入西方的政治、经济轨道.至于推行"民主化运动"则引发中亚各国政局的动荡,对地区安全造成现实和潜在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史月兰 《学术论坛》2005,(11):81-83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我国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积极引导农民合作。农民要自己建立合作组织是需要交易费用的,农业集体化运动大大减轻了政府与农民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建立的制约因素。发展农民合作组织需要政府降低交易费用支持农民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1.
东北经济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 ,开展国际经济合作具有良好的基础条件 ,开展国际经济合作也是促使其焕发青春的重要途径。东北经济区的国际经济合作主要具有低层次合作、次区域合作的初级化及合作领域具有广泛性等特点。在经济区域化、全球化的推动下 ,国际经济合作也出现了一些新态势 ,合作模式也在不断创新。在此背景下 ,东北经济区应以崭新的思路展开新一轮的对外经贸合作 ,以科学正确的创新模式开创对外合作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2.
高海萍 《兰州学刊》2011,(7):163-167,172
抗战时期的中国工业合作运动在技术方面面临困境,制约了其发展。工合采取了多项措施:健全工合行政,引进技术人才,设立研究试验机构,进行技术训练等,不仅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技术问题,而且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了战时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朱德米 《社会科学》2007,25(1):45-53
以经济与合作组织(OECD)成员国的政府核心功能重构为研究对象,从政府机构、预算体制、人事制度、控制体系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从政府自身改革的角度分析新公共管理运动和新公民参与运动发生的基础条件。政府核心功能重构的趋势是:逐步改造基于传统公共行政的组织设计、人事、预算和控制,政府内部管理要素与外部的市场化、民营化和公民参与相呼应,改革呈现出总体推进的特征。其经验对中国政府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使中东和整个伊斯兰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边缘化,使伊斯兰国家的主权受到削弱、伊斯兰文化和价值观面临被“异质化”、“西方化”的威胁,这些都刺激了伊斯兰复兴运动。当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共同利益有助于国际社会共同合作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复兴和泛滥。  相似文献   

15.
伊斯兰复兴运动作为一种政治运动同其他社会运动和思潮一样 ,有着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根源。究其产生和发展的缘由 ,更要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层面加以分析 ,而在影响其产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 ,经济因素可谓最为直接 ,也最为鲜明。翻开中东地区伊斯兰复兴运动的发展史 ,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经济原因是其产生发展的最为根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张德峰 《学术界》2022,(9):201-209
北欧合作社运动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兴起的,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的一些北欧雇佣劳动者、小生产者和中低收入消费者等为了更好地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选择通过合作社这种组织形式取得合力以同垄断市场谈判权力的强者相抗衡。同时,北欧合作社一直发展良好,并成长为一个强大的合作社部门。北欧合作社既通过创造与维持生产性就业创造巨大财富,也平等地分配财富,还通过满足人的各种基本需求提升国民幸福感。北欧合作社运动对我国推进共同富裕的启示有二:一是合作社的功能与共同富裕目标完全契合;二是我国应当大力发展城乡各类合作社经济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7.
一任何社会经济运动都是按照其内在的客观规律进行的,这种规律并不是单一的,一般都是一种客观规律的体系。因此,某一经济的各种因素之间,运动的各个环节之间,呈现为错综复杂的局面,而又内含着一些共同的原则和方法。人们在经济生活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去认识或者适应其客观规律,掌握经济运动的原则和方法,并以某种组织形式把经济活动组织起来。所谓经济运动机制,就是指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的各种经济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以及经济运动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志华 《理论界》2007,(2):79-80
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仅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和谐社会的发展。应该正确认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性质,消除认识误区,抓紧制定合作经济组织法,为其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充分发挥农村供销合作社的作用,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19.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间的分布是有差异的.吉林省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主要分布在果蔬产业及畜牧业,其原因是其产业化程度较高、市场风险较大等特点从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等方面决定了其交易费用高于其他产业,从而导致了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产业分布差异.因此,由于合作组织的产业分布差异是内生的,这就需要从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由数量发展向质量发展转变;提高合作组织发展后进产业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水平;严格监控农资市场,把关农资质量,激发农户入社的内生力;扶持粮食储藏等产后方面的合作组织的发展以及加强对资金互助类合作组织的资金供给方面的扶持等加以引导与调整.  相似文献   

20.
WTO框架下粤港澳经济合作的新格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WTO的框架下 ,新世纪的粤港澳经济合作的制度性基础与内容将有根本性的突破 ,形成新的合作格局。WTO的框架为“一国两制”的粤港澳经济合作提供了一个“体制接近 ,规则统一”的制度性基础 ,从此 ,三地的合作将被置于一个规范的、公平竞争与具透明度的市场体制环境中 ,其合作的行为与结果更具可预见性。其次 ,在WTO的框架下 ,三地的经济合作可以摆脱过去的单一的外向经济循环的局面 ,形成内、外两个经济循环并存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