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和下西洋与明代香料朝贡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宗教祭祀、医药薰香、饮食调味过程中,香料必不可缺。明代是继宋代之后又一域外香料朝贡的高峰期,对当时的国家政治、经济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郑和出使西洋,在明代香料朝贡贸易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中西政治、文化与经济交流史上不可忽略。宫廷和民间对香料的旺盛需求,以及朝廷"四海归顺"的政治目的和寻找海外香料,是促成郑和下西洋的根本原因。它使海外国家认识到中国的强盛,促进了中外香料贸易的积极发展。香料朝贡贸易带来的民间香料贸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江西社会科学》2016,(7):122-130
元代拓展利用海洋的重要举措就是实行粮食海运,而为祈求海道安全,蒙古人寻求神灵世界的帮助,天妃作为汉地传统的航海保护神为元朝所继承。官方的天妃祭祀服务于帝国海运的安全,不仅元朝皇帝时时遣使致祭,司职海运的官员亦积极建庙祭祀天妃以确保帝国生命线的畅通,其天妃祭祀仪式在继承传统礼制的基础上,力求凸显元代皇帝受命于天的权威以及族群和谐的政治秩序。天妃信仰对于沿海承担海运任务的民众起到一定安抚人心的作用,不过吏治腐败和始终奉行的族群分离政策使得海运秩序最终崩溃,元官方奉行的天妃信仰在两浙沿海航海民众中影响有限,留给世人不问苍生问鬼神的感慨。  相似文献   

3.
傅朗 《东南学术》2006,(1):161-168
从对文献记载的直接史料和间接旁证的综合分析中可知,构成明初福建沿海海防体系的十一个卫都有自己的造船厂.由这些造船厂构建,以福州三卫所属船厂为核心的明初福建造船业,成为为郑和舟师提供船只的物质基础.郑和舟师七次下西洋的主要船型是福船,而这些福船的大多数应当是福建沿海官办造船厂建造的.郑和舟师的出洋宝船就是福建建造的福船.福建不仅以其沿海造船业为郑和舟师建造、修理船只,还为出洋前的郑和舟师提供临时调剂船只的船源.从与郑和同时,亦同为宦官,在洪熙至宣德年间曾四次出使琉球的柴山所立碑文中,称自己乘坐由皇帝敕建的册封舟为"宝船"的记载看,"宝船"并非郑和舟师船只的专称,而是当时皇帝派往海外使臣乘坐船只的共名.所谓"郑和宝船"就是册封舟.  相似文献   

4.
在郑和下西洋过程中,无论在郑和使团内部成员之间还是郑和使团与海外之间都进行了宗教文化传播,并产生了一定的传播效果.其中,传播的内容是当时流行的三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道教,传播方式大多是人际传播、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传播媒介主要是口头语言、体态语和文字等,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呈现出信息接受与反馈的双流向.  相似文献   

5.
在明清两朝出现的妈祖与泰山女神共享"天妃"与"碧霞元君"称号的现象,已有研究解释为"道士杜撰皇帝封号"所导致的"以讹传讹"。本文对这种观点表示存疑,并以史料的重新梳理和田野调查为基础,认为妈祖与泰山女神的神职逐渐趋同、神性逐渐同一导致的两个女神信仰的融合,是促成两位女神共享称号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与郑和下西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尚胜 《文史哲》2005,(3):74-80
“天子有德四海来归”的传统文化资源,对于通过武力夺得皇帝宝座但却缺乏政治权威的朱棣来说,提供了一个通过对外交往来改变自己“篡逆者”形象的行动指南。而郑和使团面对着不同宗教信仰所坚持的“和而不同”立场,和对某些海外势力的挑衅行为所采取的“以德服人”方针,也确保了朱棣赋予他们的外交使命的成功实现。  相似文献   

7.
关于郑和宝船问题,过去论者见仁见智,争论不休,主要是忽略了一个历史事实:郑和下西洋各个时期所使用的船只不尽相同.本文认为主要分三个时期:一、郑和前三次下西洋所用船只;二、郑和四至六次下西洋所用船只;三、郑和第七次下西洋所用船只.本文不仅对这三个时期分别加以论述辨析,而且对宝船之名及其设计建造、数量、大小诸问题进行了考证廓清.  相似文献   

8.
史学界长期流行的若干有关下西洋终止的传统观点存在问题。首先是海禁说不能成立,下西洋与明朝紧接着下颁的禁海令之间没有直接关连,朝贡贸易与海禁是明朝两种不同内涵的政策;其次下西洋有“充溢库市”的一面,耗费巨大乃至物力不支说是一种误解;最后下西洋终止有偶然因素和必然性,下西洋推动亚洲地缘政治经济格局发生重大改变,拉近了海外市场与中国的距离,从此中国不必舍近求远前往印度洋,终止与中国从先进到落后没有逻辑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张良君 《船山学刊》2008,(1):190-192
在下西洋中,郑和使团作为中国对外传播文化的使者,在海外进行了多种文化传播活动。无论在郑和使团内部还是在郑和使团与海外人民之间,都进行了宗教文化传播,且大多通过宗教活动进行传播,从传播目的、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及传播效果上,都体现了规范性传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郑和下西洋与亚洲国际贸易网的建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以前,15世纪初形成的亚洲国际贸易网,是当时世界上最稳定、也最为繁盛的国际贸易网之一。它的形成,与郑和下西洋密不可分。郑和使团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贸易使团,远航持续近30年,开通了海道,完成了中国对外交往从陆路向海路的重大转折,将"和番"与"取宝"结合在一起,在给区域带来和平与秩序的同时,所到之地进行互惠互利贸易,也促使国际市场繁荣,推动商业贸易兴盛,导向区域经济发展。由此东西方商路大开。郑和下西洋后,民间私人海外贸易以及移民海外热潮兴起。一种以东方的航海模式、贸易模式和国际交往模式建构起来的亚洲国际贸易网,繁盛地存在了一个世纪,直至西方殖民势力东来才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古代神话的谱系中,雷神的传说可谓是源远流长.不过,雷神在先唐的人格化与世俗化的进程中,已经传出了民间崇拜与庙堂造神两者的不和谐之音.到了唐宋时代,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中心的南移,雷神传说逐渐与多雷的广东雷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入宋之后,由于政治方面的原因,包括寇准、苏轼、李纲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前后来到了雷州,并在雷州生活.通过他们有意无意的宣传揄扬,雷州遂逐渐成为雷神传说发展和流传的中心之一.元明清之后,在雷神传说中早就存在的官方意识与民间信仰进一步发生裂变,并多少透露出民智日开的近代意识来.于是,这一时期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雷神,也就越来越具娱乐之意味了.  相似文献   

12.
吴建华 《社会科学》2006,(8):157-165
郑板桥与江南尤其与苏州具有深厚的渊源,郑板桥本是苏州人,骨子里重视源于江南的祖宗情;他不仅自称江南人,具有江南情结,而且有着独特的江南和苏州意识:他到过江南,有着江南和苏州的感受;苏州是他眼中的江南龙头,衡量区域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3.
石永泽 《北方论丛》2005,(3):119-124
柏拉图"神"的范畴演变说明他并未因采用"通种论"而放弃"目的论",而是对"相"的目的论进行改造,并隐约指涉了以"相"和"奴斯"(理性)合一为特征的"神"的目的论.决不可把柏拉图的"神"与犹太-基督教的"神"(上帝)相等同,但柏拉图<蒂迈欧篇>中对"神"因此的描述几近犹太-基督的"上帝".  相似文献   

14.
拉祜族的厄莎信仰和基督教有着良好的互动关系。厄莎信仰是拉祜族最具生命力的人文系统,是拉祜族得以生存繁衍的精神动力和社会机制。当基督教作为外来文化进入拉祜族社会时,厄莎信仰成为基督教传播的重要载体与平台,为基督教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实现了基督教在拉祜族地区的本土化。基督教的现代理念和手段,有利于拉祜族社区的生产技术、教育卫生、生活观念等的提升,并在厄莎和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上共构了一种拉祜族传统的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5.
陆敏珍 《浙江社会科学》2012,(8):124-130,159
郑伯熊是叶适所构建的永嘉学派传人之一,并自此开始成为历代永嘉之学传承谱系中的关键人物。人们很少去追问这一历史人物是否足以符合学派谱系的构建需求。为了理解叶适之所以要标举郑伯熊这样一个人物,我们需要通过叶适来观察郑伯熊,以此体会叶适构建该人物时的依据与想法。叶适在叙述郑伯熊时所预构的人物类型、后人对郑伯熊的师承与个人行为有意识地进行地方化确认,以及叶适所提炼出的郑伯熊的思想主旨,最终使其成为永嘉学派人物传承谱系中的重要一员。同时,区域性学派构建中所包含着的地方认同和价值偏向也定义出了永嘉学派。  相似文献   

16.
彭杰 《西域研究》2007,(3):64-72
本文根据相关史料典籍,对库车克孜尔尕哈石窟壁画中出现在供养人脚下的地神,就其图像来源、佛经依据和所反映出的人文理念做了探讨。作者认为,这一奇异的图像来源于于阗,是据《金光明经.坚牢地神品》绘制,它反映出身为世俗人的王族供养人试图藉此神化自我、宣扬"王权天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上帝的玩笑》中的《圣经》典故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作品在加拿大文坛上经久不衰,她被誉为"加拿大文坛上的常青树"。《上帝的玩笑》这部小说为她赢得了加拿大总督文学金奖的殊荣。在小说中,作者对圣经典故有深刻的领悟,从中汲取营养,使作品获得了深刻的隐喻性,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诗经·螽斯》一诗的诗义古来就有不同的说法,毛诗序认为,《螽斯》言后妃子孙众多;齐诗认为,是歌颂贵族的子孙众多;韩诗认为,是歌颂贵族的子孙贤良。今人高亨认为,诗中的螽斯是用来比喻统治阶级的,全诗是民歌,为劳动人民所作,诗旨是讽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螽"为蝗属,是害虫,以"害虫"喻后妃子孙,有悖常理。实际上,《螽斯》当是上古地祇小祀咒告蝗虫的祭歌,毛诗序所言"后妃子孙众多"当是"说诗"之义,并非诗之本事本义。  相似文献   

19.
度正以理学名世,乃朱熹门徒,是南宋时期巴渝的儒家正统文人。其诗文留存不少,但多应制酬答之类。诗文里常渗透着理学思想和忧国忧民之感,偶有乐观旷达的情怀。"以文为诗"、"好用故实"的南宋主流诗风对其诗歌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20.
倪俊明 《文史哲》2003,(1):159-166
郑观应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维新思想家和实业家 ,其生平活动和著述 ,曾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产生广泛的影响。关于郑观应思想和生平的研究 ,曾吸引着众多学者的关注。本文是对 194 9年以来郑观应研究的概况 ,分门别类 ,进行简要的回顾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