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西藏藏语地名的专名有两类,其中内涵式专名是对藏语地名通名的地形特征、颜色、性质、位置以及地域资源等的揭示,更能表现通名本身的固有属性,是对通名概念内涵的限定和描述,与通名间的概念距离较近。  相似文献   

2.
壮语地名是用壮族人的思维方式命名、体现壮族文化内涵的地名.守土性、混合性、壮汉对应复杂性是壮语地名的特点.通名和专名是壮语地名词汇系统的重要内容.对壮语地名的研究,有民族学、人类学、农业史、语言学诸多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辽史·地理志>向来以其粗疏为学者们所诟病,故前贤考证、订补的论著甚多.而笔者在阅读中发现其对辽代的建置有很丰富的地名渊源解释且有一定规律可寻,可据其从整体上探考辽代地名的命名方式及特点.这一课题尚无人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从辽代地名通名、辽代地名专名、辽代的侨置与沿袭地名、辽代的美愿地名与重复地名四个方面对这个课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以[p?(21)]为通名村落"是指将[p蘅21]作为村庄通名而专名不同的村落,本文将云南大理洱海地区以[p?(21)]为通名村落"是指将[p蘅21]作为村庄通名而专名不同的村落,本文将云南大理洱海地区以[p?(21)]为通名的村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民族学田野调查法和文献查阅法,从自然环境、居址变迁、姓氏流源等方面进行探究,分析得出这些村落历史悠久,早在南诏时期便已经形成,具有大理地区早期村落文化的共同特征。这些研究材料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洱海地区的村落文化,还可作为地方文化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谈谈藏语地名汉译用字的问题耿显宗一引青藏族是青海省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占地面积最广的土著民族。主要分布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全省其他各县亦有散居。全省地名中藏语地名约占...  相似文献   

6.
前些年,笔者从一位多年从事藏语文工作的先生口中得知,泸定虽是汉区,但泸定地名中却有许多藏语地名。于是我便开始了收集有关泸定的历史、藏语地名、民俗、传说等各方面的资料。近日来,偶得一本《沪定县地名录》,阅后,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陈述于后,供历史、民族、语言、地名等学科的工作者参考。泸定今为四川甘孜州一县,主要居住着汉族和极少部分藏、彝、回等少数民族。在该县地名中有相当部分以藏语命名的地名较均匀地分布在泸定各地,并占泸定重要地理  相似文献   

7.
藏语地名汉译规范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名是特殊词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其中蕴含着各种文化信息。因此,其翻译不同于一般词语的翻译,应该特殊对待。但藏语地名被译成汉文时,由于缺乏统一的译写规则与管理等原因,译者各行其是,造成了一定的混乱,这既不利于相互交流和藏文化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汉语文的规范。本文就此展开探讨,对藏语地名汉译及其规范化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旨在地名翻译趋于规范和相对统一。  相似文献   

8.
地名学(toponymy)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作为专名学(onomastics)的一个分支,地名学用科学的方法,对地名的缘由、语词构成、含义及其演变进行研究.地名是综合载体,包含许多历史、人文、民俗、宗教信仰、地理环境和生态等信息.地名学的方法涵括了地理学、语言学、历史学、人类文化学、民俗学等诸多领域.  相似文献   

9.
“嘉绒”,是地名?还是族名?或是两种含义都有呢?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有趣问题。从贾尔穆概述的对嘉绒含义的六种解释中,有三种指的是地名,另有三种指的是族名①即《辞海》、《藏汉大辞典》都说是,藏语对四川大小金川及黑水藏族地区的地名称呼;桑木旦说是,  相似文献   

10.
汉哭山即今青海省海南州的河卡山,以往有研究释此名为“高山反应”引起的情绪波动.河卡山及大河坝河(杭曲)的藏语名称同源,藏文写法很不稳定,存在不少异文材料,显示这个词是藏语记音.汉哭、河卡均为蒙古语族“杭盖”(qangγai)的译音,指水草丰美、适宜放牧的地方,是阿尔泰游牧族群的常用地名,在汉文史料中有源远流长的历史记录.汉哭山是少数仍在青海地区使用的吐谷浑地名.  相似文献   

11.
明末瞿九思《万历武功录》俺答传万历五年条有"五藏刺麻"一语,检查当时史事,五藏刺麻是乌思藏格鲁派僧人锁南坚措(第三世达赖喇嘛),五藏不是名号,乃是藏语地名■(dbusgtsang)的记音,而明清《西番译语》里■字读音近乎汉字"五"。至于清代西藏地区的满语名称wargidzang(意为西藏)是汉语地名"西藏"的翻译,并非藏语■(乌思藏、五藏)的翻译。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以来国内藏语电影引人注目,相关研究成果颇丰。文章通过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认为关于藏语电影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四个方面:一是对藏语电影相关概念的流变进行梳理和界定;二是关注"藏地电影新浪潮",对藏语电影创作群体进行分析;三是对电影主题意蕴与形式表达等文本特征进行研究;四是对电影传播策略与市场现状等方面的研究。同时,也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如从共同体文化角度对藏语电影的内视角研究不够;缺乏从电影本体范式与视角对藏语电影的关照与研究;缺乏藏语电影整体性研究;对创作群体与年轻一代电影创作者的研究与关注不够。  相似文献   

13.
“朵甘思”一词首见于《元史》,其《地理志》载有“土番朵甘思”,“朵甘思”等地名;《百官志》有“朵甘思招讨使”,“朵甘思田地里管军民都元帅府”等职官。究其词,显然是来自藏语中的“多康”(mdo khams)这一地名。因蒙人读藏文发音常将词中的前、后音明显读出,故mdo khams被元人译作“朵甘思”。明代时遵西番馆译语,依照藏语习惯发音译出,故不再有后音“思”,写作“朵甘”(即“多康”)。但  相似文献   

14.
今河西之黑河在史料中呈现了藏缅语、汉语、阿尔泰语等语属的地名记录格局。《禹贡》雍州之弱水、黑水同指今黑河,弱为音译(■),黑为意译。卢水胡之卢水兼顾了藏缅语的音与义,指向藏缅语的“黑”。西夏语■((口移)则那)的藏文对应词是■(黑水江)。蒙古语的ejen-e(亦集乃、额济纳)继承自西夏语。合黎水为阿尔泰语的qar-a(黑)。黑河诸语属地名的音义考辩验证了以下认识:藏缅语(西夏语、藏语)的文献记录尽管出现较晚,但从汉语、阿尔泰语的异文材料和音译、意译地名的不稳定性判断,大量地名继承自古藏缅语。古藏缅语地名在青藏高原及其周缘的地名记录中具有底层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15.
藏语和藏语规范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炜  李永斌 《中国藏学》2008,(2):113-120
语言规范化是语言使用中的变化的必然,是各语言发展中的普遍现象.藏语规范化是当代藏语高度使用和巨大活力的反映,要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以服务藏语使用为出发点,正确看待藏语的规范、使用、变化、创造之间的关系及其规范自身,防止藏语规范过度.  相似文献   

16.
在汉语里有成语、谚语、俗语、俚语、歇后语、习惯语等的区分,但存藏语里它们却没有明确的概念上的界限。藏语“gtam dpe”一词一般可译成“谚语”或“成语”。其实这个词却具有上面各种语的内容。无论是谚语、成语、俚语、俗语、歇后语、习惯语在藏语里都可叫它“gtam dpe”。不过有些书面性强些,显得文采些,可称它为  相似文献   

17.
绪藏学界对藏语历史的分期有许多不同的见解,有五分说,有六分说,甚至也有七分说。其中影响较广的有:一,王尧先生的五分说:即1,上古时期藏语(时间为六世纪以前);2,中古时期藏语(时间为七世纪到九世纪);3,近古时期藏语(时间为十世纪到十二世纪);4,近代时期藏语(时间为十三世纪到十九世纪);5,现代时期藏语(时间为二十世纪以来)。二,美国藏学家R、A米勒的六分说:即1,原始时期藏语(时间是七世纪以前);2,古藏语(时间是七世纪到九世纪初);3,晚期古藏语(时间为九世纪初到十世纪);4,中古藏语(时间为十世纪到十七世纪);5,新藏语(时间为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6.现代时期藏语(时间为二十世纪以来)。  相似文献   

18.
周文德  詹莎莎 《民族学刊》2020,11(5):43-50, 137-138
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分布较广的生肖地名是我国地名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十二生肖地名最集中的省份当属贵州。贵州全省6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均有生肖地名,这个现象在我国省级政区里独一无二,特别是把生肖动物名用于标记农村集市贸易日期、集市贸易地点,进而成为地名,构成十二生肖系列地名,“生肖名+场”字地名是彝汉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是彝汉共同的民族文化遗产,为中国地名文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地名景观。通过对贵州全省行政区划地名以及乡村聚落地名、社区地名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展示贵州省十二生肖地名的完整面貌,为地名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提供经过整理的基础数据和宝贵资料,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9.
地名是人们对不同方位、范围的个体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在地名形成过程中各种情感因素的融入,使地名附着或隐含着各种情感色彩.通过分析西藏地名中的情感色彩,可以展现地名文化的多样性,同时地名情感色彩的研究对西藏地名的进一步挖掘整理,以及今后新地名的命名或更名工作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建民 《中国藏学》2011,(2):231-238
夏河藏语是藏语安多方言的一个极具代表性的土语群。由于夏河地区的藏族人民与周边的汉族等其他民族长期群居杂处,语言互借的情况较多。文章从借用方式、发音、词序等方面论述了夏河藏语中汉借词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夏河藏语中的汉借词与汉语西北方音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