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8 毫秒
1.
千古流传的川江船工号子主要发源于我国四川和重庆,是川江地区船工劳动时所唱的劳动号子。四川境内江河密布,险滩纵横,早年航运发达多以木船为主,勤劳的船工在抢险滩、搏激流、手攀岩肩拉纤的严酷环境下,边劳动边用说唱的形式即统一劳动的步调又表达劳动人民战天斗地的豪迈胸怀,形成了独具四川民族特色的川江号子。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内河航运机械发动船只替代木船,能歌善唱的老一代纤夫越来越少,川江号子面临失传的危机。川江号子传承着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极高的音乐艺术价值,对川江号子这种音乐形式的探究和保护,是一项具有保护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客家祖地民间音乐十分丰富,按类分有山歌、小调、儿歌、说唱、戏曲、劳动号子、宗教歌曲等。本文就民间常见的山歌、小调、"牌子锣古"等几种主要形式略述于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新时代川江号子的传承与融合发展,从川江号子概述、形成及特征;新时代川江号子传承与融合发展研究的意义及研究现状;新时代川江号子的传承与融合发展策略三个维度展开论述。其研究对创新高校教学方式、传承以川江号子为代表的巴渝民间音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有重要意义。同时发现结合时代背景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应用范围不够广泛,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不够等问题。提出挖掘时代价值,丰富理论研究;注重学校教育,丰富课堂教学;注重旅游宣传,丰富推广途径三方面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酉水号子是生活在酉水边的船工在行船过程中所创造出的劳动号子,内容极其丰富,反映了酉水沿岸的山势地貌、丰富物产、经济生活、民风民俗、历史古迹和宗教信仰,从这些纷繁多变的内容中,我们探究"酉水号子"蕴含的深远社会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熊晓辉 《民族论坛》2003,(11):30-30
酉水是湖南沅水的支流,河谷峡窄,滩多水急,河道曲折。自古以来,行驶在酉水河上的船工们都有喊号子的习俗,他们坚强、勇敢,他们的号子生动、激昂,形象地刻画了船工们与急流恶浪激烈搏斗的过程。酉水河的号子是古老的,酉水河的旋律是悲壮的。一酉水发源于湖北省鹤峰西北部,蜿蜒流经湘西自治州龙山、保靖、古丈、永顺等县,汇入沅水,是湘西土著文化的发源地。千年来,酉水号子传唱于酉水河畔,孕育着古老的湘西民族文化,传流出优美神奇的传说故事,是一种最朴实的民歌体裁,它能指挥劳动,因为船工们在喊号子时统一了动作节奏,在演唱中鼓舞了大家的情…  相似文献   

6.
<正>罗子山瑶族乡是茶山号子主要发源地之一,流传于辰溪县黄溪口地区7个乡镇。相传乃众人在挖茶山时,由人在山顶敲锣打鼓,唱一阵打一阵,有时是一人唱众人和,以鼓舞挖山人的干劲,故称茶山号子歌。号子歌,气势磅礴,宽广宏  相似文献   

7.
麻柳溪村是湖北省唯一的羌族行政村、省十佳民族特色村寨、全国生态农业(茶叶)示范基地,也是远近闻名的民歌村,村民人人是歌手,个个是舞者,年龄最大的歌手已近百岁,就连两三岁娃娃也会唱民歌。在这里,民歌的表现形式多样,进山对山歌,下田吼田歌,抬班喊抬工号子、艄公喊船工号子,抬陪嫁喊报靠歌,修房造屋"说福示"唱上梁歌,婚嫁时男方家唱《插花挂红调》、女方家唱哭嫁歌,筵席上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国家财富的组成,做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藏族传统音乐作为藏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音乐形式和音乐特点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对藏族传统音乐进行保护和传承,是促进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共同进步的重要举措.时代的改变增加了藏族传统音乐保护和传承的工作内容,文章从藏族传统音乐的概况出发,分析了藏族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关的改进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薅草锣鼓,又称打鼓歌、薅草山歌,是土家族地区一种伴随劳动生产、民歌与响器相结合的独特民歌表演艺术形式。2006年,薅草锣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后,进行了项目扩展,共计公布了由湖北、四川、江西3省8个县市申报的8个子项目。土家人在薅草季节,聚集数十乃至数百人进行集体劳动时,请民间艺人击鼓、敲锣、唱山歌,歌手面对薅草劳作者逐渐后退,边打、边唱、边舞。薅草众人则一边薅草一边和唱。  相似文献   

10.
翼城琴剧来源于翼城琴书.通过田野考察笔者发现目前翼城琴剧团的演出不只是唱琴剧,还唱蒲剧和眉户戏.这种商业化运作导致的表演形式、传播与传承模式的变迁,体现出传统民间戏曲音乐正在被逐步解构与重构.本文通过考察传统琴剧艺人在改制中的生活现状以及他们拥有的传统音乐文化生活是如何变迁的,针对琴剧艺人的音乐表演与传承模式的变迁等问...  相似文献   

11.
罗子山瑶族乡是茶山号子主要发源地之一,流传于辰溪县黄溪口地区7个乡镇。相传乃众人在挖茶山时,由人在山顶敲锣打鼓,唱一。阵打一阵,有时是一人唱众人利,以鼓舞挖山人的干劲,故称茶山号子歌。  相似文献   

12.
酉水流域的文明,或许是中华多元文明发展中的一个特例。千百年来,它传承着自强不息的中华文明精髓,昂扬向上、积极进取,刚毅强健、百折不回,散发着野性强力,充斥着自在不羁,诠释着一种新兴的生命在民间的历史定义。这其中,千年流传的酉水船工号子不啻是一个鲜活的例证。  相似文献   

13.
四川雷波彝族民歌是彝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中创造和使用的口头音乐,具有口头性、集体性、流传变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正>在长江三峡神农溪边,有一群纤夫,他们祖祖辈辈生活在江畔,穿险滩、过峡谷、冒严寒、顶酷暑,喊着号子、流着汗水,演绎出独特的纤夫文化。“三尺白布,嗨哟!四两麻呀,嗬嗨!脚蹬石头,嗬嗨,手刨沙呀,嗨着,往上爬哟,嗨着着……”在神农溪雄奇险秀的峡谷里,和着奔腾的浪花,一声声高亢激昂的纤夫号子百转千回。  相似文献   

15.
罗佳 《民族学刊》2017,8(4):68-76,122-123
近年来,苗族史诗及苗族仪式音乐的研究成果很多,但大多侧重对仪式中史诗唱诵的文本译介或价值分析,缺少对音乐的描写及调查研究.我们注意到,苗族史诗的唱述是与其民族的民俗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为此,本文结合田野调查资料,聚焦于川南苗族丧葬仪式上苗族史诗的唱述音乐之民俗环境、音乐形态、史诗语言韵律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显示,苗族史诗的唱述音乐作为较特殊类别的仪式音乐,由多种乐器声响和人的声音相交融,是其民族的音乐、语言和信仰观念的综合表达.把握其唱述与传承的相关关系,对拓展民族音乐学的视野具有学术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国家财富的组成,做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是每个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藏族传统音乐作为藏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音乐形式和音乐特点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对藏族传统音乐进行保护和传承,是促进民族融合、实现民族共同进步的重要举措。时代的改变增加了藏族传统音乐保护和传承的工作内容,文章从藏族传统音乐的概况出发,分析了藏族传统音乐的保护传承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关的改进措施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7.
民族传统音乐是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创作的反映现实生活和表达情感的歌舞器乐艺术形式,是我国上千年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民间歌曲、民间器乐、歌舞音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等独特艺术形式在世界音乐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对促进世界音乐史的发展贡献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传统音乐的发展是以作曲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作曲技术是音乐创作的灵魂。本文从概述传统音乐作曲技术发展简史入手,介绍了传统音乐作曲技术分类和应用,分析了传统作曲技术与现代电子音乐作曲的异同,探讨了传统作曲技术发展趋势,以此来加深对传统音乐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酥油花展是塔尔寺正月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群众参与性最高的活动.为酥油花的制作和展示仪轨服务的塔尔寺花架乐队,在青海藏传佛教寺院中是独有的.花架音乐有传播佛乐、加持佛法、祈福众生和营造酥油花神秘色彩的作用.具有独特的演奏形式、乐队建制、乐曲结构和音乐传承方式,但今天这种艺术形式正处于濒危状态.抢救和保护花架音乐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作为四川地区最为代表性的说唱曲中之一的四川扬琴早已在二百多年前开始流行,传统表现模式为多人席地而坐,以扬琴、鼓板、三弦以及二胡等乐器伴奏,边说边唱,且以坐唱为主。但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由于传统四川扬琴的表演方式比较单一,缺乏欣赏性和研究性,使得这一独具魅力的说唱艺术形式逐渐式,尤其是当今的90、00一代青少年,他们当中大多数对四川扬琴缺乏基本了解。本文在介绍四川扬琴的艺术特色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四川扬琴表演方式的现状,包括取得的艺术成就以及遭遇的瓶颈,针对性地提出当前时代背景下四川扬琴表演方式的发展与创新的多种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地蹦子"是河西地区众多社火中的一个独特品种,是说、唱、舞兼备并具有戏剧表演特征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地蹦子"社火作为一种民俗现象,承载着积淀而成的价值观和道德精神。以"地蹦子"为主要表演形式的甘州社火不仅是一种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还寄托着人们消灾镇宅、祈雨求福、活地脉的愿望。本文探讨了甘州社火"地蹦子"舞蹈的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