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邱海晶 《中国民族博览》2016,(4):188-189,204
20世纪以来,随着艺术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了解再也不象以前那样的肤浅,而是逐渐地往更深一层去研究艺术。钢琴是艺术中的一种,我们今天研究的是格林卡的《夜莺》。本研究以名人著作作为基本的理论基础,研究格林卡本人的艺术作品,对他本人简单的了解,对他的创作曲风简单了解,重点通过《夜莺》简单分析格林卡。《夜莺》这首作品相信有弹奏过,夜莺这种动物本身就是以它的歌喉而著称,它的声音是非常宽广的,高、低都可以达到。是人类都无法达到的一种婉转的优美歌喉。  相似文献   

2.
牛颂 《中国民族》2014,(8):76-76
我是从电影《心跳墨脱》开始认识蒙古族电影导演哈斯朝鲁的,我知道他是一个为了电影可以玩命的人。后来通过电影《长调》,又加深了对他的认识,那就是对电影艺术的一种追求:用一个民族具有标志性的文化形式作为手段,打通艺术与人生,打通历史与现实,打通心灵与生活,打通信仰与命运……他的这样一个特性,又表现在电影《唐卡》的创作上。和《长调》一样,《唐卡》也是一种打通。而这一次我不再只是作品完成后的观赏者,而是受邀担任了该片的总顾问之一,从剧本的通关到影片的完成、展映、研讨、推广,导演与其作品都进入了我的评价系统。其过程也使我本人也受益很多。  相似文献   

3.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20世纪的文学巨匠,是一位极具深度思想和艺术创造力的作家.当然鲁迅的文学成就与他的语言艺术的魅力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他的小说更是以揭露社会人性为目的,以他特有的犀利冷峻的风格自成一家.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专家对鲁迅小说的研究是多角度的,都各成一家之言.本文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为材料来源,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总结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是对艺术的基本原理、知识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化专门性研究的学科.它促使艺术院校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艺术理论素养,把握艺术的本质,对开展创造性艺术实践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全国众多艺术院校中,《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实际都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笔者试图以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研究对象,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围绕"教"与"学"的论题,针对进一步落实《艺术概论》陈旧的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机制优化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激发与培养艺术院校学生对艺术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高校艺术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培养出合格的高等艺术院校复合性人才做出努力,并为其他同类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艺术与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任何形式的艺术都以自然即物质社会和人的心理为基础,但又高于自然的水平,进一步美化、超越自然。这里所说的自然具有双重意义:一种是原始的、简单的、有待美化和提高的自然;一种则是经过改造加工但又不违背自然规律的赋有美感的自然。从第一种自然过渡到第二种自然则是一切艺术的必经之路。声乐作为一种以人身为发声乐器的艺术,更需要自然。本文以歌曲《包楞调》为例,通过对《包楞调》发声与咬字的分析,来阐述演唱中的自然。  相似文献   

6.
歌剧《江姐》是中国民族歌剧的一座丰碑,它以历久弥新的艺术魅力,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通过指导学生排演红色歌剧,既可以普及高雅艺术,让年轻学子们感受歌剧艺术魅力的同时又受到一次爱国主义的教育,还可以达到用歌剧表演的方式去培养复合型的歌唱艺术人才的目的,这是一种培养学生唱、演、舞等综合素质的有效方式。真正地实现通过观歌剧《江姐》,听英雄赞歌,赏经典旋律,最终达到传红梅精神、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7.
牛颂 《中国民族》2014,(11):76-76
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工程的首批规划项目、中法合拍电影《夜莺》,将代表中国角逐2015年第87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许多中外大师预言,中国在奥斯卡获奖的影片将很有可能产生于民族题材电影,我对这一点深信不疑。起初我对《夜莺》的理解是法国电影《蝴蝶》的中国版。  相似文献   

8.
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者,是20世纪的文学巨匠,是一位极具深度思想和艺术创造力的作家。当然鲁迅的文学成就与他的语言艺术的魅力是息息相关的。尤其是他的小说更是以揭露社会人性为目的,以他特有的犀利冷峻的风格自成一家。他的小说一直以来都是研究的热点,很多学者专家对鲁迅小说的研究是多角度的,都各成一家之言。本文以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呐喊》《彷徨》为材料来源,从语言特点的角度出发,分析总结鲁迅小说语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是对艺术的基本原理、知识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化专门性研究的学科。它促使艺术院校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艺术理论素养,把握艺术的本质,对开展创造性艺术实践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全国众多艺术院校中,《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实际都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笔者试图以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研究对象,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围绕"教"与"学"的论题,针对进一步落实《艺术概论》陈旧的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机制优化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激发与培养艺术院校学生对艺术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高校艺术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培养出合格的高等艺术院校复合性人才做出努力,并为其他同类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对15世纪突厥语言学名著《两种语言之辩》(Muhakεmεtul-Luεtεjn)的内容及其句法特点进行研究。本文作者认为,15世纪维吾尔族语言大师阿里希尔·纳瓦依公元1449年撰写的《两种语言之辩》不仅仅是一部比较语言学著作,而且它又是一部阐述了纳瓦依本人的语言观、创作思想及其主要文学作品的自我评价和总结的佳作。因此,该著作对于纳瓦依散文语言的研究,乃至突厥语言发展史的研究都有着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唃厮啰是我国十一世纪中叶吐蕃历史上的一位著名人物,历来为史学界所重视。早在宋代,曾巩《隆平集》、王称《东都事略》就替他立了传记。元末脱脱和阿鲁图等修撰《宋史》时,也为唃氏修传,足见唃厮啰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吐蕃历史人物,它对吐蕃社会历史的发展,无疑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然而,前人尽管替唃氏修了传,但过于简单,焉语不详且有讹误。为了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唃厮啰这位杰出吐蕃领袖人物的一生活动情况,本人尽量检查汉文史料,对他的整个历史作一编年事辑,为研究者提供一点方便,疏误之处,祈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2.
由丰子恺撰写的《梵高生活》一书,为梵高37年世间生活的年表记叙.丰子恺认为梵高是不单为艺术家或技术家的“人”,要读懂他的作品,就必须了解他的性格与生活.在丰子恺看来艺术注重主观表现的时候,作品与人就有密切的关系,作品就是其人生的反映了.他称梵高为“太阳的恋人”,称在太阳下作画的梵高为“以火向火”.  相似文献   

13.
王文斓  张亚辉 《民族学刊》2015,6(5):48-53,108-110
《艺术的进化》一书,阿尔弗雷德?哈登(Alfred C.Haddon)对托雷斯海峡一代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人的艺术符号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叙述,他使用了生物学和植物学的方法来研究艺术并提出了艺术符号是如何被赋予生命的过程。本文针对哈登提出的这一过程,联系《原始分类》一书,试看在原始文化中符号如何被抽象化,而形成的感官经验到抽象思维的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序言 本人在整理藏语佛教经典时,从最简明的脚本即北京版《西藏大藏经》中发现了一件文献,在其批注中称《梅檀瑞像传人中国记》是由回鹘语翻译过的。实际上,我是1984年前后通过白井博之氏的介绍认识和了解该文献的。当时,白井氏是龙谷大学大学院文学研究科的学生,在他手中保留有4篇原稿及译文,他认为其中有“很多以藏语形式存在却又无法用藏语翻译的外来语”。  相似文献   

15.
石涛作为一个最富个性情感和颇具传奇色彩的角色,气质兀傲,画风也洒脱不俗,笔墨跌宕排奡,不落前人窠臼,他的内心充满矛盾和隐痛,笔墨中有种淡淡的苦涩味.这是一种和苦瓜极为近似的韵致,所以又号苦瓜和尚,《石涛画语录》又名《苦瓜和尚画语录》.《画语录》识见之独到、论述之全面,在古代画坛上没有几人能及,论及艺术与现实的统一、内外统一、心物统一、识受同一,还有借古开今论、不似之似论、远尘脱俗论等,今天画界还封为圭臬.其实董其昌以"南宗"含蓄的笔墨创出"北宗"简明的画风,已经是开了现代绘画的先河.而石涛睥睨陈法,法古而不泥古,向现代绘画更进一步.他的主张和实践使画家重又面向生活,师法自然,开创了清代中国绘画的新局面,是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本文将从他所处的历史环境和特殊的身世经历所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模式和艺术感悟的艺术渊源出发,探寻其个性特质及艺术理论客观内涵.  相似文献   

16.
李峰 《中国民族博览》2022,(16):178-181
展览设计和装置艺术,在西方国家发展已经成熟,而在当下中国还是新生事物。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文明的进步,现代展览已经不是简单呆板地展示展品,而是更加要求具有艺术感染力和观众参与性。这使装置艺术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它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甚至改变着我们对世界和社会的看法,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人类迎来新媒体时代。艺术造型与科技手段结合在一起,可以达到互动娱乐的效果,作为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它给人带来视觉冲击的同时,又能带给我们深刻的情感体验。它越来越受到大众的欢迎和喜爱。现在很多美术院校都开设有装置艺术学士学位的课程,如日本筑波大学等,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综合造型学科的兴趣和能力。在当代艺术展中,装置艺术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艺术家不再满足于以往单纯地展示作品本身,而是更加注重作品所蕴含的艺术气息与时代特征。显然,展览艺术走到今天,已是艺术思潮与文化主题兼具全球视野之时。  相似文献   

17.
《史记》简单地记载了老子的生平,《庄子》里也对老子的外在形象有所刻画,除此之外,老子的形象大多是根据《史记》和《道德经》中老子本人的语言而表现出来的,即谨慎、犹豫、恭敬、素朴、愚钝、宽广、安详、柔弱等内外特征.  相似文献   

18.
福斯特的“扁平人物”、“圆形人物”之分,“故事”、“情节”之别虽早已被理论界熟知,但也因划分简单而遭诟病。文章通过对其代表作《小说面面观》的深度剖析,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和透视他的小说理论,还原一个既蕴涵传统理论精髓又具有显著现代意识的福氏小说美学观。重估他在传承传统小说理论和现代小说理论中的开拓性作用。同时指出他的《小说面面观》和詹姆斯的现代小说理论的奠基之作《小说的艺术》不分轩轾,堪称“双璧”。  相似文献   

19.
托斯蒂是意大利19世纪,唯一不受歌剧形式干扰,而潜心创作其他音乐形式作品的作曲家.他将自己完全投身于室内歌曲的创作(早期创作的部分神圣歌曲除外).这在19世纪的意大利音乐界的确是一种十分特殊的情况,当然,这也证明了托斯蒂的才华和天赋.托斯蒂并不是一位开派拓流的大作曲家,但他写的许多室内乐声乐作品,如《再见》《理想佳人》《玛莱卡莱》《小夜曲》等,一直深受世人喜爱.然而在当时,托斯蒂及本人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甚至是尊重,而且这一片面的观点在意大利音乐学界的各个层面一直存在了数十年.因此,把托斯蒂说成"非同寻常的音乐案例"就不难理解了.  相似文献   

20.
《庐虹高原》是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板底流传的彝族民间歌曲,是彝族著名歌手李永才根据他的家乡板底的出嫁歌旋律改编曲,由邵智贤配伴奏.《庐虹高原》以彝族民歌的优美旋律抒发了彝族人民赞美家乡以及感谢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情怀,这首歌曲的艺术价值非常高,在当地广为流传.本文以声乐作品《庐虹高原》为研究对象,从《庐虹高原》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