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多元化的社会促使了家居产品设计的多元化。但设计却陷入一个怪圈:设计作品为大部分人服务。设计应该以人为本,而功能的多元化却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不公平程度,服务群体应为社会的每个人,而不是大部分人。本文以Variogrip系列扶手为例进行分析,提倡从通用设计的角度重新思考家具产品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共感设计基于心理学中同理心概念产生,因帮助设计师转换观察视角,充分激发设计想象并提供创意解决方案而被广泛应用于产品前期开发阶段.本文从多个角度讨论共感设计的特征,并分析共感设计在老年产品设计中的优势,帮助设计师挖掘老年用户的深层情感需求,开发出引起老年用户共鸣的产品,从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推动我国银色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米婧玮 《中国民族博览》2020,(1):172-173,221
在当今消费社会的背景下,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并大量地生产制造新产品,同时也促使了文创产品市场上出现同质化、短期化、批量化等现象且较为严重。本文旨在从文化记忆的角度入手,探讨其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转化思路和方法,并以台湾掌生谷粒为例,分析产品所构建的文化记忆对相关群体的情感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国家通用的语言文字作为中华民族之间的共同语言,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也是当前我国在语言文字政策上的主导战略。少数民族同志掌握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可以提升个人的语言素养,提高收入乃至促进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少数民族员工生活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外在设施和外部条件支持不足,使其在提升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方面一直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5.
学校发展顶层设计是提升培养质量,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关键措施,对推动学校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针对如何完善学校顶层设计,使之可行、管用进行了一些具体思考:学校顶层设计要与发展的实际有机结合;学校顶层设计要与适应社会需要有机结合;顶层设计要与学校章程的制定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6.
据预测,到2051年,全球将有5~6亿的人无家可归,而成为“环境难民”,其中有1.4亿“环境难民”将被迫离开家乡。因为全球变暖而导致海平面上升,因此成为“环境难民”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所以,就这一问题,我们需要的是一个集高科技,新技术的自给自足的海上乌托邦漂浮城市,目的是在为灾后的“环境难民”提供灾后生存场所。为灾后的人们在海上所设计的一个自给自足的居住场所,一个美妙的生活环境。就此,我针对海上漂浮城市中的涉及景观方面进行多方面的剖析,使之更全面的展现其独特及魅力之处。  相似文献   

7.
由于历史、地理、习俗等诸多原因,我国民族地区在经济、语言文化等诸多方面,区域与区域之间呈现局部性特征。随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的推进,民族“互嵌”格局建设逐渐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民族关系优化模式。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本身是各民族、各地区交流互鉴的产物,其刻写着不同民族地区在地理空间、文化空间、心理空间的“互嵌”状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具有促成“共同富裕”的空间互嵌作用、具有培育“民族相牵”的区域文化整合作用、具有“连枝同气”的心理凝聚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助力民族“互嵌”格局的公共性建设的路径在于:完善民族互嵌的制度界面,奠定公共性建设的“物质基础”;累积民族互嵌的能量场,建构共同的精神家园;搜寻民族文化体系的“共通性”,培育公共性思维。  相似文献   

8.
将适度创新方法引入家居饰品的产品形象(PI)理论,分析PI与更新、创新之间的关系,认识视觉识别(VI)、PI与企业形象(CI)的关系,完善PI理论。结合A企业案例,为传统的家居饰品设计的创新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9.
书是文明的使者,传播的载体,从文字的诞生开始书籍就承担着传播文化、观念、知识、信仰的功能。当今数字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对印刷出版行业的巨大变革,纸质书的兴衰历程也让人唏嘘不已。本文以《书籍装帧设计》课程为例,对课程进行重构并设定美育目标。以案例的形式就课程中“中国传统设计意识之象征之美”“中国传统设计浪漫之意象之美”“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之大象之美”“中国传统书籍设计之传承之美”四方面内容,阐述中国传统设计美学意蕴,旨在探究美育与设计类课程结合的意义;结合“美学再创造”这一理念,将美学资源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文字、语言、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与书籍发展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0.
从各国多元化的公共管理环境出发,探讨了越南、缅甸以及泰国的非政府组织及其与政府的关系,并对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积极响应国家完善职业教育协作政策和结对帮扶机制的相关政策,推广“教育+产业+就业”模式,我校与西部地区职校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笔者及其团队借此契机,以所在专业为切入点,选择《平面设计基础》课程作为融合改革试点,探索两地非遗文化融入设计类专业课程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马瑞祾  邱富元 《民族学刊》2022,13(12):88-97, 155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智能技术正持续赋能教育的创新与变革,重塑智慧教育这一未来教育的新范式。首先,本文阐释了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和育人格局。其次,以四川省凉山州作为民族地区的推普典型,分析其语言教育和教育信息化现状,探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智慧化发展的现实机理。最后,文章基于系统思维和协同理论,通过理念、模式、教师、环境、资源、评价六要素的创变来构建民族地区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智慧教育体系,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和铸牢各族同胞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消费社会的背景下,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并大量地生产制造新产品,同时也促使了文创产品市场上出现同质化、短期化、批量化等现象且较为严重。本文旨在从文化记忆的角度入手,探讨其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转化思路和方法,并以台湾掌生谷粒为例,分析产品所构建的文化记忆对相关群体的情感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吴杰 《中国民族博览》2023,(13):156-158
基于UbD理念的逆向设计时追求理解的设计,其新颖之处在于将评估前置,从而保证教学全过程首尾相连。结合人教版高中美术教材中的设计模块,将内容进行重构组合,将核心目标聚焦于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以UbD理念为引领进行美术逆向教学设计,不仅突破自身的旧观念、旧思路,也为美术教学实践者提供切实且科学的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子系统,与传统文学艺术、宗教哲学和民俗礼仪等领域都有密切关系,其所特有的动态而多元的符号性,对中华文明的世代相承和传播,以及中华民族间的交往融合起到了推动作用。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茶文化结合了中原农耕文明以“和”为核心的礼仪精神,并不断吸收周边北方游牧民族、西南山区民族饮茶的养生药理功能,通过各民族间的不断交流和融合,饮茶活动作为一种生活意义已消融入中国人日常的生活之中。并且,随着饮茶之风在中华大地的传播和普及,茶事活动也逐渐打破了上下层社会和南北地域之间的界限,逐渐走向更具世俗趣味的大众化。  相似文献   

16.
民间传统文化是宝贵资源,能给艺术与设计的再创造提供大量的素材和养分,文化创意产业需要根植于传统文化。本文以"糖话"品牌包装为例,尝试在民间传统文化中汲取创新灵感,应用多元化的设计语言及理念来探寻现代设计方法,通过设计的途径将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以物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相似文献   

17.
陈永亮  张立辉  邱金华 《民族学刊》2021,12(12):99-105, 134
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手段,缘起于四川省的“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作为民族地区普及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创新手段取得了积极成效。研究基于凉山州Z县、攀枝花市Y县的调查,提出影响“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主要因素语言环境和学校教育,从积极开展引导形成“嵌入式”语言环境、稳定学校师资建设以及开发地方性知识教材的多维视角探讨新时代民族地区“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的多元路径,为其他民族地区开展该行动提供宝贵的经验。因此“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是保证我国少数民族学前儿童日后成功融入社会,公平公正的参与社会就业等方面的前提条件,有利于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8.
韩卓 《中国民族博览》2023,(11):161-163
本文以中期独唱音乐会为例,选择以个人中期独唱音乐会设计与演唱分析为题,从曲目如何选择、不同类型风格曲目的演唱分析几个方面进行探讨,谈谈对不同类型风格曲目演唱分析,从而阐明中期音乐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军史是军队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我国人民军队光辉的历史,承载着党和国家对人民军队的期望。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军史馆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实现传播、展示、教育功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交互设计作为信息化时代最显著的特征,其应用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交互方式,将交互设计融入到军史场馆的陈列布展和建设中,创新展陈方式,能更好的发挥军史场馆文化传播和教育作用。本文以莱芜战役纪念馆为例进行分析,对交互性设计在军史场馆的应用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许多行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文化创意产品作为其中的一员,也将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文化创意产品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产品同质化、需求模糊化、创新低质化等突出问题。所以,我们根据新媒体时代发展的要求,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创新设计,丰富其文化内涵,提高其技术含量,把握新媒体环境下楚凤文化创意产品的新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