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音乐思想的代表作,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千多年来汉民族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其中《乐化》篇中说明了音乐与人的心理、品性以及政治之间的关系,旨在用音乐提高"君子"的道德修养,对人民实行教化,实现整个天下的大治。其中提出"乐者乐也"的命题,揭示了音乐本源问题,认为音乐是快乐、欢乐之情的表现,欢乐是人之性情与生就有的,通过相应的声音、动作表现,这是自然之道。本文从对"乐乐"之释义论证出发,结合文字象形、音乐起源以及古代文献记载等方面,对"乐"字两种读音的意义分别作出详细解释,对"乐者乐也"命题更深入地理解,从而分析"乐Yuè"与"乐Lè"之间存在的密切联系,以及由此引发了有关音乐教育的感想。  相似文献   

2.
鼓吹乐的起源问题争论不休,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北狄乐"源自北方少数民族的马上之乐.然而近年来,随着考古发现的新材料不断出现,有学者提出了鼓吹乐的初形是秦汉以前中原传统器乐合奏形式的观点,尽管外来少数民族音乐对鼓吹乐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但"中原乐"仍是其源起之本.第三种折中的观点是从史料记载乐器配置的情况出发,认为鼓吹...  相似文献   

3.
"删诗书、定礼乐、著春秋、系易辞,此千秋大业孰能抹杀?"乐经散亡于秦,后世书籍中也并未存留,历代统治者都期望制定和恢复制礼作乐的标准.文章将从《总目提要》中乐类评论的考证、编纂态度以及四库馆臣、分纂馆乐评思想等角度,明辨清代官方学者收录"乐类"的"有用之文",从而品《总目提要》"经部·乐类"之评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左传》入手,重点论述了其中蕴含的音乐美学思想。首先对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地位作了简要概括,强调中国古代礼乐一体、礼乐并重的特点,并由此进一步说明了中国音乐与诗歌、舞蹈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对《论语》中孔子有关音乐的论述进行分析,将其音乐思想的核心总结为"仁""和""善",这些思想又在《左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认为,《左传》音乐思想的主要特点体现为教化作用、等级观念、中和思想三个方面。从教化作用来讲,音乐在人的德行、礼仪、仁爱的建构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的教化作用在于稳固德行、安抚邦国;《左传》中音乐思想还表现为严格的等级观念,绝不允许僭越,有强烈的宗法色彩等特点。中和思想的深刻内涵就在于世事应和音乐一样有所节制,而中和之美是音乐弥久不衰的主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左传》入手,重点论述了其中蕴含的音乐美学思想。首先对中国音乐的起源与地位作了简要概括,强调中国古代礼乐一体、礼乐并重的特点,并由此进一步说明了中国音乐与诗歌、舞蹈之间的密切关系。同时,通过对《论语》中孔子有关音乐的论述进行分析,将其音乐思想的核心总结为"仁""和""善",这些思想又在《左传》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我们认为,《左传》音乐思想的主要特点体现为教化作用、等级观念、中和思想三个方面。从教化作用来讲,音乐在人的德行、礼仪、仁爱的建构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音乐的教化作用在于稳固德行、安抚邦国;《左传》中音乐思想还表现为严格的等级观念,绝不允许僭越,有强烈的宗法色彩等特点。中和思想的深刻内涵就在于世事应和音乐一样有所节制,而中和之美是音乐弥久不衰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大理州下关镇龙泉村为田野调查点,对现今流传在此的洞经"乐"组织及其在当地民众人生礼俗中的斋醮仪式活动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对今后大理地区洞经乐的挖掘、整理、传承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促进大理洞经乐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破阵乐》是唐代著名祭祀宴享用大曲之一,也是著名唐代“三大舞”之一,《破阵乐》是对这系列乐舞的总称,其最初来源是有胡化倾向的民间军乐,随着唐礼乐制度改制,经历了复杂的燕乐化过程,演出形制也多经改易。其流传时间之长,传播范围之广,变衍版本之繁,其他唐大曲难以比拟。《破阵乐》影响极大,承载着唐代几代皇帝的明显政治目的:制造国乐,弘扬国威,扩大国际威望。  相似文献   

8.
“乐”字源于甲骨文,其承载了两千余年的历史沧桑,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变化与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乐”字的读音与内涵也不断丰富与深化。本文通过追溯“乐”字发展的历史脉络,探寻其体现的中国古典审美意蕴,并以此为线索,提出“乐”字所暗示的美育方向——音乐之“乐”以其政治性、规范性来陶冶情操;人生之“乐”以其生活性、愉悦性来温润心灵;超然之“乐”以其哲理性、超越性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相似文献   

9.
传统筝乐一直以来都是以地域来划分流派的,因此各流派之间风格特点鲜明.后来随着戏曲、说唱音乐的兴起,依附于当地的乐种作为一种伴奏乐器而存在,在曲、调、音律、音韵的风格方面逐渐形成雏形,又随着与"古筝"这一乐器的融合,再加上伴奏形式方面逐步脱离说唱、戏曲音乐,最终发展而成具有自身特点的独奏表演艺术.经过历代师承以及不断加工...  相似文献   

10.
"先发制人"与"后发制人"战略不管在古代还是在近现代史上都创造了许多军事奇迹.新时期,随着"先发制人"战略在国际上的广泛蔓延以及我国反对霸权主义和未来反侵略战争的需要,科学研究毛泽东军事思想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泰勒斯"水是原则"哲学命题来源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原则"作为第一个哲学命题却至今歧义很多.随着女性主义运动的兴起,"性别"逐渐成为一个被认可的哲学研究视角.借助于这个研究视角,可以发现"水是原则"命题的更多奥秘,尤其可以发现它在来源和形成问题上,与生命创造、性别本质乃至"父权"思想有着频繁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兰凡 《中国民族博览》2022,(5):126-128,190
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参与其中的国家与日俱增.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要素,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均需要对沿线国家的语言使用情况,特别是官方语言有细致了解.作为国内权威性极强的报纸,一国的官方语言在《人民日报》中的出现频率也反映了我国对其了解程度以及该国官方语言在我国的影响力.同...  相似文献   

13.
"删诗书、定礼乐、著春秋、系易辞,此千秋大业孰能抹杀?"乐经散亡于秦,后世书籍中也并未存留,历代统治者都期望制定和恢复制礼作乐的标准。文章将从《总目提要》中乐类评论的考证、编纂态度以及四库馆臣、分纂馆乐评思想等角度,明辨清代官方学者收录"乐类"的"有用之文",从而品《总目提要》"经部·乐类"之评价。  相似文献   

14.
论唐代前期"河曲"地域各民族人口的数量与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艾冲 《民族研究》2003,(2):51-60
唐代前期"河曲"地域人口的民族构成包括汉、稽胡、突厥、铁勒九姓、昭武九姓、党项羌、吐谷浑等七个民族,其数量与分布呈动态变化.贞观二十年前,"河曲"人口数量可达180,000余人,其中汉族、稽胡族人口约有50,000人,分布在"河曲"边缘地带,突厥族游牧于"河曲"东半部的夏、胜二州之间以及西北隅,昭武九姓居留在"河曲"西部的灵、盐、夏之间.此后,由于吐谷浑族、党项羌族、铁勒族的迁入,居民数量与空间分布发生新的变化.迄天宝元年,"河曲"地域的人口总数已达750,137人.安史之乱后,铁勒九姓、突厥、昭武九姓、吐谷浑诸族人口相继迁出"河曲",惟有汉、稽胡、党项羌诸族人口仍留居原地,尤其以党项羌人口增长显著,分布范围不断扩大,遍及"河曲"地域,成为当地人口的主体.  相似文献   

15.
摩梭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基本单元,聚居在我国的西南地区,以四川和云南为主,摩梭族人口较少,至今不到10万人.摩梭族发展历史悠久,因其特殊的服饰风格、礼仪、母系家庭制、走婚制等民族文化被外界所熟知,尤其是摩梭族特殊的"婚恋"习俗中,民族舞蹈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因此要解析西南少数民族"婚恋"舞蹈现象,需要从最具代表性的摩梭族"婚恋"习俗舞蹈研究入手.本文将以探究摩梭人的"婚恋"习俗文化渊源、与舞蹈的联系、"婚恋"舞蹈中所表现的艺术风格以及摸索"婚恋"习俗舞蹈的文化价值等四个方面为重点,解析独特的摩梭族"婚恋"习俗舞蹈.  相似文献   

16.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命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阐述,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完整学说.在当代中国,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发展理论.江泽民阐述了社会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一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使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不管是从其人的思想、行为、社会影响、历史地位,还是从其文的思想性、艺术性、创作成绩、整体水平来对比,杜牧与李商隐都是不相上下,即使不好于他也不会差于他.只能说他们的风格不同、追求各异,各自有长短."小李杜"两人之间不存在孰高孰低、孰优孰劣.  相似文献   

18.
基于神话研究之交叉性特点,本文试图经由人类学之视角对"女娲"神话予以解读;女娲神话之"生殖崇拜"、"土地崇拜"、女娲神话之结构性分析、神话与历史、神话学与人类学即为文中含涉之层面;综观,神话表征着历史,尽管并非全然,但却已然打开了思维之空间.  相似文献   

19.
"小经"文字产生的背景--关于"回族汉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研究的是我国回回人先民母语的转变与"小经"文字产生的相互关系问题.回回人的先民在从外来移民转变为中国一个少数民族的过程中,曾经历了一个"双语时期",即同时操汉语与波斯语的时期,其时代大致在元与明初.目前保存下来的早期回族汉语标本可上推至明初.回回人的"双语时期"约结束于明中期,这时多数回回人已经不懂波斯语,其母语也演变为"回族汉语"."小经"文字的产生当在此后.  相似文献   

20.
在日益强调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语境下,重新探讨《乐记》的音乐美学思想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也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乐记》继承并发展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对音乐产生及消费整个过程进行了深入的阐释,特别是其"音由人心生""尽善尽美"、强调音乐对接受者及听众审美及道德深刻影响的观点对今日音乐美学的发展仍然富有深刻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