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基于区域分异视角,使用2002—2015年全国31个省区面板数据,构建包含林业人力资本等变量的生产函数,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实证分析了不同区域林业人力资本对林业生态经济的增长效应。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促进了地区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不同区域影响程度不同,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对林业生态经济增长的影响明显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说明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研究还发现,目前林业产业结构阻碍了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快林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带动各地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西南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有特殊的区域经济发展道路、独特的地域环境、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产业资源基础。这种特征是内部诸多因素集聚而致,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发展特征。旅游带动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民族文化产业赋予旅游多元内涵,"文旅互动融合"发展模式的经济转型带动了民族地区的社会转型和文化重构。  相似文献   

3.
我国平原区域林业产业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原林业的发展,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解决“三农”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平原地区是木材和粮食的重要产地,也是非木质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加速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经济的发展尤为重要。平原地区林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差异,需因地制宜采取措施,充分发挥不同区域的林业产业优势,体现区域规模效益。以我国平原地区26个省、868个县的实际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区域集中度和区位商的理论,对平原林业区域的产业规模和产业布局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我国平原地区6大林业经济区域的林业优势产业,并提出各区域的林业主导产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三方面分析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现状,依据其地理区位优势和港口资源优势,从地区共同发展、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增强港口发展对腹地经济的带动效应、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提出促进河北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资源型产业是带动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西部民族地区资源型产业发展面临着四大挑战:中国总需求结构调整、陷入“资源诅咒”的困境、开征碳税、生态环境恶化。西部民族地区只有通过转变资源型产业发展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途径,才能有效应对挑战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6.
增长极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外向带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区域经济增长置于大国模型下考察 ,我们发现在一国内部 ,经济增长总是最先出现在某些极点上 ,然后通过扩散—回流效应对经济发展的全局产生影响。然而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效应表明 ,不同区域发展缺乏内在联系 ,未能实现区域经济联动。究其原因 ,是由地区产业结构同构导致增长极外向带动效应趋弱所致。因此 ,对特定区域增长而言 ,域外经济带动的关键在于增长级的培育以及不同增长极之间的衔接与互补。这就要求不同地区必须围绕增长级配置产业链 ,实行区域经济一体化 ,确定产业结构导向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我国少数民族“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但人口稀少、劳力欠缺、资金不足、经济技术十分落后。为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振兴民族经济,必须改革和调整产业结构。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经济发展高效益和人民生活稳步提高的关键,要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本民族本地区实际情况的政策,规划出发展本民族本地区经济的最佳方案,筛选出发展本民族本地区的主体经济,以此带动和主体  相似文献   

8.
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人力资本分布的均等化、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能带动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的增长。良好的固定资产投资、劳动力比例及产业结构等对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增长也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调查收集2001—2005年我国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的相关数据,采用时间序列与横断面两种方法分析我国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特点,并采用库兹涅茨经验法则分析了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的效益变化趋势,讨论了现阶段我国平原地区林业产业结构的特点。文章建议采取积极的产业扶持政策,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同时应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及社会经济情况,确定平原地区林业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2003—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Tobit模型研究发现,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并且制造业和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效率也具有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显著推动了绿色经济效率的提升,而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不显著。因此,东部地区需积极发挥引领和辐射作用,有效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产业发展,提高其产业结构层次,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应主动选择性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以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绿色经济效率。  相似文献   

11.
滇西北地区作为我国多种资源富集的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分落后。区域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落后和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形成了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三、二、一"模式。作为一个发展潜力很大的地区,区域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任务,如何在协调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优化,文章提出了产业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古苗疆走廊"作为中国南方东西向的民族走廊,是历史上中国内地进入西南民族地区的传统通道,其形成是中国各族群长期互动和中国经济、政治结构变革的结果。"古苗疆走廊"成因具有多元性:民族生态分布、西南民族贸易与区域市场、南方稻作水利田发展、国家力量的渗入、西南的经济开发与移民等。"古苗疆走廊"的提出,有助于了解明清以来中国西南纳入国家体系的进程,以及地域社会在这一进程中的应对;并扩大研究视野,即将各民族研究与跨族群、跨区域的整体研究相结合,作为西南非汉族群的"古苗疆走廊"不仅是连接西南与中国内地的大通道,而且是西南与全球经济连接的纽带。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发展对民族地区经济的带动能力拥有巨大挖掘空间。文章通过2002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民族地区信息化与经济发展效用及传导途径进行了实证分析与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发展能够有效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信息化对民族地区物质资本水平、产业结构层次及人力资本存量具有正向作用,面对交通运输资源、地区人均GDP年增长率呈负向作用。文章以民族地区中药材特色产业为具体分析对象,从微观层面实例性验证信息化发展对地区经济的推动作用。最后结合目前民族地区信息化特点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期能够为民族地区信息化建设与经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升级是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增长的强动力,通过对民族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现状以及对于产业结构作用的整体状况分析和实证研究发现,目前我国民族地区资本市场发展缓慢,股票市场的发展并不利于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因此,民族地区应以产业结构升级为目标,发展多元资本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对振兴民族经济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合理地调整和改造民族地区农村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因而加强民族地区农村产业结构的研究,无疑是一项重要的紧迫任务。本文仅就现阶段民族地区农村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调整结构的总体构想,提出一些看法供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是民族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基于2006-2017年民族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考察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及双向影响机制。结果显示:总体上,民族地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促进关系;区域层面,大城市和集聚度较高区域的回归结果与整体类似,而中小城市以及集聚度较低区域制造业的粗放式发展对城镇化存在抑制;制造业集聚通过劳动力就业和区域市场效应作用于城镇化,城镇化通过非农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对制造业集聚产生反向影响。民族地区应当充分发挥制造业集聚与城镇化的互动作用,同时,发挥大城市和集聚度较高区域的带动辐射作用,促进大城市、中小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历史上,"巴盐古道"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巴蜀地区盐业的发展,其不仅是西南地区经济连接的纽带,也是国家权力主导之下极力发展的民族走廊。随着历代王朝对西南地区的经营以及民族社会的不断进步,盐道的历史地位也在不断凸显。而且"巴盐古道"本身作为交汇区和过渡带,对国家力量渗透、族群社会发展、区域市场建立以及西南移民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也体现了"巴盐古道"早已被纳入国家体系的进程之中。因而,"巴盐古道"作为一条传统通道,对中国西南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互动和变革有着重要意义的同时,在民族走廊历史进程的研究领域中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浙西南地区幅员广阔,地区内部自然条件差别很大,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十分悬殊,因此在探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规划经济布局时,不能不考虑这种差异性,分类型、分层次具体进行分析与规划。除了地区各个局部的特殊性一面以外;从地区整体出发,也有共同性的一面。我们在这里想就浙西南大区域经济的角度对当前产业结构演化过程中的若干理论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城市群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新的空间支配形式.我国中部地区要实现"崛起",必须依靠各城市群的发展.中部地区是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平台,应在充分发挥区住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行区域整合和城市化战略,以经济的腾飞带动中部地区的整体起飞.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白、纳西、藏、傈僳、普米、怒、独龙等多个民族世居的滇西北地区为研究中心,试图展现民族间商贸活动与近代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生活变迁间的具体联系,并在此基础上揭示出族际经济互动是促进近代西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生活转型的内在动力和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