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东北沦陷时期辽源矿工墓陈列馆是一处墓地遗址与现代化展示相结合的历史展馆。矿工墓过去被称为"方家坟""万人坑",是东北地区一处典型的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证见证地。作为一处国耻教育展馆,它记录了东北沦陷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广大矿工进行血腥统治和残酷压榨的历史史实,从一个侧面深刻揭露了贫穷就会受欺辱,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这里所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教育意义是极其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给“北满”地区朝鲜族社会带来了空前的灾难.日伪政府为了达到掌控“北满”地区的目的,在这一地区设立了“安全农村”、朝鲜开拓民集团部落、集结集团部落等特殊农村.由于日伪政府以政治上“保护”、经济上“救济”、教育上“支持”、卫生上“改善”为幌子,再加上日本军国主义长期的美化宣传,许多人对“北满”地区朝鲜族特殊农村的存在,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此,本文拟通过对日伪时期朝鲜族特殊农村的形成以及特征的分析,展示真实的朝鲜族特殊农村的历史全貌,揭露日伪时期朝鲜族特殊农村的本质,鞭挞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丑恶行径.这对日伪时期朝鲜族社会的相关研究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墓”和“坟”是死者的埋葬之所,也是古人意识中死者在“另一世界”的生活起居之处。葬后以土填平谓之“墓”,墓上垒筑封土谓之“坟”;它们是不同历史时期出现的同一种事物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由墓演变为坟是埋葬制度上的一个重大发展。墓和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同一切宗教性习俗一样是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原始社会的初期尚无埋葬之俗,人死后随意弃置了事。《孟子·藤文公上》谓:“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大概即是反映了这样的情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智力的增长,血族感情的观念、原始宗教观念和原始道德观  相似文献   

4.
我是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一名朝鲜族干部。在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光辉节日的时候,我回顾自己成长的历程,从心底里感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朝鲜族人民的今天,也没有我的今天。我出生在一个朝鲜族贫农家庭。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用武力侵吞东北三省,我们朝鲜族同胞和东北各民族人民一样,沦为“亡国奴”。我的两个哥哥不甘于“亡国奴”的命运,参加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帝为了统治和利用朝鲜族,以东北朝鲜族为日本国臣民为由,全面取缔朝鲜族的民族教育,对朝鲜族实施了赤裸裸的殖民主义教育。本文就伪满时期日帝对东北朝鲜族推行的殖民主义教育实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齐齐哈尔清真义地迁移始末记》东北沦陷时期齐齐哈尔清真董事会办理迁葬事宜始末经过的记述文字及其文件合集。刊印于1939年:月。分“清真义地最初之状况”、“展放衔基之余波”、“永安街市房之建筑”、“建筑砖墙之原因”、“市公署收买最初之动议”、“关东军收...  相似文献   

7.
雅楞丕勒是民国时期一位颇有政治野心的青海蒙古族王公.他为了摆脱马家军阀对青海蒙古族地区的统治和盘剥,出走内地.从日本档案文献发现,雅楞丕勒受日帝诱惑,从事了一系列所谓的民族“独立”、“自治”活动,试图通过日本关东军的势力实现“青海自治”.但是随着日军的全面崩溃,使其依靠日本帝国主义势力实现“青海自治”的政治理想彻底破灭.  相似文献   

8.
统一战线在不同历史时期发挥出不同的作用。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是全国最早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地区,在1933年就产生了,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示范和借鉴,也促进了东北抗日武装的发展壮大及取得东北十四年艰苦抗战的胜利。2021年是党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政策100周年。回顾总结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历史作用和经验借鉴,可以启迪后人,让新时代爱国统一战线在现阶段统战工作中发挥更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壮族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是宋代(公元960~1126年)。这个时期正是南下的汉族人与越南人在壮族中心地带接连发生冲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不少壮族人曾奋起抵抗外国人的统治,争取持续自主。壮族祖先至少在新石器早期已经在岭南地区繁衍生息。许多学者认为,他们很早就移居被中原文化推进的南方。新石器时代的墓葬风格(墓中尸体均呈屈蹲状,与越南墓葬特点吻合)亦表明壮族源于南方,并与越南的“霍宾人”(公元前9000~5600年)和“巴逊人”(公元前8300~5900年)的文化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但在目前的中越政治气候中,这种可能性会给中国学者带来某些难题,也难于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0.
白杨 《民族论坛》2004,(4):27-27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在血与火的艰苦岁月。1935年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侵华战争,整个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就在全国人民期盼战斗号角的时候,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奏响了,它是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影片描写的是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3省后,爱国青年勇敢走向抗日前线的故事。这首歌很快就唱遍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战斗号角。“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义勇军将士在唱,母亲在唱,孩子在唱……人们和着雄壮…  相似文献   

11.
略论历史上的湘西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开发”,是各民族人民对某一地区自然资源的创造性利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早在旧石器时代,湘西地区的开发活动就开始了。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湘西地区先秦时期、秦汉至唐羁縻时期、五代至清初土司时期、“改土归流”与“苗防屯政”时期、清末和民国时期的开发活动进行了梳理和简要述评,最后总结其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2.
五十年前的辛亥革命,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革命运动,它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在这次以汉族为主、各族人民共同参加的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革命运动中,不少满族革命志士和群众在革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主革命,从一八四○年英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算起,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经过了一百零九年的时间.在这一百零九年间,帝国主义列强先后侵入中国,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入中国时期,一度变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的封建统治阶级逐渐同买办资产阶级合流,日益成为帝国主义的忠实走狗;而中国各民族的人民大众,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则对帝国主义和他们的走狗前仆后继地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从斗争中觉醒和团结起来,增长起革命的经验和能耐,终于在工人阶级(经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取得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4.
川西南的大凉山,承载着数千年的彝族文化,小凉山,更有无数彝族的传统文化孕育其中,彝族“说唱”便是其中之一,它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彝族“二人转”。彝族“二人转”产生于东汉以前,与东北“二人转”如出一辙,距今已有200多0年的历史,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原生态民族文化。“不唱山歌冷啾啾,唱起山歌闹说唱艺人在表演凉州。好个凉州闹坏了,我的山歌才开头……”“各种柴火碰到一起了,就能生出熊熊的火焰。各种人聚在一起了,就会发出智慧的光芒……”就这样,“唱”了“说”,“说”了“唱”,你方唱罢我登场。彝族说唱多为两人表演,与东北“二人转”确…  相似文献   

15.
高山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高山族教育是中国民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按照历史发展脉络,论述了自日本侵占至当前这段时期台湾地区少数民族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并作出了简要评析。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回族的历史来源,至迟可以上溯到元代。从元初开始,以各种方式陆续迁入东北的回回人,是构成东北回族历史来源的主体成分。其后又以其为核心,在明清时期加入回回行列的一些民族的部分成员,也是东北回族历史来源的重要构成。本文通过对回回入居东北历史进程的考查,试就东北回族的历史来源及其特点等主要问题,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历史上,有民族就有民族问题。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是有史以来就存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问题非常重视,把民族问题放在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之下加以解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8.
李烨 《中国藏学》2005,37(2):46-51
从1926年至1935年,九世班禅大师在内蒙古活动长达10载.他先后举办5次"时轮金刚法会",为蒙古信众唪经弘法."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内蒙危急.他不顾身处逆境的危险,对蒙汉民众开诚宣化,排解民族纠纷,团结各族人民.他深明大义,拥戴中央,号召人民共同御侮抗敌,不但公开在百灵庙发表"抗日通电",而且主动协助中央粉碎日本支持的"蒙古自治"阴谋,以实际行动,体现出他是一位坚定的爱国主义者和杰出的社会活动家.  相似文献   

19.
“四灵”是我国古代先民用以指代四方方位的瑞兽标识.起源于战国初期,盛行于汉、南北朝和隋唐时期.通过对青海地区汉唐时期出土的相关文物资料的梳理,借助历史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认为“四灵”崇拜至少在汉代就已经在青海高原落脚.  相似文献   

20.
火炕起源于我国东北,是东北各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一种御寒、睡眠和休息的用具,是居住习俗中重要一项,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和较高的实用价值。早在我国原始时代,就有了居住习俗。据《后汉书》记载,那时人类“常为穴居,以深为贵,大家至接九梯①”,《晋书》上记载:“夏则巢居,冬则穴处②”。《旧唐书》记有“……掘地为穴,夏则出随草,冬则入处穴中③”。人类由生食动物,发展到掩埋火种,逐渐又发明创造了“土床”,这就是现在的火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