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消解着传统文化的整体性、厚重性和严肃性,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文明体系的构建带来极大的挑战。然而当代的微文化与大象无形、和谐相生的传统文化正在排异中融合,探讨传统文化与微文化的融合途径可以使传统文化重新获得生机。  相似文献   

2.
企业文化对企业兴衰存亡的重要性已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识.在西藏国有企业的文化建设中,现代企业文化与西藏传统文化的碰撞、吸收、融合是不可避免的,但在碰撞、吸收和融合中我们必须注意坚持取其精华,弃之糟粕,使西藏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为企业的繁荣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3.
民族声乐是我国声乐在上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所逐步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性和独特艺术性的声乐艺术.民族声乐与传统文化有着非常重要的关联,一方面民族声乐中的审美原则与价值追求都能从传统文化中找寻到源头,另一方面民族声乐自身的发展也为传统文化增添了许多独具特色的内容,正是此种关系,使得民族声乐在传统文化传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文章基于此,首先概述了民族声乐,包括民族声乐的内涵、传统民族声乐的几种基本形式以及民族声乐中所蕴藏的传统文化底蕴,紧接着探讨了民族声乐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包括传统文化声乐的体现、传统文化融合的产物、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清楚地展示了民族声乐之于传统文化的独特性与重要性.最后就民族声乐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做了探讨,如丰富传统文化传播内容、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手段、提升传统文化传承效能等.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汉民族长期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奠定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文化基础.文章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分析了壮汉民族文化融合的现状,并从壮汉民族文化融合的政治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和社会生态等方面阐述了广西壮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共生.同时,还分析了壮汉民族文化融合对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思想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5.
杨翠 《中国民族博览》2016,(24):130-131
我国传统声乐文化的历史悠久,其中所包涵的文化底蕴是深厚的,不仅是来自日常生活劳动中的,也有来自民族自身的传承与发展.西方声乐文化表达的是一种艺术与情怀,抒发情感.从文化层面来讲我国传统声乐文化研究性更强,但文化是需要交流的,在地球村里,中西文化的融合与发展是不可改变的趋势,本文将对中西传统声乐文化与演唱特点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同时阐述中西传统声乐文化审美的契合.  相似文献   

6.
在文化安全视域下探讨网络文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特点、传承作用和"共情"特征,明确网络文学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三种体现方式分别为直接继承、合理扬弃和融合创新,必须符合文学艺术审美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一直认为中国有三大传统文化: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笔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四大传统文化,即除了以上三大传统文化之外,还有帝王文化。帝王文化的思想源流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自晋之后是历代皇帝的独断思想。帝王文化即有自己的社会基础、自己的文化典籍、自己的文化符号和自己的文化结构。当然,帝王文化和儒家文化、释家文化、道家文化进行了充分的融合,互相汲取,从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多元文化。帝王文化对其他文化进行了两千多年的整合,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专制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法律文化传统既包括历代王朝对民族地区的法律调控及政策、民族政权制定的法律规范、无文字民族的习惯法等静态内容,又涵盖少数民族法律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与现代化等动态内容,是源于过去、融合现在、影响未来的民族文化基因。在三次民族大融合背景下,少数民族主动继受和吸纳中原法律文化的思想、制度和经验,并结合本民族特点作出变通与创新,为中华法系注入了活力。当下少数民族正逐渐由前现代的熟人社会走向现代的法治社会,少数民族法律文化传统现代化不可避免。考察少数民族法律文化传统的起源与流变,对于少数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文化自信背景下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融合进行探究,文章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并且详细介绍文化自信背景下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融合案例,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自信背景下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的融合手段,通过研究为加快群众文化与音乐审美融合、强化文化自信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作为壮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山歌文化,保护和传承好这一优秀民族文化的精华,对于整个壮民族的发展来说,意义深远.时代在发展,世界各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趋势愈加强烈,保存壮族山歌文化的独立性和独特性更为重要.在社会转型时期,壮族山歌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应该是以整体性思维为视角;同时在产业化适度开发中传承;在动态中进行传承保护.  相似文献   

11.
回顾分析我国群众文化的发展历程,长期以来学术界对群众文化的理论关注比较欠缺,致使针对群众文化的研究甚少,这不利于促进群众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而在努力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推进与发展文化事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重视群众文化,将社会生活中普遍的文化进行集聚与融合,从而创造属于中国特色的群众文化,为更好的服务社会、建设国家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将立足于群众文化,通过简单概述群众文化来进一步分析和探究其社会功能及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深厚的文化底蕴,而高校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发扬的重要平台。与此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大量资源,确保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保持正确方向。本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做出论述的基础上,以提升二者融合成效为出发点,对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校园文化融合工作开展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张梦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251-252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给动画创作带来了崭新的艺术形态和价值,回顾中国动画艺术的辉煌时期,许多在国际中获奖的优秀动画片都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自经济改革来动画片《小门神》再次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本文浅析《小门神》中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更好地将中国元素融入动画创作中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14.
张虎 《中国民族博览》2023,(11):130-132
现阶段提升文化自信的教育融合性尤为关键,以现代流行音乐形式自身有其特点性,在结合中国传统诗词过程中往往过于片面,缺乏对文化自信的关注与元素融合。另外,文化自信是民族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之一,现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创新便于体现文化的价值性、传承性及激励性。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开展中国传统诗词与现代流行音乐的融合研究,对流行音乐文化价值性、传承性具有重大意义。本次研究中采用调查分析、小组探讨的方式,对中国古诗词、文化自信、现代流行音乐等概念进行解读。从现代流行音乐发展的困境入手,提出具有融合策略、融合方法,实现中国传统古诗词在现代流行音乐当中的文化引领,推动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民居的形式也会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白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其传统民居的建筑形式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白族传统民居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就是其多元性的文化要素。在白族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汉族、白族之间交往紧密,白族文化深受汉文化的影响。正是在历史进程中不断的交往和融合,才成就了白族文化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6.
城市节日具有明显的公共性特征,城市节日的公众参与性与公共性仪式表演体现了城市节日文化空间民俗的本质特征.而城市节俗的历史文化特性集中体现在城市节日的娱乐性、宗教性及消费性三大方面.我们从传统节日与新型节庆的角度观察城市文化空间从传统到现代的营造过程与历史流传变化,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在日益城市化的过程中,文化传统如何与城市当代生活融合,城市如何借助传统节日来拓展人们的生活空间,建立沟通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的文化机制.日本、韩国城市节日与城市文化空间建设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1990~ 2021年收录文献为样本,对国内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研究在2002年后发文迅速增加,但研究学者团队和机构合作整体情况较弱.研究热点主要围绕民族地区旅游、民族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产业与民族文化资源、文化旅游开发、文化和旅游融合创新等.总体研究内容广泛,却还没有形成系统.未来在围绕民族地区和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新转化、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等热点问题基础上,可加强中观、宏观层次经济学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相融合,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文化自信,更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了解与传承,大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和把握国家的历史文脉,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积极贡献。本文将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融合的意义和具体方式,以期为培养有爱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马冬雅 《回族研究》2012,(2):127-132
本文旨在对回族音乐中存在的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现象进行分析,这不仅可窥见回族音乐本身的文化形态,也为探讨宏观的回族文化内涵提供具体、有力的例证。文内对回族音乐中的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的概念进行阐释;对回族音乐中体现出的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跨文化交融的文化自觉,以及回族与他民族跨族交流的文化互动两个方面形成的文化融合进行分析;对伊斯兰教统摄下的本色坚持进行分析。由此可见,回族音乐独特的文化形态,在于文化融合与本色坚持的并存型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世界的高速发展,全世界各国人民在各自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充分反映了本民族的特点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本土媒体承接着人类社会的多样化和繁华的使命.与此同时,融合、排斥现象时刻发生在不同文化之间,于是文化传播与跨文化交流活动也就应运而生.本文就民族文化传播与本土媒体的文化使命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