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摆脱了传统花鸟题材的局限,语言层面强调传统的精神体验而不是枯燥的临摹,传统符号在画家审美重构中重新被认知。本文重点对马远《水图》中"水"的代表性符号进行阐释,当代工笔花鸟画家秦艾、陈小琴将"水"传统符号转化更得理性和观念化,绘画题材和画面图式都有新的创新,作品呈现传统的精神脉络。  相似文献   

2.
孙静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66-167
工笔花鸟画是我国传统绘画作品的重要部分,其发展历史漫长,从战国开始就有了它的踪迹,唐代自成一门.到了宋代,工笔花鸟画这一绘画形式达到了鼎盛时期,以黄氏画派和院画最为著名.宋代工笔花鸟画表现出的安静闲适的意境对后世影响深远.当今社会在全球化形式的推动下,工笔花鸟画不仅传承了宋代的构图形式,也渐渐融入了西方绘画的色彩,传统绘画技术与西方绘画技术交织相融,激发出独特的创作特色.本文将论述宋代工笔花鸟画对当代画作传承的影响,总结当代工笔花鸟画对宋代工笔花鸟画的改革和创新,传承和发扬工笔花鸟画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语境下,传唱千年的《格萨尔》史诗及其传承正在发生着各种各样的变化。除了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和各种版本的书面文本并存外,还有格萨尔藏戏、格萨尔唐卡、格萨尔音乐、格萨尔石刻、格萨尔"朵日玛"、格萨尔漫画、格萨尔彩塑酥油花等等。在藏族民间,《格萨尔》史诗的传播几乎影响了各种艺术门类。本文试图对《格萨尔》史诗的当代传承及其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特征进行探讨和分析。从口头传说到书面文本再到传承形式的多样化,这不仅是选择、判断和再创造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的结果,也传承了史诗蕴含的民间文化精神。当代语境下的史诗传承,也伴生着一种文化焦虑。现代性往往导致对经典的疏离和迷失,所以在纷繁复杂的形式与内容之间淘洗锤炼、重铸经典,已经成为史诗研究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水浒传>是继话本小说发展而来的长篇章回小说,不但具备了"文备众体"的体裁特质,而且还独具"文备众题"的选材特征,尤其是它对传统文学题材整合之后出现的几种小说模式,对我国后世小说的创作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平等权利修正案>这个旨在以法律形式赋予两性全面平等权利的法案一经提出就引起极大的争论,并因未能获得四分之三州议会的批准而未能写入宪法.这就意味着一直以民主国家自称的美国并没有在法律上承认男女平等这一现代社会的基本准则.本文从本文从西方传统观念入手,系统地解读<平等权利修正案>未能写入宪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影片《阿凡达》中体现出了原始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对接,即集体欢腾、仪式与符号秩序。在引导世俗能量趋向神圣对象的仪式中,神圣能量激发了集体欢腾,这种情感能量的感染使得欢腾行动最后发展成为符号秩序。  相似文献   

7.
王俊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83-184
民居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载体与文化表现形式,而传统民居则承载了一个民族民居形式的发展历程.其中,满族传统民居不仅发展历史悠久,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而且对今天的民居形式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满族传统民居的演变历程介绍了几种主要形式的满族传统民居,并对满族传统民居对当代居住空间形式的影响进行了阐述,旨在让更多的人了解满族传统民居文化.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对民众生活世界的逐步渗透,许多少数民族口头传统及其代际传承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迁。虽然新疆柯尔克孜族的口头传统在一定程度上依然保有强韧的生命力,但以《玛纳斯》为代表的活形态史诗演述出现了复杂的发展走向。本文以近年来的田野调查材料为依据,关注从传承人群体数量的骤减到年轻一代习艺从师的动机选择,从"玛纳斯奇"的非职业化到老龄化,从口头叙事资源的萎缩到印刷文本的背诵,从演述技艺的退化到史诗韵体叙事的故事化等方面的内容,尝试对当下柯尔克孜族史诗的存续力量及其显见的式微趋势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文章提出《格萨尔》版本研究首先应该区别早期版本和现代艺人的说唱本,论述如何辨别传统《格萨尔》早期版本的六道工序及其六大特征。即辨别《格萨尔》早期版本中“同一类题材”之间的“变异本”,从而确立其中的“善本”,也即“传统本”;再通过母题研究,按整体故事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生卒安排等内容,排列出《格萨尔》早期版本里“非同类题材”的各个“善本”之间的次序,从而揭示一整套《格萨尔》版本的源流及其完整体系。这个“完整的体系”也就是“传统《格萨尔》早期版本”,可分五大类:即《格萨尔》前三部、中五部、降伏四魔、十八大宗、后三部,共计35个部本。  相似文献   

10.
周爱明 《民族学刊》2019,10(1):47-56, 112-113
《格萨尔》这部世界著名的至今传唱于青藏高原上的口传史诗,究竟产生于何时?为何人所创?又是如何日渐丰盈成为世界最长史诗的?至今讨论仍在进行,亦无定论。本文从进入书面记录的《格萨尔》零星记载入手,分析最早进入书面记录的格萨尔军王的有限描述及形象,进而考“格萨尔传”与“说格萨尔传”之具体丰盈、发展及《霍岭大战》等记录整理本在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并指出“藏三国”之讹及“谢村版”和“拉达克版”的内容、特点与价值,试图通过系统的分析与考证,厘清《格萨尔》口头传统的发展和传承。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藏族文学研究的对象都以书面文学为主,但书面文学并非藏族社会历史发展中文艺接受的主要形式。以听觉和视觉为主要传播载体的口头文艺传统才是广大藏族民众进行文艺创作、传播和接受的主要方式,其代表作为《格萨尔》史诗。《格萨尔》史诗的口头传统接受关系是双向的,既有古典学与口头诗学理论中业已论述的文艺接受过程,又存在不同类型受众的前理解构建出的史诗的多重身份。以《格萨尔》史诗为代表的中国口头传统研究足以参与口头诗学理论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与舞蹈艺术的结合出现了很多精品力作,受到了大众的青睐。本文以登录春晚的舞蹈作品《唐宫夜宴》和《青绿》为例,从分析舞蹈作品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背景入手,窥探优秀传统文化与肢体语言融合、碰撞的奥妙,进而得出,此类作品之所以受到大众欢迎,甚至登上春晚舞台,源于其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精耕细作的艺术加工和时代变革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传统《格萨尔》早期版本梳理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传统《格萨尔》早期版本进行了梳理(搜集、整理、辨別、确认、分类、排序、补遗、附录),提出了传统《格萨尔》早期版本可分《格萨尔》前三部、中五部、降伏四魔、十八大宗、后三部等五大类,共35个部本(包括附录、补遗),其中9部木刻本,24部手抄本,2部掘藏本。这35部本大体涵盖了《格萨尔》早期版本的基本面貌,可称之为《格萨尔》全传,可为格萨尔学的深入研究建立可靠的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14.
《考工记》与传统手工艺的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艺乙 《西北民族研究》2015,(2):169-179,221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观念与古代的哲学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合的,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在论道的过程中多以手工艺为例,曾涉及文与质、物与欲、道与器、技与艺、用与美等与工艺相关的问题。《考工记》提出在造物之前应"审曲面势",从观察材料的物理和物性开始,确定设计方案和制作工艺。而在造物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天有时、地有气、工有巧、材有美,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其中的天时、地气、材美是造物过程中的客观因素,工巧则是对这些客观因素的处理。这些思想观念和准则规范对后世的造物艺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动画是一种充满活力的文化形态,拥有大批年轻受众,同时也是承载民族艺术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是中国动画史一部里程碑似的优秀作品,上映一个月后播放量就到达了2亿,某知名影评平台更是打出了9.5的高分。无论是它的剧情结构还是艺术风格,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充分呈现了中国动画独有的韵味。国创动画是我国民族工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很高的文化传播价值,这也是本文所探讨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刘三姐的历史原点是民间传说。壮族山歌文化是孕育“刘三姐传说”的“母胎”。经历艺术、电影、旅游“三次创意”转化之后,刘三姐成为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现代经典,成为地方民族文化的重要标识,这是文人精英主导下的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塑造的结果。彩调剧《新刘三姐》以传统的内核和精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新时代精神,这是新时代背景下地方文人精英对传统经典的演绎和重塑。其是否成为新时代经典,还需社会审美经验的转变、培育、接受、重构和认同,从而实现对精品的同频共振,形成固化的社会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7.
国内许多学者用舶来的帕里洛德理论分析探讨中国的叙事长诗,史诗<格萨尔>也不例外,让人耳目一新.本文在此基础上,将史诗落脚于藏民族文化传统中,从宗教意识观念和藏族叙事传统两个方面来分析说唱艺人表演程式的外部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作者通过对马之骏及其《妙远堂集》相关的事迹的论述,意在说明马之骏不愧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回族学者。  相似文献   

19.
张梦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251-252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给动画创作带来了崭新的艺术形态和价值,回顾中国动画艺术的辉煌时期,许多在国际中获奖的优秀动画片都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自经济改革来动画片《小门神》再次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本文浅析《小门神》中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更好地将中国元素融入动画创作中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给动画创作带来了崭新的艺术形态和价值,回顾中国动画艺术的辉煌时期,许多在国际中获奖的优秀动画片都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自经济改革来动画片《小门神》再次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本文浅析《小门神》中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更好地将中国元素融入动画创作中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