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第二语言习得中母语迁移的作用不容忽视。语言具有同一性,中国民族文化中的母语习惯和知识对目的语英语习得有正迁移作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有其语言的共性和个性。英语学习可以结合汉、英语言及文化的差异与共性;英语教学注重语际共性和个性的平衡,从而有针对性地教学,可以改善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能力以及接受能力,促进中国民族文化在英语中的正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2.
二语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一直是困扰着学习者和语言研究者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英语写作是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强弱的具体表现,母语的负迁移是中国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主要障碍.本文通过对本地区学生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的研究,以期将母语对英语写作中的负迁移减少到最低限度,寻求改善英语写作教学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语言是一个范畴,英汉语作为人类语言范畴中的成员具有家族相似性。母语为汉语的习得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其语言认知范畴原型由汉语向英语转变,因此,母语为汉语的英语习得者的英语习得效果受语言认知原型转变的影响,这种影响即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母语迁移现象。母语迁移表现在语言结构、文化语境和语言思维方面。  相似文献   

4.
"三语习得"即指学习者除母语之外对第二门外语的习得。在国内,多语系、多语族与语支并存。其句法句型结构,语言习得者的心理素质等均具有典型性,这对三语教育和三语习得都有很大的影响。藏语、英语、汉语三种语言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文化差异是影响藏族学生三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研究主要基于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三语教育模式,对在三语教育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激发三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三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促进青海及其他地区三语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语习得"即指学习者除母语之外对第二门外语的习得。在国内,多语系、多语族与语支并存。其句法句型结构,语言习得者的心理素质等均具有典型性,这对三语教育和三语习得都有很大的影响。藏语、英语、汉语三种语言体现了不同的民族文化,文化差异是影响藏族学生三语习得的一个重要因素。该研究主要基于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三语教育模式,对在三语教育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激发三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三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竞争力,促进青海及其他地区三语专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第二语言习得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二语言习得往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母语的情况下进行的。本文主要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用几个层面讨论了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负迁移。提出应该更加重视负迁移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秦祖宣  唐林 《民族学刊》2022,13(4):76-87, 139
作为三语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语音系习得曾一度是三语习得研究的薄弱环节,近年来逐渐受到学界的重视,成为一个颇具活力的重要研究领域。国外三语音系习得研究主要探讨:双语者/多语者相对于单语者是否具有音系习得优势;三语音系习得中的跨语言影响;三语音系习得的理论模型。本文总结和归纳国外三语音系习得研究的成绩与特征。跟踪少数民族学生大学四年的外语学习情况,开展纵向研究。采用神经语言学神经影像学技术与三语习得相结合的跨学科交叉研究方法,探讨少数民族学生三语音系习得。以彝族、藏族、维吾尔族学生为对象,考察其习得英语语调的情况。加强逆向迁移研究,探讨二语(汉语)、三语(外语)对少数民族学生母语的影响,检验音系渗透性假说,考察逆向迁移与语言磨蚀之间的关系。认为我们应该加强少数民族学生三语音乐习得中的超音段特征习得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春 《民族学刊》2015,6(6):74-77, 115-116
少数民族预科学生文化背景的多元化是开展第二语言教学研究的活样本,民族多样性和文化多元化对预科学生英语习得的影响,既有不利的方面,也存在有利的因素。了解和认识文化差异,进而接受和欣赏异质文化,这是民族预科英语教学应有的思想境界和文化高度。加强多元文化教育,使学生在习得英语的同时,跨文化意识及交际能力也相应提高,为今后英语学习作好语言基础和文化心态的准备。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问卷及访谈,对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族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探讨学习英语之后,他们的母语文化认同及英语文化认同状况.调查表明内蒙古民族大学蒙古族英语专业学生这一群体在风俗、饮食习惯等方面保留、传承了自己的母语文化传统;认同本民族文化身份.同时,他们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逐渐接受了英语文化中的一些行为模式、思维方式.总之,在语言学习和文化传承及保护方面,对母语文化及英语文化的认同均持非常肯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0.
牛惠君 《民族论坛》2007,(10):40-41
本文运用语料库方法研究了中国英语学生写作中的指示语失误现象。通过中国英语学生和英语本族语学生指示语失误现象的比较,分析得出中国英语学生因为母语迁移、中介语发展及语境的影响是导致指示语失误的最大原因。  相似文献   

11.
英语学习过程中母语会对目的语(targetlanguage)英语产生干扰.文章通过汉英两种语言的比较,阐述了迁移的概念,分析了产生迁移的几种现象,同时,分析了影响迁移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英语学习迁移的主要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关于石化现象的研究已经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研究领城的关注,但诸多研究多限于语言结构方面,其理论的完整性仍有待探讨。中介语是用来描述介于二语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一种非连续性的语言体系,中介语的石化是第二语言习得区别于母语习得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中介语石化的内部机制进行探索,即认知心理机制、神经生理机制和社会情感因素,以求对汉语环境中外语的教与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3.
母语文化迁移对英语习语学习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习语学习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其中文化差异是最大的障碍.母语文化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英语习语的掌握,但深厚的母语文化积淀毋容置疑地为英语习语学习提供了一些诸如习语翻译、习语语言结构、习语文化欣赏等方面有益的迁移,也提供了一些怎样学习英语习语、英汉文化对接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张迅 《民族论坛》2010,(3):53-55
预制语块的文化因素研究是把语言与文化的研究,引向跨时间、全方位、多视角的对比研究,语块的形成与其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在语言交际中,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化因素上的共通性与差异性对英语预制语言的习得有着正负二方面迁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语言迁移理论、王希杰的四个世界理论,并且把语言迁移理论与四个世界理论相结合,应用于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的英语教学中.教学者应促进学习者英语学习中四个世界的正迁移,使教学更能为系统地概括英语学习中的基本规律,学习者更好地学习英语.  相似文献   

16.
元认知策略培训与大学英语写作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学英语写作课堂融入元认知主体评估和元认知策略以及元认知任务评估的培训,以探讨元认知与大学英语写作能力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元认知不仅有利于中国学生摆脱母语思维的负迁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外语教育界越来越认同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的重要性,但在现阶段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主流仍为目的语文化导入,母语文化内容并不丰富,这严重影响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也不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所以,高校英语教师应加深对高校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重要性的了解,同时积极对母语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对...  相似文献   

18.
论母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母语概念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认为单一民族家庭条件、单语制下建立起的“母语”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社会民族语言生活的巨大变化和双语现象的大量普及,应根据现实状况的变化确定其内涵。提出对“母语”概念应区分语言和心理两个标准。按语言标准,母语是一个人从小习得的第一语言,不管这个第一语言是否是其本民族语言。如果一个人从小同时习得两种语言,那么这两种语言都是他的母语。心理标准则是从个性的观点出发,每个人从感情上确认哪种(或哪些)语言是其母语,它反映的不仅是一个人真实的语言知识水平和语言行为,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人的民族自我意识状态。文中还提出了“第二母语”的概念,简要论述了第二母语的功能及其与第一母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论民族语、母语和第一语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语言使用的角度,观察、分析了民族语、母语和第一语言的关系。一个民族使用一种以上语言是我国少数民族语言生活中的一个特点。民族语通常是本民族成员的母语,但这两者有分离的情形,母语可以转移为非本族语。第一语言是语言使用领域中的一个独立范畴,它有条件地表现为民族语、母语或外族语。文章初步提出了分析语言生活的新思路;不赞成“心理”母语的说法;认为正确对待民族语、母语和第一语言之间的关系,对贯彻党的民族语文政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蒙授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会因受到母语的影响而犯一些错误。这些错误主要体现在语音、句法结构和语言习惯等方面。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母语负迁移导致的错误,并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克服这种语言负迁移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