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品的显著提高,人们越发重视精神文化的成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也正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流传于大巴山的一种古老的民歌——"巴山背二歌"于2005年成功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实现了跨越性、历史性的重视与挖掘。而即便如此当时的"巴山背二歌"已经慢慢在走向磨灭,它的传承与保护也是一个非常艰难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一问题结合本身作为一个音乐教育工作者的实情,在本文浅谈几点关于在音乐教育中实现"巴山背二歌"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与传承。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不可再生能源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发展,它们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能源也是不可再生的,因此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在能源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已经被物质文化所迷失,对于非物质文化产业已经逐渐遗忘.其实非物质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新方向,同时也是一种传承中国文化的经济发展态势.但是,在人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第三产业发展起来的同时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人们在开发的时候过度追求经济价值,使得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目前不管是我们国家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都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人们也认识到了保护各民族文化对于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作用.因此,当前各个地区都应该加强对于本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于黔东南地区来说,它是一个有着多民族人口的地区,主要是以苗族、侗族这两个民族文化比较丰富的人口构成,因此黔东南地区的音乐文化就比较发达.而对于苗族来说,他们创造了很多民间音乐文化,包括苗族独特的情歌、酒歌、祭祀歌、叙事歌、说唱歌(嘎白福)、儿歌等;侗族的民族音乐文化也很出名,特别是那些大歌、琵琶歌、牛腿琴情歌等民间歌谣被人们广为传唱.这些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黔东南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新时期的到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我们就将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做出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后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已经开始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并逐渐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发展队伍中,即便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依旧是一个需要拓展的课题是不可否认的.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度,虽然重视度提高了,但由于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带动社会环境、资源以及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在不断地呈现出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和新的状况,怎样才可以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紧跟时代的步伐,怎样才能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结合起来,很显然,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出新的答案.在众多传承方式中,教育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化教育传承的内涵,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化教育传承的路径,并且给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众化教育传承主体价值发挥有促进作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问题已经受到全国各地的广泛关注。在国家对文化产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当前山东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传承和创新发展。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成熟,为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本文在梳理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利用当前最尖端的数字化技术,把原有具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把新媒体技术引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深层次,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化、现代化反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然而,正如电影《百鸟朝凤》所呈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际保护与传承过程中面临许多困难。只有切实提高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兼顾历史传统与现代创新,静态保护和动态传承并举,非物质文化遗产才可能在与现代文明交流和对接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的发展,那些不可再生能源经济的发展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特别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发展,它们不仅会污染环境,而且能源也是不可再生的,因此我们国家经济发展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在能源经济发展的同时人们已经被物质文化所迷失,对于非物质文化产业已经逐渐遗忘。其实非物质文化产业不仅仅是一种经济发展新方向,同时也是一种传承中国文化的经济发展态势。但是,在人们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第三产业发展起来的同时也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由于人们在开发的时候过度追求经济价值,使得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了破坏。目前不管是我们国家还是世界其他国家都认识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人们也认识到了保护各民族文化对于促进世界文化发展的作用。因此,当前各个地区都应该加强对于本地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对于黔东南地区来说,它是一个有着多民族人口的地区,主要是以苗族、侗族这两个民族文化比较丰富的人口构成,因此黔东南地区的音乐文化就比较发达。而对于苗族来说,他们创造了很多民间音乐文化,包括苗族独特的情歌、酒歌、祭祀歌、叙事歌、说唱歌(嘎白福)、儿歌等;侗族的民族音乐文化也很出名,特别是那些大歌、琵琶歌、牛腿琴情歌等民间歌谣被人们广为传唱。这些种类繁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构成了黔东南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新时期的到来,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黔东南地区的民族文化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我们就将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开发利用做出相关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已经开始得到全世界人民的认同和支持,并逐渐加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和发展队伍中,即便如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依旧是一个需要拓展的课题是不可否认的。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度,虽然重视度提高了,但由于社会经济不断的发展,带动社会环境、资源以及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也在不断地呈现出新的问题、新的矛盾和新的状况,怎样才可以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紧跟时代的步伐,怎样才能够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飞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结合起来,很显然,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变化出新的答案。在众多传承方式中,教育传承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化教育传承的内涵,提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众化教育传承的路径,并且给出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众化教育传承主体价值发挥有促进作用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一种传承,体现了我们对优秀文化的尊重和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傣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做好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工作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以期为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点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族节日的传承与发展是保护民族节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键,通过梳理民族节日传承与发展的历史,可以从中总结和归纳出一些可取的经验,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一定的借鉴。本文以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景颇族"目瑙纵歌"为个案,通过对陇川县景颇族"目瑙纵歌"发展历程的梳理和分析,指出民族社区精英、政府、民间社团等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必须重视。  相似文献   

10.
李强 《中国民族博览》2017,(20):236-23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对于物质和精神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地方文化馆是我们党和政府基层的宣传机构,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首先对地方文化馆的职能进行了介绍,然后详细地分析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过程中地方文化馆应该采取的措施,最后指出了地方文化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所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平地瑶蝴蝶歌传承和保护的调查,发现蝴蝶歌随着自然、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变迁,传承场域和消费功能正在萎缩,传承人及传承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其变化结果呈现多种态势;在保护蝴蝶歌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只有尊重传承人的主体性,引导她们进行调适与创新,蝴蝶歌音乐文化才能得到有效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们从祖先那里获得的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促进人类的发展和进步方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非物质文化的作用也在不断加大和延伸,但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现状并不是很乐观.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现状、阻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因素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四个方面展开讨论和分析,为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鼓舞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和追捧.其中"翼城花鼓"是山西省翼城地区的传统鼓舞艺术,也是山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很高的艺术价值,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本文主要以"翼城花鼓"为例子,介绍了"翼城花鼓"的概况,并探索了如何在高校艺术教育中传承和发展"非遗"舞蹈才能更好地服务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从高校艺术教育入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翼城花鼓"保护、继承和发展,才能促使鼓舞艺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才能把保护和传承"非遗"做得更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所承载的真、善、美等价值观和正能量,其传承和保护在国内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于新形势下的博物馆工作者而言,传承和保护"非遗"是自觉,更是责任。本文就安徽博物院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方面的实践,从收藏、研究、展示、宣教、文创等方面对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当前在非物质遗产保护热潮中,“传承”是核心,是灵魂。传承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与现实紧密相关的实践问题。正确理解传承语义及内涵,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及保护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深刻认识、理解传承,深入研究传承,是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对我国优秀文化的一种传承,体现了我们对优秀文化的尊重和爱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具体要求。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傣族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文将简要介绍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做好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静态保护和活态传承工作应该采取的措施和对策,以期为傣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一点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为方针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以来,我们一直在"保护"二字上做文章.官方和学界陆续提出了一些保护理念,如整体性保护啦,原真性或本真性保护啦,原生态保护啦,等等.在<非遗法>"草案"或"讨论稿"阶段,名称都用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发生在以往传统文化事项所处的自给自足的生态文化圈改变、大量异文化与本土文化开展对话之时.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这种对话不可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流变性"的根本特征也表明,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文化事项.立足于既定现实、在尽量减少其精神文化内涵消失的前提下,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营造一个当下生存的自环境,才是保护与传承非遗的理想状态.  相似文献   

19.
传统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通过产业化的开发和保护,成为市场中流通的旅游工艺品,这也是目前能使之得以延续的较好方式之一,但成为旅游工艺品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物质层面常常会脱离"非物质性"而存在,成为纯粹的商品,这种情况促使我们需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进行反思.本文尝试通过对靖西绣球社会功能、角色变化的梳理,考察一个物如何在不同的语境下,既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又作为旅游工艺品而存在,哪些因素促成了其角色的转换,并提出,旅游工艺品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必须以当下传承主体的自身感受,而不是所谓的传统为实现标准.  相似文献   

20.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受到了旅游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重视,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利用与开发问题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阿尺木刮"民间舞蹈的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叶枝镇同乐村,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业的潜力,但同时也面临交通不便、知名度不够等诸多问题,旅游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文章基于对同乐村的田野调查分析了"阿尺木刮"的保护、传承以及旅游利用的现状及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民族村寨进行旅游开发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