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需要经过从无风格教学到逐渐成熟的过程,教师应主动了解和适应这个发展阶段,使自己很快形成自己的风格。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王蒙的创作总体来讲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斗争阶段,作品的主题是斗争;第二阶段是温和阶段,作品内容体现出一种豁达和成熟;第三阶段是宽容阶段.作品主要表现罪与恕、人生的无奈、爱情的无奈、命运的公平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师玉梅 《殷都学刊》2003,(4):102-104
西周铜器铭文能否作为研究西周音系的材料 ?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要弄清这一时期铭文的构字 (主要是形声字 )、用字 (主要是假借字 )是否含有方言因素。本文通过对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文字的传承与传播特点 ,以及这一时期的铜器和铭文特点、文字自身发展的阶段特点等几方面的分析 ,说明西周铜器铭文构字及用字很少有方言的体现 ,可以用来研究西周音系。  相似文献   

4.
西周金文处于汉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时期。西周铜器铭文中图形文字向方块字体转变,偏旁部首增加并趋于成熟,汉字形体结构日益完善,形声结构迅速增长。对西周金文构形特征的考察能够深入了解文字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而有助于探求汉字的发展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以战国中叶的商鞅变法、魏晋时期的占田荫客制和中唐两税法为标界,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夏、商、西周是土地私有制的萌芽时期,战国秦汉是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时期,魏晋至隋唐是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时期,中唐至明清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基本定型和成熟时期。关于土地制度的演进阶段和各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我们另有专文论述。本文着重动态考察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发展特点,及各个阶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大学文科的发展阶段及办学理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蔡曙山 《学术界》2004,(1):7-24
大学文科是一个学科概念。学科是科学研究发展成熟的产物 ,是规范化的知识体系。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是具有独立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科体系、学术史和经典著作。大学文科的发展是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历史进程。我国大学文科的发展可以分为三阶段 ,每一阶段有不同的办学理念。从“没有文科照样办大学”到“没有文科办不成综合性大学” ,再到“没有文科办不成一流大学” ,关于文科的办学理念在不断发展。但过去的理念都是被动地发展文科。在新时期 ,我们应该把培养建设小康社会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当作大学文科发展的真正动力 ,积极主动地建设文科 ,发展文科 ,这应该成为现阶段新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关于周初年代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记》于西周年代自共和元年以前概付缺如,给研究西周史事带来很大困难,因此我们在研究西周史之前,必须设法考察西周诸王的年代。这显然是很费力的工作,过去学者在这方面也作了不少努力,但问题并未解决。窃不自量,欲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周初年代的几个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望海内外学者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以其实质与内容划分可以分为恢复阶段主要是邓小平同志恢复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恢复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新阶段主要是邓小平同志根据时代主题转换和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的发展,突破经典理论的局限,提出一系列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观点和新理论;升华阶段主要是邓小平同志对上一阶段所提出的新观点、新理论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这些观点和理论逐渐成熟,形成科学体系,实现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完成其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9.
曹斌 《东岳论丛》2022,(11):106-112+191-193
西周国家在军事力量保证下的分封授民和血缘宗法制基础下的礼制文化建设,实现了西周国家的政治一统。军事、文化的双重权力建制在晚商、西周早期和中晚期三个阶段的各自作用和相互作用,保证了国家对外时能够强劲回击、在内部动荡时能实现平稳过渡,并在文化和政治上创建了新的秩序。  相似文献   

10.
现在大多数历史学者,都主张商代属于奴隶社会,但也有一部分学者判定殷商尚未进入奴隶社会,而处于原始共产社会末期。主张殷商为奴隶社会者,对于商周历史的分期,也持有一些不同见解。例如有人认为,商初奴隶制度就很发达,有人则认为盘庚在位前后,殷商的奴隶制度才成熟起来;有人认为,商末封建经济因素已经萌芽,为西周过渡到封建社会准备了条件,有人则认为商代和西周都属于奴隶社会阶段;更有人把奴隶社会的下限移到两汉,从而认为商代尚处于奴隶社会的前期。因此关于殷商社会的性  相似文献   

11.
林风 《南方论刊》2001,4(1):34-36,33
在论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时候,有些学者认为:“最早探索这个问题的是列宁。他先后使用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没有稳固基础的社会主义’等概念”。有的学者则认为:“列宁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曾提出过‘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发达的社会主义’、‘完备形式的社会主义’等概念,说明社会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有成熟程度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12.
论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叠加与干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叠加与干涉是大众传播媒介新旧交替时必然经历的阶段.即在新媒介刚刚诞生,它自身的媒介逻辑、传播规律、适宜的传播对象以及稳定的受众群落都不成熟或者还根本没有成型时,此时新媒介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老媒介的影响.老媒介的传播方法和技巧、传播内容、传播机制等等都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新生媒介的运作.本文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媒介的干涉.随着各方面的发展,新媒介日渐成熟,它开始形成了自己独立的媒介个性和媒介逻辑,以及独特的发展轨迹,并且对老媒介形成强有力的冲击.本文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媒介的叠加.世纪之吏,英特网正咄咄逼人地崛起,由于技术和机制等方面的不成熟,本文认为它目前正处在媒介发展的干涉阶段,它和传统媒介正在相互借鉴和影响.一旦独立之后,必然会对传统媒介实现更实质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初期市场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已进入了初期市场经济 ,中国市场经济之所以在前面加上“初期”两字 ,是因为它还非常不成熟 ,而这不成熟的初期特点 ,正是中国初期市场经济区别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 ,区别于中国其他时期市场经济的鲜明特点。中国初期市场经济是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动态发展过程 ,它可分为“进入”、“相持”和“深化”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明代实录馆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草创时期,表现为工作人员任用上的随机性;第二阶段为制度化时期,各项制度此期内基本定型;第三阶段为成熟时期,实录馆各方面得以改良和完善。在实录馆发展的过程中,其运行状况的改善、史料征集制度的发展,以及武臣监修制度的形成,尤为引人瞩目,值得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发展的长程来看,自西周之后,中国的地缘经济有一个从西北向东南的倾斜性发展趋向。这一发展变化,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来考察。 一、从西周到西汉之季,由西北的雍、梁两州地带向东南的徐、扬区域的开拓阶段。 周为农耕部族,发展在河渭之间的灌溉区域,并坐西朝东,向前扩张。大体有两个基本方向:一个是由现在的陕西出河洛,达于夷门(今河南开封),以经营黄河下游地区,即武  相似文献   

16.
非洲地区20世纪文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模仿阶段、回忆阶段、战斗阶段和后殖民阶段。非洲被西方长期殖民的历史,使非洲与西方社会保持着联系。非洲的作家往往能以世界性眼光审视非洲的现实,发现这块土地上的最具个性的特质,在艺术表现上既不拘泥于本民族地区的传统,也不生吞活剥西方文学的程式,而是去粗取精,自辟蹊径,他们以独创的精神产品丰富了当代世界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17.
一、概论在西周一代,楚国历史发展的诸方面,无不同它与西周王室的关系密切相关。周、楚关系的基本方面,是周对楚的统治,和楚对周的从属。但是在具体的历史进程中,两国关系却呈现出复杂的状态,既有和平的交往,又有战争的对抗;和平与战争的交替,构成周、楚关系的重要内容。西周时代的周楚关系,根据其发展特点,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西周王朝建立到成、康二王之际,是第一个阶段。在这一阶段,周王通过“授民授疆土”的分封形式,确立了周对楚的统治地位,楚国成为周室的诸侯国。但是,楚在周王朝的  相似文献   

18.
一、形势、任务和方法西周年代研究的要点,一是王世的年代,即从武王克商至厉王诸王在位起止的绝对年代(公元前几年至几年);二是铜器的年代,在当前说,就是铭有年、月、周、日的五十余器的绝对年代。这两种年代研究的现状,大体上还是在摸索中前进。西周王世的年代,半个世纪以来,已经见到有六种完整的方案。内容如下表:  相似文献   

19.
非洲地区20世纪文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模仿阶段、回忆阶段、战斗阶段和后殖民阶段。非洲被西方长期殖民的历史,使非洲与西方社会保持着联系。非洲的作家往往能以世界性眼光审视非洲的现实,发现这块土地上的最具个性的特质,在艺术表现上既不拘泥于本民族地区的传统,也不生吞活剥西方文学的程式。而是去粗取精,自辟蹊径,他们以独创的精神产品丰富了当代世界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20.
夏商周三代均曾在今洛阳地区建都,但三代选择以洛阳为都的原因却各有不同,这种择都原因的差异直接反映着先秦都城择址理念的发展。夏代选择在洛阳地区建都以族群的生存发展需求为主;商代早期在夏故都附近建立都城则出于确立国家正统地位的政治诉求;直到西周时,综合性的都城择址理念才日渐成熟,西周成周和东周王城在洛阳的兴建正是先秦成熟都城择址理念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