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到一年时间内,《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大鱼海棠》两部国产动画电影相继问世,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影热潮,更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动画发展的大讨论.本文中,笔者就将以这两部动画电影为研究对象,从角色造型、场景、音乐三个方面对其中国民族元素的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2.
3.
《大话西游》堪称传统西游题材影视改编的后现代主义巅峰典范,继其之后,《大圣归来》以全新的视角对故事人物和故事情节进行了再创造,是对文学经典《西游记》的又一次成功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4.
5.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自从上映以来,随着它的大卖,争议和讨论也从来没间断.中国元素在影片前期设计中的动画世界观设定、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出色,但是也留有遗憾.如果能把中国元素和中国精神更紧密的结合,如果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挖掘,这部影片会成为形神兼备的中国动画,而现在是有了形,而神韵不足.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对《尤利西斯》中主要男性人物进行分析,探讨作品中人物的“英雄特性”,以此进一步探寻作品中英雄人物的深度意义,获得对蕴藏在人类文化深处的人类灵魂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尤利西斯》中主要男性人物进行分析,探讨作品中人物的"英雄特性",以此进一步探寻作品中英雄人物的深度意义,获得对蕴藏在人类文化深处的人类灵魂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张秀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12(2):4-5
聚焦《窦娥冤》,剖析中国古典悲剧在“中庸”思想的作用下所具有的“团圆之趣”和在封建枷锁的桎梏下无法摆脱的伦常观,以及它对中国民众的负影响。 相似文献
10.
远去与归来构成了一种方法论,这种方法论超越了乡土社会研究的村落传统.村落从来不是局限在村落的范围内的,通过行者的远去,村落的边界得到了跨越.同时考虑到归来取向的村落研究与远去取向的跨村落研究,一种田野民族志的方法论才堪称完整. 相似文献
11.
《山海经》和《尧典》是我们民族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物,反映了不同阶段的民族文化,本文通过分析这两部典籍书写模式的差异,探究文本背后思维模式的转变并得出结论:我们的民族从《尧典》开始逐渐摆脱了上古以己观物、以己感物的神话思维,开始萌生出想要记录下祖先历史的念头.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阐释中国经典动画中的传统装饰美学,唤起对传统艺术传承和创新的责任感为目的.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美学的历史发展脉络,对比现代审美,总结其可传承之处以及该如何创新;研究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总结其风格演变的趋势和经典动画成功的原因;中国经典动画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美学特征具有代表性,能够使中国动画作为一种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3.
《管子》是先秦的一部重要典籍,不仅有着丰富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军事学思想,还包含着丰富的古代科技知识和科技思想。本文从《中国科学技术史》的角度研究《管子》中的哲学思想对于科学的作用,通过深入发掘《管子》中的古代科学思想的材料,从而发现古代哲学中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从《功夫熊猫》中可以看出好莱坞大片的模式,引用来自世界各地的题材,利用美国式的手法进行改编,从而推广出去.正因如此,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成为各国进行文艺作品创作的常用表现内容之一,《功夫熊猫》便是利用这多元化的“中国元素”进行创作获得影迷赞誉的佳片之一.本文将从人物、场景、情景、精神等浅谈《功夫熊猫》中多元化中国元素的利用,反思中国当代动画产业现状. 相似文献
15.
从《功夫熊猫》中可以看出好莱坞大片的模式,引用来自世界各地的题材,利用美国式的手法进行改编,从而推广出去。正因如此,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也成为各国进行文艺作品创作的常用表现内容之一,《功夫熊猫》便是利用这多元化的中国元素进行创作获得影迷赞誉的佳片之一。本文将从人物、场景、情景、精神等浅谈《功夫熊猫》中多元化中国元素的利用,反思中国当代动画产业现状。 相似文献
16.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创意源自《庄子·逍遥游》,背景则取自《女娲补天》.它结合史书文献《山海经》和《搜神记》,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鲲"的奇幻故事.本文旨在对影片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大量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今后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给予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7.
徐振峰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Z2):170-172
<金刚>作为2006年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很多影评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其炫目的影视效果上,作为经历过多次重拍的题材,其叙事的模式化、意义的平面性及语言的图谱化,很容易被归类到新世纪好莱坞类型片之中.但本文认为,<金刚>胜出的重要因素在于其对类型片的反程式化,主要体现为文本固有的类型"轮换"策略、独特的创新机制以及类型片在好莱坞新世纪不断"配方式"的变化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少海外人类学家对中国社会研究的兴趣逐渐转移到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一些学者甚至从汉人社会的研究转到西南少数民族的研究与探讨上来.近二十年来,在国外人类学家对中国西南的研究中,不仅涌现了大量的作品,且关注的问题也十分广泛,从民族认同到历史记忆、文化展示等问题都有涉及.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历史发展——从经典作家民族理论到“中国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回顾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发展历程,在经典作家民族理论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契合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点,取得了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取得的主要成功经验,阐述了在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进行后续思考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试运用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对《屠场》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小说中涉及的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及教育问题等一系列矛盾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揭示在这个金钱至上,被虚伪道德标准充斥的资本主义社会,外来移民,底层人民及妇女等弱势群体身份构建的失败和不可避免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