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洲曲》自问世以来,以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受到了历代欣赏者的喜爱。这首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抒情诗,通过抒写一位江南女子从春到秋对恋人一往情深的执著、缠绵相思,大胆地展示出少男少女最内在最真挚的感情。《西洲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恒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清新典雅的语言、声情摇曳的音韵、巧妙精当的修辞,构成了《西洲曲》独特的语言风格,使读者获得"杏花春雨江南"般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2.
电视画面造型语言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表现,涉及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线条等艺术元素。纪录片《张家界土家婚俗》中"讲茶"片段的拍摄,通过景别运用、角度选择、光线处理、镜头运用等多种造型语言和艺术手段,实现了电视画面造型语言的真实性、动态性与新颖性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3.
元代北曲中的回回元素突出反映在《回回曲》以及北曲的伴奏乐器琵琶中。一方面,文章在《回回曲》的分析、考证中,不仅贯通了元杂剧中《回回曲》与昆曲中《回回曲》的关联,而且贯通了元杂剧中《回回曲》与《南村辍耕录》中《回回曲》的关联,认为汉文文献所载的元代《回回曲》,特指元时西夏旧地的回回歌舞曲,《回回曲》也由此成为西北风味之一种。另一方面,对于北曲的伴奏乐器琵琶,并非强调其西亚出身,而是关注其演奏中的回回"新声",明人以回回饮食之特色"蒜酪味"形容北曲的风格,关键也在于此。  相似文献   

4.
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歌,它不仅是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也是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基础.江南民歌的曲调柔美、风格突出,就像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呈现在人们的眼中,耐人寻味.廖勇、赵季平于2006年创作的歌曲《大江南》是一首融入了江南民歌曲调和江南文化的男高音创作歌曲,深受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喜爱,并且广为流传.在当时,由于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对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巨大的信心和动力,像这种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以及赞颂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果的作品不胜枚举,如《爱我中华》《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大江南》也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问世的.本文对歌曲《大江南》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唱风格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希望对演唱《大江南》的歌者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云裳诉》是陕西筝派中一首极具代表性的筝曲,此曲不仅有着凄美爱情故事的取材,而且与陕西地方音乐风格相融合。曲中"碗碗腔"艺术表现手法展现了陕西筝派独具的特色,加上与钢琴的相互交织,更加富于戏剧性和强大的感染力,是一首不可多得的现代作品。本文将从《云裳诉》作为立足点,对作品的作曲家及创作背景、主要音乐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以小视角浅谈陕西筝曲的特色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6.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艺术涅槃——大足石刻展》设计语言简练、纯粹,汲取了现代美学主义"少即是多"的理念,遵循了简洁精细的造型与灯光设计,凸显了佛教拙朴清净、道教自然流畅、儒家清雅优美的特点,很好地诠释了佛教、道教和儒家的思想源流.整个展馆的展具设计、背景素材选用、主色搭配等方面保持高度精炼、统一,通过"量"的堆叠,强化了低调、严谨、冷静的设计风格.为现代佛教造像展览的形式设计提供了可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7.
黄鑫 《中国民族博览》2016,(24):207-208
以筝曲《袖梦》为研究对象,解析其创作背景及艺术内涵,通过对乐曲演奏的诠释,探讨舞蹈元素与古筝乐曲创作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艺术概论》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必修课,是对艺术的基本原理、知识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化专门性研究的学科.它促使艺术院校学生提升自身综合艺术理论素养,把握艺术的本质,对开展创造性艺术实践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全国众多艺术院校中,《艺术概论》课程的教学实际都普遍存在一定的问题.由此,笔者试图以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教学模式的改革为研究对象,从自身教学实践出发,围绕"教"与"学"的论题,针对进一步落实《艺术概论》陈旧的教学模式与考核评价机制优化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激发与培养艺术院校学生对艺术理论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高校艺术学生的文学艺术修养,为培养出合格的高等艺术院校复合性人才做出努力,并为其他同类高等艺术院校《艺术概论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修辞是最有效地运用语言、极大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一种艺术。本文试图对综合英语课程的常用教材《新编英语教程》中的部分美学修辞格作一浅析,探讨在讲授课文时如何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寓意深刻且又巧妙优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10.
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水墨动画片开始出现在银幕上,开启了中国画元素动画的模式.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搭配古乐,形成了东方特色的视觉画面.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年中,涌现了《小蝌蚪找妈妈》《鹿铃》《牧笛》等大批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堪称经典.1988年创作的《山水情》更是将水墨动画带入了一个新的欣赏视角.本文着重从《山水情》动画的构图艺术、艺术符号化特征、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学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各视频网站开始纷纷推出自制的视频节目,新媒体视频节目逐渐成为一种潮流.在诸多收视率极高的电视节目与其它热门网络自制视频节目的双重挤压之下,网络自制视频节目想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并非易事.《奇葩说》是由"爱奇艺"制作的一档语言类真人秀节目.该节目以成为"互联网最大综艺节目"和挖掘"最会说话的人"为宗旨,是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网络视频节目.本文研究《奇葩说》的创新之处,希望给网络自制类节目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2.
电视画面造型语言是一项综合性的艺术表现,涉及构图、光线、影调、色彩、线条等艺术元素。纪录片《张家界土家婚俗》中"讲茶"片段的拍摄,通过景别运用、角度选择、光线处理、镜头运用等多种造型语言和艺术手段,实现了电视画面造型语言的真实性、动态性与新颖性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13.
民族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歌,它不仅是传统民间音乐的基础,也是专业作曲家创作的基础。江南民歌的曲调柔美、风格突出,就像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呈现在人们的眼中,耐人寻味。廖勇、赵季平于2006年创作的歌曲《大江南》是一首融入了江南民歌曲调和江南文化的男高音创作歌曲,深受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喜爱,并且广为流传。在当时,由于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不俗的成果,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并且对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有着巨大的信心和动力,像这种歌颂祖国大好河山以及赞颂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果的作品不胜枚举,如《爱我中华》《在希望的田野上》《春天的故事》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大江南》也正是这种时代背景下问世的。本文对歌曲《大江南》的创作背景、曲式结构、演唱风格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希望对演唱《大江南》的歌者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声乐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和交流情感的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情乃歌之魂,情感在声乐艺术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声乐的"情感之功"不是一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认识和探索的过程.而语言则是一名歌者必备的素质,没有语言歌唱也就失去了灵魂,语言是构成声乐艺术的一大基础,是来表达思想的基础.强调歌唱中语言的重要性,是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5.
袁少芬同志在《广西民族研究》1986年第4期上,发表了《那坡"土瑶"述略》一文.这篇文章从民族学角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荣屯这部分少数民族的名称、来源作了考究,对服饰、习俗也有比较详尽的叙述,但在语言问题上作墨不多.本文除简要介绍语言情况外,打算把它与有关语言进行共时对比,试探一下这种语言的系属问题.下面以那坡县龙合乡仁合村荣屯自称"耶容"jε~55joη~12的语言为代表(下称耶容话),分语音、词汇、语法和系属四个部分叙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旨在对《黄河怨》进行音乐分析、演唱处理及特点阐释,并作音乐表演及形象塑造上设计.《黄河怨》展现出完美的音乐形象构思和艺术表现形式,在《黄河大合唱》这部名作中具有重要的戏曲意义和结构功能.《黄河怨》作为一首具有强烈悲剧性的歌曲,具有西方"悲剧"和中国悲剧的审美特征和文化意义,其音乐表演与形象塑造,需充分理解《黄河大合唱》的整体艺术构思和《黄河怨》的审美及文化意义,应表现出其悲剧性音乐的"崇高感",将这个女性塑造成一个既类似、又超越于古代悲剧中"青衣"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17.
狐怪小说是唐代众多小说类型中的一种,多记载狐怪的变形、法术等。狐怪故事在唐代文化的土壤中自成一体且记载颇多。本文以《太平广记》中"狐"类所收录的狐怪故事入手,分析唐代狐怪故事的叙事技巧,以及唐代的叙事艺术如何超越魏晋六朝、将故事结构变得更加丰富深曲的。  相似文献   

18.
元曲产生的真正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曲"通常指的是元代戏剧,更准确的名称应该是"元杂剧".其所谓曲,又是综合了当时流行的一些民谣小曲和唐宋以来民间传唱的声腔."元杂剧"是元代最流行的一种戏曲形式,和唐诗宋词一样,历来被认为是代表一个时代的艺术.它在我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文学艺术的宝库中,也放射着夺目的光彩. 元剧产生的原因,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 有人把元剧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以曲取士".在明朝研究元剧的作家中,肯定元剧产  相似文献   

19.
启蒙叩开了民智,塑造了新型的价值体系——看似和宗教相对立的"去基督化"(de-Christianization)的革命意识形态,投射到绘画艺术上,就是女性地位的突出并开始发挥作用.然而,事实真是如此简单?从活的艺术实践之中,无论《荷拉斯三兄弟之誓》还是《萨宾妇女》等绘作,实际上显露出的仍是当时的语境对于女性身份及其反映在绘画艺术之中的"似放实收"的旧有观念.  相似文献   

20.
何红一创作了剪纸《春牛图》,《春牛图》是她套色剪纸创作中的经典代表.《春牛图》组图运用最基本的剪纸语言,表现了春牛与牧童的和谐组合.该作品不论是在用色上,还是造型上均有出彩之处.《春牛图》取材于传统农业社会,融入了民间歌谣的精髓,传递了民间耕读观念、惜时观念,作品充满童趣,是一组温暖人心的剪纸精品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