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红楼梦》的众多人物的画廊里,有一个不大惹人注意的重要人物——秦可卿。她名列“金陵十二钗”正册之末,是十二个“薄命”的贵族青年女子之一。在小说中,由于秦可卿出场不多、说话很少、青春早亡,似乎没有“十二钗”正册  相似文献   

2.
在<红楼梦>谜底的层次上,香菱是<红楼梦>作者曹宣即顺治真正的皇七子隐写自己"生平遭际实堪伤"之人生经历的重要符号.荷花和佛祖,是在顺治假七子隆禧生日、曹宣的真生日和两个假生日的联系中,来隐写曹宣身份的重要符号."根并荷花一茎香"、"连理枝头花正开"以及宝钗灯谜等,是通过鸳鸯法来准确地隐写曹宣真实身份的重要谜语.120节九曲十环的大竹杯,是根据确凿的史料记载,从兄弟出生日期这个角度来交代曹宣真实身份的最重要的谜语.香菱画面,是曹宣的真实生日和康熙登基日的隐语,也就是曹宣所失去了的皇子和太子身份的隐语;夏金桂则是从"自从两地生孤木"的角度隐写曹宣的孙氏儿子身份的重要符号.  相似文献   

3.
论史湘云     
史湘云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所着力刻划的人物形象之一。她在“金陵十二钗”中名列前茅,在《红楼梦》复杂的形象体系中居于相当重要的地位。她对全面广泛地表现作品的政治主题,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关于“十二钗”的结局,曹雪芹虽然在第五回的判词和十二只曲子中对她们的悲剧命运作了暗示,但在前八十回大都没有  相似文献   

4.
纳兰性德和他的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兰性德是清代的重要词人,王国维对他评价很高,说他是“北宋以来,一人而已”。提起纳兰性德,人们自然会想起一件趣闻。在清代,有人说《红楼梦》的贾宝玉,实即纳兰性德。还说金陵十二钗就是影射纳兰性德的十二位朋友。言之凿凿,颇堪发噱。不过,在这无稽之谈里面,有没有包藏着合理的内核?曹雪芹会不会把纳兰性德一类人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第五回作为全书纲要性的一章,通过太虚幻境的“册子”和警幻仙姑的“曲演”,将书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及其命运大抵披露和暗示了出来。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作者特将宝钗、黛玉合作一图,合咏一诗,并放在全册领头的位置:“只见头一页上画着是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也有四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文学史和美学史上,戏曲和小说的创作,对人物、典型问题的提出具有特殊的贡献。然而,就人物之刻画。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的贾宝玉及“小女微才”的金陵十二钗等以降人物,是迄今为止最为成功、贡献最大的。他的创作构成划时代的唯美标志,对后人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黛玉"和"宝钗"合为一张图。著者曹宣以太极盘为工具,根据干支本身的特点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把代表了宝玉即顺治四子同母弟太子身份的三个日子——壬子日、癸丑日和甲寅日,设计成了"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之象,并通过小耗子偷香芋、龄官画蔷、金钏投井和"玉钗"等情节,对这个可能构思作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唐海宏 《兰州学刊》2009,(Z1):182-183
在《红楼梦》第五回"红楼梦引子"曲的旁批中,脂砚斋写到"怀金悼玉,大有深意",文章认为"怀金悼玉"是作者对以"十二钗"为代表的所有封建社会女性悲惨遭遇的伤怀和悲掉。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隐写的史实①涉及到的一个主要人物,就是深受顺治宠爱的董鄂妃,本文拟就《红楼梦》中涉及到董部妃的部分内容,做些简单的考论。无春与各幻仙子及女捐元春是《红楼梦》中地位最尊的人物,贾府的兴衰荣辱,可以说全系其一身。人们发现至乾隆朝止,宫妃中并无贾姓者,便认为这个人物是曹寅之女王妃身份的夸大,这是简单地将曹家视为贾府原型的结果,并不正确。元春的是妃身份,并非小说家者言,而是董鄂妃星妃身份的写实。元春贾姓故为贵妃,谐音即假妃,用对偶法即谜语中的鸳鸯格便扣真妃,再谐音便为贞妃。顺治有三个妃子为董鄂…  相似文献   

10.
诗句“致使香魂返故乡”出自《红楼梦》第五回《金陵十二钗副册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 ,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 ,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写香菱。其中“故乡”一词 ,读者往往误以为是指香菱的出生地———苏州。其实不然 ,它应当是指太虚幻境 ,例如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反认他乡是故乡”句旁有脂批云 :“太虚幻境 ,青埂峰一并结住。”两个“故乡”的含义是一样的 ,都是指灵魂的故乡———太虚幻境或青埂峰。因为香菱和其他“风流冤孽”投胎入世前 ,都曾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 ,死后必定前往销号。再者 ,香菱在幼年时被拐子拐…  相似文献   

11.
金圣叹与当地官员有关的诗作共有九题,向来为研究其政治思想和生平经历者所关注,内容分别涉及晚明李瑞和、吴梦白和清初汪爚南、高文芳、夏鼎、吴明相等。与李、汪、夏诗分别写于崇祯十四年,顺治四年、十二年,而非崇祯十三年,顺治三年、十三年;《下车行》写于顺治十年而非九年,撰述对象是知府高文芳而非御史秦世祯;寿“吴明府”诗分别写于崇祯十七年和顺治十三年间,分属明末、清初两个吴姓知县,而非均为清代吴明相撰;“关使君”是指榷关使而非关姓知府,很可能是顺治十年任浒墅关使的严我公。  相似文献   

12.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5,(2):160-170
《红楼梦》的创作,经历了《风月宝鉴》→《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复杂的演变过程。《红楼梦》是今本《红楼梦》的第四稿。“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①《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它原来在“贾探春理家”之前《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位置上,而后被作者向前移至“葫芦案”和薛宝钗“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②故事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沿着这里往下创作,直到“末回《警幻情榜》”③为止,从而创作出“百回”④《红楼梦》。而后,曹雪芹将《上三十回》⑤压缩成三回《红楼梦》,放在第四回之前,作为小说的开端,之后,他又从开端修改下去,成为“百十回”⑥《红楼梦》,但始终未改变《红楼梦》创作思路。《红楼梦》创作思路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思路,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思路。这为统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红楼梦》结构、主题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著名艺术大师王国维盛赞·《红楼梦》一书,彻头彻尾的悲剧也”,并叹赏其悲剧性质“哲学的也,宇宙的也,文学的也”。(1)在红学风靡海内外已成显学之际,如果说《红楼梦》描写了“怡红公子”贾宝玉的精神悲剧和“金陵十二钗”的人生悲剧以及代表封建宗法专制制度的百年望族贾府由盛而衰以致树倒猢狲散的历史悲剧已无人置疑,那么追本溯源,要是指出开《红楼梦》悲剧描写先河的《金瓶梅》不独是一部世情小说,而且是一部赋有独特认识意义的悲剧却有点危险,不仅难以使人接受,而且也难令人信服,况且已有人断言《金瓶梅》不具备悲剧意义,《金瓶梅》人物的死亡没有深刻的震动效应而无悲剧性。然而笔者不揣谫陋,愿陈管见并就教于识者。  相似文献   

14.
《文史哲》2020,(1)
《春秋》《左传》有十二公,《史记》《汉书》有十二本纪,中国早期史书形成以十二为体的传统,人们多认为与孔子和《春秋》有关,但各家围绕孔子和《春秋》所作的种种解释或多或少有不通之处,根源是十二之体非《春秋》所创。十二之体最早生成于"《左传》原本"的十二公,源自史官所熟悉的历法数字十二及月令文献的十二月体。左丘明以十二表达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历史哲学,借这一"天之大数"赋予史书以神圣性和权威性。《左传》十二公也说明其作者就是与孔子基本同时的那个左丘明。"《左传》原本"是孔子教授《春秋》的参考资料。因为《左传》只记载十二公的历史,故孔子重点讲授这十二公《春秋》,所以,只有这十二公《春秋》流传、保存到今天。  相似文献   

15.
王媛 《河北学刊》2002,22(4):108-110
黛玉、妙玉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塑造的两位“玉女”形象。称其为“玉女” ,是因为两人身上有许多共同点 :高洁的心志、超众的才气、孤芳自赏的性格以及对宝玉的爱恋 ,尤其是共同的悲剧性结局。同时 ,这两位“玉女”也是宝玉倾心和爱慕的对象。两位“玉女”的毁灭 ,既是宝玉看破红尘、了断尘缘的动因之一 ,也是作者红尘悲歌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妙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里有位女子,名列“金陵十二钗”第六,她既不是四大家族的成员,又不是四大家族的亲戚;她颇有点傲视贾府,甚至敢于怠慢贾母,却又不能不依附于贾府;除了贾宝玉等很少几个人以外,几乎谁都有些讨嫌她,却又谁也不敢开罪她;说她是尼姑,她又确乎是位小姐,说她是小姐,她又确实是个尼姑。这位女子,就是妙玉。反映在她身上的这些现象,是“金陵十二钗”中少见的,甚至是绝无仅有的现象。因此,如何理解这一形象在书中的地位和作用,应该说,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每当我们提起《红楼梦》,贾宝玉、甄宝玉,“十二钗”、“十二官”,史太君、刘姥姥,甄士隐、贾雨村,癞头和尚、跛足道人......就成群结队地走来,以其各自的音容笑貌站立在我们面前.在一部小说中,人物形象成百上千,而且“方正阴邪、贞淫顽善、节烈豪侠、刚强懦弱,及前代女将、外洋诗人、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娼妓优伶、黠奴豪仆、盗贼邪魔、醉汉无赖,色色俱有”,这在中外小说史上是罕见的.在这成百上千的人物形象中,被公认为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也不下数十人.这就更加令人叹服.说来也怪,愈是成功的艺术典型就愈带模糊性.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是曹雪芹饱醮辛酸泪水塑造出来的一个艺术典型.时至今日,还没有人能说清楚贾宝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典型.这就难怪作者在开卷第一回颇有预见地感叹:“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相似文献   

18.
从真假问题看《红楼梦》的主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传荣 《江淮论坛》2003,(4):121-125
本文从《红楼梦》中三对真假人物及一副关于真假的对联上对《红楼梦》的主旨进行了探讨,认为从真假问题上主要可看出《红楼梦》的知数叹命的主旨,当然,警情刺淫、惩恶扬善、悔过劝世也有一定的反映。由此作者提出了《红楼梦》的主旨应是知数叹命、警情刺淫、惩恶扬善、悔过劝世。  相似文献   

19.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全书以贾府盛衰为主线,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轴心,囊括政治、经济、官场、世俗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人们纷纷从各个角度对《红楼梦》进行解读,时至今日热度仍然不减。《红楼梦》之所以能够至今仍让人称颂,除了其本身的魅力外,还与作者独特的人物刻画手法是分不开的。有鉴于此,本文将着重探析《红楼梦》的人物刻画手法。  相似文献   

20.
小同红楼梦学会会员李锦文教授所著《论红楼梦人物形象》,1996年10月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34万字,除‘另信”和“结束语”外,主体问篇论文,正面分析和评价了《红楼梦》的39个重点人物,由此而涉及的人物在100个以上,这在《红楼梦》人物论著作中是罕见的。现将笔者不成熟的意见表述如下:该书在理论上运用人物性格的二组组合原理,在研究方法上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红楼梦》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或者是同一类型中不同的人物,甚或是同一人物在不同历史阶段或不同环境下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着重分析他们的二重性格。这种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