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丧葬礼俗是民俗的一部分,其出现是一个事实,和自然界里的其他事物的出现一样,缘起于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各种各样的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的,是一种综合性的产物。哈尼族的丧葬习俗传至今天已经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一套丧葬礼俗,其中的"哭丧"仪式别具一格,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2.
阙岳 《甘肃民族研究》2005,(2):91-94,90
藏区的丧葬礼俗类型多样,主要以天葬为主,间有火葬、水葬、土葬、塔葬、二次葬及多次葬中的复合葬等,以及残存的少量楼葬、罐葬、壁葬、野葬等遗俗。藏族丰富的丧葬礼俗作为历史、民族、地域性行为模式,透射出藏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不少学者对于藏族丧葬礼俗的研究,多从宗教的角度探入,认为藏族的丧葬习俗是受到宗教信仰的渗透与制控,  相似文献   

3.
廖杨 《青海民族研究》2007,18(1):146-153
我国西北古代少数民族事死如事生的丧葬礼俗和寓于多神信仰中的祖先崇拜,以及顺天应命的天命观,均反映了一定的宗法特征。  相似文献   

4.
维吾尔族在人生礼俗与节日习俗方面创造了形形色色的规约和仪式,并以异质同构的属性联系起二者,使物质民俗与非物质民俗获得有机的融合,保证了文化生态链的完整与统一.在维吾尔族人生礼俗与节日习俗中,无论是诞生礼与诺鲁孜节中同构的生态属性,成人礼与巴拉提节中同构的生态主题,还是婚嫁礼俗与肉孜节中同构的生态形式,丧葬礼俗与古尔邦节中同构的生态意蕴,其文化生态的支点都是快乐的教化和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5.
马达加斯加伊麦利那人的翻尸仪式是世界上一种非常奇特的丧葬礼俗。仪式中将祖先的遗体在适当的年份从坟墓中抬出晾晒并重新处理,整个仪式以血亲关系、父系社会元素为纽带,以经济为决定因素而展开。翻尸仪式是一种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的习俗,体现了伊麦利那人独特的社会组织结构、生活方式和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6.
吕德胜  张郁萍 《民族论坛》2012,(24):104-106,109
信仰"法拉"是青海民和三川土族生产生活中的一种民俗事象。土族人民普遍信仰"法拉",从而在土族人民婚姻礼俗、丧葬习俗以及重大的生产生活和宗教活动中都能见到跳"法拉"的仪式和活动。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跳"法拉"这一文化事象进行比较全面、客观的阐释与探讨,对记录、保存和传承土族民间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椎牛合鼓"和"略比倮"都是苗族古老的民俗活动。"椎牛合鼓"是祭祀远古的祖先,"略比倮"则是普通人家的丧葬礼俗。两者虽然名称不同,目的不同,具体的过程也不同,但从"天人同易"的角度来看,其内在的易学原理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国是礼仪大国,在汉魏以后已经形成通行全国的岁时礼俗模式。年节礼俗是岁时礼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年节礼俗复兴过程中,我们应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形式与内涵的相互依存关系;新与旧、继承与更新的内在联系;家庭与社区并重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族的丧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维吾尔族的丧葬习俗均与伊斯兰教教义有密切的关系。这种丧葬制度是由维吾尔穆斯林对待死亡的观念所决定,是经过长期发展逐步形成的。 伊斯兰教的教义和丧葬习俗对维吾尔族的丧葬制度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维吾尔穆斯林的丧葬习俗包括哭丧、报丧、洗尸、亡礼、埋葬仪式、服丧等一系列程序。  相似文献   

10.
生老病死人类所固有,而丧葬习俗模式的选择则因民族、宗教、地域等诸多因素的不同而异彩纷呈,由此形成的丧葬文化风格迥异,表现出独特的人文色彩。本文就回族的丧葬文化及其人文特色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礼仪来源于生活,重"礼"的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礼与饮食经过长时间的融合形成了交融互嵌的关系,北京的饮食礼俗可谓是中华饮食礼俗的缩影。独具特色的北京餐桌饮食礼俗体现了北京人的礼节与规范,展现着北京的文明与包容。饮食礼俗本质上保证了上下有礼、不逾矩的社会秩序的有效运行。  相似文献   

12.
丧葬礼仪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道礼仪,也是人生的解脱礼仪。壮族丧葬礼仪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壮族的文化特质。 一、壮族丧葬观念的演变 壮族传统观念认为,人死是灵魂离开形体的结果,人虽死而灵魂依然存在,而且作用于活着的亲属。因而,人们对尸骸的处理是极其慎重的。在趋吉避凶的价值心理作用下形成的壮族丧葬礼仪,是以活着的人的利益为轴心的,功利目的极其明显。因此,对鬼魂的畏惧、讨好、敬而远之,甚至通过巫  相似文献   

13.
<正> 一 1886年,马克思主义民俗学奠基人之一的拉法格在《关于婚姻的民间歌谣和礼俗》这篇著名的论文中指出:“在各族人民中,婚姻曾经产生了为数甚多的民歌,同时也形成了稀奇的礼俗”我国的侗族正是这样,其婚姻作为一个能动的历史因素,在它所必然经历的从杂乱婚、血缘群婚、普那路亚婚、对偶婚到专偶婚这一动态历程中,产生了大量与婚姻有关的民歌,并形成了很多有关的礼俗。当代侗族婚姻,是在男女平等的基础上实行的一夫一妻制。但其婚姻礼俗,颇富民族特色。举行结婚典礼的头一天,男方得请迎亲队伍(侗语叫“关亲客”)到女方寨子去  相似文献   

14.
丧葬,是人生四大礼仪活动之一,在这项活动中,人们极想象与创造之能事,创制出丰富多彩的文化事象。这些文化相互粘合、延播,形成一个与地区民族生活相联结的民俗文化圈,从而构成民俗文化的又一结体——丧葬文化。  相似文献   

15.
宁安满族关氏家祭礼俗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形成的.正是在满族古老的萨满教信仰,独特的生产、生活习俗和社会历史条件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祭祀风俗.宁安关氏家族是满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从其家祭礼俗中,我们可以管窥到满族古老风俗发展、演进的文化轨迹.  相似文献   

16.
丧葬是风俗习惯的一部分,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研究各个民族的丧葬习俗,无论对民族学研究,还是对促进丧葬改革、移风易俗,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我国少数民族的丧葬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普遍的是土葬,次为火葬,也有天葬、野葬、树葬、水葬、塔葬等。这些众多的葬式,其形成除与各个民族的经济生活、地理条件、民族关系等有关外,又都与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之所以独特,一方面在于社会的动荡和政权的更替,另一方面在于文化的民族间交流和区域间碰撞。因此,它在丧葬文化的存续方面,形成了自己非常独特的因时、因事,甚至因人而变的文化现象,变革和适应传统:薄葬回归厚葬,等级制度依然主宰丧葬文化,区域与民族的丧葬文化差异巨大,相信风水能迅速改变命运,佛道等宗教信仰的文化进入民间丧俗之中。这些构成了魏晋南北朝丧葬文化的时代特征,并对后来不同朝代的丧葬文化持续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回族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其礼仪礼俗源渊流长,对回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的凝聚作用,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回族的礼仪礼俗不仅在道德修养和道德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交际、日常生活、国际交往中亦无时无刻不体现出来。为了弘扬回族的礼仪礼俗所体现的伊斯兰文化,本文着重探讨了回族的礼仪礼俗在精神文明建设、经济发展和塑造企业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文献资料和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以道教与河湟多元文化的互动为轴心,对道教正一派在青海的传入、发展、演变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通过结合实地调研资料,以河湟地区受道教影响最大的乐都县与民和县为典型个案,解析河湟多元民族文化模式受道教文化影响的特殊现象。提出如下观点:一,道教与藏传佛教结合;二,道教与北方萨满文化的结合;三,道教对河湟各民族丧葬礼俗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20.
丧葬习俗是湘西土家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所反映的文化通过一系列丧葬仪式活动体现出来。丧葬习俗是人们应对死亡的思想观念、传统理念以及复杂的个人、群众的心理状态而成的一种传统文化积淀。这一独特的世代传承的丧葬习俗背后,体现了土家族的睦族友邻,敬生礼亡,神贵祖崇等社会文化意义。透过丧葬习俗研究可以深化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