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儒家传统义利观在中国社会中居主导地位并影响达两千年之久,它的价值功能具有两重性,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今天,我们要在继承批判的基础上,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与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现代义利观  相似文献   

2.
孔子的义利观及其现代意义杜振吉义与利的关系问题,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伦理思想家们曾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经久不衰的辩论,并在辩论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义利观。老庄一派倡导“无欲”弃利;杨朱则主张“拔一毛利天下不为也”,他们都各执一端,未免失之偏...  相似文献   

3.
王夫之对传统义利观的继承与辩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利观问题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的核心问题之一。王夫之在继承传统义利观的同时 ,提出了自己的“义道利用”的义利观 ,并从利中有义、义中有利、义不离利、利不离义等四个方面辩证地分析了义利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吴定求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的义利观,是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在创建古代文明中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核心,是构建中国传统道德规范的座标和基石。因此,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首当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传统义利观的反思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义利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重义轻利”、“义利相兼”是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 ,公利高于私利 ,民族、人民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这一传统思想的优秀成分。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就是在发扬传统义利观优秀成分的基础上 ,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而确立的以义利同在、义利统一、义居首位为基本要求的一种新型的义利观。它的确立对于当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先秦儒家义利观浅析何志强义利之辨是中国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核心问题,也是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探讨论争的重大理论问题和文化问题。其中,对中国古代义利思想争论较多的是对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义利观及其时代影响的看法,至今仍然众说纷坛,褒贬不一。社会...  相似文献   

7.
短视频作为互联网呈现的一种载体迅猛发展,但在其传播过程中出现侵权乱象丛生等法治伦理失范问题。透过侵权乱象、探究其本质,这种行为失范源于义利失衡,而义利失衡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们对义利观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从儒家义利观视角出发,梳理义利观发展脉络,能够从中探究出短视频领域侵权现象产生的原因。有效应对短视频领域法治伦理失范问题,需要取儒家义利观之精华,在不偏离集体利益的基础上重视并维护个人利益,从宏观到微观层面,构建短视频领域伦理道德体系。同时,也要多元主体共同发力,打造知识生产经营共同体,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短视频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一、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义利观生产力的发展总是以物质财富的增长(“利”)为直接目标,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常常以物质财富的增长为结果表现出来,因而生产力发展的问题必然与义利观产生密切的关联。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一般说来,利泛指利益或功利,与义相对特别是指个人的私利;义泛指人们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或道义,也可指道义所要求维护的公共利益。在我国历史上,曾有过经久不衰的“义利之辨”,占主导地位的是儒家的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种重义轻利、先义后利的义利观,体现出一种着眼于整体利益的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毫无疑问是儒家思想,义利关系构成了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邓小平都继承了传统义利观的合理因素,但在超越传统义利观的同时,他们的义利观又各有特色。一、中国传统义利观的演变义利关系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历代哲人所关注的人生焦点。从春秋战国直至近现代,义利之辨纷争不息,源远流长。粗略考察,义利之辨在我国社会历史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先秦时期,这是义利之辨的奠基时期。对“利”的问题,先秦思想家有三种不同主张:扬朱主张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①;墨子主张廉爱(即为…  相似文献   

10.
严复对中国传统义利观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复的义利观是中西思想融会的结晶.他汲取了进化论思想,又以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思想为理论武器,指出传统厚义薄利、耻于言利的义利观是造成中国落后的重要原因,认为中国若不痛改讳言利之习,不力破重农抑商之故,就不可能挽救国家于危亡之中,实现富国裕民.严复根据近代中国国情,重建义利统一、两利为利的新义利观,赋予了传统义利观富有时代特色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11.
任何管理活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义利观的影响.中国占主导地位的义利观为儒家的"以义制利",它导致管理活动以"义"为中心,注重追求精神(道德)价值的实现.西方占主导地位的义利观为功利主义,它导致管理活动以"利"为中心,注重追求物质(经济)价值的实现.正确的义利观应该是义利统一、义利并重,基于这种义利观之上的管理活动才是合理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义利问题,是中国儒家伦理道德观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焦点.义利的平衡、和谐,是社会协调发展、组织稳定的重要前提.儒家文化关于"正己"的义利观、"治人"的义利观以及既重视眼前之利、更重视全局之利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儒家义利观和现代管理的关系,探索现代管理科学化这一课题,显然是不无裨益的.应当古为今用,合理弃取.  相似文献   

13.
儒家义利观始于孔子而完成于孟子,是用以处理道德与功利关系的理论体系.它是一种人本主义的义利观,是价值与事实并举、道德评价与经世治国并重的义利观.在当代正在构建的和谐社会中,孔孟义利观可以纠正市场经济导致的道德困境;恰当地借鉴孔孟义利观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义利之辨:一个纵贯古今的永恒主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利观是儒家的价值观 ,义利之辨是儒家的主要哲学命题。它贯穿于整个中国思想史、伦理史、哲学史 ,对中国社会影响至广至深。随着社会历史政治经济的发展 ,它的理论形态随之演变 ,义利双方的天平地位也在变动 ,构成了中国义利观史的独特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义利观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孔子的义利观及其评价孙玉刚(一)义利观是孔子思想及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内容。“义”即指某种特定的伦理道德规范;“利”主要指个人对物质利益的追求。对义与利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所抱有的观点、态度便形成了义利观。对这个问题进行较详细论述的,可以说始于孔子。他在...  相似文献   

16.
陈力祥 《江淮论坛》2006,1(6):143-146
船山作为宋明理学的总结者,学界多把他的义利观等同于儒家的传统义利观:重义轻利。其实,这是对船山义利观的一种误解与误读。如果还原船山原典语境和抽离引用者自身的语境,船山的义利观至少包含先利后义、先义后利、义利和合三个层面。一旦抽离船山原典的语境和置换引用者自身的语境,就会导致对船山义利观的误解与误读。  相似文献   

17.
传统义利观的现代价值杨进校近年来,在观念更新的旗帜下,人们以批判的目光,审视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和传统观念。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对传统“义利观”的再评价。“义利观”作为一个十分古老的文化观念,涉及到政治学、法学、哲学、伦理学和历史学,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影响很...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义利观对重农抑商法律传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义利观的演变是中国正统法律思想对政治、经济等的反应的演变。中国古代义利观对重农押商法律传统的影响表现在:颁布了许多强调农业重要性的政策与法令;蠲免徭役,减轻租赋;以律法贬低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重征商税;不断改变币制等。  相似文献   

19.
从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去分析 ,社会上的伦理观总是“义”与“利”的不同程度的结合。其结合模式(类型 )是“义利双轻”、“重利轻义”、“重义轻利”、“义利双重”这四种基本类型。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应是“双重型”的义利观。本文从新的角度对此作出探讨 ,以求教于读者。   (一 )社会主义义利观属“双重”     型的理论依据  首先 ,明确社会主义是双重的义利观是受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启示。人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实践己有数百年历史 ,因而有丰富的正反经验。尤其是社会主义在苏东 2 0世纪初的胜利和 80年代的演变 ,中国改革开放前后…  相似文献   

20.
自孔子始,义利之辩便是儒学思想发展过程中的核心议题。从总体上看,儒家义利观在中国伦理思想史上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大体上持重义轻利论。王夫之吸收继承了传统义利观中的合理成分,又创造性地提出了重义贵利、义利统一的理性义利观,是传统义利伦理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仅从理论上将中国传统的义利之辩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更从实践上为人们提供了道德行为的指南。虽然王夫之的义利思想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的产物,但对我们今天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仍有启迪的意义;不仅要搞好经济建设,更要将公民的道德建设放在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