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民族法学的研究既要有针对具体问题而做的调研和分析,又要有宏观的理论探讨和研究。本期民族法学专栏所刊发的四篇文章,既有具体问题的研究,又有宏观理论的研究。这也从一个方面表明了我国当前民族法学研究的发展和进步。《从扶贫资金的分配管窥村落内部秩序生成——以宁夏泾源县某回族村为例》一文通过实地调查,向我们展示了扶贫资金在当前农村社会中的分配规则。文章围绕谁来分、分配的依据和结果这两个基本事实问题,在此基础上来透视村落政治、利益和秩序生态。文章认为,乡村秩序得以维持和持续稳定的基础,乃是源于这样的模式,即:仰仗权威和利益平衡,辅之以政治色彩的秩序构架。  相似文献   

2.
读者希望本刊办出特色(来信选登)编者按:广大读者十分关心《民族团结》杂志,他们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本期选登一部分,以期得到社会各界和众多读者的进一步关怀和帮助。我们有信。c把刊物办得更好。建议开设民族理论、文学专栏1993年第10期刊登的《新疆,...  相似文献   

3.
爱心助困     
为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突出宣传“构建和谐社会,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为了解和帮助解决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和困难,在社会各界的热情支持下我刊从本期起开设“爱心助困”专栏。并由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社长助理李士杰同志担任栏目主持。  相似文献   

4.
李登贵 《西藏研究》2000,(2):130-131
本刊新近增加了“婚姻家庭”、“西部大开发”栏目 ,编者的牵挂也系于其中 :既耽心把现实问题研究简单化为法规时政的概念化复述 ,从而失去学术刊物应有的品位 ,又耽心把现实问题淹没在学究气的迂阔之论中 ,从而有悖于设置栏目的初衷。本期“婚姻家庭”栏目幸得佳作 ,而“西部大开发”栏目选编的三篇论文也让编者稍稍松了口气 :这些在学理上、表述规范上都不免稚拙的文章 ,毕竟不是用套话编就的应景之作 ;而我们设置专栏的编辑倾向也尽在其中 :通过立足社会实践的具体化、个性化、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成果 ,折射出西部大开发这一共同的时代问…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中国绘画色彩历史的研究,梳理历代花鸟画色彩的发展变化,立足于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的标准上,探讨现当代工笔花鸟绘画在“随类赋彩”这一古代中国画艺术理念中的实践与发展层面上,与传统美学观点和现代艺术观点相结合,由“随类赋彩”衍生了“随意赋彩”理念,为的是让今天的艺术实践者在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扩大色彩运用的空间,而又不背离中国画的美学特征,更好地表现这个时代赋予我们的感受,体现这个时代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6.
正视:西藏农村的相对贫困深化扶贫开发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明 《西藏研究》2001,(1):5-17
“实事求是”是我国政治生活中一以贯之的理论原则 ,而社会通讯在现实问题面前世故的缄默又往往是普遍存在的现存法则。当老百姓的“肚子”和政绩的“面子”发生冲突时 ,是以政治影响为由在贫困的现状面前背过脸去 ,还是从安定团结的政治大局出发正视现状 ,这篇调研报告向我们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省的问题。对作者解释问题的方式可以见仁见智 ,但问题本身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西天梵相”对西藏本土和明清宫廷藏传艺术的影响 从元代开始,藏传佛教艺术从西藏本土和西夏故地传入元朝宫廷之后,逐渐形成了具有汉族风格特征的“西天梵相”或“西番佛像”艺术,这种艺术反过来对同一时期西藏本土的艺术创作又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藏本土和以元宫廷为首的藏传佛教艺术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和吸收不仅繁荣了西藏本土的艺术创作,同时也使内地的艺术创作得到了繁荣。这一趋势同时发展成为明、清两朝西藏和内地藏传佛教艺术创作的主流。  相似文献   

8.
江凌 《中国民族》2014,(12):66-67
持续两年的“易学视野下的呈现”专栏到本期就结束了。感谢杂志社的胆识和重视,使我得以在这样一个国家级平台连续发表从易学视角解读中国各民族文化的研究成果。同时,我也想借最后一期的机会,对两年来的专题作一简要的小结。  相似文献   

9.
<正>按语:本系列书评是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才让太教授共同主持、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资助的"藏学人类学阿坝研究"项目的前期成果之一。为了深入理解作为整体的嘉绒文化,更有效地展开实地历史和民族志调研,项目组定期召开研讨会和读书会。本期书评是基于项目组2016年年底在嘉绒藏区所作的实地调研以及此后的研讨与阅读而  相似文献   

10.
李丽  吴迪  曾丽  后浪 《中国民族》2013,(3):36-43
1991年,贵州省率先在全国提出了“旅游扶贫”的理念,把“以旅游促进对外开放和脱贫致富”作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并逐步把“旅游扶贫”的概念转化为旅游产品——“乡村旅游”。20多年来,全省各地已有4000多个村寨开办乡村旅游。贵州省旅游局2008年发布的调研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11.
渝东南作为重庆主要的少数民族居住区域,具有独特的民俗风貌和文化特色。通过实证研究的方式,结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构建出以“实地调研”“课堂教学”“设计实践”“成果展览”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能够形成一个相对系统的少数民族文化教学系统。通过课程教学,能够拓宽学生对渝东南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视野,培养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运用能力,拓宽少数民族文化在视觉传达教学中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从本期起,我们开设一个新栏目“史鉴台”。本期特发表此文,就学习历史的一般问题谈些看法,以抛砖引玉。从下期起,征集来稿。稿件要求史实有据,史论结合,议论精当,古为今用。一般控制在千字以内。欢迎赐稿。  相似文献   

13.
本刊开辟《民族经济史话》专栏,迄今已届四年。如果它在宣传我国古代各民族发展生产以及加强经济交流方面取得一点成绩的话,那也是广大作者、读者热忱支持的结果。我们表示衷心感谢。从本期开始,《民族经济史话》扩展为《民族关系史话》,介绍我国古代各民族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内容更为广泛。我们恳切地希望各位作者、读者一如既往,给予大力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办好这个新的专栏。  相似文献   

14.
《青海民族地区社会文化调研报告》是长期从事青藏高原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的十几位学者集体研究的成果,近由民族出版社出版,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情.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研究青藏高原历史、文化、宗教等方面的论著已不鲜见,其中不乏有真知灼见的精品.但是,以第一手调查材料为基础,进行专题深入研究的并不多见.大多是宏观上把握、引经据典、理论阐释,与现实联系并不紧密,难以转化为政府或职能部门的实践措施和行为引导.本书突出地体现了“真实”、“宏观”、 “探索”的科学精神,不但颇有学术价值,也有很强的使用价值,是从事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宗教、文化、教育等工作的人们和研究者值得一读的好书.  相似文献   

15.
加强交流与协作积极推动北方民族研究的发展———首届“北方民族发展论坛”综述舒展(2006·5·1)………………………………………民族工作研究运用科学发展观,把黑龙江省民族工作推向新阶段……………………………舒展(2006·1·1)黑龙江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情况的调研报告…………关立卓,吴小平,秦志忠(2006·4·1)在黑龙江省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王东华(2006·6·1)论黑龙江省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舒展(2006·6·5)纪念本刊创刊20周年专栏拓耕一方…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这个美食大国,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的美味佳肴走出边疆山寨,风靡大江南北,令人欣喜。本栏目将让您“品尝”种种意想不到的风味…… 清真菜在我国历来享有盛誉。在我国56个民族的中华民族大家庭里,除回、维吾尔、哈萨克、东乡、撒拉、保安、塔洁克、乌孜别克、塔塔尔、柯尔克孜等10个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食用清真菜外,在其他兄弟民族的生活中,清真菜也很有影响并受到重视和欢迎。逢我刊开辟“民族食府”专栏暨北京市举办首次清真烹饪比赛之际,我们特向各族读者介绍一批清真菜谱,让我国的民族饮食文化在新世纪更加发扬光…  相似文献   

17.
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入世后,如何为私企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值得大家共同努力探讨的。湖南省“个私协”开展的“湖南省私营企业500强评选活动”为展示私企湘军的整体形象做了件实事。为此,本刊特辟专栏,以展示私企500强的风彩。──编者  相似文献   

18.
<正>按语:本系列书评是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和中央民族大学才让太教授共同主持、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资助的"藏学人类学阿坝研究"项目的前期成果之一。为了深入理解作为整体的嘉绒文化,更有效展开实地历史和民族志调研,项目组定期召开研讨会和读书会。本期书评是基于项目组2016年年底在嘉绒藏区所作的实地调研以及此后的研讨与阅读而形成的,主要通过本地学者的书写和本地人的言说来反映一种"本土嘉绒文化观"。一方面是比  相似文献   

19.
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入世后,如何为私企营造一个宽松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提供更好的服务?这是值得大家共同努力探讨的。湖南省“个私协”开展的“湖南省私营企业500强评选活动”为展示私企湘军的整体形象做了件实事。为此,本刊特辟专栏,以展示私企500强的风彩。——编者  相似文献   

20.
性格塑造是一个角色是否鲜活、独特的关键要素,配音角色亦然。配音演员所配的角色要想贴合画面,与剧中人物融为一体,除模拟角色的音质外,把握角色的性格逻辑是关键。那么,配音演员如何通过声音塑造出各类性格角色的具体方法即是讨论的主旨。本文通过借鉴表演大师迈克尔.契诃夫的“心理姿势”理论,基于影视配音艺术创作视域,对“心理姿势”如何与配音角色的声音有机融合进行尝试性探索。通过七种“心理姿势”的实例拟指导配音演员在声音层面对角色的性格塑造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