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是欣赏优秀文艺作品时经常出现的审美心理现象。造成的原因是:文艺作品所蕴涵情感的复杂性、模糊性以及各种情愫的互相渗透、融合;审美情感是在特定的氛围、情境中产生的一种具体的,不可重复的心理状态,而不是某种一般化、抽象化的情感概念;难以用语言直接表达或梳理的情感内容,天然地契合于某些艺术形象,二者之间存在一种非常微妙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
从情境出发,注重校长个体的隐性知识的作用,立足于真实情境让校长去学习,去主动获知,这正是情境式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的核心所在。依据“真实性”创设情境,就是为了能将学习的内容更好地镶嵌到情境中去而设计的策略,然而,基于真实情境学习是有限的,需要将情境进行再现和扩充。因此,依据内容镶嵌到情境中的方式,情境式小学校长培训模式把情境创设的基本类型分为“真实的情境”、“再现的情境”、“扩充的情境”。  相似文献   

3.
情境教学是对注入式教学的否定 ,但这种在人为“创设”的“情境”中所进行的情境教学 ,是与语文教学中一元化的思想教育目的相适应的。在一定程度上 ,“情境”是思想教育的辅助手段 ,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培养学生言语能力这一教学目的。要从根本上达到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目的 ,就必须在具体的语境中进行言语表达训练 ,使“情感”与整个教学活动处于伴生状态 ,达到语文教学理论从情境教学观向语境教学观转变。  相似文献   

4.
孟子曾提出过一个“以意逆志”的文艺批评原则,即要求读者和批评者在欣赏文艺作品时,要根据作品所提供的生活画面去深入体味作者的立意,并以此去推测作者的创作构思和设计,从而加深对作品立意的理解和感受。这里,拟据“以意逆志”的原则,从创作论和审美的角度来谈谈歌剧《白毛女》的人物安排,主人公喜儿的性格发展以及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语文情境教学最本质特征是直观性特征。研究语文情境教学直观性特征应从其情境具体形象物入手。语文教学直观情境作为一种教育混沌体 ,它是直观表象和潜隐内涵的统一 ,是具体形象物和具体“形象场”的统一。把具体形象物放入相应“形象场”中考察 ,深入发掘其潜隐内涵 ,从更高层面把握其直观性特征 ,实现从感觉到知觉 ,从表象到意象的理性飞跃 ,这是成功实施语文情境教学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6.
数学情境教学是一种“知情教学”,包含情境化和去情境化的过程,充当连接抽象数学知识与幼儿生活的功能。当前幼儿园数学情境教学存在着“去数学化”、脱离幼儿生活经验、情境创设不自然等问题,建议通过系统学习情境教学理论,整体把握和设计数学情境教学,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经验的内容,创设真实、自然的数学情境四条路径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7.
最佳礼仪课堂教学情境,即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礼仪学科和礼仪知识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认知特点,投入、运用或渗透情感并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语言、挂图、录音、录像、电影、电视、多媒体等,创设、渲染出礼仪教学具体形象、生动感人的环境和氛围,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方面唤起学生的身临其境感,让学生在这样一种上佳的环境和氛围中去感知,进而达到理解与认识的升华。最佳教学情境,是运用情感与创设环境的和谐统一、互相映衬的最佳组合的情境整体。其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注意主体的感受与体验,注意其感受能力与感受欲望,在情感与意境的最佳组合中,使学生受到感染,从而达到情感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8.
论音乐教学中的“情”与“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的实质是情感教育。音乐教育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情感为内涵,以培育学生人格审美完善、身心和谐发展为人为目的,以“情”和“美”的视角契入,把着眼点放在对音乐教学的“情感化”与“审美化”构建上。一、创设情境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教师依据音乐审美教育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自觉地运用审美因素,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这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情淑性。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  相似文献   

9.
情境与情境理解方式研究:多学科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是一个在诸多学科中广为运用的学术概念,并且在不同学科中有着不同的内涵和理解方式。通过对美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教育学的情境内涵与理解方式的系统考察,揭示不同学科情境研究的共性与差异,为情境的深入研究提供较为翔实的观点和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0.
先秦散文的审美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艺作品的审美境界是作家至善至美的生活理想和人生观念体现在作品生动感人的艺术情境里,“山虽一阜,其间环绕无穷;树虽一林,此中掩映不尽”(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思致绵邈,非概念所能穷尽,“惟有从这个精神王国的圣餐杯里,他的无限性给他翻涌起泡沫”(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275页)。  相似文献   

11.
“雅”在先秦文化土壤里诞生,经历漫长的文学演变,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审美倾向、一种文学评判标准.“雅”作为中国古代诗学美学范畴,其审美内涵从对上古音乐的描述中孕育而出,在《诗经》文化传承、文人审美与创作追求、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等特定文化氛围影响下,过渡到文学评判领域,具备丰富的审美意蕴,形成一套对“雅文学”进行品评行之有效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12.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一直受到认知学习理论的影响,学者们主要关注的是个体获取信息的心理认知过程。然而,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往往是两种学习方式(即外显学习和内隐学习)共同作用的结果。情境认知理论能够同时兼顾学习者的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该理论认为,知识不仅存在于个体的内部心理表征,同时也存在于个体与社会、真实情境的交互过程之中。在真实情境的认知活动中,还要注意对关键知识的选择和把握。以思维经济原则为前提条件,才能达到“高效”且“省力”的效果。因此,基于情境认知理论与思维经济原则的“高效汉语情境认知学习策略”是促进学习者“高效”汉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文艺欣赏是人类整个文艺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文艺创作一起构成文艺实践活动的两个基本环境,是文艺创作的成果——文艺作品获得艺术生命和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唯一途径,并对文艺创作发生反馈作用。研究文艺欣赏的特点,不仅对提高读者的文艺欣赏能力,而且对提高文艺创作水平,帮助他们深化对文艺本质特征的认识,正确看待文艺的社会作用,都有重要的意义。 文艺欣赏是一种审美认识活动,它是以文艺作品为对象,并对文艺作品的美(内容美和形式美)进行感受、体验、想象、理解的审美认识,是一个不断从文艺作品中感受美、体验美、享受美的过程,又是一种通过文艺作品而对客观的社会生活进行再认识再评价的活动。审美、唯有审美,才使文艺欣赏与一般的科学认识活动(对真与假的认识),伦理活动(对善与恶的认识)实践意志活动(占有并消灭对象以满足某种功利欲望)是区分开来。同时,文艺欣赏作为一种审美认识活动,不仅表现在内容上是对文艺作品美的发现与认识,而且表现在  相似文献   

14.
一切文艺作品都是特定心态的物化表现,也就是现实生活在文艺家头脑中过滤、酝酿甚至煎熬之后的产物。在这个意义上,文艺作品可以被视为特定审美心理乃至文化心理的“同构”对应物。因此,审美心理学自然就成了透视文艺作品心理内涵的富有诗意的爱克斯光了。这种爱克斯光透视又分为创作主体、形象主体、接受主体三个层次。但当我们运用审美心理学的理论去分析中国古典小说时,却感到困难重重,即使最接近现代意义上的世情小说(也叫作人情小说)也丝毫不让人感到轻松。  相似文献   

15.
对于以审美为第一要义的文学艺术来说,对于以审美为第一需要的广大群众来说(按:指在阅读、欣赏文艺作品这一指定领域而言),文艺作品的艺术形式或许是比艺术内容更值得重视的问题。在我国文化史上,在理论上最激烈地否定形式功能的,莫过于老聃了,他竟然说“美言不信”,可是在实践上,他又不能不借助于美的形式,正如刘勰所说:“五千精妙,则非弃美矣”。“孔子  相似文献   

16.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是语文教学的好方法。本文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 ,论述了“在情境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连动情境的创设实践 ,为“情境教学”这一教学模式提出了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揭示审美情境的基本内涵及其对艺术创造的意义,并探讨了审美情境的营构和形成过程中的诸多因素,进而强调审美情境和艺术创造主体之间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大学化学实验既是一种课堂教学形式,同时也是一种具体实践过程.在师专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采用总是情境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造性动机,变被动实验为主动实验,同时也可培养作为师范类学生的从教能力.  相似文献   

19.
当前普遍引起人们的关心和兴趣的文艺美学,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重要意义的一门学科。这门学科的重要意义和作用还有待于作深入的认识,这部《文艺美学辞典》可能有助于这种并不简单的认识的深化。这门学科所要认识的对象是很复杂的。要科学地也就是创造性地阐释文艺的外部关系或内部关系,看来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困难。外部与内部的区分只有相对的意义,内部自身往往也有内部与外部的矛盾。如果可以说文艺作品的“生产”与文艺作品的“消费”的关系是一种外部关系,但文艺作品不只创造着人们的审美需要,而且人们的审美需要又反作用于文艺所创造例如它的审美价值的时候,双方的关系岂不也具有内部性。面对这些复杂理论,企  相似文献   

20.
学者对“雅”各有其理解和评判。“雅”具有其时代特征、文体特征和翻译的目的性。雅是美的哲学阐释,雅是美在翻译中的具体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