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人类的历史发展进程犹如一条大河,而我们原始艺术就犹如这条大河的源头,虽然处于河流的发源,水流潺潺,缓缓流淌,但是我们决不能忽略它的存在,而更应该对它加以保护和探索,如果没有源头,我们这条历史长河也绝不可能如此的波澜壮阔。即使在今日,当我们想对我们的历史进行探究的时候,也依然需要追溯到这源头,一探我们古老文明的神秘与奥秘,因为它是我们的根。新石器时代人们已经初步踏入农耕文明,相对安稳的生活使人们对物质生活的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升,陶器在新石器时代的发展为我们的艺术和我们的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2.
(一) 在辽阔的亚洲原野上,有一条大约在二百万年前形成的、举世闻名的大河,这就是黄河。历史上,尽管它的浊浪沉沙曾经给沿河的居民带来过种种灾难,但它始终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被称为我们民族的摇篮。因为它锻炼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诗人和歌手们的赞颂充满激情,但科学家们考察事实则要冷静一些。他们从大量地下的发掘材料来进行分析,说明从旧石器时代初期起,人类已广泛活动于黄河流域。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如裴李岗文化、磁  相似文献   

3.
<正>啊!原来就在这里,就在眼前!这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的源头吗?这就是“古老的东方有条河,他的名字就叫黄河”的黄河的源头吗?这就是“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那条大河的源头吗?您一泻千里,奔腾不息的身姿,竟是源于远方巴颜喀拉山北麓的雪峰……那透过岩石和山崖渗滤出的无数条涓涓溪流,汇集而成约古宗列盆地的那泓碧水,是如此的晶莹澄澈,娴静温润,柔顺舒展……  相似文献   

4.
宿云胜 《民族论坛》2006,(10):36-37
在湘西这片土地上,文明如珍珠,被时间的长河洗刷零落,又被时间的线索一一串起,充满神秘和诡异。土家、苗、汉、侗、回等民族,在此共同生活了千百年,这里既有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遗址,也有各个历史朝代的记忆。当我们从湘西的历史中,切出具有特殊意义的一段,当我们从沟壑纵横的土地上,划定一个奇异的范围,那必定非首八峒莫属。  相似文献   

5.
文艺复兴发源地的意大利,遗留下来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随处可见,意大利可谓是露天的艺术博物馆.意大利人生活在这样的艺术环境中,他们慢慢品味着这样的艺术大餐,耳闻目染,似乎每一位意大利人都成为了天生的艺术家.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它留给人们的是可供瞻仰和借鉴的历史艺术成果,意大利人没有躺在前人缔造的成果中固步不前.时代在发展,大众艺术的展现形式也在改变,艺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不同的、新的方式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给我们的物质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也对我们的精神需求产生了相应的影响。音乐是一种反映我们现实生活感受的艺术,它有很长的历史。作曲作为音乐的灵魂环节,也随着人们精神需求的发展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如今,许多人都在使用电子音乐和流行音乐等不同的作曲方法,已经忘记了传统作曲技术的魅力。本文将对传统作曲技术的内容和未来发展进行探讨和分析,以加深对传统作曲技术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据《人民日报》报道,上山遗址第三期发掘出万年前的稻米遗存,有可能把浙江稻作栽培史提前到万年前。这一稻作遗存的发现,使得长江下游的稻作历史,比河姆渡提早了3000年,比跨湖桥提早了2000年,表明长江下游是世界稻作和栽培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上山遗址考古队在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石器和陶器,并通过实施“浮选法”,对挖掘出来的各个土层的大量样土,进行“浮选”,找到了一粒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米和多粒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米。“上山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新源头,而它最大的亮点,就是它在稻作农业起源上的地位。上山遗址的发现…  相似文献   

8.
大、小凌河流域,是东北区域文明、幽燕文明、草原游牧文明以及海岱文明的重要交汇地区.所分布的各类历史与文化遗迹十分丰富.从距今1万年开始直到明清时期.其历史文化遗存从来没有断裂过.新石器时代遗址,在这一地区不断被发现.尤其是先商文化的起源与孤竹国文化,均与大、小凌河流域有着密切的关系.先秦以来,中国历史上北方民族的形成和一系列重大历史变迁也都与大、小凌河流域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蒯聩台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一处重要遗迹,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地,遗址周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解开豫北乃至临近地区的古代文化之谜提供了一把钥匙.蒯聩台遗址的形成过程,是豫东北地区古文化发展序列的一个缩影,是濮阳市古老文明的实物见证,对研究濮阳地区古文化分期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甘孜新藏画画派的开创者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它凝聚着藏族人民的智慧和信仰,记录了西藏的文明、历史,传达了藏族人民对宗教信仰的无可比拟的虔诚,对生活的无比热忱以及对雪域家乡的无限热爱。而且唐卡以其特有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赢得了藏族人民的喜爱,它是藏族人民生活中的珍宝,也是西藏文化艺术成就的代表,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相似文献   

11.
曹哲 《中国民族博览》2016,(24):152-153
动画一词在英文中,比较官方的表述是"Animation",源自于拉丁文字根,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te是"赐予某物生命"的意思,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因此我们常说,动画是使用绘画的手法,创造生命运动的艺术.现如今人们谈到动画,大多把它定义为一种集合了绘画、漫画、插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综合艺术.正是由于它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动画经过了100多年的发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受人们的喜爱,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也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和影响.本文将运用艺术的功能和艺术教育的相关原理,浅析当下动画的审美基础作用和审美教育作用,深入挖掘动画作为一种精神生产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guoluo”=郭罗=人们居住生活的河流流域=地方”历史现象的考察,认为在满一通古斯系民族所生活的黑龙江水系普通具有的这种共同性的文化特征.构成了“黑龙江文化圈”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文章提出,作为与长江、黄河相匹敌的一条大河,黑龙江同样也可能存在着与长江、黄河文化圈相媲美的文化圈,这种文化圈是与以稻作、杂谷、麦作的农耕定居文化为主体的长江、黄河文化圈完全不同的一种文化,它是一种以发达的狩猎、捕鱼、畜牧为核心的移动性文化。  相似文献   

13.
探析藏传佛教的人文关怀意识及其社会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佛教犹如明珠闪耀在雪域高原上,它渗透于藏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规范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又指引着人们前行的方向;它既是先民精神财富的继承,又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力量源泉;它对生活在这片高原的藏民给予了深切的关注,为他们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文艺复兴发源地的意大利,遗留下来的艺术作品包括绘画、雕塑、建筑等随处可见,意大利可谓是露天的艺术博物馆。意大利人生活在这样的艺术环境中,他们慢慢品味着这样的艺术大餐,耳闻目染,似乎每一位意大利人都成为了天生的艺术家。但是,历史终究是历史,它留给人们的是可供瞻仰和借鉴的历史艺术成果,意大利人没有躺在前人缔造的成果中固步不前。时代在发展,大众艺术的展现形式也在改变,艺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以不同的、新的方式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刘璟 《中国民族博览》2017,(14):166-167
自新石器时代,东方古代文化在地理、民族以及语言等方面的多样性,深受贸易、文化或宗教交流的影响,最终形成了极其复杂的文明.在今天这个"混沌"的世纪,我们把全球语境下不同领域里的秩序现象区分开来,有一般所泛称的艺术,也有绘画.在绘画上,这个秩序透过再次尝试建立一套新的理论,从原则上出发,希望完成一部"有关构成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2015年10月19日,"一带一路"国家统计发展会议在陕西西安召开."一带一路"意图与沿线国进一步加强政府统计交流与合作,努力为各国可持续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其目的将推动不同国家政府间的合作和交流,为互利共赢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撑.实际上,这是一场现代意义上的"丝绸之路".它借鉴了古代强大文明互利共赢的伟大历程,是当代世界发展的新探索和新机遇.在古代,丝绸之路是一条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陆上商业贸易路线.因为在这个道路上曾经运输了古代中国出产的丝绸、瓷器等商品,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这条道路以及它所承载的文化含义成为了东西方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进行交流的象征.从文化艺术的角度来讲,"一带一路"给予了中国美术发展一个极好的契机和图景.本文在结合考察中国文明的特性基础以及中国在古代丝绸之路时期的美术发展上,意图探究"一带一路"政策下中国美术发展的机遇,以及学术界在这个方向上所可能的深入发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7.
对于"匈奴"一词人们并不陌生,在我们的历史学习过程中,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北方少数民族,影视剧中也总会留下这一民族的痕迹.对于匈奴,人们大多停留在对其表面的认识,对其起源与发展的变迁知之甚少.但"匈奴"具体指哪一群体,他们生活的区域指哪里,都需要我们透过残存的历史记载与有关考古发现来探寻答案."匈奴"人留给我们骁勇善战的印象,在英文中"匈奴"名为hun,意为破坏者和野蛮人.透过这一称谓,我们也足以看出匈奴给欧洲人留下的恐怖记忆.公元1世纪,西迁后的匈奴,曾鼎盛一时,深入欧洲腹地,引发欧洲社会的大变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欧洲的历史,本文深入探究了北匈奴西迁的原因及过程,更加深刻地剖析北匈奴西迁所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蒯聩台遗址是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的一处重要遗迹,是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发生地,遗址周围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我们解开豫北乃至临近地区的古代文化之谜提供了一把钥匙。蒯聩台遗址的形成过程,是豫东北地区古文化发展序列的一个缩影,是濮阳市古老文明的实物见证,对研究濮阳地区古文化分期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民族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特色姜艳芳生活在东北亚的土著民族,共同创造了这一辽阔地区的新石器时代的特色文化。这主要表现在使用工具有亲缘关系。陶器及纹饰的同一性和共同的原始崇拜形象。1石器是原始人类最初使用的工具,其作用是把人类从野蛮时代推进到文明时代。...  相似文献   

20.
根据史书记载,傩戏最早起源于远古夏商时代,它被视作中国戏曲的源头、活化石,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傩戏这门古老而传统艺术的发展步伐滞缓,对它的保护与传承迫在眉睫.本文针对湘西土家族傩戏进行实地考察以及大量书籍查阅,对其艺术价值简要总结,并对其传承与保护提出建议,希望为家乡的傩戏发展提供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