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从耶稣与犹太会众的关系,本文具体地阐述了《马可福音》的社会逻辑中的人人关系。它们都关涉耶稣是谁这一基督论的主题。这同时是马可写作的目的,是马可要向其读者传递的讯息。他们可能是两个群体,形成一定的张力:一是接受第一条诫命(12:29-30)、把耶稣的到来看成预演大卫之国的犹太人(11:9-10);一是第二条诫命(12:31)的信仰者、称“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的外邦人(11:17)。不过,他们共有一个关于耶稣的形象:耶稣是基督,是人史关系(犹太传统)、人人关系(帝国文化)背后的人神关系中的上帝本身。  相似文献   

2.
性是人的一种最自然的生命本源。笔者以为,《查大莱夫人的情人》中大量的性描写只是一种表象,一种手段,并非实质,更非目的。实质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对人性的摧残,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破坏。本文认为,回归自然,返朴归真是劳伦斯为恢复男女生命本源自然性而开出的“灵丹妙药”,是他为拯救病入膏盲的英国而炮制的“救世良方”,是《查太莱夫人的情人》包括劳氏其他作品的深层主题。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规律的揭示,在人类认识的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态理念的核心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以“人”为核心,立足于自然,以人与自然界和谐为出发点,追求人与万物的共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契合性主要体现在: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都认为人与万物同质同源,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人与自然如何相处问题上,都认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前提是要把人和自然摆在同等地位上,尊重和顺应自然;在人如何利用自然问题上,都强调人对自然应取之有度、和谐共生。深入理解二者的契合性,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关系的实际形态是变数,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相应地,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形态也是如此。东方和西方、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看法具有鲜明的时代和民族特色。东方神秘的“天人合一”观念对苦于人与自然对立的西方人重新放射出迷人的魅力。但真正对人与自然关系给予科学阐述的既不是东方的“天人合一”观念,也不是工业社会片面强调改造自然的观念,而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它的重要起点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手稿》的一个重要成就是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把自然纳入人的活动范围来考察,实现了一次视角的转换。  相似文献   

5.
《管子》的环境美学思想主要体现为两个和谐: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人与天地(自然)关系的处理上,《管子》一方面提出人与自然相分,自然是客观的,人必须尊重它,依顺它,而不能违背它;另一方面,它又强调人与自然相合,人要善于用好自然规律,让自然为人类提供财富。二是人与人的和谐,它提出“人与人相保”“家与家相爱”“居处相乐”的重要思想。《管子》关于环境的认识建立在农业文明的基础上,更多地从农业生产的角度谈环境。《管子》同时也很重视环境与富民强国的关系,将善待环境看作是富民强国之道。《管子》的环境美学思想,体现出鲜明的农业文明色彩与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6.
孟子以善为性中本有之义讲“诚”,开创了论“诚”的源头。《荀子》从多方面规定“诚”的意义,发挥了“诚”是天道的思想;拓展了“诚”则能化的主题;以“诚”作为天地生万物的根据;首先以规律性理解“诚”和天道,以积极的人生观肯定人能参赞天地之化育,这些观念都为《中庸》所吸收。《吕氏春秋》对“诚”的解析发展了精诚感应的思想,也与《中庸》有亲缘关系。《中庸》看起来似乎有一个统一的主题,这一主题也与《荀子》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陶德麟、欧阳康教授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视野》(以下简称《视野》)一文,用世纪之交的历史眼光审视哲学的历程和命运,提出了一个哲学研究的宏伟纲领。这是一个努力开创同新的世纪相适应的哲学发展新局面的研究纲领,令人鼓舞。《视野》用一个“大”字刻画了我们所处时代的基本特征。首先是当代实践之“大”,它一方面表现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大”化,其显著特征是全球问题的形成和强化;另一方面表现在人与人关系上的“大”化,其显著特征则是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是世界历史的真正形成。这两个方面都表明人类的活动首次具有了全球范围的整体性,且由于这种整体相关性,人类活动的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都空前地增长了。与当代大实践相应的是当代大科学。当  相似文献   

8.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关注的一个永恒主题。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政治经济学的批判入手,通过分析异化劳动,探寻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自然和人相统一的完美状态。  相似文献   

9.
《马贩的女儿》是D.H.劳伦斯“性与美”哲学的经典阐释.在这篇小说中,劳伦斯以丰富多彩的意象运用为手段并结合自然完美的两性关系的描写,突出了小说“救赎”这一主题.小说的创作主题以及对“池塘”、“马”“火”、“衣服”意象的运用揭示了劳伦斯希望人们能打破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下道德、理性的束缚,恢复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的愿望.  相似文献   

10.
卢卡契根据海涅所说:“随着浮士德的出现,中世纪的信仰时期结束,现代批判的艺术时期开始了”,把德国哲学的古典时期称为“艺术时期”。在这个艺术时期里,随着人在艺术和美学中的地位的提高,人对神的关系愈益成为时代的中心问题。如果说,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理性的辩神论──用理性辩护上帝,那么,歌德的《浮士德》则是在人性上证实了上帝,也是一种理性的辩神论。歌德提出了一个十分独特的主题—一拯救人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拯救人的灵魂,以使人性完善,达到理智与情感,道德与行为,精神与感觉的统一。关于浮士德博土的传…  相似文献   

11.
论楚文化的内涵与历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楚文化的内涵与历史价值○魏昌文化,是文章与教化的合一,即“以文教化”。它以人为中心,涵盖人与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创造发展过程。《易经·象传》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说的“天文”,是指格致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适应天时地理...  相似文献   

12.
“理智”和“情感”的关系是简·奥斯丁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文章以《傲慢与偏见》和《理智与情感》为解读文本,指出作者更倾心于情感,揭示出其作品中所蕴含的理智未必战胜情感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模式已成为一种时尚。经济有模式、文化有模式、教学有模式,连作文也有模式。《作文宝典》、《作文一点通》。《作文秘技》等书充塞市场,侵人耳目,竟成了热销产品。学生人手一册或几册,套用主题,模拟结构,借鉴表达;更有甚者,是整段整篇剽窃。曾听说这样一个故事:某校一次考试作文,题目是“我的老师”,几十位考生不约而同地写了老师彻夜伏案备课。闻后不禁诧异:一者学生为何知晓,难道是一夜未眠观察到的?二者为何有如此多的学生“英雄所见略同”?难道那一夜他们不约而同都失眠了,都整夜眺望着老师的窗口?不!原因只有一个:都是模式惹的祸。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从形而上的层面考察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提出了他早期独具特色的“天人合一”思想,认为“人对人来说作为自然界的存在”,“自然界对人来说作为人的存在”,人与自然之间是你中有我和我中有你的关系,“自然界的人的本质”和“人的自然的本质”统一于社会。马克思的早期自然观对于我们今天思考和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白鲸》作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的经典之作,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内涵。但在前人的研究中,大多关注的是作品中所涉及的宗教主题、人与自然的主题,甚至海外扩张的主题,可是少有人关注作品中的种族歧视问题,即作品中所投射出来的为了争取平等地位而战的内涵。“白鲸”身上所具有的刺眼的白色,是不是也正是白种人的一种象征呢?“裴廓德号”致死也要与“白鲸”奋战到底,是不是因为有着强烈的民族情结在为他们作强烈的支撑呢?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的关系一直是各国作家所热衷探讨的主题。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在人在自然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人与自然万物应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的问题上,中西方常存在着区别于彼此的看法。然而,作为身处同一自然界中的生命体,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中西方作家往往会得出相近的结论。《怀念狼》是中国作家贾平凹新世纪的第一部作品,《白鲸》则是美国作家赫曼.麦尔维尔1851年出版的作品;这两部作品虽属于不同年代,作家的生活经历也不同,但在这两部作品中我们都能得到相同的启示,那就是人只是自然链条中的一环,与万物是平等的。人若试图超越这种平等,妄图凌驾万物之上,无视自然法则,将会自取厄运。  相似文献   

17.
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的道德含义“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一思想古已有之:老子讲“道法自然”,庄子讲“万物与我为一”,以及后来的“天人合一”命题的提出,都属这一思想中的应有之意。显然,传统的天人“和谐”思想主要强调人如何顺应自然,不只是如此,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传统的和谐思想是从世界观角度来理解问题的,而我们今天则是要从道德观角度来理解问题。传统的观点把自然(即自然界)看成是学习的对象和服从的对象,而我们今天要把自然看成是保护的对象和再造的对象。当自然作为学习和服从的对象时,它是以“本体”的意义而存在…  相似文献   

18.
黄霖 《社区》2009,(20):8-8
《金瓶梅》从明代刚在社会上流传起。就被人认定是一部“黄色小说”,有的人到今天尚谈《金》色变。《金瓶梅》是有一些“说淫话”的地方,赤裸裸地描写了性行为。但同时应该看到,在《金瓶梅》中多数的性描写是与暴露现实、深化主题、刻画人物、推进情节大有关系的。不妨就“五四”以后的一些代表人物的说法.来看一看他们是如何充分肯定《金瓶梅》的认识价值与美学价值。特别是在当代反腐败中的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环境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践道路中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必须用正确的理论加以指导,才能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式深刻地反映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即以“什么是人、什么是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自然有没有价值以及有什么样的价值”为主要对象进行深人研究,这是回应各种环境研究中的思潮,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的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20.
植物的欲望     
周华诚 《社区》2012,(14):45-45
五月的一天.波伦在园子里播种马铃薯。蜜蜂们正在开花的苹果树中间嗡嗡飞行。蜜蜂一定以为,它是在对花朵行使选择权利。实际上。事情的真相也许是:花朵聪明地利用了蜜蜂。利用它们在花朵之间搬运花粉。 人是大自然的主人。人是他与自然关系中的主动者。无非是看人怎样来行动罢了——迈克尔·波伦在《植物的欲望》这本书中,认为这其实是“人类中心论”的幻觉,这种幻觉在根本上遮蔽了我们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视野和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