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面设计艺术是一种将生活性和艺术性通过文字、图像、颜色等表现出来的设计。在文化多元化、国际竞争激烈的环境下,21世纪的今天,动画设计己逐渐成为一项新的学科艺术门类。和平面设计艺术一样,在不失所要表达的幽默感和夸张性的同时,动画艺术也在强调主观创造性,强调客观的以及基本的合理性。巧妙而抽象的形象以及丰富的联想空间正是动画设计的意旨。从自身出发,我们可以利用平面设计的语言和自身强大的文化元素来提高现代动画设计的艺术性和竞争力。就平面艺术对动画设计的影响,本文作了浅谈。  相似文献   

2.
皮影艺术起源于战国,在宋代兴起,因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受到我国各个时期广大人民的喜爱,皮影设计有着造型多样、色彩鲜明、文化丰富等特点,将皮影艺术应用于平面设计,将皮影艺术理念与现代平面设计理念碰撞,不仅能够增加平面设计的表现力,同时保证了皮影艺术的文化传承.本文简要分析了皮影的艺术特征,并研究了皮影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皮影艺术起源于战国,在宋代兴起,因其独特的艺术特征受到我国各个时期广大人民的喜爱,皮影设计有着造型多样、色彩鲜明、文化丰富等特点,将皮影艺术应用于平面设计,将皮影艺术理念与现代平面设计理念碰撞,不仅能够增加平面设计的表现力,同时保证了皮影艺术的文化传承。本文简要分析了皮影的艺术特征,并研究了皮影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黄葳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80-181
信息传播与创新是平面设计的传播方式,利用摄影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出设计者的意图与理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摄影图像的艺术表达效果.因此,人们思想的更新、科技的发展,都为摄影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平面设计的文化创新提供支持.将广告摄影与平面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是必然的,而文化应用与文化创新也是平面设计中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信息传播与创新是平面设计的传播方式,利用摄影的艺术语言,充分地表达出设计者的意图与理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摄影图像的艺术表达效果。因此,人们思想的更新、科技的发展,都为摄影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利用计算机技术为平面设计的文化创新提供支持。将广告摄影与平面设计有效地结合起来是必然的,而文化应用与文化创新也是平面设计中最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中,渗透艺术文化是一件能够积极输出与传播艺术的一个手段。例如,在圣彼得堡的城市建设中,巧妙地运用地铁进行艺术宣传就是一种非常好传播手段。据其文化性、历史性、艺术性和商业性得到了很多与艺术管理相关的启发,且从艺术管理角度可见地铁文化对大众的文化传播、审美保留、文化传承作用。合理思考、创新思路是艺术管理活动的必须能力。  相似文献   

7.
赵杨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57-158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汉字正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设计素材和灵感来源被广泛采用,对于汉字造字应注意基本的应用规则如正确性、合理性和协调性原则,同时应灵活运用汉字造字设计本身的各种表达方式来丰富作品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8.
民族声乐是我国声乐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所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性和独特艺术性的声乐艺术.民族声乐与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一方面民族声乐中的审美原则与价值追求都能从传统文化中找寻到源头,另一方面民族声乐自身的发展也为传统文化增添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内容,正是此种关系,使得民族声乐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文章基于此,首先概述了民族声乐,包括民族声乐的内涵、传统民族声乐的几种基本形式以及民族声乐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底蕴,紧接着探讨了民族声乐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包括传统文化声乐的体现、传统文化融合的产物、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清楚地展示了民族声乐之于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与重要性.最后就民族声乐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做了探讨,如丰富传统文化传播内容、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手段、提升传统文化传承效能等.  相似文献   

9.
当前,数字媒体发展愈发迅猛,数字媒体技术在应用范围、应用价值等方面都得到了大跨度的提升。针对数字媒体进行研究分析可以看到,数字媒体技术对动画设计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其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和表达模式都能够为动画设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现阶段,数字媒体技术已被广泛应用在动画设计之中,在数字媒体背景下动画设计在内容、形式、表现力等方面都进行了较大的转变。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数字媒体背景下动画设计的实践进行研究,从实践的角度分析数字媒体对动画设计的影响,并总结其中的经验,为动画设计今后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安代舞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被游戏娱乐的属性所掩盖,但是它始终没能和远古先民的文化意识、原始宗教的观念彻底决裂,它是蒙古族民众意识、心理的文化,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文化综合形态。而新安代揭幕以来,自身的综合性淡化,诗、乐、舞、戏重组,相对独立发展,与其他艺术形式的融合极大拓宽,对外来文化因素的吸收更加自如,呈现出了自娱性与民族性更为增强,时代性与艺术性更为显著的安代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11.
画像石是一种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并在汉代登上巅峰的墓室雕刻艺术形式。与其它时代的雕刻艺术相比,汉画像石在材料、工艺及画面视觉效果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汉画像石不仅雕刻技术较为丰富,且具有极强的平面设计装饰效果。研究并挖掘汉画像石中的平面设计语言对提升现代设计作品文化内涵、增强艺术价值都能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对于现代设计来讲,应从画面、色彩、构图等不同的角度探究汉画像石的设计语言,并尝试将其融入现代设计作品之中,进而更好地提升平面设计作品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12.
平面设计思维是理性思维、感性思维的结合体,其与东西方艺术绘画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通过对现实中的点、线、面进行重新加工与组合,可以利用传统绘画作品中具象、写实的视觉艺术形象,构造出具有现代视觉观感的抽象平面设计作用。本文对平面设计、绘画之间关系的分析,着重于平面设计点、线、面空间组合以及色彩、外在形态等创意思维的探讨,以展现出平面设计中的绘画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3.
平面设计思维是理性思维、感性思维的结合体,其与东西方艺术绘画存在着紧密的关联性,通过对现实中的点、线、面进行重新加工与组合,可以利用传统绘画作品中具象、写实的视觉艺术形象,构造出具有现代视觉观感的抽象平面设计作用。本文对平面设计、绘画之间关系的分析,着重于平面设计点、线、面空间组合以及色彩、外在形态等创意思维的探讨,以展现出平面设计中的绘画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4.
在各种类型的唱法中,美声唱法表现出显著的艺术性和技术性.经过长期的演进和发展,声乐教学体系内的美声教学已经获得显著的改进.从本质上来讲,美声唱法应当属于一种西洋唱法,因此美声教学应当致力于培育更高水平的演唱技能,在这种基础上密切结合艺术性以及技术性.通过全面的美声教学,让学员明确美声唱法具备的表现力以及艺术效果,从而掌握美声演唱所需的技能.针对美声教学,有必要探求最根本的教学思路.结合美声教学的日常实践,不断提高教学中的艺术性和技术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在城市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即可以改善环境,又有文化、教育和游息的功能,还可增加城市建筑的艺术效果.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应遵循生态性、自然性、人文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基层群众所能参加的文化类活动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美术类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化类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由于美术活动有着较强的娱乐性和艺术性,因此深受基层群众的喜爱。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无论是美术活动的组织还是参与,都对美术审美有着一定要求。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步伐加快的背景下,基层群众渴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以外,通过一定的娱乐活动来丰富自己的内涵,实现身心放松,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基层群众不仅仅是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也是文化活动的组织者以及文化的传播者。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平面设计的发展情况以及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尝试在平面设计中渗透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包括图案元素的渗透、文字元素的渗透、色彩元素的渗透、民俗元素的渗透等,以实现平面设计困境突围与创造性发展,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承继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文化构建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调查的过程中,文化空间的破坏、艺术原真性的丢失、文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割裂都是在传承中所面临的问题,技艺与文化内涵应该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过分看重物质载体,就会导致发展失衡、文化特性的缺失.而从当前的发展来看,区域文化的发展所面临问题也很突出,一味地求快与不符合区域文化发展特色的模式,导致其文化性与艺术性有所偏颇,降低其文化传承的真实性.本文以锦州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为例,通过对单个文化实体的田野调查,探究其文化艺术性传承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汉字正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设计素材和灵感来源被广泛采用,对于汉字造字应注意基本的应用规则如正确性、合理性和协调性原则,同时应灵活运用汉字造字设计本身的各种表达方式来丰富作品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20.
川南叙永的“蒙毕”至今在内地民族散杂区仍然极大地持守着他们自己的文化特色.在作为可视的民族文化符号之一——服饰艺术中,“蒙毕”通过服饰的展示极好地呈现并浓缩了他们的文化因子,以无声的方式以及巧妙的补充来诠释和传承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文化脉络;“蒙毕”的服饰艺术并非仅仅是为了展示一种所谓的艺术之美,但其深层意境却是要告知一部无声的历史、一种无言的诉求,它所想表达的主题是少数族群历史上失去话语权的无奈,从而寻求一种争取自身话语权的抗争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