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心犹在     
谭险峰 《老年人》2005,(1):23-23
前几天读《光明日报》,得知上海八十高龄的儿童文学作家圣野仍在为儿童办诗歌手抄报,仍在辅导小学生文学社团,且成绩显著。记得上个世纪80年代,参加全国幼儿文学研讨会,我和圣野同睡一个房间,每晚见他总要几次摁亮床头灯,记下突发的创作灵感,或写下几行小诗。正是老先生对儿童文学创作的执著,才使得他到了耄耋之年仍能拥有一颗不泯的童心。我虽然年近古稀,但一想到圣野先生,就不敢言老,就要勉励自己:童心不可丢,我所喜爱的儿童文学不可丢。退休10余年,我坚持积累素材,坚持儿童文学创作,未曾稍有懈怠。平常,走出家门,也喜欢与宿舍区的小朋友…  相似文献   

2.
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已有长久的历史,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发展到现阶段仍存在许多问题,无法满足中国儿童阅读汉译的外国儿童文学的要求.为了保证广大中国儿童通过译文理解和接受外国儿童文学作品,并能得到与原文读者类似的感受,并受到启发和教育,本文将通过介绍儿童文学翻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发掘特点,找出不足,并将目的论应用于儿童文学的翻译,把它作为儿童文学的翻译的理论基础,使西方儿童文学更能为广大中国儿童接受,从而更具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许军娥 《职业时空》2008,4(1):39-40
郭沫若先生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一文中论述到:“文学于人性之熏陶,本有宏伟的效力,而儿童文学尤能于不识不知之间,引导儿童向上,启发其良知良能……。”儿童文学作品伴随着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的健康成长。儿童文学文本比较贴近儿童的心理,着力于表现儿童真实的情感世界。在新时期,儿童文学的本质及其儿童文学与新课改、  相似文献   

4.
当今中国文坛,没有一部古典文学作品像《西游记》那样获得这样多的少年儿童读者的青睐,也没有一个中国儿童不知道"孙悟空"和"猪八戒"这两个活力十射的人物形象。那么,《西游记》吸引少年儿童的奥秘究竟何在?本文通过认真阅读探讨,主要从形象性、趣味性、心理特征等方面对《西游记》的儿童文学特征进行分析,获得了很多宝贵的启示,希望能对儿童文学创作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儿童文学课程是高职三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在融合式教学模式下进行此课程的建设,需要一套与之配套的立体化教材来推进教学改革。结合当今信息化时代的背景,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是建立"立体化教材"的必然。探讨融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重点讨论此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的重要性、建设的内容与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利于增长儿童知识,丰富儿童情感,培养儿童的思维能力及想象能力,以及成功塑造其性格及人格。本文从读本和动画两部分入手,对比当文学作品应用在少儿教育时,中美两国由于文化的差异各自反映出的特点。同时,儿童文学本身更是一种文化,如何使我国的儿童文学在呈现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同时更具教育性,是我们在新世纪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师生关系中可以说是主导的一方,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崇拜自己。但是这个崇拜不是像追星一样狂热,而是希望可以被自己的专业知识所折服。教是学生求学路上的引导者、引领者,所以教师的专业素养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学生成绩的。在小学阶段的学生认知能力还不是很完善,学习习惯还处在养成的阶段,并且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大的,教师言行对于他们有着强烈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拥有良好的儿童文学素养是可以让课堂变的更加的有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同学地积极性。本文主要讲述了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以及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琼 《现代交际》2012,(4):35-36
文化翻译学者们认为,翻译作为最明显的改写形式,会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正是在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从19世纪中叶到"五四"之后一段时间,中国出现了三次儿童文学翻译浪潮。在这股浪潮的直接影响下,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中国童话。  相似文献   

9.
一篇成功的儿童文学翻译作品,是由不同的因素所构成。译者、读者、文化以及赞助人等因素都在儿童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行动者网络理论为指导,以《小屁孩日记》为例,分析上述因素在儿童文学翻译中所发挥的作用,并就如何形成系统的儿童文学翻译网络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19c50y《夏洛的网》问世,一直到今天,这部儿童文学巨作还在不断的影响我们,让我们感受到些许的温馨和感动,而《夏洛的网》在语言方面最具特色的方面就是口语简单化、语言鲜明、生动且幽默,感染力强且情感细腻,更重要的是其具有传递性。  相似文献   

11.
首先探讨了儿童文学对小学生语文学习的意义,然后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儿童文学进行教学做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对于做好儿童文学的教学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儿童文学是整个文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与成人文学相对照的一种文学样式。主要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以儿童观作为创作的根本支点。儿童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与特殊的思维形式相对应,主要的思维特点有原始性思维、儿童性思维和童话艺术思维。  相似文献   

13.
蒲昭和 《老年人》2014,(9):53-53
正有的人清晨醒来,不一会儿又感到睡意袭来,多数人靠硬挺过去的办法不睡"回笼觉"。其实,如果条件和时间允许,人们不妨再睡一会"回笼觉"。特别是中老年人,短时间的"回笼觉"能满足生理需要,对健康是有益处的。事实表明,有的人睡一会"回笼觉",白天的精神和情绪常能保持良好,也不会出现明显的困倦。有位老医生写的一篇文章——《"回笼觉"助我战胜失眠》,就很说明问题。他在文章中说:10多年前,我无意中发现一个  相似文献   

14.
徐云华 《老年人》2010,(2):28-29
对于一些爱好上网的孩子来说,如今又多了个学习、交流的好去处:一个名为“中华原创儿童文学网”(网址:www.zh61wx.com)的网站,就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发表原创作品、接受老师指导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2014,(5)
正从秦始皇到现代人,从广西巴马到江苏如皋,长寿一直是人们追求和探索的目标。为什么有的地方的人能活到90岁少生病,100岁不显老,而有些地方的人却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高发,年仅30-50岁就突发急病呢?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通过十几年的严谨研究,发现了一种神奇的"长寿元素"。探寻中国长寿之乡的秘密我国有很多"长寿之乡":广西的巴马、广东的三水、浙江的南岙村、新疆的和田县……这些闻名全国、享誉世界的长寿之乡都有一个共同的现象:很多百岁老人,耳不聋、眼不花,甚至还都能下地干活,生活自理,很多  相似文献   

16.
老了     
老了。老了的人不讲究穿什么衣服了,不合体的表示他不会去上班了,油渍污迹表示他不在乎人们的观感了。老了,先从衣服开始衰老。老了,他穿得漂亮而鲜艳,他说不必再用呆板的西服套住自己自由的身体了,他说不用对付那些脏兮兮的公文,何不穿得精神一些呢?他从衣服开始,开始自由自在的新生活。  相似文献   

17.
“在这坚韧之中,一直生活在南昌郊县的陶江.默默地耕耘:从大量的散文到中篇小说集《平手》,再到长篇小说《轿谱》……也许,一方土地给予我们的有困惑、烦恼.这袅袅的地气从我们的脚心,缓缓地传递到我们的内心,给予生长的力量,前行的勇气。”这是两年前,我读了陶江《轿谱》之后在一篇文章中的话。老话重提,是因为我这样的判断还不过时,因为,时隔两年多,他尝试的又一种文学样式——长篇儿童文学小说《水边的仙茅草》  相似文献   

18.
正他眯起眼睛率真地反问:"累难道不正常吗?"不想养老,那是等死在人们的想象中,世界给予一个本该早已丧失劳动能力的84岁老人的行为空间不会太多了,书法、太极、收藏、疾病、广场舞、抚今追昔、安享晚年、天伦之乐。游本昌似乎打破了这一切"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活动范畴,他要"老有所为",作为一个演员,他还在工作,甚至还在探索人生的某种可能性,因为他还在思考"一个人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价值,他到底要成什么样的人"。  相似文献   

19.
90岁的黄庆云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风雨,仍是一脸微笑,坦荡平和、满脑童真。她说自己一生其实就做了两件事,“一是教学,二是写作、编辑、翻译儿童文学,两个工作,都是为孩子做的”。  相似文献   

20.
白露 《老年世界》2010,(18):12-14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用眼泪打动了世界,有的人却用微笑打动世界。英国7岁男孩儿马克和姐姐一起收集笑话,让植物人母亲笑醒的奇迹打动了整个世界!不仅如此,他还开创了一个“笑网”,让更多深陷困境的入获得欢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