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国家、省及本地区文物考古工作者对遗址的田野工作多是地表调查,研究方法上只是石器与遗址的类型学比较,加之断代上的欠缺或不足,使得我们难以从特征差异不明显的石器工具和技术来重建该区域的史前文化史。本文试图通过遗址环境和文化特征来探讨嫩江流域史前文化的性质和在人类史前史中的地位,以求得社会及学者对该问题的关注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建国以来右江流域史前文化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特别是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右江流域史前文化遗址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发现了较为丰富的打制石器、磨制石器和陶器等遗物 ,其文化特点较为鲜明 ,文化序列较为清晰 ,在广西乃至中国和东南亚史前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为驳正“莫氏线”理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右江流域是中国南方和东南亚史前文化起源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3.
祝铭 《中国民族》2023,(4):98-99
<正>小恩达遗址位于西藏昌都市北边的昂曲东岸台地上,面积约8000平方米。1980年5月,当地群众在此搞农田建设时发现了此处遗址,后遭到严重破坏。1986年8月至9月,西藏自治区文管会文物普查队在小恩达遗址进行调查和试掘工作,发掘了2个探方和1条探沟,发现3座较为完整的房屋遗迹、1处灰坑、5处窖穴和1座墓葬,出土大量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骨器和陶器,对该遗址的文化面貌有了初步了解与认识。小恩达遗址是西藏东部地区继卡若遗址之后,经田野调查和发掘的第二处新石器时代遗址。  相似文献   

4.
目前,我国发掘的史前遗址数量不断增多,遗址类型丰富,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这些遗址的发现为我国古代文化以及人类历史进程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物质资料.这些挖掘的实物资料的复原陈列是现阶段考古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主要对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遗址复原陈列展开研究,系统分析沈阳新乐遗址的发掘过程以及博物馆的建设现状,分析史前遗址复原博物馆陈列的设计原则和新乐遗址展陈设计理念,以此来阐明自己的思考观点.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发掘的史前遗址数量不断增多,遗址类型丰富,分布在不同的地区,这些遗址的发现为我国古代文化以及人类历史进程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物质资料。这些挖掘的实物资料的复原陈列是现阶段考古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文章主要对沈阳新乐遗址博物馆遗址复原陈列展开研究,系统分析沈阳新乐遗址的发掘过程以及博物馆的建设现状,分析史前遗址复原博物馆陈列的设计原则和新乐遗址展陈设计理念,以此来阐明自己的思考观点。  相似文献   

6.
西藏墨竹工卡县民间制陶业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器在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史前陶器发现于昌都的卡若,林芝的云星、红光、居木、加拉马,墨脱的背崩村、马尼翁,拉萨北郊的曲贡村,山南乃东的钦巴村,阿里的扎达等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均地处藏南各地,是存在“磨制石器和陶器的新石器后期遗存”。其中,卡若遗址中发现的陶器是目前有据可查的西藏最早的陶器。卡若遗址位于昌都镇卡若村,出土陶片两万多,均为夹砂陶,大部分表面经过打磨。陶色有红、黄、灰、  相似文献   

7.
略论西藏的细石器遗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石器遗存是西藏高原史前考古学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特征和构成因素,自本世纪五十年代在藏北首次发现这类遗存后,考古研究中对西藏细石器已多有论及,但研究结果略感简单。近年来随着全区大规模文物考古调查的展开,细石器遗存在广袤的高原上有了更多的令人鼓舞的发现,这对于我们将西藏细石器遗存的时空分布范围、工艺特征、区域差别及起源发展等勾勒出一个粗略的轮廓提供了极为现实的依据,本文的写作目的就在借此引起学术界对西藏石器文化的研究更加深入和宽广。  相似文献   

8.
祝铭 《中国民族》2023,(4):99-100
<正>1984年11月的一天,西藏自治区文管会的考古学者更堆,正在位于拉萨西郊的曲贡村进行文物普查工作。在村边一处台地,细心的更堆发现了一些陶器和石器的残片,多年的职业训练让他立即意识到这里很可能是一处早期人类生活的遗址所在地。1989年夏天,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中心主任的王仁湘进藏考察,更堆将几年前的这一重要发现告诉了他。1990年,考古队进入现场,对这处深埋在高原腹地的史前遗址展开首次考古发掘,由此揭开了曲贡遗址的神秘面纱,一举成为西藏史前时代的重大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9.
桂东南地区是广西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较发达的地区 ,本文运用考古学资料 ,对该地区史前文化的内涵、特征、年代序列及与周边文化的关系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祝铭 《中国民族》2023,(4):101-102
<正>昌果沟遗址位于西藏山南市贡嘎县东北雅鲁藏布江北岸、冈底斯山脉东端郭喀拉日居群山南麓的谷地上,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其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300米,大部分被沙丘覆盖,一部分经长期雨水冲刷和风力剥蚀,文化层和一些零星的遗迹出露于地表,大量文化遗物散落于地面。1994年7月,西藏自治区文管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联合组成考古队在此进行正式考古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的遗迹和遗物,其中包括灰坑、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陶器和骨器等。尤其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11.
祝铭 《中国民族》2023,(4):102-103
<正>谁是雪域高原最早的人类?他们何时到达这里,又来自何方?这是学术界一直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作为“地球第三极”,广袤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高寒缺氧、资源稀缺,自然环境恶劣,在原始的远古时代,人类可能在这里生存吗?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唯有进行科学考察和研究。从1950年代开始,考古工作者在西藏地区开展了持续考察,先后发现昌都卡若、定日苏热等遗址,证明史前便有人群在青藏高原生存和繁衍。70多年来,多个科考队在西藏近100个地点发现人工石制品,但这些石器等文化遗物皆发现于地表,找不到原生地层,  相似文献   

12.
西藏昌都卡若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迄今已经30多年,该遗址的发掘揭开了西藏高原早期人类活动的神秘面纱,成为西藏史前社会研究的一个新起点。文章系统回顾和总结了卡若遗址发掘及其科学研究的学术意义,并对其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状况及其学术进展情况进行了评述,展望了未来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早在1871年,俄国人在伊尔库茨克市区发现了一处旧石器时代遗址。这不仅对西伯利亚,而且对整个俄国来说亦属首次发现。在文化层中,除了早已灭绝的动物遗骨化石和石器以外,还发现了一些艺术品和饰物。著名的东西伯利亚考察家切尔斯基研究了遗址的文化沉积之后指出,这些艺术品和饰物是距今1.5~2万年的更新世人类用石器制作的。 19世纪80年代,俄国人在叶尼塞河沿岸发现了一系列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并引起了法国考古学家的极大关注。1896年,俄国学者卡辛科教授在托姆斯克发现了一堆猛犸遗骨化石,在其附近又发现了石器和篝火的遗迹。不久前,前苏联学者对卡辛科所收集木炭标本进行了碳14分析,其测定结果为:距今18300±1000年。  相似文献   

14.
河姆渡遗址作为中国长江流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为中华民族远古文化的发祥地。近年来,该馆始终坚持"保护为前提、研究为基础、教育为目的"的运作理念,充分发挥公共文化阵地作用,不断加强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进一步扩大了河姆渡文化的影响力,推进了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展示和传播的一个重要平台,在普及史前文化、推介河姆渡文化精髓乃至参与同类活动的交流互动等方面还存在着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本文试图探讨的就是这方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昂昂溪遗址     
昂昂溪遗址中国新石器时代以渔猎为主要经济类型的遗址。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附近,位于松花江、嫩江汇流处沼泽地带的沙岗上。1928年和1938年曾在这里进行过发掘,发现大量以碧玉、石髓、玛瑞等制作的细石器、丰富的骨器,并有少量打制或磨制的石器以及火候很低的...  相似文献   

16.
经过十余年发掘整理,内蒙古大窑文化的成果揭开了远古人类在大青山(古阴山)地区活动之谜--证明这里也是远古文化的发源地。位于呼和浩特东北郊的大窑村南山原始社会文化遗址,自一九七三年发现,已经多次发掘,收获甚多。考古学家裴文中等对这里的土层、石器、古生物化石等作了考察鉴定,肯定这个遗址经历了五十万年之久的历史,给它命名为“大窑文化”。  相似文献   

17.
在藏学研究中,大家对云南藏区的研究是不多的。人们对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特点,特别是对这些特点的历史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地理因素更少注意.本文主要是利用出土文物、考古材料以及历史文献,其中除大家可以见到的材料外,还有个人所搜集的有关第一手材料,来对云南藏区经济与文化的历史演变以及在这个演变背后的自然与地理因素作一初步探讨.从一系列地下考古出土文物看,从远古时代,即石器和青铜器时代,迪庆高原就已有人类活动,并为我们留下丰富的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存所表现的特点以及同周围其  相似文献   

18.
贵州南部及西南部是壮侗语民族聚居地之一。其地的壮、侗、布依等民族与 广西的壮族,都是来源于古代瓯骆越族。早在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贵州与广西的石器 文化就有密切联系,属同一种文化类型,青铜文化亦表现出诸多的相同特征。  相似文献   

19.
据《人民日报》报道,上山遗址第三期发掘出万年前的稻米遗存,有可能把浙江稻作栽培史提前到万年前。这一稻作遗存的发现,使得长江下游的稻作历史,比河姆渡提早了3000年,比跨湖桥提早了2000年,表明长江下游是世界稻作和栽培稻最早的起源地之一。上山遗址考古队在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石器和陶器,并通过实施“浮选法”,对挖掘出来的各个土层的大量样土,进行“浮选”,找到了一粒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米和多粒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米。“上山文化”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新源头,而它最大的亮点,就是它在稻作农业起源上的地位。上山遗址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苯教研究过程中难免遇到很多在象雄及其文化特征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从文献记载可以大致勾画出象雄及其文化的分布情况,但是如果能够用现代考古学的方法来证实文献历史就更具科学性.反过来,考古研究也需要有文献记载来说明其文化内涵.鉴于此,笔者从2002年9月13日至11月3日对西藏西北部地区象雄文化遗迹进行了为期52天的田野考察.这次考察总共行程6500公里,所辖面积达46万多平方公里,海拔4400~5200米之间.考察新发现60余处古迹点,包括14处古城堡和庙宇遗址、7处洞穴岩画、20处古墓葬群遗址(共计1000余座墓葬)、10座白石碑遗址(近达200根石碑).文章对所有被发现的遗迹点都做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当地民俗传说与文献记载相结合的方式分析和说明了各个古迹点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