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天人关系和神人关系分别是儒家文化和基督教文化的根本关系.儒家的天的概念包括了自然之天、神性之天和伦理之天的含义;基督教之神具有自然属性、道德属性、内在性与超越性等属性.儒家的人主要是指人性问题和人的道德实践问题;基督教的人是基于人是"按照上帝的形象创造的"这一文化母题,来探讨人的理性、有限性和人性的阴影.儒家的天人关系是"天人合德",强调的是人与天、人与万物的和谐统一;基督教的神人关系强调神是绝对的主宰,人必须完全服从,信上帝和爱人如己是基督徒的伦理原则.  相似文献   

2.
传统儒学以“究天人之际”为最大学问,以追求“ 天人合一”为至高 境界。政治学意义上的“天人合一”主要涵盖:内圣外王、君权神授、效天施政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孔子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巨大而深远,仁是其思想的核心。"仁者,人也",仁是关于如何"做人"、"成人"的学说。仁是"仁者爱人",还必须按照人的本性的要求,热爱生命,努力奋斗,不断完善和成就自我,有益于社会乃至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4.
儒家的"大一统"思想,内涵丰富,有两大要点:一是孟子提出的"一天下",一是荀子论证的"一制度"。"一天下"是国家、民族统一理论,"一制度"是社会制度统一理论。在分裂与战乱时期,天下"定于一"是"大一统"的第一要求。完成"一天下"之后,紧接着提出"一制度",是"大一统"的必然要求。"一天下"与"一制度",是长久维持"大一统"的根本保证。"大一统"是中国历史永远不变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为亲隐"和"谏亲"是孔子孝道思想中的互相制约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在为子之道中都需要运用,但是如何运用得恰当却是一个大难题。曾子和孟子分别各自吸收并学习了孔子的孝道思想中的一方面,并将其深化与改进。  相似文献   

6.
儒家“和”思想的现代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的中庸思想,是儒家的重要的道德规范,它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其有种种误解.今天,我们对它进行反思,仍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推扩”的思想贯穿于儒家的道德、情感、知识、天道等各个领域,具体体现在:德性的彰显,情感上的理解、同情与反省,求知的格物致知精神,以用显体、上达天道等方面。推扩给儒学提供了合理的方法论依据。推扩本身的根据乃在于“吾道一以贯之”之“一”,也即“千人一情”、“万物一理”。  相似文献   

8.
儒家平天下之理想实为化成天下,即以循天道之人道治理家国,推及天下,建立和谐的人间秩序。以基于父子关系的家族伦理为核心的五伦关系的向外扩展是人文化成的最主要内容。而智、仁、勇之良知、良能得以真诚无妄的扩充是此五伦能够为天下化的关键。具体以修身为根本,修己安人,成己成物,大而化之,以至社会、国家、天下。  相似文献   

9.
儒家和心思想的发展历程表明,儒家心灵和谐的基础与核心可以用一个爱字来概括。历代儒家和心思想的阐发,都是围绕着统摄诸德的仁来展开的。儒家的和心思想,逻辑地展现了儒家由心灵和谐到社会和谐的向度。围绕儒家和心思想的天人向度展开分析,可以发现其对现代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颜之推的孝亲观在某些方面与先秦儒家思想家是一致的,但也在诸多方面异于后者。从孝德的养成看,先秦儒家认为是天经地义;颜之推则认为父母威严而慈爱是前提条件。从事亲的内容看,先秦儒家认为敬亲、顺亲更为重要,强调精神事亲;颜之推认为养亲最重要,强调物质事亲。从事君的内容看,先秦儒家重视以“心”忠君,颜之推更重视以“才”忠君。从事死的规定看,先秦儒家要求厚葬,并祭之以礼;颜之推反对厚葬之风,并认为不必拘束于繁琐的祭祀之礼。  相似文献   

11.
经世思潮的盛行,源于乾嘉年间常州学派的提倡,而至龚魏时则大为显耀,成为学术界的翘楚。传统观点认为.今文经学在常州学派的提倡下,转变为经世思想,后被龚自珍、魏源等接收,演变为道光年间的显学。然而,学术界对两者之间的承接却讳莫如深,或者牵强。事实上,包世臣扮演着中间者的角色,将常州学派的思想传递给龚自珍、魏源等,进而导致了鸦片战争前后经世思潮的盛行。  相似文献   

12.
受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和怀着对中华悠久文明的敬仰,以及出于发展自身、与新教抗衡之目的,以意大利耶稣会会士利玛窦为代表的基督教士在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在传教期间,他们基于传教现实和教义融合的考虑,“借儒宣教”、“独厚儒学”,成功地促成了中西哲学思想的一次大融合。他们的传教策略与在传统儒学接触中所采取的承认、包容和尊重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中西方文化交流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林语堂通过概念解析、形象重塑和体系建构等方式,对儒家文化从人文主义角度进行了创造性诠释。他摒弃了儒家的“忠孝节义”的伦理纲常,也淡化“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规范,而是强调它的世俗精神,借此否定基督教中虚无缥缈的来世和天国;同时针对西方科学理性以及逻辑思维方式,他提倡儒家文化的近情性和简朴性,以对西方文化进行深层次的精神补阙。  相似文献   

14.
儒教问题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一个前沿问题、热点问题和迫切问题。儒教为我们提供了另一个观察和理解儒家文化的视角。从儒教出发,我们可以重新理解儒家文化的性质、孔子作为圣人的意义、圣诞的内涵以及所谓儒家文化现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儒家生态伦理充满着对大自然的伦理关爱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本文从“天人合一”的本体论 ,“赞天地之化育”的价值论和“民胞物与”的义务论三方面阐述了儒家生态伦理的思想 ,以期对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包衣汉姓与汉军简论--八旗制度兴衰的一个历史见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清朝的八旗制度下,原本同是汉人出身的包衣汉姓与汉军,本来各成体系,迥然有别.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种种原因的作用下,它们又非常接近,甚至难分彼此,以致人们产生许多误识,直至今日.它们之间复杂的矛盾关系及其各自的发展变化,反映了八旗制度的兴衰.  相似文献   

17.
施闰章作为清初诗坛上"宣城体"的领军人物,其文集却多处体现出有关理学思想和理学活动的内容,而其所谓的理学活动仅是他对家族先人理学成就和活动的追录和仿效而已。根据文集探究他与"理学"间的微妙关联,认为:彰显家学是形成施闰章理学情结的主要动因,弃"理"成文则是施闰章自身素质和社会大环境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儒学产生于河洛 ,来源于礼乐文化。周公制礼作乐标志着中华儒学的产生。孔子继承和发扬周公思想创立了仁政礼治学说 ,孟子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汉末郑玄使古今经文之争趋于统一。北宋程颢、程颐创立了儒、道、佛三学合一的洛学 ,南宋朱熹发展了二程学说铸就程朱理学 ,使中华儒学得以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陆西星《方壶外史》“以儒诠道”的思想特色有三重维度:首先,作为一代道教宗师,陆西星独辟蹊径地指出儒家的“存心养性”即是修真之要。“存心”是陆西星东派修炼筑基炼己第一层功夫。“养性”之说乃陆西星东派丹法功夫得药归鼎之后,丹法中对火候的掌握,其最关键处在于“自然”。其次,陆西星“以儒诠道”的根由在于“二圣不异”,同于“理一”,且二圣之教皆教人归返复本,皆以“不争”为入道之机。最后,陆西星“以儒诠道”有着自己鲜明的宗派立场,陆氏对传统儒家思想并非一概吸收认同,这集中表现为其对“吾儒”的批判。陆西星“以儒诠道”的思想特色具体阐明了儒家道德理性如何走向生命实践的功夫路径。  相似文献   

20.
《申报》广告是近代中国广告最具代表性的个案 ,早期《申报》广告在形式、体例、内容及数量等方面的变化发展轨迹 ,揭示了中国近代广告的最初形态及其与现代广告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