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媒体环境下舞蹈与影像艺术结合的表现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媒体环境中,各种传播媒介手段的出现以及传播形式的扩张,促使舞蹈与影像艺术得到完美结合。无论是网络还是电视,其画面性以及色彩性将影像艺术的魅力进行展现,舞蹈自身所具备的魅力得到全面展现。并且在新媒体环境下舞蹈与影响艺术的结合,能够从根本上改变舞蹈的传播途径。本文从新媒体环境的角度出发,进一步深入探讨了舞蹈与影像艺术结合的表现性,将舞蹈在影像艺术中的艺术语言以及艺术魅力进行全面展现。  相似文献   

2.
表现力,作为舞蹈艺术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着学生舞蹈表演的自信、能力和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学开始重视高中生舞蹈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并尝试根据学生舞蹈艺术学习和成长的情况,调整艺术表现力培养思路和策略,促进了学生艺术表现力的提高.但是,由于学生在舞蹈艺术学习方面的个性化差异,以及表现力培养的潜在属性,学生舞蹈...  相似文献   

3.
作为时代进步及传统媒体改革的产物,新媒体有着十分便捷、高效的信息传播方式,能提高传播效率。舞蹈艺术是较为特殊的文化产物,传统艺术传播形式相对局限,仅在剧场或广场中表现、传播,使得舞蹈艺术无法得到较好的传承与发展。而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为舞蹈艺术带来了无限可能,既能突破舞蹈艺术传播的束缚,跨越时间、空间的限制直观呈现给群众,也能熏陶人们的思想境界,丰富其精神世界。基于此,本文立足新时期背景,分析了新媒体发展对舞蹈艺术传播的影响及具体应用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文章主要针对舞蹈表演中的控制能力以及表现力培养进行研究,结合当下舞蹈表演中的控制能力培养、表现力培养等方面的现状为根据,积极从舞蹈表演本身的需要以及理解为出发点,强化舞蹈理论知识的学习,增强气息、肢体动作以及音乐节奏感等的控制,帮助舞蹈表演优化各种情绪感情等的控制以及表现,能够彰显舞台表现基础,还能对各种舞台效果以及表演等收放自如.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强化舞蹈表演的控制能力,更加深入地对舞蹈表演的表现力进行培养,提高整体舞蹈表演效果.  相似文献   

5.
以新媒体环境为研究对象,与传统艺术相比较,新媒体艺术环境下通感意识展现出了新的特点和优势,对通感意识进行概述,包括同感意识与意象的相互作用、多感官再创造作用、感官挪移的审美作用这三个方面,并通过分析新媒体艺术作品的三个典型案例,分类阐述通感意识的表现特征和语言范式,最后对通感意识在新媒体艺术中的发展提出批判性反思以及未...  相似文献   

6.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多数高校对人才定位进行重新思考,明确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应用型是通过实践基础,不断进行研究和探索,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教学,在舞蹈表演专业的学生完成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新媒体舞蹈课程,就是让学生们对演艺综合艺术学科有一定的概念,使舞蹈艺术在目前的发展下更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在舞蹈训练中激发学习兴趣,并且强调呼吸在整个过程中的作用。从而达到完美高超的舞蹈艺术的表现力以及对艺术情感体验。这种专业素质训练是培养和造就一个优秀舞蹈演员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环境的日臻成熟,给高校舞蹈教学模式构建,提供了丰富教育层次、增强教育适用性的便利条件。在构建新模式时,需要高校舞蹈教育专业,以信息平台的应用、互联网教育资源的开发为基础,重新结构教育定位,调整教育结构,培养新型教育主体,并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现有教学模式相对陈旧、生源基础悬殊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现如今,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追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长期以来,芭蕾舞都是西方美学的代表,其本身的发展过程是深受西方美学观念影响的.芭蕾舞创作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考虑利用当前的新媒体视域进行创新,结合芭蕾舞创作的可行性方案去推动芭蕾舞的发展.芭蕾舞本身的表现力以及艺术性的体现都要受到舞蹈编导、演员以及市场...  相似文献   

10.
随着时代技术的发展,全息技术越来越多的介入人们的生活,可以不受地点、时间、空间的限制,运用全息技术手段把抽象、复杂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给受众者更好的视觉影响.全息影像技术与现代装置艺术的创新结合,打破了现代艺术在展示过程中的空间概念,使受众更加沉浸其中.全息影像的发展与技术的不断更新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让受众...  相似文献   

11.
黄河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50-151
合唱是现代很受欢迎的一种集体表演艺术,以声音表现为主,合唱团一般由多个成员组成,演唱时通过多声部、多层次的表现形式,展现合唱音乐的魅力.合唱作为一种艺术形态,给人们带来了听觉和视觉上的双重享受,有利于听众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本文首先对合唱指挥的发展历史进行了简要介绍,对现代合唱指挥艺术表现力的内涵进行了解读,针对如何提高现代合唱指挥的艺术表现力提出了几点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舞蹈艺术广受大众喜爱,高品质的舞蹈艺术作品不仅需要舞蹈演员将动作做到位,还需要其保证表演的连贯性和表演过程中的表情神态与舞蹈情感协调一致.这就需要舞蹈演员具有良好的气息调节能力,从而在表演过程中恰到好处地流畅地完成动作,同时将舞蹈艺术的情感完美地诠释出来.本文首先分析了气息对舞蹈艺术的影响,然后分别论述不同类型的舞蹈中气息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艺术(New Media Art)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信息传播为媒介、以互动交流为手段、以多媒体装置为展陈方式的艺术形式.我国的新媒体艺术展览方兴未艾,去中心化及艺术作品的重新在场成为其主要特征,由此公众可以更直接地参与到艺术行为内部.这种物人关系的转换启示着艺术机构要更加注重观众的情绪体验,建...  相似文献   

14.
王真 《中国民族博览》2023,(11):112-114
新媒体技术应用与各行各业的条件越来越成熟,观众对舞蹈呈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舞蹈编创过程中融入新媒体技术,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势在必行。本文即主要从当前舞蹈编创中的存在问题出发,归纳梳理了新时期新媒体技术对舞蹈编创的影响,探讨分析了新媒体技术融入舞蹈编创的启发,以期能够推动舞蹈编创在新时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文章从藏族舞蹈艺术风格的形成、发展、传播与继承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朱靖江 《民族学刊》2023,14(3):79-88, 150
作为一种以肢体动作与表情神态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人类文化形态,舞蹈与影视人类学的渊源较为长远。电影自最初发明时期,就以舞蹈为主要的拍摄对象之一,在展示不同地区、民族的文化特征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人类学者第一次深入田野开展民族志电影记录,舞蹈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表征,象征着地方、民族传统消亡与抵抗的并存。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土著民族舞蹈为核心元素的影片,不仅在大众文化领域成为一种娱乐电影类型,也在某种意义上延续着人类学影像民族志的血脉,并且逐渐从单纯的素材记录走向学术阐释与文化建构的新方向。20世纪后半叶以来,民族志电影与舞蹈的关系逐渐以简单的形态记录,逐渐走向更超多元表达的舞蹈影像志。此外,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体系,舞蹈影像志也具有了影音档案的功能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刘丹 《中国民族博览》2022,(16):174-177
油画艺术从清朝初期传入我国,经过与我们传统艺术的融合,已经成为人们所共知的艺术形式。无论是博物馆中的珍藏,还是我们客厅的装饰。不同形式的油画风格,总是带给我们迥异的审美体验。油画艺术在现如今这么多艺术流派的当下,仍然可以经久不衰。研究与探索一幅优秀油画作品的表现力,的确是非常有意义的。油画艺术在创作中独特的表现力带给了艺术家无限的可能,这就是油画艺术能一枝独秀的原因。文章肤浅地就油画独特的创作表现力展开分析,深入探讨油画在当今语境下的绘画性,艺术家不同的语言、油画材料与技法的关系,油画的发展脉络,继而延伸到当今美术界对绘画性的声音和艺术家在创作中发现的油画语言,这些都决定了油画特有的表现力,是油画创作旺盛生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民族艺术作为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民族性、艺术性及独特性,是不同民族族群性格特征和审美意识的体现.作为藏族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卡蕴含丰富的藏族佛教意蕴,摹写方式和题材内容彰显了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价值,具有鲜活的艺术生命力.在新媒体视阈下,立足于藏族唐卡艺术的本体语言,探索其传承和发展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继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人们对艺术的追求不断提升,舞蹈艺术逐渐被人们重视起来,而职业院校又是舞蹈艺术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职业院校也在不断地改革创新,不断对舞蹈艺术教育进行创新改革,以培养高素质、高专业能力的舞蹈艺术人才为目标,要想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出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进行教育模式创新.本文主要对舞蹈艺术职业教育的创新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是培养并塑造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合格人才,舞蹈艺术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生命律动.本文从我国高职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舞蹈教育在高职学生教育中的缺位,重申了舞蹈艺术对提高学生美育教育的积极作用和实施举措,为推进高职院校美育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