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研究司法与民主问题,首先必须厘清司法与民主的内涵及其关联。而司法与民主理论关系的铺垫,可以为实务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和框架。司法运作过程中的法官选举制度,极大地显现出司法制度的民主特性。围绕法官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制度,通过对这两种法官选举模式的民主性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进而对中国特色的法官双重民主选举方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选举委员会是处理选举事务的法定监管机构,具有中立、民主、公正、独立的特性。运转良好的选举委员会制度对于保障公民选举权利、维护选举秩序具有重要意义。中国《选举法》2010年修改时就选举委员会的产生、回避、职责和工作要求作了规定,但在一些具体问题上还存有空白和模糊地带,需要予以补充和完善。2011—2012年全国县乡人大代表选举是《选举法》修改后的第一次选举,通过个案观察和法条分析,选举委员会在产生过程中暴露出民主性不足的缺陷,《选举法》有关选举委员会回避的条款存在被架空的危险,选举信息公开不规范,信息公开的范围和方式回旋空间较大,需要对其作进一步的民主化构造,做实回避条款,明确选举信息公开的范围和方式。  相似文献   

4.
N市区级人大代表选举中出现"居民联名提名"和"自荐提名"候选人,分析其参选动机、自我推介和法律适用等问题,可以透视出选举中的社区代表性缺失、自我推介的困扰以及内外条件的制约等同题.他们的参选行为体现了选民观念开始由一般国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变与觉醒,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
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困境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有利于保障城乡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促进政治民主的发展,但现有法律的规定、代表构成的协调、公民参政的能力等制约因素决定了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不能一蹴而就.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修改现行法律、完善人大制度、推进基层民主、培育现代公民,是逐步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党内选举监督的经验教训值得鉴戒。在新的历史时期,改进中国共产党领导人选举机制,健全地方和基层党委选举程序,改革党内纪律检查机制,对于执政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选民与代表之间的权力委托与代理关系,是人大代表的代表性与功能发挥的基本价值基础。基于对安徽省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代表建议”情况的归类分析可以看出,代表建议数量增多、分布多元化,说明了人大代表参政意识有所加强,也反映了人大民主制度确实有所进步。然而,总体上来说,我国人大代表建议的质量还不高,分布还不够合理,代表性、回应性尚不足,特别是与广大基层民众间的利益联结性有弱化倾向。因此,一方面需要加强对人大代表履职角色、功能定位的宣传和培训;另一方面,更需要通过对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变革与优化,提升人大代表来源的代表性和民主性,增强人大代表的代表意识,提高代表能力。  相似文献   

8.
人大代表的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对于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行的选举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从公民的民主参与、直接选举的范围、选举组织机构的运行、候选人的提名确定程序、竞选机制和投票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从而更好地选出具有人民性和广泛性的人大代表,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9.
2011年的基层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多个地方出现了独立参选现象,这种独立参选行为在当前的体制下具有很大的积极意义。根据选举理性,这些独立参选行为可分为非理性参选、半理性参选和理性参选三种类型。在实践中,对于独立参选现象要依据这三种类型区别对待,即限制非理性参选,引导半理性参选,鼓励理性参选,在此基础上,完善选举提名制度,培育参选人理性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0.
我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在建国后建立,但在"文革"中遭到破坏,又在"文革"后得到发展。回顾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发展的历程,完善人大代表选举制度需要把既尊重国情又追求先进、修正选举制度的价值取向、从程序入手和确认程序价值几方面做好。  相似文献   

11.
实行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以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尚存在部分代表从政积极性不高、立法监督主动性不强、文化素质较低等问题。在人员构成上,有前任行政领导和现任行政干部较多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会因实行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而自然而然地得到解决,有些问题甚至会因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而变得更为严重。本文提出可供选择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的方案,包括明确人大作为立法机构的职责,防止人大职能行政化;实行职业、半职业和党政代表相结合的人大代表人员构成;对于职业、半职业人大代表实行户籍限制规定;实行新任人大代表培训制度;建立两级交叉监督系统;通过立法规定代表工作透明化、人大简报和人大网页职能化;实行以信息透明为基础的竞争性人大代表选举。’  相似文献   

12.
田霜月  刘洲 《金陵瞭望》2006,(11):16-17
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候选人的确定如何避免“暗箱操作”?候选人可以用何种方式“推销”自己?需要多少人才能联名提出罢免代表的要求?贿选应该怎样界定?近日,提交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审议的《广东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修订草案)》对以上问题作了回答。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为实现民主、团结抗日和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中,既坚持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民主选举原则,又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民主原则,主张抗日民主政权由人民选举产生,注重基层选举;主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属于抗日的民主的中国人,实现各阶级阶层联合抗日;实行三三制原则,团结各党各派和民主人士;同时强调中国共产党依靠质量的优势取得在政权中的领导地位,实行形式多样的投票方式,动员民众的参选热情。这些举措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民主选举原则的坚定性,又体现了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选举政策服务于党的政治目标和国家任务的务实性。这些思想和实践对当代民主政治建设的启示主要有:坚持人民民主价值,需要健全人大代表选举的民主形式和机制;注重基层政权的民主建设,落实民主选举等民主措施;保障人民的被选举权,特别是基层劳动者及其代表的当选;在民主政治建设中,要依靠民主政策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党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英国下议院一直采用单一选区相对多数制的选举模式,近些年其民意代表性缺失的弊端逐渐凸显。选取异军突起的英国独立党作为研究案例,从英国国内疑欧主义思潮、反移民社会心理和工人阶级衰退的民意基础出发,以相关理论和实证数据论证该党崛起是基于社会结构性因素的民意变迁。通过多方面分析独立党在该选举制度下的受制约困境,进一步揭示下议院选举结果与选民意志的背离程度,最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可能的制度改革举措。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意义的选举制度是关于选举代表机关代表和某些公职人员的各项制度的总和.选举权的确定、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的组织和程序以及选民与当选人的关系构成一国选举制度的基本内容.它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是伴随着宪法、人权、代议制等资产阶级民主形式而产生的,是代议制的基本环节和重要内容.由于阶级关系状况、政治文化传统等的差异,各国的选举制度内容不尽相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我国,选举制度主要指的是选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程序及方式方法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提高执政民主性与科学性是党的整体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目标。我们必须从提高党的执政民主性与科学性的角度正确认识党管干部原则的科学内涵,改革干部任命制或变相任命制的做法。党组织应当平等地支持党员干部积极自愿地参与政治竞争,同时坚持基本政治原则,严格保障和规范竞争程序与规则的实行。  相似文献   

17.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实现宪法规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的制度安排,在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实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根据建设法治国家和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需要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行发展完善,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人大代表的结构进行优化,使之能够更好地反映我国社会变化过程中社会关系的实际状况。代表结构的优化,不仅涉及基本目标的定位、遵循的基本原则,更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达至目标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成都市龙泉驿区在2004年开始在基层推行公推直选的改革尝试,经过几年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此调研报告依据所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对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公推直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印尼民主化进程中,美国为其提供了各种形式的选举援助:支持有关选举的法律和制度建设,支持强化选举管理和选举监督机构的能力;开展和支持印尼的选民教育活动,以培养公民的民主意识;组织开展了选举监督活动,推动印尼重要选举的顺利进行;为印尼政党发展提供支持,促其成为真正民主的政党。美国的选举援助,有助于提高印尼选举的可靠性和可信度,提高以民主方式产生的政府的合法性和权威;有助于培育印尼民众和精英的民主精神和民主素养,提高民众对选举以及民主制度的信心;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印尼民主政治发展,有助于印尼实现民主的巩固。  相似文献   

20.
2010年3月14日我国《选举法》进行了修改,从此在人大代表的选举中,城乡人大代表将按相同比例进行选举。从我国《选举法》对该问题的历年规定看,分别经历了8∶1、4∶1,直至今日的1∶1。通过《选举法》制定时我国的国情的分析和对宪法平等原则的阐释,作者认为不同比例到相同比例的规定是历史的必然,而且并不违反宪法的平等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