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处于建构城市意义、城市秩序的关键期.城市是一个空间有机体,是人类文明要素的空间化有机聚集.城市意义是城市有机体的伦理纽带,一个没有意义归属的城市将充满风险、冲突频发.在建构城市物质形态的同时,使城市整合为一个有秩序的意义共同体,是实现城市可持续繁荣发展的内在要求.重构城市空间,从城市物性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的整合性与互动性出发,建构合理的"空间-伦理生态",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现实路径;以社区、社会组织等为载体,合理推进以意义为纽带的集体行动,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城市与生活的关系构成城市意义研究的基本问题域,让生活更美好则是批判与建构城市意义的核心价值场.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对"怎么发展城市"已经创制了一系列实践典范和成功经验,但城市化进程中所滋生出来的、让生活变得更糟糕的城市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和澄明人类究竟"为了什么发展城市"这一世界性的意义难题.我们应该以生活的名义叩问城市意义,展开"去生活化"的城市空间批判,倡导一种以"美好生活"为理念规范和引领域市空间变迁的新型城市文明形态.  相似文献   

3.
孤独是主体与对象(自然、社会、信仰)相疏离的深度心理体验,个体的孤独源于主体需要与实现的可能性、主体超越意识与超越有限性之间的悲剧冲突.孤独的作用是多层面、多向度和辩证的,对城市秩序而言,孤独是建构性与消解性的统一.在现代性的作用下,孤独率先在西方成为现代社会特别是现代城市社会的普遍心理现象,而在当今快速现代化的中国,城市社会的孤独不仅具有城市世界的普遍共性,其传统文化中家宗教、家信仰的抽离则必然使中国的城市孤独具有鲜明的本土化特征.因此,有必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构建心理秩序、城市秩序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立足时代问题,用马克思本人的方法重读马克思,用《资本论》本身的方法呈现《资本论》的当代价值,对推动马克思哲学与《资本论》走进当代、走进城市社会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紧扣时代主题,努力解答时代重大问题,是马克思哲学及《资本论》的根本方法论特质.城市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城市哲学是社会发展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新领域.《资本论》对城市哲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资本论》处理概念与对象关系、概念史与社会史的策略,对城市哲学形成合理的概念与概念群具有方法论意义;《资本论》对时间与空间、历史性与空间性关系的处理,对城市哲学确认合理的历史观具有方法论意义;《资本论》对精英主体与世俗主体关系的处理,对城市哲学形成合理的主体性原则、价值立场具有重要意义;《资本论》处理不同理论、思想之间关系的策略,对城市哲学处理城市批评史与城市发展史的关系,探索面向生活和未来的城市智慧具有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5.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现代政治就是城市政治,无论是经典马克思主义还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都从批判和辩证的角度对发生在城市这一现代特定场域下的政治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和理论反思。在这一意义上,新马克思主义继承了经典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和阶级关系分析方法,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的特定矛盾以及后现代特定时空下城市的政治状况,以城市空间的权力关系和城市正义为分析进路,主张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理论框架内分析和批判城市政治。新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一种不同于西方自由主义政治理论的全新视角,赋予了城市政治研究持久的动力,对于认识和反思当代城市社会政治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快速城市化的中国处于建构城市意义、城市秩序的关键期。城市是一个空间有机体,是人类文明要素的空间化有机聚集;城市意义是城市有机体的伦理纽带,一个没有意义归属的城市将充满风险、冲突频发。在建构城市物质形态的同时,使城市整合为一个有秩序的意义共同体,是实现城市可持续繁荣的内在要求。重构城市空间,从城市物性空间、社会空间、心理空间的整合性与互动性出发,建构合理的“空间—伦理生态”,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现实路径;以社区、社会组织等为载体,合理推进以意义为纽带的集体行动,是建构城市秩序的重要伦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哲学形态的建构可在以下三个问题上作出努力:为不同的社会人群提供可供选择的多元价值目标;重构中国人的价值秩序;为当代中国人的伦理行为与法律制度提供新的人性论基础。中、西、马哲学必须突破学科分割局面,以当代中国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趋势为自己的共同思考平台,动用各自的思想资源,构建符合当代中国人需要、并能指导其实践的人生哲学和当代中国发展需要的社会哲学。  相似文献   

8.
城市与生活的关系构成城市意义研究的基本问题域,让生活更美好则为批判与建构城市意义的核心价值场。历经30年改革开放,中国对“怎么发展城市”已在技战术上有了一系列实践典范和成功经验,但城市化进程中所滋生出来的、让生活变得更糟糕的城市问题需要我们反思和澄明人类究竟“为了什么发展城市”的世界性的意义难题。以生活的名义叩问城市意义,“去生活化”的城市空间批判,倡导一种以“美好生活”为理念、规范和引领城市空间变迁的新型城市文明形态将构成本文研究的学术思路和未来憧憬。  相似文献   

9.
当代西方公平正义理论及其元哲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正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主题.1971年罗尔斯的正义论的发表带来了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而西方政治哲学的争论就是围绕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展开的,罗尔斯的公平正义理论强调平等的优先性,反对他的诺奇克的持有正义理论强调自由的优先性,而哈耶克的交换正义论则强调公平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与秩序的优先性.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关于公平正义的论争中也涉及元哲学问题的根本分歧,主要关涉事实与价值的关系问题,建构论理性主义与渐进理性主叉问题.这些元哲学问题是公平正义理论得以自立的基础,是价值合理性的共享性理解的理性基础.  相似文献   

10.
李淑梅 《求是学刊》2006,33(3):22-2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建构,是在西方政治哲学复兴的理论背景下进行的.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中,存在着罗尔斯和哈贝马斯的理性建构论同后现代主义的理性解构论的思想交锋.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的迅速增长,城市贫困、社会分化、心理失调、以及环境污染等城市社会问题也逐渐浮现,而有效的缓解以上问题是城市的建设者与管理者必须要面对的解决的。  相似文献   

12.
李敏 《学术交流》2008,78(3):131-134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在我国出现了"贫困的城市化".与反贫困政策研究相呼应,西方学者先后形成了贫困文化论、冲突学派贫困论、功能学派贫困论等有代表性的社会学理论.虽然每一种理论各有其不足,但为我们理解中国的贫困问题提供了借鉴,尤其是关于制度和文化的讨论.目前,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域市反贫困社会政策的核心.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这一制度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我们应借鉴美国和世界各地以资产建设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践经验,设计并实施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反贫困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3.
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从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域入手,这些问题主要是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问题,从时代的要求确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性;反思和回答当代世界所遇到的新问题,获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质;关注当代世界各种哲学的发展动向,尤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所关注的问题,研究资本主义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总结社会主义的经验和教训;从当代世界的大视野关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提出的新问题,全面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4.
如果说当代中国哲学的新开展意味着中国哲学的当代性展开,那么首要的问题就是理解何渭当代性。当代性不是一个历史学的概念,而是一个历史哲学的观念。当代性既不同于现代性,也不同于后现代性,而是在当下生活中的同时发生、同时在场。既然当代中国哲学是中国哲学的当代性展开,这就意味着当代中国哲学乃是在当下生活情境中发生、而且是与当代西方哲学和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在场的。这就是三者之间的对话之所以可能的共同场域。  相似文献   

15.
耿芳兵  吕明洋 《创新》2019,13(4):30-37
城市命运共同体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子命题,二者同根同源。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的探讨,启发了城市命运共同体的产生。文章通过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中的人与自然、人与生产、人与社会三组关系模型,勾勒出城市命运共同体的自然、生产和社会三重向度。以历史唯物主义思想阐明城市命运共同体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延续关系的同时,昭示着城市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研究对象的趋势,启发了城市研究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新的出场方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高峰 《创新时代》2011,(8):54-56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不少城市迈出了新的步伐,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和发展。但是发展的速度必须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相符,必须要做到以人为本,这样的城市化发展才有意义。然而,据报道,现在全国有160多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在此目标的鼓动下,有的城市急功近利,匆匆上马,大拆大建,甚至不惜毁坏文物,以展现城市建筑...  相似文献   

17.
城市作为政治现象产生发展的重要场域,日益为学术界所重视。本文从"空间"与"治理"视角对城市政治研究进行了总结回顾。结合个体、社区、城市三个不同层次的研究主体,本文总结评述了市民政治参与、政治效能感、社区发展非均等化、社会资本、城市中的"邻避"现象与城市政体理论等议题。当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发展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指出中国的城市政治研究应该在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结合中国城市特点,发展出切合中国国情的城市政治议题。  相似文献   

18.
蒋永福 《求是学刊》2013,40(2):147-156
中国古代的文献整理活动,不仅产生了文献秩序,而且还"参与"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秩序和统治秩序的建构。在古代中国社会,文献整理活动对于建立儒家思想秩序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历代统治集团大都非常重视文献整理活动,为此不惜花费巨大人力物力。这就是中国古代官修史书、官修类书、官修目录传统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通过"以经为首"的思想秩序来构建文献秩序,再通过这种文献秩序和思想秩序来为建构统治秩序服务,这就是中国古代文献整理活动中蕴含的秩序建构逻辑。  相似文献   

19.
哲学恩格斯“哲学终结”观的若干比较与分析外推背景下的总体性:对总体性的一种辩护西方话语霸权下中国哲学学科合法性之反思“海阔天空各自飞”:中国哲学史研究方式管窥萨特:前进一逆溯的方法—《辩证理性批判》解读中国和合思想与21世纪的人类和平后现代哲学与当代理性观构建论心理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哲学视野中的主体心理学与存在心理学,’,合”的“形而上学”—论心理学哲学的理论根基、内容与功能试论现代历史观念的演变与问题【当代哲学问题探索】认知思维方式的生存论转向当代哲学的生存论转向与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人的生存维度…  相似文献   

20.
《探求》2020,(5)
自然界、社会和思维过程融合为数据世界,"数据本体"基于数据世界生成和演化。从自然生成论和建构论角度探究"数据本体",其内涵和意义也复杂多样。基于建构论的观点对"数据本体"及其现实过程解析,这种解析过程有多方面的启示。城市治理过程涉及数据本体论问题,对"数据本体"的探究有利于认识和理解城市界面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