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图腾崇拜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一种古老而又略显神秘的现象,各个民族都或多或少对一些动物、植物等有一定程度的崇拜,将之供奉起来进行祭祀。充满智慧的民众还对图腾的形象进行艺术创作,并用于服饰、装饰、建筑等方面。那么,对图腾的崇拜文化是如何来的?缤纷多元的图腾文化又是如何对传统和当代民众的服装穿着产生作用的呢?本文将用概括性的语言为各位讲述民族服装里的图腾文化。  相似文献   

2.
龙是农耕文化的象征.龙是华夏各民族共拥的图腾.在中华龙文化大系统中,各民族的分系统的文化现象千差万别.究其原因,主要根源在于龙观念产生的异源.苗族的"龙"以及由龙而构成的"龙文化"源于什么呢?一、盘瓠崇拜:苗族龙文化之源苗族的龙和龙文化主要源于盘瓠崇拜.盘瓠是苗瑶语族的苗、瑶、畲等民族的男性始祖神.这在《后汉书·南蛮传》中说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3.
赫哲民族很久以前就崇拜鬼神,崇拜自然界,相信“万物有灵”,认为:天、地、日、月、星、山、川、河、岩石、草、木、水、火、风、雷、闪电等都由神来主宰。因此,赫哲人认为每种动物也都有神在主宰,因而崇拜威武凶猛的“塔斯赫”(虎)、“玛发克”(熊)、“雅日格”(豹)等动物。据祖传:尤姓崇拜的图腾是“玛发克”(熊),傅姓崇拜的图腾是“塔斯赫”(虎)。赫哲人对自己崇拜的图腾,绝对不能猎杀和食肉、衣皮。如遇到危及生命而不能逃脱的险情时,才可杀死,然后跪拜祈祷,以求神灵赦罪,并将其尸体掩埋。对于崇拜的图腾,都要把其图像绘制在桦树皮上,卷好扎紧,放置在避雨和人不常去的北侧屋檐下,代代相传。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刘赫哲族不断进行科学知识教育,随着人们觉悟的提高,就无人崇拜图腾了。  相似文献   

4.
羌人渊源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羌人的“被发履面”习俗、古羌人的火葬之俗、古羌人的白石崇拜、羌族虎图腾等几方面 ,借助丰富的考古学材料 ,有力地论证了马家窑文化的居民并非羌人之祖先 ,而宗日文化才是先羌文化这样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5.
甘肃临夏地区汉族群众的"扶山"仪式是藏文化与汉族祭祀模式的涵化产物,表达了当地民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其在参与人员、地缘文化、神灵崇拜等方面有着自身的特色,并起到了教化民众,软化族群边界的客观效果,成为国家意志与正统儒家文化向乡土社会渗透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6.
冼周 《民族论坛》2012,(16):110-112
何光岳先生的遗作《炎黄源流史》以读音相近之故,论述俚人源于炎黄时期的方雷氏,其论证方法有误。关于俚人的名号"俚",何先生认为是源于方雷氏之"雷",这种观点与图腾的涵义不符,但我们不可否认俚人的文化有很深的雷崇拜的烙印。俚人铜鼓上的蛙饰不应看作是青蛙图腾,而是雷崇拜的一个因子。  相似文献   

7.
寨神勐神崇拜是傣族原始宗教的重要形式,虽然这种祖先崇拜已经脱离了图腾崇拜的原初形式,但是图腾制度的痕迹还是无可争辩地存在着,具备了涂尔干对图腾崇拜阐述的各种特征.寨神勐神崇拜作为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从其诞生起,就承载着一种道德功能,具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而作为一种道德资源,傣族寨神勐神崇拜的意义不只是外在的,而且也具有了某种程度的内在特征,以伦理价值的方式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8.
壮族图腾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壮族先民对土地的关怀。壮族的图腾文化具有多维度的特点,是壮族先民对大自然认识的反映,是他们尊重自然的体现。当前,如何进行发展转型是广西壮族地区面临的重要问题,探索蕴含在壮民族图腾中的智慧思想、文化内涵,再造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对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汉族民间信仰的功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中的祖先崇拜、神灵崇拜、占卜风水、禁忌习俗等各个方面都展现出功利性的特点.造成这个特点的原因有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影响,农民文化素质偏低,民众心理的失衡,汉族地区宗教的宽容性等.  相似文献   

10.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向来就有动物崇拜的习俗。牛也不例外,曾被不少少数民族的先民视为氏族图腾而加以崇信。据《山海经》载,作为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就是“人身牛首”形象,古羌人中的一支被称为“牦牛先”,嘉戒藏族所崇拜的祖先“额尔冬爷爷”,也为“牛首人身”,这些都是明显的例证。北方的契丹人和蒙古人,也以牛为氏族图腾。南方的傈僳族、黎族、壮族、傣族、彝族、布依族、怒族等少数民族,都还保留着牛崇拜的习俗。可见中华民族有关牛崇拜的文化现象,不仅历史渊源很深,而且涉及的地缘范围也很广。藏族的先民自古以来就…  相似文献   

11.
在民族学研究中,宗族的民族性特征及其在村民自治中的表达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捞车土家族村和摩哈苴彝族村的田野调查研究,指出某些少数民族在宗族观念上与汉族存在很大的差异汉族对宗族血亲关系高度重视,而某些少数民族对此却相对轻视.土家族是将已故地域性领袖土王当做共同的族祖神进行供奉与崇拜,彝族则是将图腾植物当做祖先进行供奉与崇拜.宗族的这些民族性特征在村民自治中或表现为对地缘政治领袖群体的认同,或表现为对村民自治权力竞争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2.
图腾名称与姓氏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姓氏,几乎人人皆有。然而,姓氏是怎样产生的?它是不是历来就有的? 从许多现象来看,我们今天的“姓”不是历来就有的,它是随着图腾名称的产生而产生的。 一、图腾名称:最早的社会组织名称 图腾名称是图腾文化丛中显著的特质之一。所谓图腾名称,就是某氏族、胞族、部落、民族或家庭等社会组织,以动物、植物、无生物或自然现象为图腾,并以其名称作为群体的名称。例如,以熊为图腾的氏族,便以熊作为氏族的名称;以虎为图腾的氏族,便叫虎氏族。  相似文献   

13.
藏族的民间宗教观念中,日月星辰,雪山湖泊,风云雷电,草木水火都有精灵,都是神物,都可成为崇拜的对象。在这些崇拜习俗中,对“箭神”的崇拜习俗可以说是最具广泛性和最具特色的,那么,这种崇拜习俗在藏族人的社会生活中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何?它是怎样形成的?其所包容的深层文化内涵又是什么呢?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加以探讨。不妥之处,还望藏学界同仁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古代诸民族中,有不少动物曾作为图腾受到人们的崇拜。牛也不例外,曾被许多少数民族视为与自己族源有关系的神物加以信仰,从而留下了各种神话。古羌人中的一支被称为“牦牛羌”;珞巴族中流传着“三神牛”的故事;北方的契丹和蒙古人,也把牛当做氏族图腾崇拜;南方的彝族、壮族、布依族、傣族、黎族、傈僳族、怒族等少数民族都还保留着牛崇拜的习俗。说明这些民族都曾把牛作为氏族部落的图腾。可见有关牛崇拜的文化现象,不仅有很深的历史渊源,而且涉及的地缘范围也很广。  相似文献   

15.
竹子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极为密切,构成了灿烂的“竹文化”。竹文化丰富多彩,这里仅从竹图腾崇拜、竹卜、祀鬼禳灾、祈求丰收等宗教活动加以概述。 一、竹崇拜与神话传说 竹崇拜包含的画很广,为便于集中论述,这里归结为以竹图腾为中心的崇拜活动,所谓“图腾崇拜”,是原始社会的人们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藏族崇拜"鲁"神的起源,对"鲁"神的认识,崇拜"鲁"神的方式及崇拜的原因等四方面入手,对藏族"鲁"神文化进行了分析研究.作者认为,"鲁"是一种古老苯教文化的遗留,在其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形式多样的"鲁"神崇拜、祭祀和禁忌习俗,研究这一文化现象对现实生活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生态问题是一种跨学科领域的人类与自然的命运考辨.从生态文化的视角观照民俗文化,传承于我国民间数千年的信仰民俗最能体现人类与大自然之间与生俱来、密不可分的精神关联.民间信仰习俗中涵载的大量具有原始思维特点的观念及信仰形式,源于人类对大自然的种种生存体悟,烙刻着鲜明的自然崇拜、图腾与敬畏的足迹,至今仍不同程度地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其对整个生态文化系统的形成、演进、发展都具有不可低估的建构和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古象雄的"鸟图腾"与西藏的"鸟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亚莎 《中国藏学》2007,4(3):45-54
西藏古代岩画目前可以肯定为古象雄人的文化遗存,其地理、年代、经济形态、明确的尚武性格,尤其是突出的象雄苯教文化的内涵,都说明西藏岩画的创作族群应当是生活在藏北(阿里、那曲)的古象雄部族。苯教文献记载,古象雄人是神鸟"穹"的后裔,古象雄的神鸟穹崇拜反映到西藏岩画里,便是西藏岩画中期(距今2000年前后)以后凸显出来的"鸟图腾"文化特征,岩画中后期大量出现的塔祭坛图形还显示出"鸟图腾"与古象雄的葬俗之间的密切联系。鸟葬形成的时期并不很早,其流行时期在11世纪以后,这也反映出北部象雄苯教文化对西藏民俗文化深入而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牛图腾文化为古代印欧语族群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宽广的分布区域.由于中亚胡人的突厥化及其在人种和文化方面都与突厥语族群融为一体,牛图腾文化最终湮没不彰.从剖析这一文化现象入手,进而探讨古代印欧人种居民的地理分布以及牛图腾文化与狼图腾文化的融合.既有助于对印欧语族群历史文化的认识,也有助于对突厥语族群文化史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论壮族蛙神崇拜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蛙神崇拜是壮民族诸多的古老图腾崇拜之一 ,曾深刻地影响着壮族人民。本文通过历史文献和民族学材料 ,从蛙图腾的起源、发展及衍变 ,蚂虫另节与蚂虫另歌会、蛙纹铜鼓、花山崖壁画等阐述蛙神崇拜的意义和影响 ,以及壮民族从血缘到族缘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