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州生态宜居馆"不仅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一个生态自然、内涵丰富的文化休闲娱乐场所,更为传播柳州当地文化建设成果、推动当地生态文明建设增添了新的动力。引领人们正视历史、重视现在、造福未来。达到文化教育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1+10工程”是广西所独创的生态博物馆实践模式,即将广西民族博物馆与10个生态博物馆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共同建设、同步发展,其先后经历了酝酿准备、试点建设、全面实施和巩固提升四个阶段,在政府、专家和当地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如期完成,形成了文化保护的规模效应,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并带动了当地的发展,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回顾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建设历程、建设方法,总结其经验及教训,对丰富生态博物馆理论,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生态博物馆作为新博物馆学的重要组成,其目的是为了对当地的文化、自然遗产及风景进行"在地"的保护。与传统博物馆注重对文物的收集及展览不同,生态博物馆以自然风景、文化遗产或居民的集体记忆为收藏和诠释的对象,打破了传统博物馆的固定边界,将"地域"概念扩展到博物馆领域。随着旅游的发展,生态博物馆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促进生态博物馆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生态博物馆"在地"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本文以文化空间理论为基础,从生态博物馆的概念模型出发建构生态博物馆的文化空间,提出了生态博物馆文化空间的根本、基础和载体。在此基础上,以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群为研究对象,针对其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生态博物馆文化空间,提出广西民族生态博物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路径,为生态博物馆建设及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武陵山片区隶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促进武陵山片区生态经济发展是建设国家生态功能区的关键要素。文章以湖北省苏马荡旅游度假区为例,认为武陵山片区发展生态经济有着一定的优势条件,并积累了部分经验,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如历史文化挖掘彰显、规划开发统一规范、当地居民成果共享等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武陵山片区隶属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促进武陵山片区生态经济发展是建设国家生态功能区的关键要素。文章以湖北省苏马荡旅游度假区为例,认为武陵山片区发展生态经济有着一定的优势条件,并积累了部分经验,与此同时也存在诸如历史文化挖掘彰显、规划开发统一规范、当地居民成果共享等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鄂伦春族长期生活在大兴安岭地区,适应当地生态环境,形成采集狩猎的生计方式和独特的传统生态观。其生态观保留着适应山林生活、满足狩猎生产需要、根植于原始信仰的特点,可以为当代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思路,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7.
尹蔚彬 《中国藏学》2016,(1):191-194
语言生态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四川省藏区语言生态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梳理,认为科学认识四川省藏区复杂的语言生态现状,处理好各个语言之间的关系并顺应其发展,关乎该地区未来的发展。该地区语言生态的研究价值,在于为当地经济、文化建设服务,同时也为决策部门提供基础参照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与广西文化的双向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柳宗元在任柳州刺史的四年时间里 ,给柳州带来了中原文化 ,促进了广西文化的发展 ,广西本土文化也影响了柳宗元的文学创作 ,使其呈现出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9.
书坊     
《中国民族》2020,(4):96-96
《民族地区传统生态文化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作者:詹全友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0该书以民族地区的四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分析了少数民族传统生态物质文化、生态制度文化、生态观念文化及与之对应的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物质建设、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观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效与经验,并针对相关问题提供了相应的对策。该书为民族传统生态文化保护传承与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双赢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变迁总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演绎,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景象处处可见。艺术在乡村中的实践亦是文化的"再生产"。共筑民族文化集体意识建设和仪式系统,结合地方性特色建设发展当地文化,恢复乡村人文系统和生态自然环境,加强地方政府和外来文化企业的交融,积极配合行业艺术家的参与,在文化濡化中提高大众审美意识,增强创新型内容,以艺术为桥梁,对当地文化在社会变迁中成功转型和构建民族文化自信起着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 "明德"是柳州尚德文化的源头,奠定了柳州尚德文化形成的基础。柳宗元治柳四年的政绩昭彰,他的思想及活动轨迹充分展示其作为刺史官员、学堂教师、诗文大家、游历行者以及文明居民等多重身份所体现出的浩然正气之德行,柳宗元"明德"对柳州尚德文化的延续、融通与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
地名是历史的活化石.地处广西中部的柳州市是多民族杂居之地.其早期居民是当地的壮族及其先民,秦汉以后,内地汉族各民系先后进入柳州居住.从不同的地名,可窥探不同民族或民系留下的历史文化印记.  相似文献   

13.
李超 《中国民族》2010,(4):57-59
近年来,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了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决策,为恩施州加快旅游业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恩施作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支撑,得益于生态文化和人文文化的优美和丰厚。在抓住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机遇、加快恩施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各景区如何立足于自身资源,做好相应的文化开发,对景区建设乃至整个恩施旅游发展都至关重要,人文景观必须依托恩施人文文化,以让游客听得清、看得见、能体验为目标取向,着力将恩施人文文化的说头变看头、亮点变卖点。  相似文献   

14.
未来青藏高原应该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区。实现这个目标,有两件最重要的大事必须做到:一是保护建设自然生态环境,二是保护继承藏族文化生态与文化资源。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必须同步进行,这是相辅相成的系统工程。文章论述了藏族文化生态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文化传统衰退的弊病,提出了整体保护藏区自然生态环境与文化生态的原则、方式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民族文化生态特征与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文化生态是指民族文化各要素之间以及民族文化与其所处民族生境之间的制衡关系,这种制衡存在是维护民族稳态延续的根本动力.民族文化生态应包含区域性、系统性、动态性和脆弱性等特征.少数民族在其历史进程中,在不断地应对民族生境时,构建了特有的民族文化生态,要建设好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必须准确认知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特征,这样民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大理市太邑彝族乡彝族居民适应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显现了多维的生态价值。太邑彝族乡生态文化主要表现在物质、制度、精神三个文化层面,它对于生态美学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促进人们协调好生态平衡与经济发展二者关系有着重要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长阳县政府将庄溪村武落钟离山作为清江画廊主推景区之一,从2007年开发至今投入5000多万元,主打"民族文化体验"和"生态度假"旅游品牌,对当地旅游业发展起到重大影响,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扩大农民收入来源,缩小城乡居民收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和民族团结。2013年7月,调研团队在实地走访中发现,庄溪村特色村寨建设中仍存在许多影响群众就业、收入和团结的限制性因素,本文结合当地旅游发展优势和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发展长河里,通过阅读,继承了数千年的智慧和文明成果。在少数民族地区建设民族图书馆,是为了利用当地的民族文化特色,引导当地对汉文化掌握程度较低的人民群众,更加有效地使用图书馆资源,让当地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得到更好的提升。图书馆是典型的文化职能机构,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以图书馆为物质载体,开展针对性的阅读和推广,有利于大大提高当地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本文从民族地区图书馆建设特色馆藏和推广阅读这一措施出发,讨论了如何建设民族地区特色图书馆、如何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馆藏、如何开发利用图书馆资源、如何让民族图书馆更好地服务读者,希望对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佛教传入卓尼之前,当地先民信仰原始土著宗教和苯教,并在适应当地自然和社会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朴素的生态伦理观.在藏传佛教占主流地位的今日卓尼,原始土著宗教和苯教的信仰习俗与生态实践的遗风仍在民间社会盛行.本文论述前佛教时期卓尼的宗教信仰和生态文化面貌.  相似文献   

20.
张立 《青海民族研究》2006,17(3):137-141
文章通过对三江源自然保护生态文化的调研,认为以生态法文化为指导,构建和实施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才能有机地将生态保护的要求与当地社区居民的利益要求结合起来,成为社区居民积极主动地参与保护区执法的观念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