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消费后索要发票受到歧视,购消费卡后商家服务态度大"变脸",在超市购物被强行搜身,穿着朴素遭到冷遇……在以前,消费者遇到上述情况时,大多只能忍气吞声,即便当场与之理论也毫无结果.如今,随着消费者的觉醒,对商家因在潜意识里侵犯消费者人格而导致的这类行为提出"尊严投诉"的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2003,(7)
编辑同志:我在一家大商场购买了一台豆浆机,使用一周后出现了质量问题。因年老忘事,已找不到当时付款的电脑发票。找商场退货时,商场以没有凭证为由不肯退货。请问:如果我找不到电脑发票,就不能退货了吗?老王老王同志:打赢官司凭证据。购物发票或付款凭证是买卖关系成立最直接、最有效的书面证明,也是处理买卖活动纠纷的直接证据。所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商业惯例向消费者出具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消费者索要购货凭证或者服务单据的,经营者必须出具”。消费者应当妥善保管好购物…  相似文献   

3.
春节前后,正值购物高潮,有一些商家也会趁机算计消费者。消费者不仅要善于识别真相,而且,还要敢于与商家的违法行为较真,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王建荣 《现代妇女》2013,(12):193-193
进入21世纪,网络购物发展迅速,引导和增强消费者对网络的信任是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本文对影响网络购物信任因素的消费者、商家、网站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影响网购q-消费者'fern因素。  相似文献   

5.
咨询热线     
《老年人》2008,(1)
没有消费凭证,还可以向饭店索赔吗?问:前不久,我们一家人到某饭店吃饭。结账时,我向服务员索要发票。当时,服务员说如果不要发票,餐费可以打折,于是我就没再坚持要发票了。没想到,当天晚上  相似文献   

6.
冷华 《老年世界》2006,(13):16-16
邻居张老伯2006年4月1日在县城百货商场买了一双鞋。因为是季末打折处理,张老伯担心有质量问题。售货员却说质量绝对没问题,只是要换季了才减价出售,售货员在发票上注明了“处理品”字样。没想到,担心什么就发生什么,张老伯这双鞋刚穿了五天,就出现开胶的现象。张老伯找到商家,营业员说是处理品不予退换。张老伯只好找到消费者协会,  相似文献   

7.
《老年人》2003,(10)
票据按照法规制定的写明有支付一定货币金额的证件。票据的形式和内容必须有效,它是行政、司法机关和消费者协会受理投诉或诉讼的首要条件。票据的内容应包括经营者和客户的真实名称、购物当日的时间、商品规格、数量、价格、经营者的公章、销售单位(商店)经手人的签字或盖章。消费者应主动向商家索要票据,如果商家提供的票据不正规或没有加盖公章,应该拒收。合格证证明某种商品质量达到设计和制造标准并经过检验达标的凭证。凡非易损件的商品都应随产品附有此证,尤其是家用电器、摩托车、电脑等大件的合格证,对保证其质量和使用安全特别重…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上购物消费额的增加,中国商家越来越看好网上购物——这一新兴的消费市场。在推广介绍活动上,一些商家更是不吝巨资。被成为亚洲第一网购商城的淘宝网,今日在此间对外称,将与合作放一起投入两亿元人民币寻找“超级买家”。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网络购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而加速发展。纵观世界经济的发展过程,商品经济越发展,消费者的权益越应该受到保护。因此,我国应该着眼于当前网络购物仍存在诸多陷阱的现状,采取立法、电子商务监管等方法,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郗闽 《现代妇女》2014,(8):118-118
网络购物因其物美价廉,方便快捷而风靡时下,受到消费者的青睐,网络购物消费异军突起。然而伴随网络购物如火如荼的进行也有诸多不和谐、不诚信的现象出现。本文将从网络购物维权的困境入手,探究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结合我国网络购物实际,提出一些救济方法,以期能改善消费者网络维权的困境,更进一步保护好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材料陷阱难辨 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疑惑明明家具外观款式看上去并没有明显差别,但是为什么价格却相差很远昵?其实是家具在生产用料上有很大区别,一些厂家在家具生产环节存在不少偷工减料、偷梁换柱的陷阱,需要细细分辨才能识破.  相似文献   

12.
正针对网购中可能遇到的消费陷阱,消费者协会给出如下提醒。1.提防预售"潜规则"。预售虽能享受优惠,但大多预售商品页面上都标明了"定金恕不退还""不支持7天退换"等提示。购买预售商品时,应仔细阅读商家给出的约定条款,注意区别"订金"和"定金"。  相似文献   

13.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商家打着关注社会弱势群体旗号而举办的各类“免费”公益活动,屡屡遭到老年人的投诉,有的老人甚至和商家对簿公堂。那么,这些“免费”活动是怎样成为诱骗老年人的陷阱的?老年人又是怎样上当受骗的?  相似文献   

14.
“吃老广告”摸准老年人心理 安享晚年是老人和子女的共同愿望.可是人老了,病痛总是难免。老年人求医问药的迫切心态.恰好被一些不法商家“看在眼里.喜在心上”:为老人生产药品.为老人做广告.千方百计为老人提供“方便”:一些老人难免为之心动,想试一试;不仅买药,医疗仪器也买了一大堆。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老年人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但由于目前我国的医疗保障体系正在完善过程中,一些不法商人正是瞅准了这一点,采取各种推销方式来坑害广大老年人,牟取暴利。这样的消费“陷阱”主要有以下几个,请大家注意:  相似文献   

16.
主妇锦囊     
《女性天地》2005,(1):51-51
“一元店”购物要谨慎“一元店”等日用品商店靠其低价优势,深受百姓的欢迎。但消费者们要谨防其中陷阱。据知情者透露,部分“一元店”里真正属于积压货品的不多,而是由专门厂家负责生产。像一些塑料制品,厂家为了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7.
材料陷阱难辨 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疑惑明明家具外观款式看上去并没有明显差别,但是为什么价格却相差很远呢?其实是家具在生产用料上有很大区别,一些厂家在家具生产环节存在不少偷工减料、偷梁换柱的陷阱,需要细细分辨才能识破。 使用劣质基材或不经干燥和虫蛀的基材,会使家具含水率偏高,极易造成家具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网络普及的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学习交流、观影娱乐等,网络购物也成为时下的流行。刚刚结束的2015年双11、双12购物节,各个销售平台的销售额便说明了一切。面对如此盛行的网络购物行为,消费者和卖家在销售平台上通过无法触及的网络进行交易,仍旧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将介绍当前我国网络购物的发展状态,并简述消费者在网络购物时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最后分析维护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合法权益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交换是人类历史上一切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个人都期望从相互交换中得到报酬。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交换是消费领域中最基本的关系.它直接影响到消费市场的健康与繁荣。以往国内外学者对消费者与商家关系的研究,大都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研究.文中旨在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角度论述消费者与商家关系.即把消费者与商家互动看成是对其拥有的资源进行互换的过程,对消费者与商家交换关系的特点、形成过程、交换资源的具体内容做理论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上餐馆,让人担心的是饮食不卫生,像菜里夹着头发、洗碗丝,甚至苍蝇、蟑螂等,最危险的是夹着玻璃渣、碎瓷片……这时,怎样做才能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呢?有关人士介绍的法律解释是:如果属于商家非故意所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商家做出特殊赔偿,但只限于夹有异物的这道菜;要是消费者提出免单要求,商家可以拒赔。当然,如果属商家故意所为,那就是另一回事。但在发生此事时,消费者不主动提出赔偿要求,则意味着对自己合法权利的自动放弃。如果提出了赔偿要求,而商家置之不理,那就是对消费者合法权利的侵犯,消费者可以向消协投诉。饮食中的异物对消费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