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存在了70多年、曾经是第二大世界强国并且是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苏联,几乎在一夜间解体。这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值得关注的事情。这是因为苏联的存在是人类第一次尝试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公有制对私有制的第一次否定;而其解体,又引发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全新思考,并使许多人产生了社会主义是否合理、能否代替资本主义的疑问。作为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并且相当长时间在实践和理论上均以苏联模式为榜样的中国,对苏联解体原因的探讨尤为必要。中国是目前世界上仍然坚持社会主义的大国,担负着社会主义制度完善和创新的重任。因此,我们必须从苏联模…  相似文献   

2.
存在了70多年、曾经是第二大世界强国并且是惟一能与美国抗衡的苏联,几乎在一夜间解体。这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值得关注的事情。这是因为苏联的存在是人类第一次尝试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公有制对私有制的第一次否定;而其解体,又引发了人们对  相似文献   

3.
苏联的解体震动了世界,同时也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重创.在导致苏联解体的众多因素中,作为执政党的苏共在政党制度选择和执政党建设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导致苏联解体背后的深层根源.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理应从苏联解体的事件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确保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为其根本特征和全部经济关系的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总是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因此,对于社会主义公有制,也需要从理论上不断进行再认识,模式上的再选择。本文就是从这里入题,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对公有制的本质、公有制模式的选择予以分析阐述。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特征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次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对自身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建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历年来,对马克思关于“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这个论述颇多争议。我认为这个论述  相似文献   

5.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具体的经济形态、所有制形式与社会经济结构虽然发生过多次变更,但却一直既存在私有制,又存在公有制。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也存在着国家所有制这一公有制形式。社会主义社会也是这样。我们把这一现象称为私有制与公有制的并存。一、文明时代的一般经济结构:私有制与公有制并存的根据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但是在现实社会主义实践中,必须认清坚持“两个必然”并不意味着可以超越自身发展阶段搞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就是超越自身发展阶段造成的结果.以史为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初级阶段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基本经济和分配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随着社会主义由初级阶段向比较发达阶段迈进,我们在所有制、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上仍需延续初级阶段的制度和体制,但与初级阶段又有较大差别,我们的社会主义因素会逐步增多.不过,这是一个漫长、缓慢的历史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党和政府高瞻远瞩,及时制定出未来发展方略,有计划、分阶段、依层次逐步推进,切不可操之过急,盲目从事.  相似文献   

7.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和发展,是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问题。马克思曾从原则和总思路上对此有过设想,但他不可能做出具体的论述。“苏联模式”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个问题,提供了基础条件。 社会发展在否定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后,应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这是马克思所揭示的社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经过15年的实践和探索,已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中国市场经济的成就,既有非公有制经济的贡献,也有国有经济的贡献,两者都功不可没.不论是公有制为主体还是私有制为主体,都可以实行市场经济.中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与成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9.
走出误区——“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斯大林模式”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但由于斯大林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一开始即存在误区,把马恩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特别是第一阶段)基本特征的科学预测,硬套到经济技术文化相对落后的苏联,把可以超越资本主义制度误作为可以超越现代文明,结果导致战略选择上的严重错误,僵化的体制模式妨碍了苏联的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至少应从斯大林模式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得到两点重要启示:一,现实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所说的共产主义第一阶段,任何超越社会阶段的认识和实践都将受到历史规律的惩罚;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的重要途径,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相似文献   

10.
<正> 苏联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编《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在论述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时概括地说:“共同劳动要求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个体劳动则要求私有制”(见该书修订第三版,中译本上第16页)。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历史实际资料与这两句话相对照,认为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则值得商榷。然而,自上述苏联《教科书》以权威著作的地位传到中国后(第一  相似文献   

11.
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重要突破。由传统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虽然在正确认识与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实现了质的飞跃,但不是这一问题探索的终结,而是把这一探索、研究引向深入。历史上,市场经济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迄今,世界上的市场经济.一般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包括前苏联与东欧一些国家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也是以私有化为前提的。唯有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如何认识与处理?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本文试图在简要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了40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日益显示其巨大的优越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可是,顽固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为了在中国推行资本主义化,把矛头对准社会主义公有制,主张以私有制、民营化来动摇、排斥和取代公有制,这是完全违背历史发展规律和客观事实的。实践已经证明:在我国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  相似文献   

13.
韩月香 《兰州学刊》2006,1(5):96-99
苏共垮台、苏联解体是社会的大事,也是需人类共同面对的大问题,中国作为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对此表现出特殊的关注与关心,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但是,如何总结苏共建党的经验教训,却是一个关乎中国未来乃至世界未来的大事情。本文指出,苏共或苏联的主要经验教训就是不重视制度建设问题,致使制度供给不足,制度漏洞很大,苏共的垮台和苏联的解体均源于此。  相似文献   

14.
稳定币值的一个关键在于认识、掌握与运用货币流通规律,使货币的投放与回笼同社会货币的需要量相适应。这只有在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实现。可是极少数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的人,在反对社会主义公有制,鼓吹经济私有制的谬论中,却把通货膨胀说成是公有制造成的。方励之在接受日本记者单独采访时的谈话中说:“当前的通货膨胀,应该根据法律规定,通过改革所有制加以解决,使所有制向私有制转变。现在的通货膨胀超过了市场原理,存在着恶性膨胀的部份。中国的垄断性体制是个问题,最终要进行所有制改革,也就是要实行私有制。”这完全是混淆了是非,颠倒了黑白。  相似文献   

15.
<正> 马克思从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和基本矛盾的分析中,得出了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逻辑结论。本世纪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则使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面对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运动,各个阶级、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无不从本身利益出发,进行维护一种制度,反对另一种制度的斗争。否定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则始终是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首要目标。那些赤裸裸的公开政治反对派的言行自不待言,即或是以“客观比较”相标榜的西方比较经济学派也难逃此劫,同样始终否定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歌颂资本主义私有制。无论其中的传统比较流派,还是现代比较流派,无不如此。  相似文献   

16.
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全面私有化和建立自由主义市场经济为结局,搞乱了国民经济,大大削弱了国家实力.其政治体制改革照搬西方政治模式,搞多党制和自由竞争,致使苏共失去执政地位,导致苏联解体.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坚持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实力的不断增强.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比较中苏改革给人以深刻启示: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改革成功的关键;坚强的领导集体是改革成功的根本保障;正确处理改革进程与改革成果、改革与稳定、民主与国家统一的关系是改革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张亚 《学术界》2005,(1):182-189
借助于历史哲学的分析,人类社会形态演进分为四个阶段原始氏族公有制社会,土地占有制社会,资本占有制社会和世界(全球)公有制社会.中国只能通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完全走出土地占有制社会,融入资本占有制大社会,奔向世界公有制社会.资本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的基本存在形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是社会主义资本经济.  相似文献   

18.
西方学者对东西方社会进行比较研究时,普遍所采用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视角是土地所有制的比较,认为二者的一个根本差别是东方社会实行土地公有制而西方社会是私有制。马克思也得出“不存在土地私有制,是了解东方的钥匙”的判断,并从土地公有这一角度对东方社会进行了深刻剖析。通过进一步研究,马克思晚年对东方社会的土地制度有了新的看法:东方土地的私有形式已开始出现;东方土地制度存在二重性;人类早期普遍经历了土地公有制,晚年在对俄国民粹派公有制思想进行批判的基础上,开始把东方的土地公有制看作是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基点。  相似文献   

19.
1989年8月,笔者有机会对陕西半坡文化遗址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先后进行了实地考察.据考古学家碳素测定,两种文化遗存年代分别为至今六、七千年前和四、五千年前,考古界一致公认它们分别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的典型遗址.通过考察,我们清晰地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前进,怎样由父权制代替母权制,私有制、阶级的产生,原始公有制的解体,如何跨进文明时代门槛的步履.它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有力的考古例证.  相似文献   

20.
<正> 马克思毕生的精力,研究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有极其深刻的认识.他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由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自行解决的,因而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给人类带来灾难.要解决这个基础矛盾,只有一个办法:实行社会主义革命,没收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在这个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老祖宗经几十年研究得出来的结论.列宁领导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可惜他1924年就去世,斯大林领导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建设,是按照马克思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原理去做的.由于苏联是第—个社会主义国家,也缺乏公有制和计划经济的经验,存在的问题不少,但尽管如此,苏联经济仍取得重大的发展,由原来是一个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70年间发展成一个超级大国,能够同美国抗衡一时,这也是很不简单的成就.但是苏式的计划经济是教条主义的、僵化的计划经济,没有完全根据苏联的实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