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女性参政是衡量女性地位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随着社会的进步,女性群体开始迅速发展,女性参政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提高女性参政水平是我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要求,本文重点研究女性参政的必要性、现状、原因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是实现妇女参政的前提和保障,为妇女参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妇女参政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推进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妇女参政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之间存在着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共同发展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女性公民政治心理状况是女性参政的重要基础,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成败.女性公民政治心理的形成既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又有当今女性自身的原因.现代女性公民政治心理强化,既需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高度发展和社会观念的不断更新,又需要女性自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发展,女性参政作为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女性个人能力、社会地位、提倡男女平等、衡量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女性参政即女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一项基本权利和行为。女性参政最初是由女权主义者提出的,它是整个女性解放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本文通过从香港女性参政的优势和内地女性参政的不足入手,取长补短。探讨了如何提高我国内地女性参政比例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女性社会角色理论的视角来分析韩国女性总统执政以来其国内女性的参政变化情况,可以看到,韩国女性参政的"玻璃门"正在被逐步打开,但量的增长还未引起质的变化,社会文化对女性参政的接纳度、女性自身政治参与意识和性别比例制度等方面长久以来的负面作用依然是影响女性参政的最大障碍。随着女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作用的不断增强以及政治改革的持续推进,韩国女性参政的状况有望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女性文摘     
贾春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6,18(1):15-15,46,72,84
王瑞芹在2005年第4期《妇女研究论丛》上撰文《妇女参政行为与政治行为文明》中指出,政治文明不是停留在深层的政治意识文明层面,也不是停留在政治制度文明层面,最终是要通过政治文明来体现,它是行为政治文明的外化。以往的政治行为文明主要是对男性政治权力的展现,近代以来,妇女参政行为的出现,对以父权为核心的政治行为文明将产生根本性的变革。所谓妇女参政,简单地说,就是妇女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管理活动中的一种参与和发展的状态,是具体包括妇女参政意识、妇女参政制度、妇女参政组织和和妇女参政行为的一种复合存在形式,是以上…  相似文献   

7.
女性参政行为是女性社会地位的突出体现,参政积极性又是政治参与行为的基础。本文根据以往的研究文献,结合农村青年女性参政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影响农村青年女性政治参与积极性的理论假设,并通过调查数据和Probit模型详细论证了理论假设中农村青年女性个体内在因素对政治参与积极性的影响。分析发现,职业、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和婚姻状况等等是影响农村青年女性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个体主要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时期,中国女性的政治角色出现了现代转型,主要表现在投身革命与勇争参政的"女国民"政治角色期待、革命斗争与参政运动中女性政治角色的扮演两个方面,从中可见辛亥革命时期女性政治角色生成的早期现代化特性。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女性参政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由于历史的、文化的影响,中国女性依旧背负着来自男权社会的压力,性别比例政策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体制改革中也受到了挑战,女性参政面临着诸多困惑,主要有:女性政治诉求与男性政治中心的博弈、形式平等与事实平等的鸿沟、法律政策认可与实际操作局限的反差。女性参政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仅仅局限于在政治中加入女性的因素,还要打破男性垄断政治权力的传统格局,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女性自身的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0.
女性参政不仅是衡量女性解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且也是衡量整个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尺度。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女性参政越来越成为社会中的热门话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 本文试图针对女性参政意识薄弱及其原因,就有关女性参政的社会意识及强化女性参政意识的相应措施,提出一些探讨性意见。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的女性参政观虽以不多的言论呈现,却内涵丰富,成为其民权主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他认为,参政权是"天赋"女性的"人权";但平等参政权的获得需要"公意"的决断,因而不能寄希望于少数男性政治精英的力量;而且平等参政权的实现,又必须在女性具备参政所必须的文化、政治素养后方有可能.孙中山的女性参政观对于我们今天积极实践两性平等参政不无借鉴意义,但因其没能脱离时代背景和传统性别价值观的束缚,局限性也较为明显,故须批判地吸收.  相似文献   

12.
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但农民政治参与受历史背景、初始制度选择、思想观念、既得利益集团的行为等因素的影响,在参政权利、参政范围、参政渠道、参政制度等方面皆存在路径依赖,其发展明显滞后。推动农民制度化政治参与的重要举措是突破路径依赖,进行制度创新。即要加强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环境建设,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村民自治制度,拓展农民政治参与渠道,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其政治参与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扩大我国妇女有序政治参与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途径,是政治文明和妇女地位显著提高的体现,更是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要求.现阶段我国妇女政治参与水平比较低,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要大力发展妇女政治参与,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不断探索扩大妇女有序政治参与的新路径,健全妇女政治参与机制,提高妇女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充分发挥妇女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样的宗法束缚,何以唐代女性可以参与千年来为男性所垄断的政治?究竟是唐代怎样特殊的历史因素,使唐代女性能广泛参与政治生活?通过探查、分析史实揭示唐代女性参政的深层缘由.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确立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宏伟目标,开辟了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新纪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蕴含着多方面建设任务、需要作出长期努力的社会系统工程,其中女性参政的状况与程度,不啻是政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一贯认为,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政治文明建设是进步人们在实现物质解放与精神解放的基础上一种更高层次的自我解放.在这样一场伟大的政治变革和社会解放中,作为社会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妇女民主参政,无论从理论层面还是从实践层面说,都不可忽视,理应引起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研究视角的高度关注.过去长期间,关于妇女参政的理论研究著作所见不多.令人欣慰的是,梁旭光教授主编的<民主政治进程与妇女参政>(以下简称<妇女参政>,济南出版社2003年2月出版)一书,适应了民主理论实践的需要,开辟了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研究视域.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在起点上保证了女性政治参与的公正性,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显得乏力,致使政治制度公正部分缺失,进而导致结果的不公正。因此,有必要通过建立和健全选拔培养女干部的制度、提高女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有关女性参政的社会宣传和培训等政策措施来改善现状,以确保政治制度的起点与结果均公正。  相似文献   

17.
女性参政:促进男女平等的一种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从伦理学、法学还是政治学的角度分析,女性参政与实现男女平等都是有联系的,其联系之一便是前者对后者的促进作用。女性参政是一个动态深化过程,其深化过程将促进男女平等在客观和主观方面的实现。客观方面表现为女性拥有了适合其群体及每一个个体自我实现的经济、政治、文化资源;主观方面表现为男性对女性的尊重及女性对自身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两性平权意识的广泛传播,妇女参政已经成为国际化的潮流。虽然我国自解放以来就倡导男女平等,但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男尊女卑观念根深蒂固,妇女的社会政治地位、接近政治资源的渠道,以及对政策的影响力远不及男性。当前中国要走向国际化、构建和谐社会呼唤妇女参政,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亟待妇女参政,重构公正先进的性别文化亦期待妇女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9.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其特征是研究这个新阶层参政的第一步。无论采用何种分析方法,必须坚持时代性原则和本土化原则。新形势下,考察私营企业主参政环境,我们不难发现政治系统论存在四个假设和三个理论缺陷。在此基础上,首先,以四条假设为框架,对私营企业主参政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然后,基于三个理论缺陷,在本土化和时代性要求下,对我国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的特殊性进行深层次的探索,从而抓住问题的本质实现对简单特征分析的超越和对传统政治系统理论的超越。  相似文献   

20.
少数民族女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各项活动,既是法律赋予每一位女性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全体女性分享一国政治权利的具体体现。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女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着民主参与程度低、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大力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营造性别平等的社会氛围,创造有利于女性参政的具体条件,是切实保障西北少数民族女性政治权益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