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傣族由于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傣家人的日常生活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的冲击下,传统的竹编技艺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如何使得竹资源发挥出经济效益并传承到傣族竹编技艺的精髓,是现阶段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傣族竹器体现了物与人之间形成的一种自然亲密关系,显示出傣家人传统技艺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从江西瑞昌竹编历史和现状出发,详细介绍了瑞昌竹编工艺制品的技艺与制作,提出了瑞昌竹编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时代需求提出了瑞昌竹编在产品创新及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蒲阳 《民族论坛》2012,(10):108-112
侗家竹编鸟笼选材考究,做工精细,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本文从湖南新晃侗族竹编鸟笼技艺的田野考察入手,对竹编鸟笼这一民族技艺的制作做了详细的介绍,指出了侗家竹编鸟笼制作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当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少数传统文化受到汉族文化影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丢失,例如在文字和习俗方面,少数民族汉化问题较为严重,原有的文化缺失传承,这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来说,显得十分不利.本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注重从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层面入手,分析了傣族传统文化如何进行保护,并就其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5.
从江西瑞昌竹编历史和现状出发,详细介绍了瑞昌竹编工艺制品的技艺与制作,提出了瑞昌竹编在产业化发展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时代需求提出了瑞昌竹编在产品创新及产业化发展进程中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事物被人们所接受,但是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忽略,尤其是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湖湘民间技艺的存在形式、对湖湘民间技艺的传承以及对湖湘民间技艺的保护,以期能够为研究湖湘民间技艺传承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民间传统技艺传承与保护的支持。刺绣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其传承与保护也受到了高度重视。本文对陕西民间刺绣技艺进行了介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陕西民间刺绣技艺的传承以及保护。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越来越为重要,不仅仅具有民族的历史意义,同样也可以为当地带来巨大的旅游的利润收入.非物质遗产保护主要是讲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成都瓷胎竹编产品是彰显当地民族特色的重要的地方标志性的非物质遗产.然而,当前对于成都瓷胎竹编产品的保护与发展还比较缓慢,如何创新发展,发挥成都瓷胎竹编产品的精湛手艺,创造新的发展之路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介绍成都竹编这种传统手艺的历史发展以及其制作的流程并对其价值进行简单分析.接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成都瓷胎竹编产品保护的现状进行分析,最后对瓷胎竹编产品的创新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当下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少数传统文化受到汉族文化影响较大,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丢失,例如在文字和习俗方面,少数民族汉化问题较为严重,原有的文化缺失传承,这对于民族文化发展来说,显得十分不利。本文对这一问题的分析,注重从傣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层面入手,分析了傣族传统文化如何进行保护,并就其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0.
傣族是文身习俗传承时间最为长久,也最具代表性的民族之一。本文首先对傣族文身的传承历史和遗存现状进行总结与分析,然后从地理环境与文化隔离、文化传承机制与习惯法、族群冲突与战争环境下人类的精神需求、民族意识与文化认同等视角出发,深刻剖析了傣族文身长期留存传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傣族是一个具有灿烂文化和悠久历史的民族。文身是指在人的身体上刺画花纹、图案或文字等,再涂以有色染料,使其成为人身上一个永不褪色的印记,是傣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残酷"的艺术。佛教的传入使傣族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始宗教与佛教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对傣族的传统文化形成强大的渗透和整合力,也让傣族的文身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本文介绍了傣族文身的悠久历史与宗教,随着时代的发展,汉文化的大量植入,傣汉两族的通婚等都对傣族传统文身有着重要的影响,文身人群、部位等也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分析了傣族当代文身艺术的变迁因素和发展现状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同志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这次代表大会作的祝辞,就象我们傣家人泼的幸福水,滋润了我们的心田,鼓舞着我们前进! 我是在党和周总理亲自关怀下成长起来的傣族演员,我深知党的恩情,深知我们傣族民间舞蹈在党和汉族文学艺术工作者的帮助下的发展,它从比较简单的、民族民间情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事物被人们所接受,但是需要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对民间传统艺术的忽略,尤其是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了湖湘民间技艺的存在形式、对湖湘民间技艺的传承以及对湖湘民间技艺的保护,以期能够为研究湖湘民间技艺传承与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土家族木匠彭善尧师傅的访谈,梳理了湘西土家族传统民居营建过程中的仪式、习俗与技艺等内容,分析了土家族传统民居营建技艺传承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与传承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滇中地区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的傣族土掌房是在借鉴彝族土掌房构造和材质的基础上,融入自身人文地理、风俗等因素的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傣族民居,它既不同于彝族传统的土掌房建筑,更不同于滇西与滇南傣族的干栏式建筑.本文在对新平县漠沙镇曼竜等地的傣族土掌房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对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傣族土掌房加入了滇西与滇南傣族传统的干栏式建筑元素,具有自身建筑特征,明显不同于彝族土掌房,具有民族融合、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因素的痕迹,反映出滇中傣族善于学习、借鉴和接纳外源文化的民族个性及"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  相似文献   

16.
竹编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技艺,是土家人重要的生产工具和生活必需品。然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竹编技艺都比较偏重实用功能,如乡村百姓家里经常要用到的簸箕、筲箕、筛子、堂窝、撮箕、卷垫等等,但其工艺价值极少被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有言道:水火无情。然而,在云南众多的少数民族中,对水、对火,则寓以别意,另怀情缘。水含情。水与傣族人民结下了深情,他们视水为吉祥如意的象征,是消灾显圣的拜物。每年清明节后的第7天,便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就是傣历的新年。在素称“孔雀之乡”的澜沧江边、瑞丽江畔,傣家人  相似文献   

18.
松枝鸟这一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技艺传承兴衰与村落历史相连,工具和原料随时代发生变化,技艺传承与用途关系密切,并且是在以家庭和村落为主的时空中完成的,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将其技艺限制在了村落范围内.在新环境下,其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与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受到严重挑战,教育传承的探索需要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一种传承,体现了我们对优秀文化的尊重和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傣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做好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工作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以期为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点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大理金圭寺村白族羊毛毡技艺历史悠久,在现代化生产冲击下,缺乏市场竞争力,出现传承危机.文化旅游兴起,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乡村文化成为旅游热点,羊毛毡技艺有了一定程度复苏.为适应旅游文化市场需要,羊毛毡产业改进工艺技术,增加羊毛毡工艺品种类,转变经营管理理念,开拓体验市场,加强产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为大理白族羊毛毡技艺探寻出一条传承、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