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越南哈尼族节日众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扎勒特""苦扎扎""昂玛突"三大传统节日中的活动充分体现出越南哈尼族特有的文化内涵,体现了对山神和水神的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鬼魂崇拜。  相似文献   

2.
缅甸的哈尼族──阿卡杨六金哈尼族是个跨界民族,分别居住在中国、越南、老挝、缅甸及泰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各地哈尼族的自称和他称有所不同,但其意义基本一致。本文拟对缅甸哈尼族的情况作一介绍。族称与人口分布缅甸哈尼族自称和他称有“平头阿卡”、“尖头阿卡”、...  相似文献   

3.
哈尼族的“哈巴”文/赵官禄(哈尼族)自古以来,哈尼族就是一个热爱唱歌的民族。唱歌是哈尼民族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唱歌,哈尼族叫哈巴热,“哈巴”即歌,“热”即唱,成为传统的民间说唱艺术。这样唱道:“我俩来谈谈,我俩来讲讲。人不会来看,鬼也不会来看。”这种...  相似文献   

4.
翻开哈尼族一个世纪的历史文/李期博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据学者研究: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人。公元前四世纪,部分向南迁徙,散布到青海东部、四川西北和滇西北广大地区,这段时期,雅砻江以东,阿尼河一带出现了“和尼”的名称。至唐初,...  相似文献   

5.
白族的民俗文化金聪“本主”崇拜是白族民间传承最久远,最广泛,也是最能体现民族凝聚力的群众性民俗活动之一。白族“本主”崇拜起源于原始社会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现今有的村寨本主依然是山、树、蛇、龙等。随着历史的发展,“本主”崇拜溶进了对英雄人物和为本民族...  相似文献   

6.
九九年的春天,我驾车来到云南省绿春县寻访哈尼族的服饰艺术。绿春县地处云南南部的哀牢山与天量山脉之间的偏远山区,是哈尼族主要居住区域之一,由于不在交通主干线上,这里外来客人相对较少。因此,当地干群的接待方式相对真诚周到。县接待办先安排我去县文化馆参观一个“成就图片展”。该县哈尼族共有十三个支系,起源于占代羌族,其先民在唐代史记中称为“和蛮”部落。各支系之间服饰样式、功能等存在较大差异,但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喜用自织自染的藏青色土布制做衣服,妇女喜用银泡、银片做装饰,喜佩戴大耳环和银镯。最后选定去距…  相似文献   

7.
哈尼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哈尼族在千百年的农耕文化中创造了森林、村寨、梯田、江河“四素同构”的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和梯田文化景观,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睦、人与神共处的古老而优秀的文化特质。哈尼人穿的是艺术,戴的是神话,其服饰是哈尼族灿烂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织自染的小土布衣服,反映了哈尼族自耕自足的农业生态特征,以黑为美的民族审美观念,反映了哈尼族大山般的深沉和厚重,头上的“吴芭”刻录着祖先迁徙的历史,胸前的银饰记载了宇宙万物的起源。服饰是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承载民族历史有形的文化符号。千百年来,哈尼族从祖国西北向西南乃至东南亚迁徙过程中,形成了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服饰特色。如何欣赏和解读哈尼族服饰图案象征文化与服饰变迁,记者近日走访了哈尼族文化学者、云南红河哈尼文化国际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黄绍文先生……  相似文献   

8.
久远的历史云南有几千公里漫长边境线,有众多的交通大道、江川河流分别通往缅甸、越南、老挝三国,有15个少数民族跨境而居。其中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姐告,距缅北重镇木姐不到500米,是滇缅交通大动脉必经之地;瑞丽至八莫、密支那等缅甸交通重镇不过几十公里。红河哈尼族  相似文献   

9.
越南京族、芒族的由来与发展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南京族、芒族的由来与发展之我见王文光(云南大学档案学系)一、复合多元的京族京族又称为“越南人”或“安南族”,操岱侬语、泰语的民族称之为“交人”,苗族瑶族称之为“交趾人”。①京族人口有近五千万,约占越南总人口的90%,属蒙古利亚人种南亚类型,使用京语...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我们哈尼族凡有高龄长者去世,均行隆重的葬礼。因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和影响,近现代的哈尼族大部已改火葬为棺木土葬,但古代哈尼族“挥扇环歌,拊掌踏足,以钲鼓芦笙为乐”(《开化府志·种人》)的“莫搓搓”葬俗则沿传下来。行“莫搓搓”时鸣枪报丧,举寨停产共理丧事。亲朋闻讯即牵羊赶牛一路火炮轰鸣、歌舞而至。云集丧家后,昼夜鸣锣击鼓。晚间,青年男女吹笛弹弦谈  相似文献   

11.
卢鹏 《中国民族》2008,(2):73-73
“昂玛突”是哈尼族集祭神、祭租、农耕祭祀为一体的一个传统节日。“昂玛突”是哈尼语的音译。“昂玛”是人名,据传为寨神,“突”意为祭祀,故“昂玛突”译为汉语就是祭把寨神。节日一共进行四天。图为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箐口村“昂玛突”节活动片段记录。  相似文献   

12.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向来就有动物崇拜的习俗。牛也不例外,曾被不少少数民族的先民视为氏族图腾而加以崇信。据《山海经》载,作为远古三皇之一的炎帝神农氏,就是“人身牛首”形象,古羌人中的一支被称为“牦牛先”,嘉戒藏族所崇拜的祖先“额尔冬爷爷”,也为“牛首人身”,这些都是明显的例证。北方的契丹人和蒙古人,也以牛为氏族图腾。南方的傈僳族、黎族、壮族、傣族、彝族、布依族、怒族等少数民族,都还保留着牛崇拜的习俗。可见中华民族有关牛崇拜的文化现象,不仅历史渊源很深,而且涉及的地缘范围也很广。藏族的先民自古以来就…  相似文献   

13.
越南的彝族及其历史文化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跨境而居的古老民族之一。在我国 ,彝族共有 6 57万多人 ( 1 990年 ) ,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在越南、泰国、缅甸、老挝等国家均有彝族分布。中国和越南山水相连 ,壮、汉、傣、彝、苗、瑶、哈尼、拉祜等民族跨境而居 ,往来不断。根据越南已经发表的调查资料 ,越南 54个民族中属于藏缅语族的有 7个民族 ,分别是 :贡族 ( 1 2 6 1人 ,分布在越南莱州省孟牒和奠边县 )、哈尼族 ( 1 2 4 89人 ,主要分布在越南莱州省孟牒、封土县和老街省巴沙县 )、拉祜族 ( 531 9人 ,主要分布在越南莱州省孟牒县北…  相似文献   

14.
知识荟萃     
哈尼山寨水碾忙随处可见的水碾、水碓、水磨,是滇南哀牢山区的一大特色。水碾遍布哈尼族的村村寨寨,是哈尼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所创造的又一奇迹。在座座“蘑菇房”组成的哈尼寨村头沟旁,直径两米多的大水轮,在山泉“哗哗哗”的冲击下  相似文献   

15.
壮族对于土的崇拜及其文化,内容丰富,源远流长。民间神话传说中的“泥土造人”;考古资料中的陶祖、象征男根的石铲;民间习俗中的男女青年“打泥仗”、“春祭犁圈”、祭田公地母、立土地庙祭土地公以及“人牲祭田”等仪式,都是壮族土崇拜的反映,其目的是祈求农业丰产,人丁繁衍。  相似文献   

16.
灵龟崇拜是中国和越南传统文化中的悠久性母题,研究这一母题的固态与变异的因素,有助于人们对中国与东南亚民族文化亲缘与涵化模式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京族     
京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目前人口为1.88万,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江平镇,其余散布于防城县城、钦州、东兴等地。京族过去称“越族”,1958年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的祖先约在16世纪初由越南涂山等地漂流到广西北部湾的三个小岛的。京族人和以后陆续迁到岛上的汉族、壮族一起开发和建设,使其繁荣起来。由于京族主要分布在这里,这三个小岛又被称为“京族三岛”,现隶属广西防城港市。京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京语,属系未定,与越南语基本相同。京族没有本民族文字,使用汉文,也使用汉语粤方言。京族人崇拜祖先,信奉的神多…  相似文献   

18.
越南古代汉文史书和文献中,常有文人雅士借用与越南语读音相同或相似的汉字对越南某些特有地名或物名进行注音,以保持其越语读音的措词现象。这些用中文注音的越语特有名词往往不能按中文字面进行理解。《大越史记全书》所记“鲳(鱼公)鱼”和“鯸鱼”即其中的一个例子。从历史语言学、音韵学、中国南方方言与越南语的关系等方面对该词进行考释,结果显示:就词义而言“鲳(鱼公)鱼”和“鯸鱼”即今日越南语之江豚或海豚;就语音而言,“鯸”有两个汉越音“hau”和“heo”,前者源于“”的古汉语读音,后者则源于客家方言“鯸”的读音。  相似文献   

19.
黄雁写出哈尼人不屈的灵魂文\天粒见过哈尼族女作家黄雁之后,有一种抹不去的思绪悄然而至———少年时代反反复复吟诵着的那首《致橡树》,如今再一次萦纡心际。哦,原来她不是缠绕大树的“青藤”,而是与“橡树”并肩而立亲密相处的“木棉”。憨朴的女作家走出了一条...  相似文献   

20.
“红河红,红河深,红河两岸是黄金;黑山黑,黑山峻,黑山顶上是森林。”这是红河两岸哈尼族人民用来歌颂红河两岸的富饶和壮丽的一首民谣。哈尼族有49万多人,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思茅、楚雄等地区。在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有27万多人,主要聚居在红河两岸,紧挨着我们亲密的兄弟之邦越南民主共和国。哈尼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早在唐代就有关于他们的历史记载,当时南诏所辖“三十七蛮部”中,有溪处甸部、伴溪落恐部、铁容甸部、官桂思陀部等,均系哈尼族的部落。元、明两代,各部落首领先后得授土司衔;明、清两代,设亏容(即铁容)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