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虚拟社区是依托于现实城市在网络空间中形成的人际网络。与其他虚拟社区相比,它具有更明显的地域性、现实倾向性和边界模糊性的特点。城市虚拟社区在城市建设中起着社会安全阀、弱势群体的求助台、城市民主的催化剂和市政执法的监督者等功能。对于城市虚拟社区的建设,一要转变观念,变回避为鼓励;二要转变方式,变管理为治理;三要建设制度,变短期为长期。 相似文献
2.
论虚拟社区与人际互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虚拟社区是由有共同需要的社会成员组成 ,依托互联网网站进行人际互动的一种非地域性的社会形态。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既相联系又相区别。虚拟社区社会成员的互动范围扩大 ,互动能力提高 ,在虚拟社区的空间里形成新互动形式。虚拟社区是人类活动空间扩展到虚拟世界后的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3.
网络互动和虚拟社区是与互联网密切相关的概念 ,经常在研究中提及 ,但很少用来专门研究对网络购买意向的影响。针对虚拟社区和成员的互动性 ,构建网络互动、互动效用和网络购买意向三者之间的关系模型 ,从理论上探讨基于虚拟社区的网络互动这种新型人际交往方式对网络购买意向的影响机制 ,就显得很有必要。网络互动的四个分析维度分别为互动场所、互动特性、互动方式和互动内容 , 互动效用的三个分析维度分别为工具效用、社会效用和心理效用。通过 431个样本的统计分析和实证研究 ,可提炼出网络互动的 12个因子和互动效用的 6个因子。研究表明互动效用是网络购买意向的标志值。 相似文献
4.
罗明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25-27
生态旅游的概念应当限定为生态旅游活动,其内涵应从旅游地、旅游动机和旅游行为3个方面来加以考察,只有在相对自然的生态系统地域开展的、以主动的生态体验作为旅游动机并且旅游行为不破坏生态系统平衡的旅游活动才可称之为生态旅游.这种界定既可避免生态旅游内涵的缩小,也可避免其内涵不适当扩大带来的概念上的泛化. 相似文献
5.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日益成为当前国家建设的首要目标,旅游产业发展中公平的呼声也日趋高涨。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究旅游公平感知与社区旅游参与、旅游收益间的关系发现,社区居民旅游公平感知受旅游参与和旅游收益的直接影响以及旅游参与通过旅游收益所产生的间接影响。在结构模型中,旅游收益具有中介变量的性质,社区旅游参与对旅游公平感知具有正向影响,经过中介变量的转换后,影响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
孙丽燕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3(4):24-27
文章结合传统社会角色理论分析了虚拟社区中青少年网民进行网际互动的社会动机和互动方式,并提出了规范青少年网际互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社区、虚拟社区到社交网络:社会理论的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本瑞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51-66
古典社会学建立在对"社区"观念的想象上,腾尼斯对社区/社会的区分,成为社会学重要的理论基础。近年来,随着信息社会崛起,人们在因特网中建立许多"虚拟社区"。Rheingold及Turkle等学者,都视虚拟社区如同传统社会学讨论"社区"时相同的观念。然而,当我们面对由Web 2.0架构所建构出的超大型在线社区如脸书(谱)及MySpace等,我们需要重新构思虚拟社区本质问题。Bakhtin的对话理论,提供新的诠释观点,可视虚拟社区为众声喧哗的社会网络。 相似文献
8.
顾客契合行为是顾客–企业互动中的非交易行为,以社会交换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探讨旅游虚拟社区中社区质量对顾客契合行为的影响,同时探讨顾客–社区关系质量对这一影响的中介作用。通过向旅游虚拟社区成员回收396份有效问卷,运用SPSS18.0和LISREL8.72统计软件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研究认为,“社区质量”包含信息质量、系统质量、服务质量和互动质量4个维度,信息质量、服务质量和互动质量都对顾客–社区关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系统质量则直接影响社区导向的顾客契合行为;顾客–社区关系质量对社区导向和顾客导向的顾客契合行为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社区导向的顾客契合行为直接影响顾客导向的顾客契合行为。研究表明,企业管理者要有效管理虚拟社区并促进顾客契合行为,应保证信息质量的时效性、可靠性和个性化,提高服务质量的全面性和专业性;应建立平台或创造契机激励社区与成员提高互动质量,着力为用户提供符合预计甚至超出预期的使用体验,确保用户信息安全,打造良好的社区形象和口碑,来提高顾客与社区的关系质量。 相似文献
9.
旅游:人际符号互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孙洪波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5):32-35
运用符号互动理论解析,旅游就是一个主客双方运用旅游符号进行互动的过程。通过描述这一互动过程的模式,指出符号互动的枢纽是对符号意义的解读,并论证了符号解读对符号互动运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韩晶晶 《今日湖北(理论)》2007,(5)
国内外旅游扶贫实践表明,乡村旅游在旅游扶贫过程中具有重大作用。但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以及旅游扶贫负效应的存在弱化了扶贫的实践效果,也使乡村居民利益受损。从乡村旅游开发和旅游扶贫的关系出发,在分析旅游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探讨一种合理的乡村旅游开发与旅游扶贫的协同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1.
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使得对生态旅游者行为的研究也日益受到学术界的重视。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以高校学生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顾客参与和购后行为意向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放松身心、增长见识、生态景观和环境的吸引以及当地风土人情的吸引,这四种旅游动机的重要性与生态旅游者的购后行为意向显著正相关;生态旅游者精神上的参与和情绪上的参与都和购后行为意向显著正相关。论文的研究结论对指导生态旅游营销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合作社成员异质性:内涵特征、演化路径与应对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571-576
合作社成员异质性,可以理解为成员特征的差异性,包含资源禀赋、入社动机与参与行为3个维度。成员异质性是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面临的最重要的内部环境特征,由农民群体的加速分化、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合作社发展等因素造成,短期内难以消除。异质性成员参与会形成如惠顾驱动、投资驱动、管理驱动和规范驱动等不同的发展路径。成员异质性并不必然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造成正面或负面影响,但要使合作社业绩成长与规范运作并举,兼顾效率与公平,需要考虑以组织业务需求为导向吸纳资源禀赋异质性成员,以个体自愿自主为原则吸纳入社动机异质性成员,以先进引导示范为准则消除参与行为异质性成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特的旅游群体活跃在旅游市场上。本文对旅游动机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通过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分析旅游动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针对大学生在旅游活动中的问题和需要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概念及关系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9(4):155-159
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旅游产品、旅游商品是旅游学中的一组常见概念,目前学术界对它们的概念及其关系的理解存在诸多分歧。文章重新界定了这些概念的内涵,并分析了它们的差异,最后进一步理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认为旅游吸引物(包含旅游资源)的一部分转化为旅游产品,旅游产品除此之外还包括旅游服务、旅游设施、旅游商品(旅游购物品)等部分,旅游吸引物与旅游产品的外延互有交叉,互不统属。 相似文献
15.
王字涵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2):149-151
政治参与是当代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路径。通过政治参与等各种社会政治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政治参与能力,提升学生辨别是非的水平,为适应今后的政治生活打下良好基础。随着新世纪的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不断进步,信息技术随之逐步提升,网络慢慢发展成为一种力量源泉,推动着政治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公益旅游兴起于欧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历近四十年发展,成为一种与志工服务活动、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相融合的旅游形式,并开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行。通过对东西方背景下的公益旅游前期研究和近况发展的整理和归纳,总结出公益旅游动机、体验和影响三大领域的主要理论,并指出公益旅游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等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研究思路,推进我国公益旅游实践以发挥其在实现人、社会、生态三者和谐发展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通辽市的科尔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得到了很好地继承、开发和保护,但也存在着诸多不尽人意的状况,例如产品开发不平衡、文化和旅游结合不紧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季节性困境与市场开发不足等。上述状况反映出在旅游主体归属及管理、旅游文化内涵、主体定位、市场开发、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等诸多问题。为此,我们应该从加强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加快资源的整合建设、加大文化旅游商品的深度研发、加强潜在市场开发、拓宽投融资体系、加强软实力建设以及中心城市(通辽市)文化的塑造等方面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传播学研究本土化的共识下,作为初级群体之线上参照的互联网圈子,成为反思经典意见领袖理论生成之社会关系基础,调试本土网络意见领袖理论的关键切口。通过对百度贴吧中分层随机抽取的80个样本贴、3221条发言进行结构观察与数据检验,意见领袖被证实存在于虚拟社区的最小交流单元,即互联网圈子之中,且其作用效果受圈子密度与类型(情感、任务、兴趣、工具)的共同影响。由此,一个全新的理论镜像得以形成:凭借"滚雪球"式的传播结构,互联网圈子确认了虚拟社区中信息发起者的意见领袖角色,即传播网络的权力中心;同时,由于互联网圈子浸润于不同社会关系血脉,其授权形成的意见领袖在实际作用上又是非均衡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