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本文以社会变迁的影响为视角,找出了原始档案管理范式存在的诸多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归纳总结得出只有将档案管理工作公开化、管理模式多元化并让人民群众参与其中,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有所突破,才能促进整个公共管理事业甚至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2.
城市中的民族关系在社会变迁中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出其特殊的复杂性,兰州作为西北重镇,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城市,研究兰州的城市民族关系,对于西北地区的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对于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平稳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社会变迁中的兰州少数民族在居住格局、民族经济、民族教育、族际通婚和宗教方面都呈现出了新的特点,为此,我们对民族关系从法律法规、民族经济发展、流动人口管理、社区服务、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宗教等方面加以调控。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发展外向型经济,沈阳市郊朝鲜族农村迅速实现了从农业村庄向现代工业村的转型,随之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乡结构等方面发生深刻变化.以外向型经济为推动力的朝鲜族农村社会变迁代表了市场经济在农村的扩张,也加大了市场风险冲击及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政府的公共政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近郊朝鲜族农村社会变迁的前途.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青海地区有一部分群众,他们是青海回族的一支,俗称“托茂人”。过去,他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方面都与蒙古族相同,却又信仰伊斯兰教。近年来,伴随着青海回族等少数民族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托茂人在社会结构、群体意识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迁。本文就这一现象,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人类学社会学的视野出发进行理论分析,探究这种社会变迁的成因及其走势。  相似文献   

6.
族源问题是民族学研究中最具争议性的问题之一.族源研究受到证据材料、时空、认知、情感等因素的影响,结论往往分歧较大.实际上,族源研究结论只能是一种相对的协商共识,是具有或然性的概率性事件,并非绝对的逻辑真理,把握这种特点有助于深化对民族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王田  邢珍珍 《民族学刊》2020,11(5):59-65, 143-145
阿坝州汶川县羌锋村为“西羌第一村”,途经该村寨的道路数次转变。长时段来看,羌锋村经历了灌松古道、现代道路两种不同的道路类型,其中现代道路又可分为成阿公路、国道213线、都汶高速三个不同时期出现的三种现代道路。不同阶段道路的演变均发生在特定时代背景下,继而引起了村落不同层面的社会变迁。道路的连通疏通了地区间的隔离,打开了羌锋村与外界交流的大门,扩大了羌锋村与外界沟通的范围,村寨社会发生变迁的涉及面也愈发广泛,村落重塑的效果也逐步显著。  相似文献   

8.
姚平  李戬 《民族论坛》2012,(6):110-112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瑰宝。彝族传统家支文化伦理道德思想曾在彝族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论述彝族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辨清其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并学会摒弃其消极因素,发扬其积极因素,对在当今社会制度变迁的下彝族社会发展,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关宇霞  强健  张积家 《民族学刊》2021,12(12):50-59, 129
本研究以我国北方三少民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的青少年为被试,基于对文化适应的量化表达考察其社会变迁情况并梳理主要影响因子。量化的结果显示,三少民族青少年对本民族文化适应差异不显著,对主流文化适应差异显著,反映出三个族群各具特点的社会变迁情况;文化智力、人格、母语水平、族际通婚、父母受教育程度等是具有显著意义的文化适应的影响因子。结合田野调查和文献分析发现,政府决策、生计方式、民族杂居等对于文化适应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该民族的社会变迁。本研究对于探析中华民族多元融合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实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宜居环境的保护与优化是我国乡村振兴的重要部分.湖北恩施枫香坡侗寨在正在经历传统农耕文明到市场化、资本化的社会变迁过程,以村寨生态、生活、生产空间为切入点,探讨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宜居环境的困境,提出保护生态空间自然基底促进多元空间融合共生、重塑生活空间人地关系营造当代和谐人居环境、优化生产空间业态结构,塑造...  相似文献   

11.
边疆考古的民族视角与范式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疆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各民族活动的大舞台,不同时间与空间内的族群流动,以及由此带来的"族群"与"文化"之间的复杂关系,使边疆考古与"民族问题"的相关性凸显出来.一定的考古学文化,必然与特定的民族群体有关.因此.有了民族视角与研究范式的考古学,在为考古发现提供解释学依据的同时.更加注重对"人"与"社会"的关怀,在实践中促进中国考古学方法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变迁的大背景下,青海牧区频发的鼠虫灾害是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产物,是由于人类不恰当的活动所造成的生态灾难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牧区鼠虫灾害的防治,还需要从保持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的高度,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通过科技创新,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具有针对性的举措,以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唯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鼠虫等生物灾害的历史难题。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半个多世纪,是西藏历史上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充满活力的岁月.这一切是以推翻阻滞社会发展的封建农奴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基本条件的.本文以墨竹工卡县甲玛乡为个案,从社会制度及社会管理方式的变革,人民社会地位、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变化,农村金融的变迁,农村社会管理的变化,以及教育、医疗事业的发展等多方面展示了西藏"一江两河流域"近半个世纪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4.
车溪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特色”建构是以旅游开发为驱动,以旅游公司和村民为主体,以特色民居的打造、毕兹卡坊的组建以及农家博物馆的建立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实践;其过程看似文化移植,实际上却是土家传统文化的“再地方化”,不仅体现了国家、社会、地方、精英、民众的互动,还带来了不同社会群体生计、生活、观念等方面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对现代人类学创始以来的理论和方法潮流进行了简要整理,探讨了中国宗教民族志研究的现状及可能性.认为人类学宗教研究的学科基础是宗教民族志的开发和创新.人类学有关宗教信仰的综合性定义和分类决定了该学科的整体性研究视角,同时也决定了宗教民族志研究中个人与集体、观念与行为并重的立体型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6.
曾路 《民族学刊》2019,10(6):83-88, 134-136
定向思维模式的建构与解构实际上反映出认知结构的二重性特征,两者在文化认知活动中可互为挹注共存于对立统一关系里。因此,对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范式的研究,不仅要重视建构之功能催生的符号化文化构成,还应关注解构之功能显现的非常见的文化元素。同时,只有弄清楚定向思维模式的建构与解构在文化认知中的意涵,才能明确定向思维模式的“趋向”和“专注”特点以及“惰化”和“孤立”倾向,从而为牵及民族文化事项的认知固化与迁移提供理论工具并用以指导多元文化实践。  相似文献   

17.
哭嫁从文化意义上来讲,不仅仅使女性情感得到宣泄,经验、价值观得到交流,同时,也是对社会的适应。随着社会的变迁,哭嫁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最初的离情表露、夫权反抗到经验的交流以至于到今天的剧场化。哭嫁这一婚俗的演变则承载着当下的过去,更能体现出女性在社会结构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西方族群和民族理论为观照,对中国族群观、"民族"的"塑造"过程及其内涵作一考察,在重新认识中国"民族"的基础上,对转变民族研究范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哭嫁从文化意义上来讲,不仅仅使女性情感得到宣泄,经验、价值观得到交流,同时,也是对社会的适应。随着社会的变迁,哭嫁本身所具有的文化意义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最初的离情表露、夫权反抗到经验的交流以至于到今天的剧场化。哭嫁这一婚俗的演变则承载着当下的过去,更能体现出女性在社会结构中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西方族群和民族理论为观照,对中国族群观、"民族"的"塑造"过程及其内涵作一考察,在重新认识中国"民族"的基础上,对转变民族研究范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