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代艺术教育始于西方,随着中西方关系的不断发展,艺术交流对话也越来越多。近年来,国内媒体对于艺考报道趋于频繁,艺术教育更多地被国人知晓,艺术专业也就成为了学生争相申报的学科。但是,由于文化观念的区别,中国在艺术教育上与西方存在很大差异,尤其是在教育模式、体系与方法上不尽相同,中国艺术教育还是处于落后阶段。因此,必须通过研究来明确中外艺术教育的优缺点,在保持自身艺术教育特点及优势的同时,要加强对国外艺术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的研究,以此提升国内艺术教育质量。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外艺术教育的相同之处,其次分析了中外艺术教育存在的差异,并提出教学方法合理融合的建议,仅供广大艺术教育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艺术与审美     
艺术和审美这两个术语历史久远,中外学者对艺术和审美这两个概念及其意涵的认识也充满争议。作为非西方社会艺术研究的补充,人类学从研究非西方社会的艺术与审美起步。而伴随着理论范式的转换,其研究重点由艺术形式及文化的多样性延展到对形式所蕴含的观念和意义的探索。在民族志表述危机之后,学界对基于哲学思考的审美研究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反思,艺术与审美的人类学研究对相关领域也产生了更广泛的影响。在当代政治、经济、科技和族群等因素裹挟下,艺术与审美研究愈发复杂,也愈发具有挑战性,人类学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充满生机。  相似文献   

3.
在西方,艺术这个概念的形成发展和演变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西方的艺术概念由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后来经过文艺复兴以及之后的不断变化发展,经历过分解、组合,多样的演变.丰富的艺术概念也给当今不同的艺术解释做出了依据和贡献,给当今艺术概念的探索和思考提供理解和帮助.中国的艺术概念来源于西方,艺术和美术经常混用表达不同的含义,本文通过王国维、鲁迅等学者对于美术或是艺术的运用和理解中去探讨中国艺术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政治人类学是在老一代中外人类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引进西方政治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并在本土学者研究实践下退步建构起来的.在秉承中国人类学者研究传统的同时,当代中国政治人类学扩大了研究范围和学科关怀对象,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是,中国政治人类学研究的本土化实践,在基础理论、方法和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建设上,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尚存在较多问题,还有着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5.
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时代,科技水平快速发展,世界经济欣欣向荣,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文化创意产业的经济贡献逐年提升.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的同时对文化产业的消费也在逐年提升.文化产业的发展进入了突飞猛进的时期,它的发展离不开艺术创意工作中的创作智慧,需要优秀的艺术创意人才.艺术教育成为艺术创意人才培养的关键,教育的质量关系到艺术创意水平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艺术教育的培养与文化产业无缝对接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本文将对艺术教育与文化产业结合提出合理的建议,总结艺术教育紧密结合文化创意产业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生活愈来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点,城市环境对人们心情与居住的影响涉及到方方面面,这也加快了城市园林设计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园林设计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形象与美感,是一个城市的衣服.如何将城市园林设计更上一个台阶是许多园林设计者共同思考与研究的话题.随着西方现代艺术流派的渗入,我国城市园林设计也逐渐融入了诸多现代艺术的元素,现代艺术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吸引了不少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着眼于现代艺术的元素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与体现,对城市园林设计的内涵与方式、运用与影响进行探讨,以期发掘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良好运用,从而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西方人类学的艺术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依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大致划分为古典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三个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的兴盛,人类学的艺术研究开始出现学科建构的迹象,其显要标志是艺术人类学的诞生,这是一门介于美学/艺术学和人类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它内在地具有审美和文化两大属性,在新的文化语境中艺术人类学还应走向作为审美文化批评的研究范式,这一研究范式采取一种“间性”的思维方式,将对艺术的考评放在审美与文化之间,在它们的双向交流互动中把握艺术;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田野工作基础上的文化诗学方法;而努力发挥其介入现实、介入生活的文化功能是作为审美文化批评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目的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有56个民族构成,每个民族艺术均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延续,彰显着中国民族精神的精髓和脉络.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民族艺术所生存的乡土环境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民族艺术的传承者正面临老龄化趋势,民族艺术也正走在消亡的边缘.在民族艺术整体衰亡的情况下,部分民族艺术形态融入了市场元素,走上了一条产业化发展之路.本文以民族艺术产业开发为研究对象,探求民族艺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期通过实证研究为民族艺术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人类学以往的大多数研究中,艺术似乎总是以一种去政治化的、静态化的美学面目出现.尽管许多学者也对诸如"艺术与权力"、"艺术与认同"等问题进行过探讨,但往往将目光局限于某个特定的部落群体,尤其是局限在非西方的"小型社会"里.本文通过对<抗争的艺术--现代世界的艺术、政治和认同>一书的阅读,试图探讨在一个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语境中,日益增强的土著艺术、政治和身份认同之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0.
冯茹 《中国民族博览》2023,(19):179-181
近年来,大量西方绘画艺术作品开始在我国流传,种类繁多的绘画艺术作品不仅增加了我国艺术爱好者的鉴赏难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引起人们的审美疲劳,同时也阻碍了我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发展。在这种发展背景下,对后印象派绘画作品中色彩美学的研究与应用和对后印象派绘画作品审美内涵的理解对我国绘画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以后印象派绘画为对象,以其色彩的美学意蕴及艺术特点为主要研究方向,分析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美学特点,探究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美学意蕴,并对后印象派绘画色彩的艺术价值与后世影响力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彩画自民国时期的上海发展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源于西方的水彩画——经东渡即与中国的文化艺术不断碰撞与融合,进而形成了新的面貌.自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使得中国的文化艺术悄然发生了变化,由此,当代中国的水彩画艺术也进入了个性化表达时期,中国的水彩画家们充分地解放思想、发散思维,从水彩画艺术的各个层面进行个性化的表达.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发展至今,经历过几十年的探索,已经成为国内蓬勃发展的经济链条之一.放眼世界,中国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中的热潮之地.很多国外艺术家、策展人以及相关艺术机构都争先恐后地进入中国市场开拓天地.在国内,各个城市的艺术博览会、拍卖高潮迭起,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价格逐年攀升,很多作品的拍卖价格令人咋舌.本文关注并探讨的是,在中国当代社会的框架下,艺术市场的繁华是否客观反映了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艺术价值.究竟是什么因素,能够成为艺术价值之外的"另一只手".以及,未来可以持续发展的、健康的艺术市场的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音乐发展史上,西方音乐史学的理论定位一直对我国有深远的影响.在西方音乐艺术框架下,我国的音乐理论也在不断地完善,结合西方音乐的概念定位,向着特色化和民族性迈进以及转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西方音乐史的理论定位成为了我国音乐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而且,伴随着西方音乐史,西方历史、文化、社会变迁等也成为了重要的学习因素.本文从西方音乐史学的研究价值着手,对西方音乐精神和历史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对于音乐流派、著名音乐家身处的时代、创作的环境加以梳理,从而深刻地了解西方音乐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4.
艺术乡建作为乡村建设的新形态,以“艺术介入”之维体现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近年已取得了系列性的成果,同时也因对于“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理解与实践有所差异而存在诸多问题。艺术乡建实则并非局限于艺术家/艺术作品的介入,而是在当代多元文化叠合的语境中,综合运用美学、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理念与方法,以审美经验的自律为基础,对乡村自身的礼俗秩序及其嬗变进行发掘和阐释,并以当代审美经验构建新的乡村共同体,从而真正激活乡村自身的价值。礼乐制度是富于中国经验的审美治理机制,探讨礼乐制度如何在民间接衍并建构其当代形态,是实践中国艺术乡建由“外”而“内”并交互共生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装置艺术从20世纪70年代末走进中国以来,经历了从一个新生事物到被大众普遍接受的过程,从最初的“非艺术”批判到如今逐步走向传统艺术的一种形式,历经不过短短的四十多年,它有着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必定有着它独特的生存手段.无数艺术工作者对装置艺术的方方面面也进行深入研究.本文从装置艺术功能上对其进行分析,试图剖析现成品与装置艺术在其功能本质上的转化,来分析他们之间的基本联系,从而阐述装置艺术是现成品功能的艺术升华结果.  相似文献   

16.
油画从西方国家传入我国后,必然会存在油画的本土化以及民族化的问题.中国文化的典型特征就是"本土化"外来文化,而西洋画在四百多年前传入中国后,也在经历着"本土化"与现代化的融合过程.虽然我国在油画艺术方面起步较晚,但并不代表单纯的借鉴西方国家的笔触、技巧与构图就是中国油画的本土化,而是在西洋画的基础上加入中国民族的优秀传...  相似文献   

17.
刘华 《民族学刊》2017,8(6):23-29, 102-103
本文从利奇与费孝通关于中国人类学研究的论辩出发,尝试性地分析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定义”性特征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注释”性特征对西方人类学与中国早期人类学的不同影响,认为中国早期人类学家即便曾采用西方人类学的某些研究方法或理论模式,由于在对待这门学科的前在立场及思维模式上存在差异,在人类学的学科实践上走向了不同的方向,即中国早期人类学家把西方社会科学知识作为一种认知手段来重新注释、解释整体性观念下的“中国”——此“中国”并非仅仅是民族国家系列中“一国”的政治地理概念,它还包含着从自身历史与文明中承继而来的对生命及世界的整体性看法。  相似文献   

18.
当代艺术出现后,自由的艺术形式给美术界带来了一系列的现象和问题。因中国当代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对西方当代艺术有依附关系,使得中国当代美术不断向西方靠拢、学习西方当代艺术的模式,而这种新型的舶来的艺术与中国原有的艺术不能合拍,致使中国当代美术界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排异反应和不良现象。再加上艺术的日益商业化,种种因素都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须去除这些阻碍艺术良性发展的隐患,并思考中国当代艺术应具有的中国特性,让中国当代艺术能脱离西方当代艺术的约束而自成一体,闪耀中国当代艺术自己的光芒。  相似文献   

19.
歌剧艺术十分受到大众的喜爱,具有独特的感染力与美学价值。作为我国戏曲艺术中的一种,歌剧在发展中既受到西方歌剧艺术的影响,又融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在创作、音乐风格以及歌剧表演上都极具民族特征。新时代为了凸显我国歌剧艺术民族特征,推动其发展,就需要在传承中不断创新,运用多种方式实现歌剧艺术的推动,让民众更多参与到歌剧艺术的欣赏中,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力量。  相似文献   

20.
宗教与艺术都是人类为满足自身的人性需要而创造的,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在人类文化史上,宗教和艺术之间存在着许多内在的联系.宗教对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和重大的作用.有人认为原始人对宗教的信仰和崇拜,是原始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原因;反过来,艺术的想象也激发和升华宗教的想象,宗教艺术的创造更加深和扩大了宗教的影响.宗教对艺术的影响还表现在它具有促进艺术和阻碍艺术发展两种相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