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人们在追求良好的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教育也有了全面的认知,希望借助文化传承世界优秀思想,启迪人们的灵魂。草根文化是目前社会上较为流行的一种文化载体,它最早出现于19世纪的美国,在那个时代,我们普通的民众就有了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简·奥斯汀是英国著名的女性小说家,她的写作视角非常独特,对现实生活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被誉为是草根文化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品《理智与情感》、《劝导》、《傲慢与偏见》等融入了最底层人民的思想,在平凡生活中寻找生活的真谛,也使她成为了与莎士比亚齐名的作家。大体而言,简·奥斯汀的小说基本上都包括民族起源、草根文化符号、情感、文化和社会功能几个主题,从每个主题中都能够找到大量与草根文化有关的信息。现如今,社会文化愈发多元,人们的价值观也变得更加丰富,草根文化作为百姓文化的代表,与生活贴近得十分密切。对简·奥斯汀小说中的草根文化加以分析,不仅能够为现代生活提出启迪,还可以提高我国小说作者的写作能力,从中窥探出历史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尘埃落定》是阿来以藏族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将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雪域高原的神秘相结合,表现出神秘的高原色彩.并于2000年度获得茅盾文学奖.小说对嘉绒藏族的历史再现,凸显了作为藏族作家独特的身份背景.藏民族赋予阿来的民族文化心理机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作品的风格.本文试从典型人物设置、民族文化心理的坍塌、作家原生情感表现三个方面试图说明作品的创作风格是作家民族"原生情感"的外化.  相似文献   

3.
沈从文特殊的人生经历,在小说《萧萧》中得以象征性演绎。萧萧婚姻话语权的丧失是作家青年时代文化自由话语权丧失的隐喻,花狗对萧萧性意识的启蒙,也是作家曾经所受到的精神与文化启蒙的暗示。作品以整体的象征意义对生存状态和生活本相进行艺术上的“还原”,以无声的呐喊,对社会底层的人们进行精神救赎与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4.
《尘埃落定》是阿来以藏族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将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雪域高原的神秘相结合,表现出神秘的高原色彩。并于2000年度获得茅盾文学奖。小说对嘉绒藏族的历史再现,凸显了作为藏族作家独特的身份背景。藏民族赋予阿来的民族文化心理机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作品的风格。本文试从典型人物设置、民族文化心理的坍塌、作家原生情感表现三个方面试图说明作品的创作风格是作家民族"原生情感"的外化。  相似文献   

5.
19世纪初期,法国著名的浪漫主义作家夏多布里昂有一句名言:"森林先行于各族人民,沙漠在人后接踵而来",这一思想代表了文学家在生态问题上的忧患意识。当代湖北作家胡发云更以具体的文学实践为批判的武器,在其小说《老海失踪》中反映出如下理念:生态问题看似一个环境问题,但其本质却是一个人类应当如何善待与自己共生的各种生命,而落脚点也就是如何善待人类自身的伦理问题。通过充分发挥审美作用来促进现实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文学和文学家义不容辞的责任;《老海失踪》所表达的深切的生态伦理关怀,胡发云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深刻反思,在人们终于觉悟到科学发展观的特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20世纪的文学巨匠,是一位极具深度思想和艺术创造力的作家.当然鲁迅的文学成就与他的语言艺术的魅力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他的小说更是以揭露社会人性为目的,以他特有的犀利冷峻的风格自成一家.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专家对鲁迅小说的研究是多角度的,都各成一家之言.本文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为材料来源,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总结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周耒、梁志玲是两位广西崇左市当下青年作家。出生的草根性、生活的底层性,使得他们天然地“作为老百姓的创作”;共同的文化资源——古老的花山骆越文化与转型期南国边疆城市化时代发展境遇,使得两位作家的小说在彼此个性鲜明的基础之上又透露出了相似的“边地味”风格,充满“边关风情”“边疆人文”。两位“边地作家”的小说创作,其文学地理学意味浓厚,具备了深入探讨的文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因此对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对音乐剧也越来越重视。但在对音乐剧进行研究时,相关工作人员要对其进行充分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促进音乐剧的发展。音乐剧是一种在戏剧的基础上,利用舞蹈、音乐等多种形式来对人物进行刻画、传达感情的表演艺术形式。《悲惨世界》是音乐剧的主要代表作。《悲惨世界》不仅开创了史诗派音乐剧创作的先河,而且也是文学艺术和音乐艺术进行有机融合的重要契机。在音乐剧《悲惨世界》进行表演的过程中,其具有吸引人的戏剧性发展,所表达的情感也很真挚。除此之外,音乐剧《悲惨世界》的主题也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音乐剧《悲惨世界》也具有优美的旋律,这些旋律更加能够吸引人的注意,从而使人们能够更好的感受音乐剧《悲惨世界》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论及中国当代文学史,"50后""60后"作家及其作品都已经名正言顺地进入了文学史教材,甚至"80后"作家及其作品也已堂而皇之地框入了当代文学史的版图,唯独"70后"作家们的作品似乎被文学史所遗忘。但观照当下文学的创作实绩会发现,处于文学"中坚代"的恰恰是"70后"作家。近几年声名鹊起的魏微、鲁敏、徐则臣、盛可以、路内、张楚等,都在思考着当前文学在新时代如何实现深层次变革与转型的问题。特别是鲁敏,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创作,从《寻找李麦》到2019年的最新中篇《或有故事曾经发生》,很多篇小说都在讨论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本文以鲁敏小说的追寻主题为线索,进一步阐述鲁敏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论及中国当代文学史,"50后""60后"作家及其作品都已经名正言顺地进入了文学史教材,甚至"80后"作家及其作品也已堂而皇之地框入了当代文学史的版图,唯独"70后"作家们的作品似乎被文学史所遗忘。但观照当下文学的创作实绩会发现,处于文学"中坚代"的恰恰是"70后"作家。近几年声名鹊起的魏微、鲁敏、徐则臣、盛可以、路内、张楚等,都在思考着当前文学在新时代如何实现深层次变革与转型的问题。特别是鲁敏,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创作,从《寻找李麦》到2019年的最新中篇《或有故事曾经发生》,很多篇小说都在讨论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本文以鲁敏小说的追寻主题为线索,进一步阐述鲁敏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全景式讲述了1975—1985年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变迁,通过刻画各阶层的人物形象,展现他们的思想情感纠葛,映射着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之间的对立矛盾,深刻地揭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克里斯蒂娃是法国最具代表的女性主义者,她所提出的异质论使其被称作"超越女性主义"的新女性主义思想家。法国女性作家一直以来也在用文学作品响应着一代代女性主义者的号召,宣扬着她们的理论主张。本文将以法国女作家芭贝里的小说《刺猬的优雅》中的人物为研究对象,挖掘人物的异质特征,探讨其对二元论下男性中心主义和女性优等论的解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20世纪的文学巨匠,是一位极具深度思想和艺术创造力的作家。当然鲁迅的文学成就与他的语言艺术的魅力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他的小说更是以揭露社会人性为目的,以他特有的犀利冷峻的风格自成一家。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专家对鲁迅小说的研究是多角度的,都各成一家之言。本文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为材料来源,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总结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第二十二条军规》是美国著名黑色幽默作家约瑟夫·海勒的代表作。小说主人公约塞连种种离经叛道的行为体现了代表社会下层的普通士兵与处于统治地位的军事官僚阶级的权力对抗,而作品本身也是对当时美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颠覆和挑战,是海勒本人政治意向的曲折表达。  相似文献   

15.
当代彝族女性作家阿蕾以其细腻的笔法,倾力表现农村彝族妇女的喜怒哀乐,揭示彝族女性的社会地位和人生命运,反思彝族传统的文化悲剧.她的小说语言风格独特,叙事结构多元,乡土气息和民族特色浓郁,为彝汉双语小说创作提供了范本.  相似文献   

16.
露易丝·厄德里克是美国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爱药》是她的成名之作和代表作.《爱药》叙事形式新颖,作者从印第安人的视角去讲述美国历史上发生的与印第安人相关的事件对他们生活的影响,让世人听到了后殖民时代美国印第安人的感受和心声.《爱药》真实地反映了在文化接触与转型中,美国印第安人从坚守传统、被动迷茫到民族意识觉醒、与时俱...  相似文献   

17.
米兰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91-192
克里斯蒂娃是法国最具代表的女性主义者,她所提出的异质论使其被称作"超越女性主义"的新女性主义思想家.法国女性作家一直以来也在用文学作品响应着一代代女性主义者的号召,宣扬着她们的理论主张.本文将以法国女作家芭贝里的小说《刺猬的优雅》中的人物为研究对象,挖掘人物的异质特征,探讨其对二元论下男性中心主义和女性优等论的解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给人以美,给人以知识和智慧,给人以启迪和向往。蒙古族作家孟驰北的中篇小说《天鹅》(《民族作家》1986年6期)就是这样的作品。小说只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颇有名望的青年野生动物学家秦景谷,一个是刚刚走出大  相似文献   

19.
舞蹈本身就是一个极具有艺术性的行为表现,一段优美的舞蹈讲究的是舞蹈本身所传达的艺术情感,舞蹈者将自己的情感都通过动作来体现。而近年来我国舞蹈风格的发展更是融入了多种元素来体现主题的活动情感。《周易》是我国一本富含哲学意义的古典名著,是我国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的智慧之源,古人的思想都集中体现在《周易》里,可以说,《周易》中有很多哲学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很多人都把它当作一本提升自身智慧与能力的书。而《周易》中的文化精神也是人们要学习的,舞蹈者通过自己的舞蹈来体现《周易》中的哲学精神,来体现《周易》之美。《周易》之美体现在哪里呢?有很多人不了解,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周易》这本书讲了什么,所要表达的哲学思想是什么。将《周易》中传达的思想内涵融会到舞蹈表演当中,用舞蹈动作的表现来体现《周易》之美,是每一个文化传播者要做的。本文探究舞蹈者的《周易》之美,以此来提升自己的智慧文化,提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元杂剧中的很多作品都改编自唐代传奇小说.然而本质上,已经和"稗官野史"类的唐传奇有了很大的不同.例如元杂剧作家尚仲贤,就将唐代李朝威所作的传奇小说《柳毅传》改编成了元杂剧《柳毅传书》.在剧本里加入了唐传奇小说所无法做到的表演形式,让思想更接近于市民们的意识层面.之前小说中的故事传奇性已经开始减弱,而更偏近于对人现实处境的刻画.故事中体现更多的,是普遍的市民意识而不是直接对社会黑暗的揭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