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以其铺天盖地的好评成为了一匹动画界的黑马,给低迷的国产动画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提升了国产动画的关注度。这部花费了八年时间精心打造的动画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国产动画是否能顺利地重拾辉煌,本文以美术风格、叙事方法为切入点探讨《大圣归来》的成功之处,剖析其与好莱坞动画的异同点,借此分析中国动画电影在消费时代形势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徐丹 《中国民族博览》2016,(18):245-246
不到一年时间内,《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大鱼海棠》两部国产动画电影相继问世,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影热潮,更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动画发展的大讨论.本文中,笔者就将以这两部动画电影为研究对象,从角色造型、场景、音乐三个方面对其中国民族元素的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3.
不到一年时间内,《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大鱼海棠》两部国产动画电影相继问世,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影热潮,更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动画发展的大讨论。本文中,笔者就将以这两部动画电影为研究对象,从角色造型、场景、音乐三个方面对其中国民族元素的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4.
2019年暑期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了2015年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回来》取得的国产动画电影最高票房纪录,在美学风格、商业价值和观众口碑上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新标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利用家喻户晓的经典神话形象进行现代化的解读和表达,满足观众的审美偏好、情感诉求,是目前国产动画电影文本创作的新路径,也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当下国产电影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2019年暑期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了2015年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回来》取得的国产动画电影最高票房纪录,在美学风格、商业价值和观众口碑上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新标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利用家喻户晓的经典神话形象进行现代化的解读和表达,满足观众的审美偏好、情感诉求,是目前国产动画电影文本创作的新路径,也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当下国产电影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在追求画面美感提升与视觉特效冲击力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动画故事题材的选取与动画内容叙事方法的运用.这是一部分动画影片可以逐渐获取票房支持的重要因素.但东方美学不是符号化、抽象化的一种言论,而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很多创作者在动画电影中注入独特的东方美学元素,让动画影片更具观赏性与独特性还有传承性,这是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方向之一,从这一角度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审美特质进行探讨,不失为一个新的突破.本文从东方美学思想在中国传统动画电影产业中的体现、对中国传统动画受众的影响,及应用价值三方面出发,探讨中国传统动画电影中的东方美学.  相似文献   

7.
《大话西游》堪称传统西游题材影视改编的后现代主义巅峰典范,继其之后,《大圣归来》以全新的视角对故事人物和故事情节进行了再创造,是对文学经典《西游记》的又一次成功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8.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创意源自《庄子·逍遥游》,背景则取自《女娲补天》.它结合史书文献《山海经》和《搜神记》,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鲲"的奇幻故事.本文旨在对影片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大量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今后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给予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李丽 《中国民族博览》2016,(12):171-172
《大话西游》堪称传统西游题材影视改编的后现代主义巅峰典范,继其之后,《大圣归来》以全新的视角对故事人物和故事情节进行了再创造,是对文学经典《西游记》的又一次成功颠覆和解构。  相似文献   

10.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门类中的其中一支,其制作的特殊性体现了技术的主观性。在动画电影《红辣椒》中,今敏用夸张怪诞的虚构情境来表现彼时社会问题,体现了动画虚构情景中的真实性。由《红辣椒》为支点分析动画中的悖论真实性并以其为学习对象,探讨在利用动画技术的主观性强化了导演真实性主张之时,真实属性的悖论同样也被强化这一种动画创作现象。这一创作现象中的悖论真实性和以《红辣椒》为代表的“内在主义”思考倾向的优秀作品,将会是未来中国动画短片一个重要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1.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创意源自《庄子·逍遥游》,背景则取自《女娲补天》。它结合史书文献《山海经》和《搜神记》,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鲲"的奇幻故事。本文旨在对影片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大量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今后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给予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12.
翻译,不但是一种跨语言交际行为,更是一种跨文化的传播方式。文化交流离不开翻译,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而文化负载词可以说是其中最有意思的一部分。当前国产动画电影的大热,《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夺冠,国产动画电影已经成为中国目前最新的文化符号之一,本文借《哪吒之魔童降世》分析一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普遍以神话题材为主导,然而这一格局却因“现象级”作品《雄狮少年》被打破。这部影片以三维动画技术为支撑,对现实主义题材进行深入刻画。本文探究《雄狮少年》的技术话语与美学形态,分析电影中显性与隐性两种技术语言的应用逻辑,指出其影像外“真”而内“奇”的美学特点。并进一步阐明当代中国动画的发展需要对现实主义的观照,其技术美学需要将“奇”与“真”结合。  相似文献   

14.
《九色鹿》是由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20世纪80年代的本土动画电影。敦煌壁画故事较为丰富,为动画创作者们提供了较多的素材,此片采用了敦煌壁画的形式,具有强烈的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本文以《九色鹿》这部动画的风格作为切入点,从创作背景、传统元素、宗教神话影响等不同的角度剖析敦煌壁画对这部动画影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自从上映以来,随着它的大卖,争议和讨论也从来没间断.中国元素在影片前期设计中的动画世界观设定、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出色,但是也留有遗憾.如果能把中国元素和中国精神更紧密的结合,如果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次的挖掘,这部影片会成为"形神兼备"的中国动画,而现在是有了"形",而"神韵"不足.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赋予了动画电影全新的强大传播能力,使得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动画电影,并从中获取价值。动画电影中动画人物的塑造是展现动画电影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我国本土动画电影的角色塑造成了我们研究新媒体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哪吒"形象在中国动画荧幕上角色的变化出发,探求新时代本土动画电影角色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动画电影《大鱼海棠》自从上映以来,随着它的大卖,争议和讨论也从来没间断。中国元素在影片前期设计中的动画世界观设定、角色设计、场景设计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出色,但是也留有遗憾。如果能把中国元素和中国精神更紧密地结合,如果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更深层次地挖掘,这部影片会成为"形神兼备"的中国动画,而现在是有了"形",而"神韵"不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间艺术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格,我国影视动画的创作题材多取自于民间艺术.随着国产动画的发展,民间艺术在其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本文主要从早期国产动画中对民间艺术形式的应用、民间艺术的数字化两个方面,分析了民间艺术在动画创作中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19.
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20世纪50、60年代,中国的水墨动画片开始出现在银幕上,开启了中国画元素动画的模式.具有民族风格的动画搭配古乐,形成了东方特色的视觉画面.从20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30年中,涌现了《小蝌蚪找妈妈》《鹿铃》《牧笛》等大批我们耳熟能详的作品,堪称经典.1988年创作的《山水情》更是将水墨动画带入了一个新的欣赏视角.本文着重从《山水情》动画的构图艺术、艺术符号化特征、其中蕴含的传统美学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0.
张梦 《中国民族博览》2016,(10):251-252
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给动画创作带来了崭新的艺术形态和价值,回顾中国动画艺术的辉煌时期,许多在国际中获奖的优秀动画片都继承了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自经济改革来动画片《小门神》再次掀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本文浅析《小门神》中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更好地将中国元素融入动画创作中提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