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道德的本质?这个既古老而又全新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人们。近年来,不少同志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看法,综而陈之,大致有“道德本质的主体性说”、“道德本质的规范性和约束性说”、“道德本质的规范性和主体性统一说”这三种。笔者以为,要深刻  相似文献   

2.
对伦理学研究人的问题的方式及其特点作出说明是理解伦理学的性质的好方法.伦理学着眼于人的特有的生活活动、人的总体的生活的善来面对和研究人的问题,它内含一种生活者的观点.把伦理学的研究仅仅建立在评价者的观点上是不恰当的,它是一种实践性的研究.一种生活活动仅当发生了对生活者而言的内在善时,才成为伦理学研究的恰当题材.伦理学也是规范性的研究,它研究伦理与道德是怎样的生活规范,以及它们怎样成为这类规范.伦理学是一种哲学的、有系统性的研究,这种研究更接近人的生活或问题的真实.  相似文献   

3.
现代西方伦理学,在道德思维方式上有一个本质性的转换,它抛弃了西方传统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而用“事实-价值”二元区分(Value-fact distincion)的方法来重新寻找道德价值的基础。这种思维方式上的转化,也使得西方伦理学从传统的理性主义转化为现代的非理性主义。一、“本质主义”的道德思维方式与理性主义西方传统的伦理学,有两条发展线索,即德性论和幸福论。这二者虽然在具体的观点上各不相同,一个把德性本身看成“善”,一个把“善”归结为快乐;但是,它们都有共同的道德思维方式,一种“本质主义”或“自然主义”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的特征在于它首先寻找一种人类存在的本质特征和功能,然后由这种本质特征和功能引伸出道德价值和规范,并把人的最高道  相似文献   

4.
道德良知问题在伦理学研究中意义重大,是伦理学史上讨论的重大问题之一。中西伦理学在这个问题的思考上,经常将"良知"等同于"良心",并不明确区分二者,这也反映了二者在概念内涵上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是非善恶的认识与判断,从道德心理上说,是"良心";从道德认识上说,是"良知"。中西伦理思想家们在良知(良心)的起源、构成、价值判断和本质问题上提出种种不同见解。作为能力的道德良知,是主体对道德知识、原则、规范等道德现象的辨识能力;是主体以自我道德认识贯穿于行动之中的行动能力;更是主体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都能坚持自我良知的同一能力。  相似文献   

5.
道德本质“主体性”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道德本质问题的争论,学术界提出了多种观点,其中以道德主体性为道德的本质,是呼声最烈、附者日隆的一种。而这种观点的提出,其影响所及并不仅仅限于对“道德本质”本身的理论探讨,它还必将波及对伦理学整个体系及其道德原则的重新构建和估定,尤其是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的集体主义,将在这种漂乎不定的道德主体性原则下作出承让,沦为道德主体性的陪衬。  相似文献   

6.
西方后现代伦理学与传统伦理学最大的不同,就是由理智主义走向情感主义。这种伦理学审美化倾向带来了一些影响,赵炎秋教授把它归纳为:(1)促进了大众文化的发展;(2)努力提升日常生活在文学艺术中的地位;(3)消解了文学作品中的崇高,使作品呈现出游戏人生的倾向。上述三种观点的问题在于,伦理审美化不只对大众文化产生影响,其涉及面也远远超出了日常生活,它引起个人主义泛滥的同时也能促进开放道德的产生。因此,应该全面看待伦理审美化所造成的影响,既要看到它的消极面,也应看到它的潜在积极面。唯有这样,才能避其不足,扬其长处,使之增益于我。  相似文献   

7.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伦理学肩负着提供符合人类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现实需求的道德价值规范的历史使命。中国特色伦理学体系构建是现代中国伦理学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伦理学是一门价值性与事实性、规范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科学。构建中国特色伦理学体系要以"现实的人""社会的人""实践的人"作为理论出发点;以历史性、现实性和前瞻性为基本定位;以伦理正义论为基本原则;以问题导向法、时空结构法为基本研究方法;以道德本质、道德现实、道德建构为重要研究核心。  相似文献   

8.
道德的本体基础是元伦理学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在我国学术界,一种颇为流行的观点是主张普世伦理与价值的后验性,并基于认识论、语义哲学等理论对其做了论证.然而,道德后验主义一个致命的缺陷是其最终将滑向道德相对主义,从而自我否定道德这一实在命题.道德规范性约束的合法性、道德对话的根本可能性、道德的非主观性最终都归因于道德本身的先验实在性.先验的道德实在主义强调客观的规范性事实的存在,承认一个价值承载的世界的存在.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一个反科学世界观的本体论观点.在根本意义上,道德先验实在主义并不意味着坚持一个冗余的本体论,相反,道德价值的先验实在性能够同时从亚里士多德与康德的主体性理论那里得到验证与辩护.  相似文献   

9.
伦理学是一门关于道德的哲学科学,它从哲学——历史的高度对道德进行阐述,通过对道德的全面研究,从而揭示道德的本质、作用和发展规律。当然,这样说并非都赞同。目前,哲学界、伦理学界,对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的看法并不一致。有的认为,它是研究善恶的科学。有的说伦理学是研究道德规范的科学;有的说它是研究道德行为的科学;有的则主张伦理学是研究整个道德现象的科学。不管怎么说,要推进伦理学的理论研究,就得抓住“道德结构”这个对伦理学建设带有根本性、起点性的问题。这一点,大家都是赞同的。因之,无论从实践上说,还是从伦理上说,都必须加强对道德结构的研究。下面我们就研究道德结构的方法论作初步探讨,以期进一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80年代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时期,苏联伦理学界曾开展伦理反思,提出了一些新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观点,主要有:1.道油是什么苏联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科诺瓦洛娃把苏联伦理学论著中的道德定义收集起来,大体上分三类,分别从道德本质、道德功能、道德特征的角度来定义道德。在关于道德定义的讨论中,舍尔巴科夫认为,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中的道德定义有个严重错误,就是忽视了道德的自我价值。他说,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把道德看作是达到道德之外的目的的工具,或者看作是支持社会秩序的手段。这种论证方法是功利主义的、幸福主义的,它只看到道…  相似文献   

11.
浅谈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近年来,在道德义务的研究上,应该说是取得了不少成就的。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明确解决,这就是与道德义务相联系的道德权利的问题。在目前的一些伦理学教科书和一些同志撰写的文章中,流行这样一种观点:似乎道德义务与道德权利是绝缘的,一谈道德权利就否定了道德义务。这种忌讳谈道德权利的观点,我认为是欠妥的。理由有三点。第一,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基本观点。它对道德科学也是适用的。邓小平同志说:“民主和集中的关系,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归根到底,就是……多种利益的相互关系在政治上和法律上的表现。”(《邓小平  相似文献   

12.
由国家教委组织和主持的全国高校伦理学概论教学指导纲要研讨会于1990年10月25日至29日在湖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国家教委的领导和全国各地的伦理学界知名专家教授及部分新闻单位的同志3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研讨的中心问题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全国伦理学会会长罗国杰教授提出的十二个问题。这十二个问题是:关于伦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伦理学的研究方法;道德上的基本原则;道德的本质;道德的主体性与规范性;人生目的、人的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发扬社会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改革开放与道德进步的关系;生产力标准与道德标准;正确分析和评价西方伦理思潮;中华民族优秀伦理传统的继承;道德教育与道德修养。其中有很多问题是近几年提出的、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代表们原  相似文献   

13.
百年伦理学研究回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中国伦理学是中国伦理文化的创世纪 ,拥有五千年悠久伦理文明的中国 ,直到20世纪才真正拥有了学科化和系统化的伦理科学。20世纪中国伦理学大体上可分为四个阶段 ,从1900年至新文化运动为形成阶段 ,五四运动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第二阶段 ,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底为第三阶段 ,此后为第四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有 :(1)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与学科体系 ,(2)道德的本质和类型 ,(3)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体系 ,(4)中国伦理向何处去及其道德建设等问题。总结20世纪中国伦理学百年发展的历程 ,给予我们许多历史的启示 ,其中最深刻的启示有三 :一是开放的时代需要也离不开伦理学 ,二是应当正确对待古今中外的伦理文化遗产 ,三是伦理学必需面向社会道德生活的实际 ,为现实的道德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4.
伦理学知识合法性体现着"(伦理学)知识-(伦理学家)身份-(社会)认同的失衡".这种失衡不仅体现着伦理学知识内容的合法性玩危机、伦理学知识生产者的危机和三是伦理学知识的功能危机三大向度的危机凸显,更为深刻的是三种危机的互为纠葛,从而导致了一种伦理学知识合法性整体性危机.伦理学家只有通过对真理的认识和尊重才能真正实现影响对社会的道德影响,这种道德影响有赖于知识分子的自身身份认同和社会外部影响实现.  相似文献   

15.
<正> 探究并阐释道德的本质,是任何伦理学都不可回避的首要任务。中外古今的伦理学著作,几乎都对道德的本质问题发表了一番看法。但是,不同学派有不同的说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近几年中,我国理论界的某些同志,还试图用抽象人性论的某些观点,来说明道德的本质。因此继续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议论议论这个问题,并对抽象人性论的有关说法谈点粗浅认识,也许并不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16.
G.E.Moore提出了一个反对主观主义的论证,认为如果伦理陈述只是说话者态度、情感的表达,那么,一切道德主张上的争论就不涉及道德价值问题,但我们在道德价值上的确是有争论的,所以主观主义不成立.A.J.Ayer提出了自己在道德分歧问题上的看法作为对Moore的回应,试图坚持其逻辑经验主义立场和情感主义理论:(1)人们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在道德问题上形成分歧;(2)不存在不能归结为逻辑问题或经验事实问题的纯粹价值问题.但实际上,真正的道德分歧问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的,并且由其不存在也不会必然导向情感主义.另外,逻辑经验主义的立场和情感主义理论本身也有待完善.所以,一种既拒斥客观道德实在又承认道德生活的真实性的伦理学似乎更为可取.  相似文献   

17.
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我国伦理学界一直存有不同见解.对此,以罗国杰同志为代表的一种见解认为是道德和利益的关系问题,以王兴洲同志为代表的一种见解认为是道德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关系问题.这里,于清辉同志认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基本问题是道德和生产资料所有制之间的关系问题,并就此问题与上述两种观点进行了商榷.希望广大哲学、伦理学工作者能够就这一问题及其有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以便把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研究不断地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伦理学说本质上而言是一种人类解放的实质性伦理学;其根本原因在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伦理学的方法,因而得以摆脱西方伦理学的形式论证方式。随着马克思逐渐沉入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实质性伦理学被进一步丰富,转变为经济——道德式伦理学。马克思将道德批判建立于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之上,即经济社会的道德批判,以物质经济与道德双重结构建立马克思所特有的伦理学。并且以无产阶级作为支点撬动物质现实,在否定资产阶级道德的基础上,建立共产主义道德。共产主义道德是经济——道德式伦理学的完成。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道德的具体言说主要是以否定资本主义社会现实而呈现的,正面性言说仅是蓝图式概括,实际上以一种基于实践的想象方式呈现,最终也形成了马克思所特有的共产主义道德范畴,诸如时间、自由人联合体等。  相似文献   

19.
黄勇 《社会科学》2020,(10):130-141
随着美德伦理学在当代西方哲学中的复兴,无论是在英语世界还是在中文世界,不少学者都试图论证儒家伦理学也是一种美德伦理学。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持异议的学者,如南乐山(Robert Neville)、李明辉、安乐哲(Roger Ames)和萧阳等,认为不能将儒家伦理学刻画成美德伦理学。虽然争论儒家伦理学是不是一种类似于西方哲学中某种历史形态的美德伦理学(如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或者休谟主义的、或者实用主义的)本身并不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如果我们把美德伦理学看作是一种理想的伦理学形态,并与同样作为理想形态的其他伦理学(如义务论和后果论)相区分,然后再讨论儒家伦理学是否是一种美德伦理学,则具有一定意义。在这种意义上,美德伦理学的首要问题是什么是健康的、没有缺陷的、真正的即好的人的问题,而伦理学的所有其他问题,包括什么是对的行动的问题和什么是恰当的道德原则的问题,都是从这个首要的问题中推演出来的。就此而言,我们确实可以合理地将儒家伦理学,如果不是作为历史形态的伦理学,至少是作为理想形态的伦理学,看作是一种美德伦理学。  相似文献   

20.
唐凯麟 《云梦学刊》2009,30(3):158-158
道德需要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涉及到道德的起源、本质、功能等多方面的内容,是考察个体道德和群体道德发生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道德原则、规范得以确立的一个重要心理依据.对于如此重要的课题,国内不少学者近年来已经开始关注,陆续推出了一些成果.但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应该说还是有待深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