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重新认识人在世界上、在其历史命运中的地位和作用,无疑是当今全球范围内发生的现代人类精神生活最深刻变革过程的中心点。这一影响人性观基础的重新认识,发生在社会精神活动的一切领域。不言而喻,哲学也不例外,因为它(重新认识)涉及任何世界观、首先是物质与精神关系理解原则的深层基础。 当今的世界面貌已经不允许像过去那样,仅仅将自然与社会、物质与精神分开并对立起来。世界现状在反映不仅在地球这颗行星的生物圈历史上,而且在存在的宇宙范围内改造世界的人类活动的地位和作用方面日臻完美。为改造环境敲响警钟的地  相似文献   

2.
是一种生产,还是四种生产?--读《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承叔 《东南学术》2003,(5):97-106
传统哲学教科书认为物质生产是整个社会的唯一基础,因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最基本矛盾,这在一定意义上是正确的,但在更广的意义上讲,却存在片面性.因为在马克思看来,人类社会是一种有机体,它是四种生产的统一,即物质生产、人类自身再生产、精神生产和社会关系再生产,物质生产并不是唯一的基础,而且物质生产也不能离开其他三种生产而孤立发展,这是一种只能在观念中分开,而不能在事实中分开的过程.强调物质生产及其内在矛盾,这对于揭示政治运动规律具有一定意义,但是却不能解决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问题,也不能深刻揭示生产力本身的发展规律问题,因此有必要从一个更宽和更广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将向一切传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价值观提出挑战 ,并要求在这些方面进行变革。会计是一门反应性学科 ,它与经济的发展变化最为密切。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要求会计理论、会计的管理模式也随之发生变革。一、会计理论的变革与发展目前在工业企业所运用的会计理论被称为传统的会计理论。这一理论是由目标、假设、要素、原则、计算方式、报告等一系列要素构成的体系 ,这一理论形成于工业化时代 ,它以物质和货币的所有者为服务对象 ,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帮助所有者、投…  相似文献   

4.
人类行为的终极目的是最大的快乐,而人类理性总是顽强坚守着快乐原则的超越性价值判断,总是试图为人自身“快乐地生活”着设置种种超越性前景,这一寻常的人类行为真谛不能再让它逃逸于人类经济、社会行为的解释之外。而经济增长、科技发展与人类生活的真正目标之间的新矛盾,又不得不使我们要作更深入的思考。它不仅要从具体实践和审美的感性层面来完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的现代化进程,而且更应该关注当代人生命精神在具体社会、经济、文化中的实现和实现形式。这就意味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与美学话语的转型,不仅是学理上的工作,更重要的它必须进入我们的文化批评进程。  相似文献   

5.
宗教世俗化和藏传佛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宗教的起源、发展及其本质进行科学的探讨,就会懂得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宗教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它必然同人类的物质生活及精神生活等各个层面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宗教作为弓种文化现象、一种意识形态,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有所变化。这是因为宗教观念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间,人间的社会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决定宗教观念的性质。由于主客观的诸多因素,宗教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还会存在下去,而且还将会对一部分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产生影响。然而,人类社会已跨入21世纪的门槛,这是一个科技革命风起云涌、千变万化的前所未有的新时代。新的时代迫使人们树立新思想、新观念、……  相似文献   

6.
一题: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吗?钱学森同志1990年4月11日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里科学技术包括社会科学,而且在我国目前,社会科学比自然科学更有关键性.”社会科学技术之所以也是第一生产力,是因为:第一,社会生产力包括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人类的生产可分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与此相适应,人类的社会生产力亦可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初稿中,明确提出了“精神生产”和“精神生产力”的概念,并用以补充“物质生产”和“物质生产力”概念的不足.《资本论》中的“精神生产力”概念,主要是指人类以知识或智力形式表现出来的改造世界的能力.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指出:“一般社会知识,已经在多大的程度上变成了直接的生产力,从而社会生活过程的条件本身在多大的程度上受到一般智力的控制并按照这种智力得到改造.”在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著作中,人的智力、知识作为精神生产力,不仅是指自然科学技术知识,而且也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和其他一切智力因素在内.现代科学的发展,一方面是分工越来越细,另一方面是各门科学之间的相互结合与渗透的趋势,即所调整体化的趋势正在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已开始正如马克思所预见的那样,成为“一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唯物史观之初就形成了人口生产、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同时并存的思想 ,而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又发展了这一思想。依据马恩有关的论述 ,在未来共产主义时代的生产关系体系中的主导生产关系 ,将不再是经济关系即物质生产关系 ,而是精神生产关系 ,包括科学技术、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在内的精神资源也将成为未来共产主义时代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的主导资源 ;那个时代的主导价值取向将随之由现在对物质资源的追求转为对精神资源的追求 ,资源公有以及“各尽所能 ,按需分配”将成为人们普遍遵循的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8.
一、唯物史观与三种生产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史就是人类将自己和自己的社会生活不断生产与再生产出来的历史。马克思在研究生产范畴的一般规定时指出:“生产的一切时代有某些共同标志,共同规定。生产一般是一个抽象,但是只要真正把共同点提出来……它就是一个合理的抽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22页。以下凡引此书只注卷数页数)。“广义唯物史观”的“生产”范畴,较经济学和狭义唯物史观的生产范畴具有更广泛的意义,包含三个内容:人的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所谓生产,首先是指人的个体生命和种的延续活动与过程,它又包括人们为满足物质精神需求与其他  相似文献   

9.
景中强 《中州学刊》2006,47(6):138-142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包括马克思对精神生产的分析,而且还包括对精神生产的主体———知识分子、精神生产的主要产品———科学、技术等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论述。然而,由于受时代的局限,特别是受物质生活资料匮乏的制约,马克思在提出这一理论之后并没有详细地、系统地加以展开。马克思逝世后,由于时代的局限,后人的误读,特别是长期以来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以及科学技术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贡献率太低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长期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10.
正时代的变化往往赋予马克思学说中的不同内容以新的阐述和发挥,从而彰显其时代的重要性。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即是如此。在当今生态问题成为人类不断关注的重点同时,物质变换作为人类社会一种特定的物质存在方式而受到追捧,也由于其表达了一种社会化发展的理论而成为理论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马克思的物质变换思想是对社会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  相似文献   

11.
现代新儒学相承传统儒学“即哲学即宗教”的特质 ,面对在儒学中安顿科学理性精神的时代课题 ,力图将宗教精神、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于心性之“一本”,作为其基本的义理归趋。这代表了儒学在现代社会谋求新开展所必有的一次历史性转进。新儒学虽然没能真正实现三者的内在统一 ,但它从一个侧面对于宗教、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中国式的解读方式 ,直接关涉到了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面对相对主义盛行的时代 ,新儒家的有关理论取向与西方后现代主义一起构成了两种正相反对的基本选择 ,将有可能为人类寻求更健康、合理的存在方式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语境中的休闲文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身处一个全球化时代、休闲时代。以全球化为视野观照休闲,休闲就不只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或孤立的社会现象,而是一个颇具普遍意义的世界文化现象,一个更具本体性的美学范畴,一个与人的生活、生存、生命直接相关的人类学、生态学命题。从中西文化精神比照看,中西休闲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民族风貌和文化品性,并且表现出边界的消解性与文化的异质性的二元悖立;从休闲的本体意义角度来看,休闲是一种存在,既能够满足人类的身体和生理需要、审美和精神愉悦,同时又成为一种文化塑造和文化存在;而从“生态学”意义上审视休闲,又衍生出自然生态、人文生态和精神生态等“生态式休闲”诸样式。  相似文献   

13.
现代新儒学相承传统儒学"即哲学即宗教"的特质,面对在儒学中安顿科学理性精神的时代课题,力图将宗教精神、哲学精神与科学精神统一于心性之"一本",作为其基本的义理归趋.这代表了儒学在现代社会谋求新开展所必有的一次历史性转进.新儒学虽然没能真正实现三者的内在统一,但它从一个侧面对于宗教、哲学与科学的关系问题提出了中国式的解读方式,直接关涉到了当代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面对相对主义盛行的时代,新儒家的有关理论取向与西方后现代主义一起构成了两种正相反对的基本选择,将有可能为人类寻求更健康、合理的存在方式提供某种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在人们通常的理念和话语中 ,社会生产是指物质资料的再生产。然而 ,当我们站在人类历史的制高点 ,以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思考与审视社会生产问题 ,就会清楚看到这种传统观念的局限性和过时性 ,它应当被合理的、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观念所取代。这个新观念就是 :人类社会生产是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精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人类生存环境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协调统一。简言之 ,它是人自身的生产、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环境生产四位一体的完整体系。物质生产 ,是人类衣、食、住、行、用等生…  相似文献   

15.
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信息传播活动始终伴随着人们日常的生产与生活,并成为人类群体生命存在的一部分.自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来,媒体作为有组织的信息传播媒介逐步成为人类社会强大而特殊的精神生产部门,精神生产变成了大众传媒特殊的媒介功能.而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和不同空间内媒体的精神生产形态都有所差异,在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基础上,对大众传媒精神生产的阶级性、时代性和全球性三个基本属性在学理层面予以梳理,将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生产理论的极大丰富.  相似文献   

16.
16——17世纪的欧洲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这一时期资产阶级所确立的社会历史观,是人类社会历史观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不仅包含进了比人文主义社会历史观更多的现实主义内容,而且还独辟蹊径,为人类社会历史观的探究与发展打凿了一条新的科学化的通道。研究这一时期资产阶级的社会历史观,不仅能使我们更好地把握18、19世纪资产阶级哲学的发展,而且能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唯物史观创立的历史必然性及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工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这是由于知识经济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它主要表现在:①知识经济将引起社会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即主要由物质生产型向知识生产型转变,它对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提出的挑战是:人才不仅应该是高智能型,更应该……  相似文献   

18.
吕村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2):177-178
文学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现实,但比现实更具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精神和物质完美结合的产物,是人类精神花园的一朵奇葩。它在进行创造的同时,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9.
发展是人类社会一种进步性的变化,它首先起源于经济的即物质的领域。由于人类社会的系统性,起源于经济即物质领域的这种进步性的变化,不仅必须同经济的即物质领域的各种因素相协调,取得经济上的可承受性,而且必须同文化的即精神领域的各种因素相协调,取得文化上的可承受性;再进一步,经济的领域和文化的领域同属社会系统,因此发展还要取得社会的可承受性;最后,人类社会并非存在于真空当中,它同周围的自然环境即生态环境存在着密切的输入与输出关系,因此人类社会的发展还必须取得生态上的可承受性。总之,只有当起源于经济领域的…  相似文献   

20.
祝利民 《东岳论丛》2012,33(4):35-38
人的二重性的外化就类的层面来说,是通过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工来实现的,分工是人类展开和实现自身的契机.由于分工从本质上构成了现有的生产实践,它具备实现这一展现的历史担当.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工,进而表现为经济与政治、乡村与城市、市民社会与国家等一系列辩证关系的展开.分工的扬弃,意味着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之间隐性或公开的二元论视野也将被超越,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将被彻底解决,哲学因此得到真正的实现和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